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西游红孩儿,我功德赶超如来 > 第一百三十七章 从心开始

西游红孩儿,我功德赶超如来 第一百三十七章 从心开始

    第147章 从心开始

    “恩公给的修炼心法的确让我们好许多了,但很奇怪的是我们总感觉身体里还盘踞着什么东西一般。”

    牛胜英此时听阿一说起,倒也有些困惑:“你说的东西是什么呢?”

    “就是很奇怪的,想要把它赶出去,但它就是赖在那里不走的感觉。”

    对于这个说法,牛胜英摸着下巴思考了一阵,倒是给出了他的答案:“这部分呢看样子是赶不出去的,得让它自己主动出去。”

    “自己主动出去?”

    “没错。就好比你的身体是一个容器,然后将你的身体修行到让它觉得在你的身体里面生存就是在受折磨,那它肯定就主动出去了。”

    “可是恩公,这该怎么办到呢?”

    牛胜英苦笑一声,说实话他又没尝试过怎么知道呢?

    但牛胜英未必不知道答案。

    这些时日里牛某人的感悟上去了,于是牛胜英给了一个标准答案:“心。”

    “心?”

    “没错,修行即是修心,只要心无杂念自动便会将一切污垢给清洗干净。”

    这点牛胜英晓得,毕竟这里是西游世界,说白了修心的确就是回报最高但也最难的修心方式。

    毕竟就强如猴哥,也一直是在“修心”的路上。

    而且猴哥未来的西行之路,那很多时候就是修心的过程之一。

    那么西行对于猴哥意味着什么呢?

    很多人都误会了一件事,就是西行的难关对猴子来说都是阻碍,其实这是不对的。

    因为本质上讲,猴子与唐僧不同,甚至与取经团队其他人也不太一样,他跟那些仙佛才是一伙儿的。

    孙悟空从一开始,就是带着结果来走过程的。

    唐僧需要的是这个结果,过程是为结果服务的,或者说干脆是获取结果的必要条件。

    猪八戒,沙僧,小白龙,都是犯了错来赎罪的,他们需要这些磨难来消磨罪孽,修成正果。但是本质上,他们只是刚好合适,就给了个改造机会而已。

    实际上抛去唐僧这个主体不谈,整个团队的核心是孙悟空。孙悟空不是来改造的,或者说他的改造方式不同,他是来修心的。

    孙悟空的惩罚其实是被镇压五百年,打磨心性,然后保唐僧取经。取经路上针对孙悟空的磨难,也就是几次跟唐僧闹翻而已,这能算磨难?所以孙悟空不是来赎罪的,他是来修心的。

    西游记里很多人都表示过,孙悟空的修行其实并不到家。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包括福禄寿他们,都说过这样的话。

    那么猴子从出道开始是个什么过程?

    刚诞生,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搁凡间这算是惊扰圣驾了。玉帝查明之后是垂赐慈恩,说“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说白了就是怜惜猴子。

    后来猴子闹天宫,玉帝两次给官职,也没把他怎么样,其实还是有点惜才的。再然后闹大了,认真了,也被镇压了,但还是给留了机会。待他灾罪满日,自有人救他。

    所以猴子一开始就是定好给取经人的助力,而且是赎完罪出来的。

    观音奉旨去寻几个神通广大的妖魔的时候,跟沙僧说的是“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跟八戒说的是“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叫你脱离灾瘴。”

    小白龙干脆就是用这个理由换下来的,不然都挂了。小白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

    但是跟猴子说的是“你可跟他做个徒弟,秉教伽持,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何?”

    猴子跟菩萨说“我已知悔了”的时候,菩萨是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待遇跟其他几个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他人是以赎罪为主,猴子是以修正果为主的。

    而且猴子加入取经团队,是许了他叫天天应,叫地地灵的,这就是明摆着告诉他了,你放心去就完事了,天上地下,没人不帮你。所以猴子从一开始就能确定,取经是一定成功的,只不过这个过程会有磨砺而已。

    八戒为什么总喊分家?因为他不确定能成功,他也是来受磨难的。

    沙僧为什么就不说话?因为他起码不用受万箭穿心之苦了,混一天是一天。

    小白龙没啥说的,本来命就是用这个换来的,不好好当坐骑就没了。

    可猴子这一路上遇到的,对他来说算磨难吗?他如果不是为了救唐僧,根本没那么多麻烦事儿。他奈何不了的是有不少,但是真能把他怎么样的也几乎没有。

    所以猴子是为了修正果来修心的。

    真正属于他的历练,在真假美猴王那就已经结束了。

    那章的名字叫二心搅乱大乾坤,一体难修真寂灭。度过之后的结尾诗是:

    中道分离乱五行,降妖聚会合元明。神归心舍禅方定,六识祛降丹自成。

    意思就是说,整个一个真假美猴王的过程,其实就是猴子在祛心魔的历程。所以两只猴子才能完全一致,连照妖镜都分不出来。要知道,猴子自己都躲不过照妖镜。当初二郎神还是李天王用照妖镜帮忙才找到孙悟空的。

    玉帝发现照妖镜辨别不出的时候,就给俩猴子赶出去了;谛听听出来了,甩到如来那去了;如来发现了,就搞了个理由解释了一番。

    这仨分明都是猜出来了,玉帝是懒得管,谛听是怕惹麻烦,如来是不好道破,因为心魔只能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最后也是猴子自己劈头一下打死的六耳猕猴。

    六耳可是跟悟空一般无二,你敢信孙悟空会被当头一棒子打死吗?

