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清西陵 第164章 变脸
热门推荐:
重生之金銮殿的点钞机
四合院,我的新生
谍战:我当恶霸能爆奖励!
开局单人恐怖副本我兴奋了
一把废铁双刀,怎么可以这么强
欲望不止
心声泄露后,所有人都来攻略我
张九阳
神话大秦:我高要,绝不太监!
养心殿殿内一片寂寥,昔日象征九五之尊的龙涎香已熄灭良久,只余下潮湿木料的腐朽气味。
那明黄锦帘遮了窗棂,仅余几缕惨淡天光,照亮那其中翻涌不息的微尘。
殿门推开的同时发出沉重的吱呀声,刺目的光线猛然涌入。
太后身着石青色缂丝凤穿牡丹氅衣、头戴点翠钿子,那仪态威严的身影,在逆光中踏入殿内。
她周身散发着一种掌控一切的凛冽寒意,即便是在伏天里依旧不减,所过之处,无不惴惴。
皇帝孤零零地立于大殿中央,开门声仿佛惊雷,他身体猛地一僵,随即连忙转身。
当看清那张熟悉而威严的面孔时,他本麻木的表情为之一动,几乎是踉跄着扑跪下去,双膝重重砸在坚硬如铁的金砖地上。
“皇爸爸……” 他的声音嘶哑干涩,带着哭腔,悔恨道:
“不,亲爸爸,子臣……知罪了!”
他深深叩首,额头紧贴着那金砖,伏在那里久久不起,仿佛要将自己钉入这片冰冷的皇权基石之中。
“知罪?”
太后没料到才几日,他便态度大变,乖乖就范了,当初的意气用事和忤逆她的胆子都跑去哪儿了?果真是冲龄践祚的黄口孺子,
她缓步上前,凤履踩在地上,发出“笃笃”之声,每一步都精准地踏在心跳的间隙上。
她在距皇帝丈许之地停下,自上而下俯视着跪拜于她脚前的皇帝:
“当初是皇帝你一力主战,如今一句‘知罪’,就能抵得过甲午之耻?抵得过辽东烽火和威海卫的血?抵得过那两万万两的白银窟窿?”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似乎带着积压已久的雷霆之怒:
“条约关乎江山社稷,系于万民倒悬!你竟敢凭一己之念,罔顾大局,置祖宗基业于何地?!置我这皇太后垂帘听政的苦心于何地?!”
皇帝的肩膀在太后的斥责下剧烈地起伏颤抖,他死死抵着地面,开口便如字字泣血:
“子臣悔不当初,自觉愧无立足之地!” 他的声音带着撕裂般的痛楚,随即又被汹涌的哽咽狠狠压下,半晌才语出成行:
“是子臣年少轻狂,只凭一腔书生意气,竟……竟忤逆亲爸爸圣训,置天下苍生于水火……”
“更累亲爸爸日日忧劳,夙夜焦灼……子臣每念及此,心如刀割,万死亦难赎罪愆于万一!”
他猛地抬起头,额上赫然一片深红的淤痕,边缘甚至渗出血丝。
那脸上的泪痕仿佛冲垮了帝王该有的持重与尊严,像是回到了孩提,雷电之夜他哭着躲在太后的怀里的模样。
这不都是她最怜爱的他吗?而非长大后有了自主思想的他。
他仰望着高高在上的太后,眼中是深不见底的悔恨与痛苦,如同溺水之人绝望地盯向唯一的浮木。
“亲爸爸!子臣错了,求亲爸爸……求亲爸爸看在多年抚育教导,血浓于水的恩情上……再给子臣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言罢,他再次重重叩首,额头狠狠撞击地面,发出沉闷的钝响,回荡在空旷死寂的大殿中。
太后被他此刻的言语举措,极其细微地一震。
指尖捻动的那串光润冰凉的翡翠佛珠骤然停滞,死死地卡在指间。
一丝属于“母亲”与对立的复杂情绪混杂在一起,竟也有几分痛心。
她极强的掌控欲被满足些许,脸上却依旧保持着漠然。
“皇帝……” 太后的声音沉缓下来,少了几分逼人的锋芒。
“你既知错,能痛悔至此,倒也不枉……” 她的话音一顿,仿佛在权衡措辞:“不枉我此番对你训诫的苦心。”
她的目光掠过皇帝额上那片刺目的红痕,终究是移开了视线。
“起来吧。” 她缓缓道。
“跪着,也于事无补,静心思过,修身养性,方是正途!”
