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 > 第378章 东瀛人的‘血性\\\’

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 第378章 东瀛人的‘血性\\\’

    东瀛人的阵脚已经乱了。

    一向以悍勇着称的东瀛人在关羽的神威下也开始乱了阵脚。

    福冈城上。

    山下彻也双眼失神,呆呆的看着这一切。

    事情发展的太快也太过于突然了。

    让他根本来不及作出任何的反应。

    就算反应过来也没有用。

    大虞人再次凭借着强大的武力将他心中的希望彻底摧毁。

    打落谷底。

    除非陛下亲出。

    否则世上还有谁能是他们的对手?

    “杀。”

    这时城墙下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大吼声。

    是校刀手。

    他们率先发起了冲锋。

    五百校刀手便足可攻城掠地。

    而眼前,是足足三万人。

    校刀手的杀阵之强,天人无人能出其右。

    孙策也动了。

    他紧随其后,准备攻城。

    身为一个统帅,这样的千载良机他绝不会错过。

    之后是号称攻伐无双的庐阳上甲。

    还有六边形战士的戚家军。

    这一群群骄兵悍将这些天来实在是受够了。

    什么时候受过这种鸟气啊。

    真的憋坏了。

    这时全军冲锋的号令一下。

    他们便如一群出笼的猛兽。

    嗷嗷叫的往前冲。

    福冈城下爆发了自开春以来最惨烈的一场厮杀。

    大地在轰鸣。

    天空在咆哮。

    这一场厮杀一直持续到黄昏时候才结束。

    福冈城内真正的守军足有十二万。

    但能从这惨烈的一战中存活下来的不足一万。

    这一方面说明了东瀛人的悍勇。

    死战不退。

    但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大虞人的凶残。

    福冈城下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在落日的余晖下更显凄凉。

    而这一战也被东瀛人视为开战以来最大的惨败和耻辱。

    可是东瀛人没有料到的是。

    真正的地狱其实才刚刚开始。

    九州岛上绝大部分的兵力都聚集在福冈城内。

    福冈一破,九州便彻底成了一片坦途。

    孙策派黄忠、太史慈、戚继光分三路进兵。

    不过数日时间便已夺下九州全境。

    至此东瀛领土四得其一。

    但。

    九州全境夺下了又似乎没夺下。

    因为来自东瀛民间的恶意之大实在出乎了所有人的想象。

    大虞兵马几乎遭受到了全方面的抵制。

    最开始。

    还只是一名丹阳营士兵的失踪。

    所属的军团长虽然第一时间就派人出去寻找了。

    并及时上报。

    但一无所获。

    那名士兵就像凭空消失了一般,踪影全无。

    接到禀报的是孙策的副将周文渊。

    他也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只以为是进城后这名士兵忘乎所以,流连在外。

    “看来有必要好好整顿一下军纪了啊。”

    夜风中周文渊紧了紧大衣,自顾自的嘀咕了一句。

    可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开始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虞军失踪的士兵越来越多。

    最后发展到大虞军外出时甚至根本就不敢落单。

    因为只要稍一不注意。

    就会失踪人口加一。

    可就算是这样。

    街道上的臭水沟里还是时不时的就能翻出几具新鲜的士兵尸体。

    且这样的情况不限于一城一地。

    九州各地都在发生。

    下手的是东瀛的百姓。

    根本不用调查,只要看到百姓那一双双仇恨的眼睛便知道了。

    严重的地方,百姓甚至敢自发的组织起来,冲击军营。

    这些人仿佛毫不畏死一般。

    只要一有机会就会对大虞军露出他们隐藏的獠牙。

    孙策就曾亲眼看到一名八岁的小孩。

    怀中藏着削尖的木条。

    想要伺机对他的亲兵出手。

    还有一名头发雪白的老妪想要趁夜将他们的粮草焚烧殆尽。

    这样棘手的情况简直前所未有。

    对方若是军队倒也罢了。

    击溃便是。

    可他们不是。

    他们只是普通的百姓,甚至是‘老弱妇孺’。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哟。

    他们的‘刚烈’性甚至在金人之上。

    孙策对此一筹莫展,急的头发都要白了。

    照这样下去。

    别说和东瀛的大军开战。

    只怕是大虞兵马前脚刚刚离开城池。

    城中的百姓就会立刻如洪水般涌来。

    将负责留守的士兵淹没。

    事实上,不算福冈之战。

    光就这些时日来‘失踪’的士兵数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之前攻城掠地时所造成的伤亡。

    就在孙策急的上蹿下跳之时。

    周瑜便是在这个时候走了进来。

    “公瑾,当前局面实在棘手,东瀛人性格之偏执、民风之彪悍远超我们的想象,你可有法可解?”

    孙策素知周瑜多谋善断。

    见他进来犹如看到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忍不住的询问。

    其实这些时日针对这一情况二人早已讨论多次。

    周瑜若是真有方案早就拿出来了。

    孙策这么问也不过是情急之下的习惯使然。

    哪知周瑜轻轻一点头道:“却有一法可解。”

    孙策一愣,随即大喜笑道:“有何妙计,快快道来。”

    他就知道公瑾是不会让他失望的。

    周瑜这时却不说话了。

    只见他脸色异常的凝重,内心正在天人交加。

    似乎正在做着什么重大的决定一般。

    终于。

    在孙策急的差点要骂娘了,反复催促之下。

    周瑜终于长叹一声道:“从帝都出兵时,陛下便曾与我说过。”

    “东瀛人不是性格刚烈,而是恃强凌弱、欺软怕硬。”

    “想要让他们真正的臣服怀柔是没有用的。”

    “只有打,打到他们痛、打到他们怕,打到他们从内心真正的畏惧你。”

    “这时便可轻而易举的将其收服。”

    说着,周瑜从怀中取出一道明黄色的宣纸,高声道:

    “陛下密旨在此,吾等皆当遵其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