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 第40章 谁在借光走路,却不留影子?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第40章 谁在借光走路,却不留影子?

    武媚娘这娘们,真是不让人省心!

    李承乾心里暗骂,脸上却依旧挂着那副云淡风轻的太子笑容。

    这女人,不愧是能从尼姑庵一路杀到皇位的狠角色,手段真是层出不穷,防不胜防啊!

    地藏院法会前三日,长安城里突然冒出一种邪乎的说法——“灯魂说”。

    据说,夜里赶路的人经常看到孤零零的灯笼自己移动,灯光下映出的影子也不是人的形状,而是像“冤魂寻路”一般。

    更诡异的是,街头巷尾的小孩子们还编出了一首新童谣:

    “灯不照心,火不归根;

    地藏开龛,旧人还魂。”

    这童谣听着就让人心里发毛,尤其是那些做了亏心事的人,更是吓得晚上连门都不敢出。

    徐惠将这件事禀报给李承乾,语气里带着一丝担忧:“殿下,此事恐怕并非偶然,背后定有人在推波助澜。”

    李承乾眉梢一挑,问道:“哦?依你之见,是谁在搞鬼?”

    徐惠沉吟片刻,说道:“这童谣的传播路径与之前的有所不同,并非像往常那样由乞丐们口口相传,而是通过尼庵施粥时附赠的‘莲花签’传播。”

    “莲花签?”李承乾来了兴致,“这很有趣,拿来给我看看。”

    徐惠从袖中取出一叠莲花签,递给李承乾。

    李承乾拿起一支细细端详,这莲花签是用竹片制成的,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但仔细观察,却能发现竹片上隐约有一些淡淡的痕迹。

    “这竹片有问题。”李承乾说道。

    徐惠点点头,解释道:“这些竹片经过特殊的药水浸泡,遇热显字,签文暗藏谶语。”

    李承乾饶有兴致地问道:“哦?是什么样的谶语?”

    徐惠神色凝重地说道:“签文的内容都指向‘七月十五,解脱之门’。”

    “七月十五,解脱之门……”李承乾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道寒光,“看来,她是打算在地藏法会上搞事情啊!”

    “殿下,更危险的是,”徐惠继续说道,“如果‘冤魂寻引’的说法坐实,百姓们恐怕不敢靠近灯笼,那我们之前辛辛苦苦推广的‘贞观灯’计划,可就功亏一篑了。”

    李承乾冷笑一声,说道:“她不传命令,她造信仰。这武媚娘,真是好大的手笔!”

    “殿下,我们该如何应对?”徐惠问道。

    李承乾她不是想借着宗教仪式蛊惑人心吗?

    那我们就来一个‘以正破邪’!”

    他立刻吩咐徐惠:“你模拟出签文显影的方法,我要看看这武媚娘到底耍的是什么花招。”

    徐惠领命而去,很快便找到了让签文显影的方法。

    原来,只需将竹片放在高温的香炉旁烘烤,竹片上的药水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显现出隐藏的文字。

    李承乾看着显影的签文,心中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

    武媚娘已经放弃了人力传递消息的方式,转而利用宗教仪式的集体心理来传递指令。

    信徒们在高温的香炉旁跪拜时,签文就会自动显现,暗示着下一步的行动。

    这招真是高明!

    既隐蔽又有效,而且还能利用信徒的虔诚心理,让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卖命。

    “这个女人,真是可怕!”李承乾心中暗叹。

    不过,他可不会就此认输。

    他立刻开始反手布局。

    首先,他命太常寺提前三日开启地藏院预演法会,广邀僧众、画师、乐工前来彩排。

    “告诉高履行,一定要把场面搞得越大越好,越热闹越好。”李承乾吩咐道。

    高履行是太常卿,也是李承乾的政治盟友,负责主持宗教事务的协调工作。

    接到李承乾的命令后,高履行立刻行动起来,将长安城里所有有头有脸的僧人都请到了地藏院。

    一时间,地藏院里人头攒动,香火鼎盛,热闹非凡。

    与此同时,李承乾还命令宫灯局捐赠百盏“引路灯”,样式与“贞观灯”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是灯罩上绘有引路童子的图案。

    “这些‘引路灯’可不是用来照明的,而是用来钓鱼的。”李承乾心中冷笑。

    他让薛仁贵率领飞骑军便衣混入彩排队伍,让他们密切监视所有外来僧人的言行举止,尤其是那些行为诡异、神色可疑的人,更是要重点关注。

    “记住,一定要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给我记录下来,任何细节都不能遗漏。”李承乾对薛仁贵说道。