她下意识的想要伸手扶起皇帝,却转瞬作罢。
皇帝痛道:“子臣深感罪孽深重万不敢起,亲爸爸训诫的是,子臣往后必当静思己过,再不敢任意妄为。”
太后不欲多留,今日见他听话她心里稍稍安定了不少,火气也消了消,便只身朝那殿门而去。
“近来条约之事闹得朝野震荡,如何镇得住那帮老油条也非易事,你年轻,先在这里避一避吧。”
说罢,人已跨出门去,听得门扉被掩上之声,皇帝径自起身,将那垂来的发辫甩去身后,再次抬眸,眼中早已没了泪意,嘴角却隐着丝丝若有似无的冷笑。
不知隐在何处的齐顺此刻才自出了来,随在皇帝身边,小心道:“奴才拿药来为万岁爷清理伤口罢。”
皇帝扬手,冷然道:“不必,事情办的如何?”
齐顺自小伺候皇帝,从没见过皇帝如此会变脸,上一秒哭求的可怜,下一秒鄙视着冷笑,心想大概是被太后逼到极限,人似得了情志之症。
他忙回了回神,压低声音回:“万岁爷放心,办好了。”
皇帝转眸看向他,似有不解道:“朕早年时饲养过麻雀,并加以训练,可几次三番下来似乎并不能堪任,叫它传书给太后,竟然碰死在了储秀宫的窗户上,太后还大骂朕是痴儿……”
“如今,你这乌鸦,果真可替飞鸽?”
齐顺嘿嘿一笑:“回万岁爷,奴才这只乌鸦机敏的很,况且满紫禁城尽是一模一样的乌鸦,任谁也分不清的,且看朝会上各位大臣的了。”
皇帝点点头,相传乌鸦是满洲的神鸟,曾经救过先祖努尔哈赤的性命,亦是天命所归,化险为夷的象征。
那么,就请再庇护他一次。
……
逼仄的下房里,小寇子已在此地混沌了几日,这几日来他痛心、困顿,又挣扎不已,想到割地赔款的屈辱,皇帝软禁,琋嫔失子的困境……
他进宫时间不短,看遍了世间险恶,人心冷暖,更是见识到了太后的昏庸无道……
国事的糜烂与个人的微贱,在他心中日夜撕扯。
一股混杂着悲愤、绝望和某种决绝的勇气,猛地冲上了他的头顶。
他不再是太后曾安插的眼线,这一刻,他只想做一个人,一个尚有热血、尚知家国大义的人。
他要说话,说那些满朝朱紫不敢说的话!
最后他下定了决心一般,翻出笔墨纸砚,一鼓作气,挥笔写就。
这天,他换上了自己最好的一套石青色太监袍褂,这在觐见时是逾制的,他毅然决然,全体不顾。
捧着那封奏折,他一步一步,异常沉重地走到仪鸾殿门前,然后“扑通”一声,重重的跪在了地上。
那明黄锦帘遮了窗棂,仅余几缕惨淡天光,照亮那其中翻涌不息的微尘。
殿门推开的同时发出沉重的吱呀声,刺目的光线猛然涌入。
太后身着石青色缂丝凤穿牡丹氅衣、头戴点翠钿子,那仪态威严的身影,在逆光中踏入殿内。
她周身散发着一种掌控一切的凛冽寒意,即便是在伏天里依旧不减,所过之处,无不惴惴。
皇帝孤零零地立于大殿中央,开门声仿佛惊雷,他身体猛地一僵,随即连忙转身。
当看清那张熟悉而威严的面孔时,他本麻木的表情为之一动,几乎是踉跄着扑跪下去,双膝重重砸在坚硬如铁的金砖地上。
“皇爸爸……” 他的声音嘶哑干涩,带着哭腔,悔恨道:
“不,亲爸爸,子臣……知罪了!”
他深深叩首,额头紧贴着那金砖,伏在那里久久不起,仿佛要将自己钉入这片冰冷的皇权基石之中。
“知罪?”
太后没料到才几日,他便态度大变,乖乖就范了,当初的意气用事和忤逆她的胆子都跑去哪儿了?果真是冲龄践祚的黄口孺子,
她缓步上前,凤履踩在地上,发出“笃笃”之声,每一步都精准地踏在心跳的间隙上。
她在距皇帝丈许之地停下,自上而下俯视着跪拜于她脚前的皇帝:
“当初是皇帝你一力主战,如今一句‘知罪’,就能抵得过甲午之耻?抵得过辽东烽火和威海卫的血?抵得过那两万万两的白银窟窿?”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似乎带着积压已久的雷霆之怒:
“条约关乎江山社稷,系于万民倒悬!你竟敢凭一己之念,罔顾大局,置祖宗基业于何地?!置我这皇太后垂帘听政的苦心于何地?!”
