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 第122章 李自成陷河南府

穿越必备:白话明季北略那点事 第122章 李自成陷河南府

    李自成陷河南府

    辛巳(公元1641年)正月二十六日,李自成率军围攻河南府(河南府是河南布政使司下辖的郡府之一,治所在洛阳),洛阳的福王招募敢死队奋力抵抗,战斗中取得不少战果。期间,总兵王绍禹麾下的士兵在城墙上与城下的贼军相互呼应,甚至有一部分士兵在城墙上抓住了副使王充昌。王绍禹立刻策马前往解救。然而,部分士兵开始质疑:“贼人在城下,总兵又能奈我们何?”他们砍杀了几名守城士兵,导致城墙防御崩溃,贼兵趁机攀爬而上,城内的贼军接应,使得贼军攻入城内。福王及其世子惊恐万分,于是缒城逃走,城内士民遭受屠戮数十万人。贼军焚烧了福王府,并抓获了副使王充昌等官员,但并未杀害他们。其中只有一位典史坚决不降,最终壮烈牺牲。

    李自成在王府及豪门中搜刮了数万石粮食和数千万金钱,用于赈济饥民。丁酉日,李自成追踪到了福王行踪并将他擒获,同时抓获了前兵部尚书吕维祺。吕维祺对福王说:“名义重于泰山,切勿自取其辱。”宦官崔升只有十三岁,却英勇地劝告福王宁愿死也不可屈服,并紧紧抱住福王不愿离去。贼军随后杀害了福王,并杀害了吕维祺。由于福王身体肥胖,重达三百多斤,贼军竟举办宴会,将其尸体剁碎混入鹿肉中食用,称其为“福禄酒”。福王名叫朱常洵,是神宗的儿子,世子名为朱由崧,即后来的弘光帝,他在城墙倒塌时得以逃脱,逃往怀庆,而贼军又攻破永宁,杀害了万安王。

    这些变故传到朝廷后,皇帝极为震怒,下令将总兵王绍禹处以磔刑,并抄没其家产。兵科官员张缙彦上奏称颂福王为守护国家社稷而捐躯,其坚守国家大义之举犹如日月争辉,光芒四射,请求厚葬福王并予以隆重祭祀,得到了批准。吏科官员章正宸则上奏指出闯贼是从四川来的,而兵部尚书陈新甲紧急奏报贼军实际上来自秦地而非四川,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杨嗣昌刚刚奏报说了在四川遏制住贼军,若说贼军从四川来,则责任将落在嗣昌身上。

    吕维祺,字介孺,号豫石,是河南府新安县人,他母亲生他时有怀抱月亮的吉祥梦境。在万历壬子、癸丑(公元1612年、1613年)年间连续考中乡试和会试,最初被任命为兖州都司。当李氏造反爆发时,他成功保全了兖州城,鲁地百姓因此为他塑像祭祀。己未年(公元1619年)他因其政绩卓越被征召入京,担任吏部侍郎,天启甲子年(公元1624年)辞官回乡,潜心研究理学,与冯从吾关系甚好,冯从吾常常称赞他是程颢(号明道)之后的一位杰出学者。恰逢阉党魏忠贤建立生祠,强迫地方士绅协助工程,吕维祺表示:“此举败坏了士人的风气”,最终拒绝参与。阉党对此怀恨在心,唆使御史诋毁吕维祺讲学,并企图以严刑峻法陷害他,幸而熹宗驾崩中断了这一阴谋。

    崇祯戊辰年(公元1628年),言官们纷纷推荐吕维祺复出,先后担任尚宝卿、太常寺正卿,晋升为南京兵部尚书。他曾提出恢复纸币制度的好处,认为可以富国强兵,但未能得到采纳,世人对此深感惋惜。己亥年(公元1639年),贼军自汝宁而来,攻占凤阳,侵犯皇陵,转向西进,攻陷巢县、庐江等地,同时一支队伍向北挺进,攻克颍川。吕维祺派遣都督赵世臣率三百士兵防守关山,但防线崩溃,士兵逃至乌衣。南京为之震动,廷议大多指责吕维祺,因此在考核中被罢免官职,回到家中。直至此时,贼军攻陷洛阳,吕维祺被捕后大骂贼军,英勇就义。死后追赠太子少保,荫庇一名子孙入国子监读书。弘光朝时期,追谥为“忠节”。

    在南京铸造钱币的过程中,以往存在“夹铸”的舞弊现象,每炉铸钱时都会额外加入数十斤私铜,官府与工匠共同瓜分利益。吕维祺认为加快铸钱速度,利益就会偏向官府,铸钱慢则夹铸增多,利益流向工匠。过去每三十日铸一次钱,他特别改为每十五日铸一次,并在铸钱间隔期发放盐米补贴,两月内共计铸钱三次,停炉休息的日子一定让所有工匠放假,这样既提高了铸钱速度,又减少了私铸现象。

    二月,李自成继续搜刮富豪之家的财物和埋藏物,捆绑好财物、女子满载而归,进入山区,并任命书办邵时昌为总理官,负责留守河南府。巡抚李仙风探知贼军已离开,率兵来到河南府城下。邵时昌闭城拒守,不久却又开城投降迎接官军。李仙风收押邵时昌将其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