    此外,李承乾还以“净化仪轨”为由,要求所有参与彩排的僧侣提前沐浴斋戒,并且由太医署的御医负责查验他们是否服用了迷魂香草。

    “告诉孙思邈,一定要仔细检查,绝不能放过任何蛛丝马迹。”李承乾吩咐道。

    孙思邈是御医,也是李承乾的心腹,医术精湛,心思缜密。

    李承乾的这一系列举动,看似是在为地藏法会做准备,实则是在暗中排查武媚娘的眼线,试图将她隐藏在暗处的势力一网打尽。

    彩排当夜,地藏院里灯火通明,梵音缭绕。

    僧人们诵经的声音在夜空中回荡,庄严肃穆。

    突然,一名年轻的沙弥在诵经时身体一晃,径直倒在了地上,口吐白沫,浑身抽搐。

    “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

    人群中顿时一阵骚动,僧人们纷纷围了上来,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薛仁贵见状,立刻上前查看情况,同时示意手下将晕倒的沙弥抬到一旁。

    太医署的御医很快赶到,对沙弥进行了简单的检查。

    “禀告殿下,这名沙弥是中了毒。”御医说道。

    “中毒?”薛仁贵眉头一皱,“是什么毒?”

    御医回答道:“是‘醉心兰’,一种可以致人产生幻觉的毒草。”

    “醉心兰……”薛仁贵眼神一凛,“看来,果然有人在搞鬼!”

    他立刻将此事禀报给李承乾。

    李承乾听后,立刻下令:“彻查!一定要查清楚这名沙弥是怎么中毒的!”

    徐惠奉命展开调查,顺藤摸瓜,很快便查出这名沙弥的师叔曾在三日前在西市的一家药铺里购买过香料,而这家药铺正是武媚娘旧线的一个联络点。

    “果然是她!”李承乾咬牙切齿地说道。

    他立刻下令:“所有‘引路灯’全部收回,改由东宫的匠人现场组装,灯油也统一调配,禁用一切外来的供品。”

    “告诉宫灯局,一定要严格把关,绝不能让任何可疑的东西混进来。”李承乾吩咐道。

    此外,李承乾还命徐惠撰写一篇《破妄灯记》,以骈文的形式刊发在长安城的各个坊间。

    《破妄灯记》讲述了“灯为阳器,邪不侵正”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百姓们,灯笼是光明和希望的象征,妖魔鬼怪是无法靠近的。

    文章的最后,还附上了李承乾亲笔题写的“光明破暗”四个大字。

    “殿下,您这招真是高明!”徐惠赞叹道,“有了这篇《破妄灯记》,那些被‘灯魂说’迷惑的百姓们,一定会醒悟过来。”

    李承乾微微一笑,说道:“人心如灯,一点即亮。只要我们心中有光明,就没有黑暗能够笼罩我们。”

    长安城里,家家户户都张贴着《破妄灯记》,百姓们争相传阅,议论纷纷。

    “原来如此,灯笼是阳器,妖魔鬼怪根本不敢靠近。”

    “太子殿下真是英明神武,一眼就看穿了那些妖言惑众之人的阴谋。”

    “有了太子殿下,我们还怕什么妖魔鬼怪!”

    “贞观灯”的民心根基,再次稳固。

    法会前夜,武媚娘独坐窗前,手中握着一枚未启用的“魂引签”,灯光在她脸上投下明灭不定的阴影……法会前夜,武媚娘独坐窗前,手中握着一枚未启用的“魂引签”。

    她对着那竹签轻轻一吹,哈,跟变魔术似的,签文就慢慢浮现了:“子时三刻,龛后取火。”啧,这信息量有点大啊!

    她像个考场上遇到难题的学生,盯着那签文看了又看,眉头都快拧成麻花了。

    良久,她嘴角勾起一丝诡异的弧度,仿佛找到了作弊码。

    突然,她手一扬,那签就像投奔火葬场的亡灵,直接投进了灯焰里,烧了个一干二净,连骨灰都给扬了。

    紧接着,她从怀里摸出一卷空白绢布,跟变戏法似的。

    拿起朱砂笔,在绢布正中央小心翼翼地…点了个红点!

    然后,又以这个红点为中心,画了一圈圈的涟漪,像平静的湖面被石子砸中一样。

    画完,她小心翼翼地把绢布藏进袖子里,那动作,简直比藏私房钱还谨慎。

    第二天一大早,武媚娘就跑到李承乾面前,一脸忧心忡忡的样子:“殿下,昨晚奴婢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先母托梦,说地藏院里有‘旧灯未熄’,恐怕是前朝留下来的什么隐患,要不咱们彻查一下灯窖?”

    李承乾看着她,眼神深邃得像个黑洞,让人捉摸不透。

    他嘴角微微上扬,意味深长地说:“你烧了签,却留下了梦……”

    光,已经成了困住她的牢笼,而她,正在试着用梦,去撬开这扇门。

    她究竟要用什么方法,才能在这光明之下,点燃那盏“旧灯”呢?

    她看着李承乾,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