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官术:拯救女市长后,我步步高升 > 第1385章 蓝领人才引进草案,示好三把手

官术:拯救女市长后,我步步高升 第1385章 蓝领人才引进草案,示好三把手

    三天后,张恪清拿到了韩庆云让人送来的人才引进补充条款草案,也叫蓝领人才引进草案。

    上面囊括了四十余个蓝领工种,有大家熟悉的钳工、电工、铣工、维修工,也有车床操作工、景观设计师、动画设计、多媒体视频制作等工种。

    很多是传统意义上的蓝领工人,也有一些新兴行业的技术人员,所有囊括进来的技术人员,全部对学历放宽到高中,甚至部分放宽到了初中学历。

    但要求进行技术认定、成果认定等,比如相关的高级技工证书、高级技师证书,或者是一些重要比赛的大奖等,以此来证明引进的是优质人才。

    张恪清将草案递给对面坐着的文凤林:“凤林同志,你看看这份草案,觉得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吗?”

    文凤林认真的翻看了半天,抬起头说道:“张书记,韩主任这份报告很详细,上面列出来的都是我们省里比较紧缺的技术人员,只不过引进政策应该根据各地市的需求进行调整,如果都差不多,那到时候所有的相关人才肯定都涌入郑城。”

    同样的条件,那些人肯定都愿意去大城市,因为大城市的机会更多,收入更高,基础生活保障更好。

    很多人对工作的城市都有一些其他要求,有的喜欢医疗条件好的,有的喜欢交通条件好的,有的喜欢教育条件好的,这些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选择,毕竟他们都要为自己的家庭未来考虑。

    郑城在全国可能算不上特别优质的城市,但在省内绝对是最好的城市。

    张恪清点点头:“你这个考虑很有道理,那就省委政研室根据这份草案,出一份人才引进的补充政策条款,同时允许各地市根据需求和能力,做出适当的调整。”

    有很多省份的发展中,都出现了省会城市一家独大的情况,这种情况并非是好事。

    现在各省市也都重视这种情况,往往都会选择第二个副中心城市,给予政策倾斜,帮助其更快的发展起来,带动周边的城市一起快速发展。

    南河就有类似的情况,郑城的发展飞快,领先其他城市一大截,因为郑城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享受到的政策优惠确实更多

    未来必须想办法帮助省内的其他城市更快的发展起来,缩小差距,如此才能让全省未来良性发展。

    文凤林继续说道:“张书记,关于蓝领技术人才的补贴,我觉得可以跟其他人才引进不一致。”

    “比如很多蓝领技术人才年纪其实都不小了,平均肯定都超过了三十岁,甚至更高,他们往往也都已经有了家庭,所以是不是租房补贴可以取消,只给一些购房补贴?”

    “还有许多蓝领技术人才也会选择创业,比如自己开个小店什么的,是不是可以给予一些创业补贴?”

    “另外相关的人才补贴,一般都针对于户籍内的人口,那对于引进人才的子女转学、入学等是不是适当的照顾?”

    张恪清点着头:“凤林同志,你考虑的很仔细,那就尽快拿出一个方案来,我要跟领导汇报。”

    “记得你刚才说的,要对其他地市有一定的政策倾斜,不能把人才都引进到郑城来,我们的目标是吸引外省人才来我们南河,原则上省内人才流动不算引进,不享受这类政策优惠。”

    其实张恪清觉得文凤林和韩庆云还是不够大胆,还有许多特殊的人才,也可以想办法引进。

    比如未来的一些主播,一些电竞选手等,这些可能学历也不高,也没有职业资格认证,但能够给地方带来更多的税收,同样属于优质人才。

    不过暂时先一步一步来,步子不能迈的太大。

    他也要告诉大家,人才不跟高学历挂钩,蓝领技术好,一样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几天后,张恪清拿到了省委政研室送来的政策补充条款报告,仔细翻看了之后,没有直接去找向洋,而是先来到了石光明的办公室汇报。

    虽然他的级别也可以直接找向洋汇报,但这次他没准备越过石光明,也是想搞清楚石光明对他的态度。

    看到张恪清主动来找自己汇报工作,石光明很是高兴。

    “恪清同志,你可是第一次来我办公室,快请坐。”

    张恪清笑着说道:“确实之前来的少了,请石书记见谅。”

    石光明笑呵呵的说道:“我可不是批评你,你负责的工作比较忙,我也是理解的。这次过来是什么事?”

    张恪清把政策补充条款报告双手递给石光明:“石书记,这是跟工会韩主任沟通过,政研室制定的全省人才引进补充条款,主要是涉及到省内比较紧缺的蓝领技术人才,请您看看是否有遗漏的地方。”

    人才工作相关的?

    石光明更高兴了。

    这个工作向洋交给了张恪清,按说张恪清也可以直接找向洋汇报,但张恪清却先来找他了,这让他感觉到了尊重。

    “恪清同志桌上有烟,自己拿着抽,我先看一下。”

    石光明认真的翻看了报告,足足十几分钟后才合上,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

    “恪清同志,这份报告很不错,考虑的很详细,不过对郑城似乎有些不公平。”

    他发现政策竟然向着其他地市倾斜,张恪清可还是郑城的书记。

    张恪清解释道:“因为郑城实际上不缺少这些优秀的蓝领技术人才,所以不需要政策的倾斜。而且全省的城市中,郑城发展的速度已经遥遥领先,我们更应该重视其他城市的发展速度。”

    石光明欣赏的看着张恪清,其他人处于张恪清的位置,即使能看出这些问题,也未必愿意这么做,毕竟郑城才是张恪清最主要的政绩来源。

    张恪清现在这么做,倒是能让他在接任省长之后更加轻松一些。

    “你考虑的很好,我对这份报告没什么意见,请向书记定夺吧。”石光明直接表态。

    张恪清又说道:“石书记,我发现我们的人才引进工作进展的不算特别好,各地市似乎都是公式化的完成任务,所以我想开个人才工作会,让大家对这项工作更加重视。”

    “明确全省未来五年,甚至十年的人才需求,下大力气全方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实现人才强省的战略目标。”

    “这个全省人才工作会,我想请您来主持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