下书看 > 武神伐仙 > 第1567章 局势大好

武神伐仙 第1567章 局势大好

    听陈文轩主动开口,淮南王一愣,

    旋即心中大喜过望,连忙上前扶起陈文轩,说道:

    “陈大人能出山相助,本王感激不尽,

    有您主持,这登基大典定能成功。”

    陈文轩微笑着说道:

    “王爷言重了,老夫既已答应,定当竭尽全力。

    只是,登基大典非同小可,需严格按照礼制流程进行,还需王爷与诸位大臣配合。”

    淮南王郑重地点了点头,说道:

    “陈大人放心,本王定当全力配合,

    只是,如今局势紧迫,不知这登基大典何时举行为宜?”

    陈文轩沉思片刻后说道:

    “王爷,登基大典需选良辰吉日,

    老夫查阅黄历,三日后便是黄道吉日,宜登基称帝,

    只是,三日时间有些仓促,需尽快筹备各项事宜。”

    淮南王眼中闪过一丝坚定,说道:

    “三日便三日!本王相信,在诸位大臣的努力下,定能在三日后顺利举行登基大典。”

    武彦哲也连忙说道:

    “王爷放心,下官这就回去通知其他大臣,

    让他们尽快筹备各项事宜,确保登基大典顺利进行。”

    陈文轩说道:

    “武大人,你且回去通知诸位大臣,

    明日一早去礼部衙门,共同商议登基大典的具体流程和细节。”

    武彦哲躬身行礼,说道:

    “我这就去办。”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陈府。

    淮南王看着武彦哲离去的背影,又转头看向陈文轩,说道:

    “陈大人,时间紧迫,还需您多多费心。”

    陈文轩微笑着说道:

    “王爷放心,老夫定当尽心尽力,

    只是登基大典还需一些物资和人力支持,还望王爷能尽快安排。”

    淮南王点了点头,说道:

    “陈大人但说无妨,本王这就安排人去筹备。”

    陈文轩思虑了片刻,沉声道:

    “首先,需准备龙袍、皇冠、玉玺等象征皇权的物品,

    这些物品需按照礼制规格制作,不可有丝毫差错,这是重中之重,一定要加紧制作。

    其次,需安排仪仗队、乐队等,

    以彰显皇家威严,这些礼部都有,可以随意拿来用,

    再就是准备祭品,在登基大典时祭祀天地祖先,

    需要什么,礼部衙门和宫中都有记载,还请殿下命户部抓紧准备。”

    淮南王认真地听着,一一记下,说道:

    “陈大人所言极是,本王这就安排人去筹备。

    制作龙袍、皇冠需要一定时间,三日时间是否来得及?”

    陈文轩说道:

    “王爷放心,宫中有一些能工巧匠,他们手艺精湛,速度也快,

    若现在安排他们制作,三日时间应该来得及,

    若是来不及也无妨,大可以先使用先帝之物,

    为今最重要的就是先登基,其他一应繁文缛节都不重要!”

    淮南王没来由地感受到一股紧迫,连连点头:

    “陈大人放心,本王这就安排人去准备,确保不耽误制作进度。”

    说完,淮南王又与陈文轩商议了一些其他细节,然后起身告辞,离开了陈府。

    回到王府后,淮南王立刻安排人去筹备,

    同时通知朝中大臣,明日一早前往礼部衙门!

    待一切安排妥当,他忽然想起登报宣传一事,

    这能迅速将登基消息传遍京城,稳定民心,便立刻吩咐侍从:

    “速去请海岳海大人来王府。”

    不一会儿,海岳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王府正堂。

    他身着一袭绯色官袍,头戴乌纱帽,面容严肃,眼神中透露出睿智与疲惫。

    来到大堂,海岳躬身行礼道:

    “海岳拜见王爷,不知...召见下官,所为何事?”

    淮南王微笑着示意海岳起身,说道:

    “海大人,如今登基大典筹备在即,

    本王思来想去,觉得登报宣传一事极为重要,

    海大人掌管杂报,此事还需你多费心,本王感激不尽。”

    海岳微微皱眉,面露恍然,思索片刻后说道:

    “王爷所言极是,登报宣传确实能让京城百姓尽快知晓王爷登基之事,稳定朝局。

    此事下官来安排,只是,这杂报内容需谨慎斟酌,

    既要彰显王爷的仁德宽厚,又要体现登基大典的庄重威严,不知王爷对此有什么要求?”

    淮南王没想到海岳如此好说话,神情放松了许多,

    点了点头,说道:

    “海大人考虑周全,

    这杂报内容,要写这些日子本王为百姓所做之事。

    其次,要详细介绍登基大典的时间、地点和流程,让京中人都知道。”

    海岳微微躬身:

    “王爷放心,下官明白。

    只是,这杂报的发行范围和数量也需好好规划,

    京城自然是重点发行区域,要让京城百姓第一时间知晓此事,

    同时,也要将杂报发放到京畿各州府,至少要让京畿百姓先知道,咱们大乾有皇帝了。”

    淮南王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海大人所言甚是,你且放手去做,所需一切,本王全力支持。

    另外,在杂报上可适当提及新政,

    让百姓知道本王登基后,会继续推行新政。”

    “王爷英明,新政乃利国利民之举,在杂报上宣传新政,能给百姓带来希望。

    下官在登报时,会用简单的话宣传,让百姓容易理解。”

    “海大人考虑得十分周到,新政内容繁多,

    可在杂报上选取一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进行宣传,

    如减轻赋税、兴修水利等。

    如此一来,百姓定能感受到新政带来的好处,对本王登基也会更加拥护。”

    海岳躬身行礼,说道:

    “王爷圣明,下官这就回去安排人手,撰写杂报内容,确保在明日将杂报发行出去。”

    淮南王顿时面露笑容,连忙站起身拱手:

    “有劳海大人了,此事务必办好,不可出任何差错。”

    海岳再次躬身行礼:

    “下官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王爷所托。”

    说完,他转身离开了王府。

    看着他的背影,淮南王只觉得心情舒畅,这段日子的烦闷一下子就悄无声息散去,

    不论如何,只要当了皇帝,不论有没有权,总比一个闲散王爷要好!

    更何况,如今大乾大乱,他未尝不能乱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