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拯救女市长后,我步步高升 第1384章 让一把手愿意为了离开后的单位发展考虑
向洋发现张恪清分管全省的人才队伍建设之后,确实做了一些事情,看似声势也不小,但却完全没有对公职队伍的人才建设提任何的意见和建议。
这是在担心他不高兴?
他既然将这个权力交给了张恪清,就是完全信任张恪清,也允许张恪清给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而且只有在公职队伍的人才建设中有亮眼的成绩,才会更加凸显张恪清这方面的能力。
张恪清看着向洋的眼睛,片刻后用力点了下头:“感谢向书记的信任,我确实还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等到完善了就跟您汇报。”
他现在插手公职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那可不只是要尊重向洋的意见,夏正东、石光明,还有组织部长吴必彦,这些都要尊重,毕竟这些工作原本是这些人负责。
他也需要在其他方面做出一些成绩,才能让大家对他的一些决定更加信任。
这些事,还是要一步步的来。
向洋看到张恪清明白了他的意思,也没再说什么,起身离开了。
张恪清将现场的收尾工作交给了其他人,自己也返回了办公室。
没一会儿,钟俊生走了进来,抱着几个文件夹。
“领导,红色文件夹里是您要的全省企事业单位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资料,蓝色文件夹里是企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的指导文件,黄色文件夹里是投诉不公待遇的资料,白色文件夹里是一些重点人员名单。”
张恪清点了下头:“行,放在这儿吧。这几天有什么别的重要事情吗?”
钟俊生想了想:“空港实验区又谈下来了一个五十亿的大项目,祝市长代表市里签约的;市政府那边组织了一个蓝领工人招聘会,有上万人跟企业签约了;刘副市长生病住院了,据说是肾结石,请假住院三天……”
钟俊生将他听到的一些重要消息,都快速的跟张恪清进行汇报。
张恪清听完之后,让钟俊生出去工作了。
这段时间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全省的人才队伍建设上,对市里的许多工作关注不多,现在看来大家还都在认真工作,没有什么需要他担心的地方。
这样他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好好思考该怎么对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行之有效的整改。
其实很多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大家都懂,关键是能否执行下去。
而且企事业单位不同,所需要的人才队伍建设方法也不能一样,完全照搬其他单位的建设方法,往往会水土不服。
所以他要做的是制定一些大框架,然后给予下面一些自主权,如此既能更适合相关的单位,受到的反对也不会那么激烈,才更有可能成功。
否则全省那么多企事业单位,他不可能一个个的去亲自操刀干部梯队建设改制,那把他分成十个也忙不过来。
这件事,还得需要各地市的大力支持才行。
可下面地市的市委书记中,就王维庆一个是他的人,其他哪怕是向洋或者陈栋邦等提拔起来的,也未必会完全听他的,得让那些人也对此事重视,且能感受到整改干部梯队建设的好处才行。
直接让向洋下令,那就落了下乘,也凸显不出他的能力,必须想到一些其他的解决办法。
想了半天,也没有太好的头绪,张恪清将钟俊生叫了进来。
“小钟,我刚才看了一下那些企事业单位的中层以上干部资料,大多数的年龄都比较大,年轻干部很少,你觉得怎样才能给年轻干部更多的机会?”
钟俊生这几天在整理资料的时候,也思考过这些问题,他知道领导随时可能会问,也是对他的考验。
虽然心里早有腹稿,但还是沉思了片刻才说道:“领导,改变这些,关键是改变那些企事业单位一把手的观念,让他们对干部提拔不再论资排辈,不再只看重经验,而是看重能力,且愿意为他们退休后,或者调走后的企事业单位发展考虑。”
很多企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在任的时候干的都不错,但他们往往不考虑退休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因为他们觉得那是领导应该考虑的事情。
自己培养出来的得力下属,也未必就能接自己的班,那当然是保证自己在任的时候,所管的单位不出问题,哪怕不出成绩都行。
因为一旦出问题,自己就可能被免职。
“让那些企事业单位的一把手,愿意为了他们离开后的企事业单位发展考虑?”
张恪清重复了一句,眼睛一亮。
“小钟,你这句总结很不错,考虑过具体应该怎么推行吗?”
钟俊生继续说道:“第一个是将人才梯队建设纳入他们的政绩考核中,如此他们才会更加的重视。”
“第二个是要让他们认识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才是企事业单位的重要资源,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第三个是建立科学、先进的人才培育体系,比如可以用传帮带的传统形式,带动全员提供自身素养和能力,也可以考虑不同的岗位采取竞聘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第四个是加强对人才的关怀,重视他们的合理诉求,增强他们对企事业单位的认同感,可以避免相关人才的流失……”
钟俊生说了许多,张恪清觉得前两点最重要,后面的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理论,也没什么营养。
纳入政绩考核,是关系到那些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切身利益,可以让他们对此更加重视。
认识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则是从思想上进行转变,让他们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小钟,看得出你确实是思考过这个问题,回答的也不错。”
“你觉得我们省里召开一个相关的工作会议怎么样?大家统一思想,集思广益的想出解决办法,才能帮助那些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完成的更好。”
“你写一份相关工作会的重要性报告,尽快交给我。”
这是在担心他不高兴?