皇帝的肩膀在太后的斥责下剧烈地起伏颤抖,他死死抵着地面,开口便如字字泣血:
“子臣悔不当初,自觉愧无立足之地!” 他的声音带着撕裂般的痛楚,随即又被汹涌的哽咽狠狠压下,半晌才语出成行:
“是子臣年少轻狂,只凭一腔书生意气,竟……竟忤逆亲爸爸圣训,置天下苍生于水火……”
“更累亲爸爸日日忧劳,夙夜焦灼……子臣每念及此,心如刀割,万死亦难赎罪愆于万一!”
他猛地抬起头,额上赫然一片深红的淤痕,边缘甚至渗出血丝。
那脸上的泪痕仿佛冲垮了帝王该有的持重与尊严,像是回到了孩提,雷电之夜他哭着躲在太后的怀里的模样。
这不都是她最怜爱的他吗?而非长大后有了自主思想的他。
他仰望着高高在上的太后,眼中是深不见底的悔恨与痛苦,如同溺水之人绝望地盯向唯一的浮木。
“亲爸爸!子臣错了,求亲爸爸……求亲爸爸看在多年抚育教导,血浓于水的恩情上……再给子臣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言罢,他再次重重叩首,额头狠狠撞击地面,发出沉闷的钝响,回荡在空旷死寂的大殿中。
太后被他此刻的言语举措,极其细微地一震。
指尖捻动的那串光润冰凉的翡翠佛珠骤然停滞,死死地卡在指间。
一丝属于“母亲”与对立的复杂情绪混杂在一起,竟也有几分痛心。
她极强的掌控欲被满足些许,脸上却依旧保持着漠然。
“皇帝……” 太后的声音沉缓下来,少了几分逼人的锋芒。
“你既知错,能痛悔至此,倒也不枉……” 她的话音一顿,仿佛在权衡措辞:“不枉我此番对你训诫的苦心。”
她的目光掠过皇帝额上那片刺目的红痕,终究是移开了视线。
“起来吧。” 她缓缓道。
“跪着,也于事无补,静心思过,修身养性,方是正途!”
她下意识的想要伸手扶起皇帝,却转瞬作罢。
皇帝痛道:“子臣深感罪孽深重万不敢起,亲爸爸训诫的是,子臣往后必当静思己过,再不敢任意妄为。”
太后不欲多留,今日见他听话她心里稍稍安定了不少,火气也消了消,便只身朝那殿门而去。
“近来条约之事闹得朝野震荡,如何镇得住那帮老油条也非易事,你年轻,先在这里避一避吧。”
说罢,人已跨出门去,听得门扉被掩上之声,皇帝径自起身,将那垂来的发辫甩去身后,再次抬眸,眼中早已没了泪意,嘴角却隐着丝丝若有似无的冷笑。
不知隐在何处的齐顺此刻才自出了来,随在皇帝身边,小心道:“奴才拿药来为万岁爷清理伤口罢。”
皇帝扬手,冷然道:“不必,事情办的如何?”
齐顺自小伺候皇帝,从没见过皇帝如此会变脸,上一秒哭求的可怜,下一秒鄙视着冷笑,心想大概是被太后逼到极限,人似得了情志之症。
他忙回了回神,压低声音回:“万岁爷放心,办好了。”
皇帝转眸看向他,似有不解道:“朕早年时饲养过麻雀,并加以训练,可几次三番下来似乎并不能堪任,叫它传书给太后,竟然碰死在了储秀宫的窗户上,太后还大骂朕是痴儿……”
“如今,你这乌鸦,果真可替飞鸽?”
齐顺嘿嘿一笑:“回万岁爷,奴才这只乌鸦机敏的很,况且满紫禁城尽是一模一样的乌鸦,任谁也分不清的,且看朝会上各位大臣的了。”
皇帝点点头,相传乌鸦是满洲的神鸟,曾经救过先祖努尔哈赤的性命,亦是天命所归,化险为夷的象征。
那么,就请再庇护他一次。
……
逼仄的下房里,小寇子已在此地混沌了几日,这几日来他痛心、困顿,又挣扎不已,想到割地赔款的屈辱,皇帝软禁,琋嫔失子的困境……
他进宫时间不短,看遍了世间险恶,人心冷暖,更是见识到了太后的昏庸无道……
国事的糜烂与个人的微贱,在他心中日夜撕扯。
一股混杂着悲愤、绝望和某种决绝的勇气,猛地冲上了他的头顶。
他不再是太后曾安插的眼线,这一刻,他只想做一个人,一个尚有热血、尚知家国大义的人。
他要说话,说那些满朝朱紫不敢说的话!
最后他下定了决心一般,翻出笔墨纸砚,一鼓作气,挥笔写就。
这天,他换上了自己最好的一套石青色太监袍褂,这在觐见时是逾制的,他毅然决然,全体不顾。
捧着那封奏折,他一步一步,异常沉重地走到仪鸾殿门前,然后“扑通”一声,重重的跪在了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