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盘之周王朝 第806章 烛之武退秦师
秦穆公听烛之武所言,心中思忖道:“这不用说,这必定是郑文公派来求和的使节。
秦穆公微微眯起双眼,思索片刻后,秦穆公面无表情缓缓开口说道:“此次我大秦出兵伐郑,那可是因为晋侯要行使其身为盟主的责任。
而我秦国不过是听从晋侯霸主之命罢了,你来此若是想替郑国求情,我看还是算了吧!
郑国要灭亡,你不应该来秦军大营前哭泣,你应该去晋国大营前哭泣!”说完,秦穆公挥了挥手,示意烛之武离去,毫不留情地下达了逐客令。
然而,烛之武却并未如秦穆公所想那般惊慌失措或者转身离开。烛之武从容不迫地回应道:“老臣哭郑灭国之悲,同时又哭秦国即将大火来临之哀。郑国灭亡了不足惜,可惜的是秦国也未必能幸免于难呀!”
秦穆公闻言不禁一愣,随即大怒道:“哦?如今郑国即将覆灭,所能获取利益者无非就是秦晋两国而已。
我秦国能有什么灾难?你今天如果说不出个所以然,休怪寡人无情,立即斩首示众!”。
烛之武不卑不亢道:“启禀秦君,秦、晋两国联手围攻郑国,我们郑国人自然知道力量悬殊,郑国灭亡不可避免。
但是,如果灭掉郑国对您秦国有好处,那我怎么敢前来祈求秦国退兵。
然而郑国灭亡,秦国最多是得到了一块飞地,而得利最大的是晋国。
秦国隔着晋国获得一块飞地,想要归秦国所有,只怕很困难。
您何必要帮助晋国灭掉郑国,如此一来,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正所谓“强邻而弱己”实乃不可取也。
假如秦国放弃协助晋国灭郑,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在函谷关以东的盟友,今后秦国使者往来雒邑和列国,郑国可以作为秦国的落脚地,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利大于弊。
况且,您应该知道,晋国人乃是白眼狼,全是忘恩负义之辈,先前您三救晋难,泛舟之役,有恩于晋惠公。
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以及河西之地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继位,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没几年的事情,秦君应该不会忘记。
现在的晋侯乃是秦国协助夺位的,然而我听闻晋侯拒秦一起勤王,独霸护送周襄王回国之功。
秦国帮助晋文公城濮大战打败楚国,自己奉天下盟主,晋国赚的盆满钵满,而秦君您只是捞一个打酱油角色,请问晋国人可有感恩之心。
晋国是有野心的,您觉得他灭掉郑国,,今后郑国作为晋国东部的疆界,难道他就没有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吗?
晋国不会长久留着一个强大的邻居,如果晋国西进,晋国势必要从秦国手中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
秦君乃是睿智之主,这是列国之间的格局势态决定的,灭郑国对于秦国来说,百害而无一利,请秦君三思而行”。
这次秦晋联合伐郑,两国国君都无异议,但是两国臣子都站在本国利益上极力反对 ,特别是秦国人,不管是军队将领,还是百里奚和蹇叔,都已经明确看到,晋文公绝非碌碌无为之辈。
晋国越强大,秦国未来就会面临越多的压力,所以百里奚等人劝慰秦穆公,放弃东出,继续西扩,留着郑国,遏制晋国。
秦穆公觉得烛之武说得很有道理,便说道:“善哉,大夫言之有理,秦国即可退兵,不但如此,我还会派驻秦国军队协助郑国守卫新郑。”
烛之武大喜,连夜回到新郑,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郑文公,次日一早,郑文公和烛之武,叔詹一起来到秦国大营。
秦穆公当即和郑文公举行会盟,秦国与郑国私下签订了盟约,秦穆公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位秦国将领,并且留下两千多精锐部队帮助郑国守卫新郑,秦穆公则不告而别,自己则率领秦军返回秦国。
晋文公这边正在商议,联合秦国准备抢攻新郑,谁知道此时接到斥候禀报,秦国不知为何,已经率领大军撤回函谷关。
晋文公得知消息后大怒,在这关键时候,秦国突然撤兵,秦穆公不告而别,定然是发生了突发状况。
国舅狐偃立即上前道:“主公,我早就说过,秦国人靠不住,关键时候秦兵突然撤走,定然是和郑国私下盟约了。
此时秦穆公估计尚未出函谷关,微臣请命率我的上军前去追击秦军,此地距秦国路途遥远,再加上还未出晋国国境,秦军此时归心似箭,必定没有战斗准备。
我们可借此机会,一战取胜击败秦军,只要我们打败秦军,那郑国定然闻风丧胆,新郑不攻自破。”
晋文公略加思索后道:“舅父不可,我之前回国夺位全靠秦穆公的力量,如果没有秦君,我哪能到今天这步天地?