    这就是一个驱除心魔的过程。

    从那以后,猴子就没有心魔了,修行上就没有阻碍了,只等到了灵山就能功成得正果。所以到最后也只有猴子成了佛,因为他修行到了。

    其实这里倒是有个小彩蛋。

    取经团队到了灵山脚下的时候,先被金顶大仙领到了凌云渡,后来是接引佛祖撑船来接的。

    但其实凌云渡是有个独木桥的,就是十分细滑浑难渡,除是神仙步彩霞。唐僧就说走不了,猴子就走了一遍。回来是想拉八戒过去的,八戒是卧倒在地道:“滑!滑!滑!走不得!你饶我吧!让我驾风雾过去!”猴子按住他说:“这是什么去处,许你驾风雾?必须从此桥上走过方可成佛。”

    当然,八戒最终还是没走,连滚带爬的拉扯,沙僧就过来劝开了,然后就等来了接引佛祖。

    而且这里很有意思的是,接引佛祖是等他们闹完了才出现的。

    按理说这里其实可以处理成“正打闹间,忽见有人撑船而来。”然后顺势停下来,也合情合理。偏偏是等沙僧上去劝解,然后停了,结束了,船来了。

    结果最后只有猴子走过了凌云渡,也只有猴子成了佛。

    因为猴子修行到了,他看得透,八戒看不透,沙僧也看不透,唐僧是纯功德佛,人家名字就叫旃檀功德佛,走的不是这条路。

    所以说西游这本书其实是内含修心之道的。

    孙悟空是一个人的心。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就是个心字。斜月就是“心”那一勾,三星就是“心”那三点。所以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

    《西游记》开章第一回就写“心猿修持大道生”,是说人生的大道是从修心开始的,心决定我们一生的命运。

    花果山时代的孙悟空代表人的赤子之心,未经世俗的污染,也不懂人情世故。为什么孙悟空有五行山的灾难,因为欺心枉上,耍了猴子脾气。

    孙悟空学艺归来,目中无人,自称天下第一妖,成了黑恶势力老大。虽然一开始比较顺利,剿了混世魔王,又一阵风儿似的盗了傲来国的兵器,教群猴演练,守护山场,收了七十二洞妖王,但随着他闹天宫,夺宝贝,闹地府,改生死簿,胆子越来越大。后来竟然闹到了天宫,终于恶有恶报,天降滔天大祸。是什么原因落下这样的结果呢?书中说,“那猴头,专倚自强,岂肯称赞他人。”是傲慢心使他心灵扭曲,傲慢心是闯祸之根。后追随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战妖斗魔,在困难中历练,心灵逐渐成熟,最终成就了自己。

    孙悟空学艺的地方是在哪里,什么山?方寸山。什么是方寸呢?灵台方寸是哪里?就是心。

    在《西游记》中,经常将孙悟空唤作“心猿”,“心”在这里形象化成美猴王这只“心猿”,“心猿”是形容躁动心灵的宗教用语,作者妙用这一词语作为孙悟空的代称,可谓匠心别致。

    心是颗骚动不安的,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七十二变。孙悟空在花果山收了七十二洞妖王寓意内心膨胀。一年365天,地球围着太阳转的时候,每五天发生一个变化,365天总共72变。

    炼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反而能让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着心眼明亮了。

    五行山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的力量地压住了那颗上天入地的心。

    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孙悟空,依旧逃不出这五个字。

    所以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种种神魔鬼怪代表的是心中的魔障。取经一路上悟空降妖,说的就是心去降心魔。

    “定心真言”紧箍咒能定心、约束心,让心疼了又疼。收伏悟空之后,也就归正了那颗七十二变的心。既然心已成金刚,那么心头(悟空的头)上的金刚箍便不必存在了。

    “心”字的谜面。孙悟空的反叛与皈正过程,正是人心放纵与收束的象征。美猴王正是具有哲学意味的象征物,是人心的幻相。

    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乌巢禅师传授唐僧一部心经好吧,并且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所以西游绝对不是什么阴谋论者口里的“黑暗”。

    阴谋论者的观点:西游记里的妖怪吃人,原着写了一些血腥的情节,就连猪八戒和沙僧在为妖时也吃过人,所以很黑暗。

    或者脑补什么神佛、天庭其实很黑暗,然后就有了阴谋论。

    搁这算哪门解读呢,正确的解读,不应该是分析《西游记》这本书蕴藏怎样的道理吗?或者说,分析这本书想表达什么。

    大概在他们眼里,西游记作者写这本书就是想写血腥情节或者妖怪吃人来吓唬读者吧,或者写一堆“谜语人”情节,告诉大家这本书到底有多黑暗。

    他们喜欢瞎扯淡,对他们来说是挺开心的。但却让看过书的人很懵逼,假如我是作者,我根本不懂为什么自己要把孙悟空写死,再写个六耳猕猴来代替主角。

    说白就是那些人喜欢用黑暗的解读来吸引大家的眼球。在大家童年里,孙悟空就是帅气、好战的模样,那些人就是喜欢“搞特殊”,整那些“博人眼球”的东西。

    大家都喜欢孙悟空?那我就要硬扯孙悟空其实不厉害、孙悟空会吃人。

    大家都觉得猪八戒很废?那我就来吹猪八戒,说猪八戒其实很强。ps:黄袍怪笑而不语,给我来20只猪八戒。

    假设我是作者,我一定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故意写什么“天庭放水,天将随便打”。更厉害的是,那些人还会断章取义,抄一点原着,说得自己精通《西游记》一样。

    在他们眼里那必须是玉帝在下大棋,老君在下大棋,如来在下大棋,弥勒在下大棋,猪八戒在下大棋,沙僧在下大棋,全天下就猴子一个人是棋子。西游记本名《耍猴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