他既然将这个权力交给了张恪清,就是完全信任张恪清,也允许张恪清给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而且只有在公职队伍的人才建设中有亮眼的成绩,才会更加凸显张恪清这方面的能力。
张恪清看着向洋的眼睛,片刻后用力点了下头:“感谢向书记的信任,我确实还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等到完善了就跟您汇报。”
他现在插手公职人员的人才队伍建设,那可不只是要尊重向洋的意见,夏正东、石光明,还有组织部长吴必彦,这些都要尊重,毕竟这些工作原本是这些人负责。
他也需要在其他方面做出一些成绩,才能让大家对他的一些决定更加信任。
这些事,还是要一步步的来。
向洋看到张恪清明白了他的意思,也没再说什么,起身离开了。
张恪清将现场的收尾工作交给了其他人,自己也返回了办公室。
没一会儿,钟俊生走了进来,抱着几个文件夹。
“领导,红色文件夹里是您要的全省企事业单位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资料,蓝色文件夹里是企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相关的指导文件,黄色文件夹里是投诉不公待遇的资料,白色文件夹里是一些重点人员名单。”
张恪清点了下头:“行,放在这儿吧。这几天有什么别的重要事情吗?”
钟俊生想了想:“空港实验区又谈下来了一个五十亿的大项目,祝市长代表市里签约的;市政府那边组织了一个蓝领工人招聘会,有上万人跟企业签约了;刘副市长生病住院了,据说是肾结石,请假住院三天……”
钟俊生将他听到的一些重要消息,都快速的跟张恪清进行汇报。
张恪清听完之后,让钟俊生出去工作了。
这段时间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全省的人才队伍建设上,对市里的许多工作关注不多,现在看来大家还都在认真工作,没有什么需要他担心的地方。
这样他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好好思考该怎么对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进行行之有效的整改。
其实很多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大家都懂,关键是能否执行下去。
而且企事业单位不同,所需要的人才队伍建设方法也不能一样,完全照搬其他单位的建设方法,往往会水土不服。
所以他要做的是制定一些大框架,然后给予下面一些自主权,如此既能更适合相关的单位,受到的反对也不会那么激烈,才更有可能成功。
否则全省那么多企事业单位,他不可能一个个的去亲自操刀干部梯队建设改制,那把他分成十个也忙不过来。
这件事,还得需要各地市的大力支持才行。
可下面地市的市委书记中,就王维庆一个是他的人,其他哪怕是向洋或者陈栋邦等提拔起来的,也未必会完全听他的,得让那些人也对此事重视,且能感受到整改干部梯队建设的好处才行。
直接让向洋下令,那就落了下乘,也凸显不出他的能力,必须想到一些其他的解决办法。
想了半天,也没有太好的头绪,张恪清将钟俊生叫了进来。
“小钟,我刚才看了一下那些企事业单位的中层以上干部资料,大多数的年龄都比较大,年轻干部很少,你觉得怎样才能给年轻干部更多的机会?”
钟俊生这几天在整理资料的时候,也思考过这些问题,他知道领导随时可能会问,也是对他的考验。
虽然心里早有腹稿,但还是沉思了片刻才说道:“领导,改变这些,关键是改变那些企事业单位一把手的观念,让他们对干部提拔不再论资排辈,不再只看重经验,而是看重能力,且愿意为他们退休后,或者调走后的企事业单位发展考虑。”
很多企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在任的时候干的都不错,但他们往往不考虑退休后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因为他们觉得那是领导应该考虑的事情。
自己培养出来的得力下属,也未必就能接自己的班,那当然是保证自己在任的时候,所管的单位不出问题,哪怕不出成绩都行。
因为一旦出问题,自己就可能被免职。
“让那些企事业单位的一把手,愿意为了他们离开后的企事业单位发展考虑?”
张恪清重复了一句,眼睛一亮。
“小钟,你这句总结很不错,考虑过具体应该怎么推行吗?”
钟俊生继续说道:“第一个是将人才梯队建设纳入他们的政绩考核中,如此他们才会更加的重视。”
“第二个是要让他们认识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人才是企事业单位的重要资源,是核心竞争力之一。”
“第三个是建立科学、先进的人才培育体系,比如可以用传帮带的传统形式,带动全员提供自身素养和能力,也可以考虑不同的岗位采取竞聘制,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第四个是加强对人才的关怀,重视他们的合理诉求,增强他们对企事业单位的认同感,可以避免相关人才的流失……”
钟俊生说了许多,张恪清觉得前两点最重要,后面的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理论,也没什么营养。
纳入政绩考核,是关系到那些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的切身利益,可以让他们对此更加重视。
认识到人才资源的重要性,则是从思想上进行转变,让他们更愿意为此付出努力。
“小钟,看得出你确实是思考过这个问题,回答的也不错。”
“你觉得我们省里召开一个相关的工作会议怎么样?大家统一思想,集思广益的想出解决办法,才能帮助那些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完成的更好。”
“你写一份相关工作会的重要性报告,尽快交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