即便是子玉那样待我无礼,我尚能退避三舍,以报答楚国的施舍,何况我和秦穆公乃是姻亲,今后称霸路上即便秦国不帮忙,但是也不能和他翻脸成为对手。
郑国弱小,现在没了秦国协助,攻打郑国咱们也压力不大,正好咱们独吞郑国,秦国到时候也说不出什么来”。
于是晋文公立即兵分两路,让下军驻扎函陵,填补秦国走后的空缺,继续攻围郑国。
郑文公现在可算是见识了问烛武的能耐,竟然一番口舌让秦国大军撤退,确实非同一般。
郑文公道:“烛大夫,秦兵撤退,全是靠了您一己之力。但是晋国人还没撤走,新郑仍旧被围,没了秦国,我们郑国也照样打不过晋国啊!”
烛之武道:“主公,我听说令公子公子兰流亡晋国,如今深受晋侯的信任,如果派人前去游说晋文公,可以让公子兰回国处理国政,郑国从今侍奉晋国不再和楚国联系,以此向晋侯请求和解。
同时我们加强城防,让晋侯知道,郑国也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晋文公还得考虑楚国,齐国,秦国,鲁国的想法,这样一来晋文公兴许就能答应和郑国结盟放过郑国一马。”
郑文公道:“此事事大,恐他人不能胜任,还得有劳烛武大夫走一趟吧!。”
此时郑国大夫石申父道:“烛武大夫年纪大了,岂能太劳累了,主公,微臣愿意替他去晋国大营一趟,定然不负众望。”
郑文公点头同意,于是准备好了贵重礼物,石申父便带着金银珠宝出城,直奔晋国大营,求见晋文公要和晋国和谈。
欢迎阅读下一章,拒鼎抗晋。
秦穆公微微眯起双眼,思索片刻后,秦穆公面无表情缓缓开口说道:“此次我大秦出兵伐郑,那可是因为晋侯要行使其身为盟主的责任。
而我秦国不过是听从晋侯霸主之命罢了,你来此若是想替郑国求情,我看还是算了吧!
郑国要灭亡,你不应该来秦军大营前哭泣,你应该去晋国大营前哭泣!”说完,秦穆公挥了挥手,示意烛之武离去,毫不留情地下达了逐客令。
然而,烛之武却并未如秦穆公所想那般惊慌失措或者转身离开。烛之武从容不迫地回应道:“老臣哭郑灭国之悲,同时又哭秦国即将大火来临之哀。郑国灭亡了不足惜,可惜的是秦国也未必能幸免于难呀!”
秦穆公闻言不禁一愣,随即大怒道:“哦?如今郑国即将覆灭,所能获取利益者无非就是秦晋两国而已。
我秦国能有什么灾难?你今天如果说不出个所以然,休怪寡人无情,立即斩首示众!”。
烛之武不卑不亢道:“启禀秦君,秦、晋两国联手围攻郑国,我们郑国人自然知道力量悬殊,郑国灭亡不可避免。
但是,如果灭掉郑国对您秦国有好处,那我怎么敢前来祈求秦国退兵。
然而郑国灭亡,秦国最多是得到了一块飞地,而得利最大的是晋国。
秦国隔着晋国获得一块飞地,想要归秦国所有,只怕很困难。
您何必要帮助晋国灭掉郑国,如此一来,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正所谓“强邻而弱己”实乃不可取也。
假如秦国放弃协助晋国灭郑,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在函谷关以东的盟友,今后秦国使者往来雒邑和列国,郑国可以作为秦国的落脚地,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利大于弊。
况且,您应该知道,晋国人乃是白眼狼,全是忘恩负义之辈,先前您三救晋难,泛舟之役,有恩于晋惠公。
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以及河西之地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继位,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没几年的事情,秦君应该不会忘记。
现在的晋侯乃是秦国协助夺位的,然而我听闻晋侯拒秦一起勤王,独霸护送周襄王回国之功。
秦国帮助晋文公城濮大战打败楚国,自己奉天下盟主,晋国赚的盆满钵满,而秦君您只是捞一个打酱油角色,请问晋国人可有感恩之心。
晋国是有野心的,您觉得他灭掉郑国,,今后郑国作为晋国东部的疆界,难道他就没有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吗?
