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 > 第264章 暗流涌动

重生朱标,我才是明太宗 第264章 暗流涌动

    昨夜,缙云官驿,锦衣卫已经撤了,由缙云县的衙役接管。

    王小二作为重要嫌疑人,被单独关押在偏僻的房间中,门口有两名衙役看守。

    屋内没有点灯,王小二蜷缩在卧床之上,身体因疼痛而剧烈抽搐。他的舌头被自己用尽最后力气咬断了大半,鲜血汩汩地从口中涌出,染红了胸前的衣服。意识渐渐模糊,耳边似乎还回响着半个时辰前,那名送饭衙役的低语:“时辰到了,该吃饭了!”

    死亡的黑暗彻底吞噬他之前,王小二浑浊的眼中没有后悔,只有解脱以及对大元必将再次雄起、称霸天下的坚定信念。他是一名死士,为主子、为大元,甘心赴死。

    三天后,秦王府,后园。

    乌兰图雅脚步轻快地走进来,脸上带着一丝残忍的满意:“大公主,鹞鹰传信,‘蝉’已噤声(王小二代号‘蝉’)。”

    王悯月正对着一盘残局,优雅地落下一枚黑子,将一片白子彻底困死。闻言,她嘴角勾起一抹冰冷而完美的弧度:“很好。死人的嘴,才是最牢靠的。接下来,就让他们狗咬狗,咬得越凶越好。呵呵,这出戏才刚唱到精彩之处。” 她的目光投向窗外阴沉的天空,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看到了缙云县衙里那场因她一手导演的死亡而爆发的、歇斯底里的内斗。

    “通知我们得人,全部折服,等候指示。另外,所有与此事有牵连的外人,一个活口儿都不留。”王悯月眼中闪过一丝狠辣,淡淡地说道。

    “是,大公主。”

    再回到缙云县衙。

    王小二的死,如同当头一棒,给朱樉打懵了,看着如同斗鸡般互相攻讦、都指责对方是杀人灭口凶手的李泰和周志乾,他只觉得头大如斗,太阳穴突突直跳。这案子还没查清,关键人犯先死了,还死得如此“及时”,这烫手的山芋他是一刻也不想捧了。

    “你们当本王说的话是放屁吗?!”朱樉气得将手里茶杯狠狠摔在地上,碎片一瞬间崩得到处都是,其中一个好巧不巧地击中了跪在地上的郑有德的额头,剌了个口子,鲜血直流。

    李泰和周志乾被突如其来的声响吓了一跳,停止了对骂,冷静下来才意识到自己是何等失态。

    李泰和周志乾赶忙跪地:“下官举止失态,请王爷治罪!”

    朱樉没有理会李、周二人,对郑有德说:“你起来吧,下去包扎一下。”

    “你们俩是什么身份,都忘了吗?!当这是衙门外的大街上吗?!当自己是泼妇吗?!当着同僚的面,互相侮辱,圣人的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啦!”朱樉指着二人骂道。

    “下官知罪!下官知罪!”李泰和周志乾同时叩头请罪。

    “我真......”朱樉也想骂脏字,但顾及身份,硬生生地咽了下去,“罢了,这次姑且饶了你们,以后你俩自己掂量着办。”

    “谢殿下,下官谨记。”二人磕头如捣蒜。要是秦王来个先斩后奏,依照方才的情形,他俩也没地儿去含冤了。

    朱樉轻咳了一下:“说正事儿。此案案情重大,疑点重重,如今重要人犯自尽而亡,已非本王所能独断!即刻暂停所有查问!待本王上奏陛下,请旨定夺!”

    “谨遵王爷钧令。”在座的官员异口同声。

    回到后堂的临时居所,朱樉立刻铺开纸笔,绞尽脑汁地给皇帝大哥朱标写信,将这两天的混乱、争执、王小二的离奇自尽以及李周二人的激烈冲突原原本本描述了一遍,哭诉自己干不了这活儿,恳请皇帝大哥赶紧派人来接手这烂摊子,或者给个明确的指示。

    几乎在朱樉写信求援的同时,李泰也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带着一封密信,星夜赶往京城。信中详细禀报了王小二突然自尽、周志乾借机发难以及杜天僖提出剖验尸体等关键信息。信末,李泰强调:“…事急矣!周某咄咄逼人,秦王摇摆不定,若剖验坐实毒杀,再追查下去,恐对相爷清誉大为不利!甚至…恐有奸人借机构陷!卑职惶恐,乞相爷速示方略!”

    五天后,就在缙云县衙被一片诡异而压抑的气氛笼罩时,李泰收到了胡惟庸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回信。信很短,字迹却异常沉稳有力:全力配合查案,务必尽心。余事勿忧,自有分晓。

    李泰反复看了几遍,心中惊疑不定。全力配合?相爷这是何意?难道要坐视周志乾借解剖验尸把事情闹大?但信尾那句“余事勿忧,自有分晓”又像一颗定心丸。胡惟庸在朝中经营多年,根深蒂固,身后还有德高望重的韩国公坐镇,或许真有扭转乾坤的后手?李泰咬了咬牙,决定遵命行事。

    虽然身为钦差的秦王宣布暂停查问,但是周志乾并不打算停下来。他第一时间找到了刘基的长子刘琏,征求他的意见。刘琏突遭大丧,心情悲痛,听说要剖验父亲的遗体,顿时火冒三丈,差点儿喊人将周志乾给轰出去。

    周志乾见势不妙,立即打出感情牌,鼻涕一把、泪一把,说他对刘先生的死也是痛彻心扉,并好言安抚刘琏,与此同时苦口婆心地劝说刘琏:诚意伯突然病故,其中必有缘由,现今查明大概率死于毒杀。不过,要想真相大白,唯有解剖尸体,坐实证据,这样才能将真正的凶手绳之以法。

    在周志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不断劝说之下,刘琏含泪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周志乾立即找到李泰、邢雄还有杜天僖,要他们跟自己一同去求见秦王。

    四人联袂前来,朱樉纵使心里老大不愿意,依旧强忍着在二堂召见了他们。

    当周志乾提出解剖尸体,查明死因,并指出诚意伯长子刘琏已经同意的时候,李泰的表现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他不再是那个激烈反对、动辄以“大不敬”压人的李侍郎,转而表示支持。

    听完周志乾的说辞,李泰沉默片刻,脸上挤出一丝极其勉强的、仿佛吞了苍蝇般的“理解”表情,缓缓开口,声音干涩:“这几日,我翻来覆去地思量案情,发觉周少卿所言,不无道理。若为查明伯爷死因真相,告慰忠魂,杜典簿所请之法,虽惊世骇俗,有悖伦理,然非常之时,或可行非常之法。下官收回此前反对之言。”他艰难地说完,仿佛用尽了全身力气,脸色苍白。

    周志乾和杜天僖都愣住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邢雄眯着眼,若有所思。

    朱樉松了口气,没人反对最好了:“好!李侍郎深明大义!那就这么定了!杜典簿,你准备…”

    一声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朱樉的话。只见一名王府亲卫神色紧张地跑进来,走到朱樉跟前小声低语了几句。

    “他来干什么?难道是?”朱樉嘀咕着,“这也太快了点儿吧。”

    “杜典簿,你先行准备,等候本王的命令。”既然皇帝来了旨意,他就不好擅自做主了。

    “下官明白。”杜天僖回答。

    “下官告退。”李泰、周志乾和邢雄也施礼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