晋国不会长久留着一个强大的邻居,如果晋国西进,晋国势必要从秦国手中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
秦君乃是睿智之主,这是列国之间的格局势态决定的,灭郑国对于秦国来说,百害而无一利,请秦君三思而行”。
这次秦晋联合伐郑,两国国君都无异议,但是两国臣子都站在本国利益上极力反对 ,特别是秦国人,不管是军队将领,还是百里奚和蹇叔,都已经明确看到,晋文公绝非碌碌无为之辈。
晋国越强大,秦国未来就会面临越多的压力,所以百里奚等人劝慰秦穆公,放弃东出,继续西扩,留着郑国,遏制晋国。
秦穆公觉得烛之武说得很有道理,便说道:“善哉,大夫言之有理,秦国即可退兵,不但如此,我还会派驻秦国军队协助郑国守卫新郑。”
烛之武大喜,连夜回到新郑,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郑文公,次日一早,郑文公和烛之武,叔詹一起来到秦国大营。
秦穆公当即和郑文公举行会盟,秦国与郑国私下签订了盟约,秦穆公派杞子、逢孙、杨孙三位秦国将领,并且留下两千多精锐部队帮助郑国守卫新郑,秦穆公则不告而别,自己则率领秦军返回秦国。
晋文公这边正在商议,联合秦国准备抢攻新郑,谁知道此时接到斥候禀报,秦国不知为何,已经率领大军撤回函谷关。
晋文公得知消息后大怒,在这关键时候,秦国突然撤兵,秦穆公不告而别,定然是发生了突发状况。
国舅狐偃立即上前道:“主公,我早就说过,秦国人靠不住,关键时候秦兵突然撤走,定然是和郑国私下盟约了。
此时秦穆公估计尚未出函谷关,微臣请命率我的上军前去追击秦军,此地距秦国路途遥远,再加上还未出晋国国境,秦军此时归心似箭,必定没有战斗准备。
我们可借此机会,一战取胜击败秦军,只要我们打败秦军,那郑国定然闻风丧胆,新郑不攻自破。”
晋文公略加思索后道:“舅父不可,我之前回国夺位全靠秦穆公的力量,如果没有秦君,我哪能到今天这步天地?
即便是子玉那样待我无礼,我尚能退避三舍,以报答楚国的施舍,何况我和秦穆公乃是姻亲,今后称霸路上即便秦国不帮忙,但是也不能和他翻脸成为对手。
郑国弱小,现在没了秦国协助,攻打郑国咱们也压力不大,正好咱们独吞郑国,秦国到时候也说不出什么来”。
于是晋文公立即兵分两路,让下军驻扎函陵,填补秦国走后的空缺,继续攻围郑国。
郑文公现在可算是见识了问烛武的能耐,竟然一番口舌让秦国大军撤退,确实非同一般。
郑文公道:“烛大夫,秦兵撤退,全是靠了您一己之力。但是晋国人还没撤走,新郑仍旧被围,没了秦国,我们郑国也照样打不过晋国啊!”
烛之武道:“主公,我听说令公子公子兰流亡晋国,如今深受晋侯的信任,如果派人前去游说晋文公,可以让公子兰回国处理国政,郑国从今侍奉晋国不再和楚国联系,以此向晋侯请求和解。
同时我们加强城防,让晋侯知道,郑国也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晋文公还得考虑楚国,齐国,秦国,鲁国的想法,这样一来晋文公兴许就能答应和郑国结盟放过郑国一马。”
郑文公道:“此事事大,恐他人不能胜任,还得有劳烛武大夫走一趟吧!。”
此时郑国大夫石申父道:“烛武大夫年纪大了,岂能太劳累了,主公,微臣愿意替他去晋国大营一趟,定然不负众望。”
郑文公点头同意,于是准备好了贵重礼物,石申父便带着金银珠宝出城,直奔晋国大营,求见晋文公要和晋国和谈。
欢迎阅读下一章,拒鼎抗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