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第44章 灰落的地方,会长出新芽
热门推荐:
重生之我从天龙活到现代
渣男忘恩负义?重来让你断子绝孙
开局变萝莉:因为太强只想睡觉
寒门崛起
葬棺帝尊
重生皇太子,召唤武将争霸天下
刑侦:我能看到犯罪记录
重生复仇,不耽误强吻腹黑霸总
梦回西晋娶女帝
灰烬之中,往往蕴藏着重生的契机。
东宫试药堂骤然停摆,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轩然大波。
长安西市,本就因瘟疫而人心惶惶,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药铺前,排队的人群拥挤不堪,咳嗽声、哭喊声、咒骂声,交织成一曲末世般的哀歌。
\"东宫停药了!\"
\"太子殿下畏罪潜逃了!\"
\"没药了,没救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流言蜚语如同瘟疫般蔓延,恐慌的情绪在人群中疯狂滋长。
那些原本对东宫抱有一丝希望的百姓,如今也彻底绝望了。
徐惠站在东宫的阁楼上,眺望着远方混乱的西市,精致的眉头紧紧锁起。
她知道,这背后定有人在推波助澜,想要彻底击垮太子的声誉。
“殿下,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徐惠语气焦急,\"民心动荡,谣言四起,再这样下去,恐怕会酿成大乱啊!\"
李承乾负手而立,面色平静,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慌什么?”他淡淡道,“本宫自有安排。”
“可是……”徐惠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李承乾抬手制止。
“本宫知道你要说什么,开仓放粮,稳定民心,这是最简单的办法。”李承乾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但是,这还不够,远远不够。本宫要做的,是釜底抽薪,彻底将那些藏在暗处的魑魅魍魉一网打尽。”
“殿下打算怎么做?”徐惠疑惑地问道。
李承乾走到窗边,目光扫过长安城内鳞次栉比的屋舍,缓缓说道:“传令下去,召集长安城内所有药铺的掌柜,三日后,东宫设‘药市公议’。”
徐惠闻言一愣,随即明白了李承乾的用意。
他这是要将所有的药商聚集起来,摆明车马,公开对质。
三日后,东宫偏殿。
长安城内,大小药铺的掌柜们齐聚一堂,一个个神色各异,窃窃私语。
他们大多都是些精明市侩的商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朝堂上的争斗向来避之不及。
但这次,太子殿下亲自召见,他们谁也不敢怠慢。
徐惠款款走入大殿,清冷的目光扫视着在场的众人,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诸位都是长安药界的翘楚,今日请各位前来,是为了一件关系到整个长安百姓性命的大事。”
她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递给身旁的侍女。
侍女将文书高高举起,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能看清楚。
“这是……”一位眼尖的掌柜惊呼出声,“这不是魏王府幕僚写给监药太监的密信吗?”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徐惠冷冷一笑,语气冰寒:“诸位都是聪明人,应该知道这封信意味着什么。”
她目光如剑,直刺人心,“有人要让长安人不信药,也不信人!他们利用试药堂的事故,散布谣言,扰乱民心,目的就是要彻底摧毁东宫的声誉,甚至……动摇国本!”
“这……这简直是丧心病狂!”一位年老的药铺掌柜气得浑身发抖。
“是啊,这简直是拿我们整个长安的百姓当牺牲品啊!”另一位掌柜也愤慨地说道。
人群中,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男人,默默地退到了角落里,悄悄地离开了偏殿。
他是长孙无忌安插在药商中的眼线,负责监视东宫的动向。
就在徐惠舌战群儒,稳定药商之时。
孙思邈怀着复杂的心情,带着那名康复的贫儿,来到了皇宫门前。
他要面见皇帝,将试药堂的真相公之于众。
“草民孙思邈,叩见陛下!”孙思邈跪倒在地,声音洪亮。
李二高坐龙椅之上,面色威严,深邃的目光落在孙思邈身上,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孙思邈,你不在试药堂坐镇,来朕这里做什么?”李二的声音低沉而富有压迫感。
“陛下,草民有本奏!”孙思邈毫不畏惧地抬起头,朗声道,“试药堂一事,并非太子殿下之过,而是有人从中作梗,意图陷害太子殿下,动摇国本!”
“哦?”李二眉毛一挑,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你有何证据?”
孙思邈将那名康复的贫儿拉到身前,说道:“陛下请看,这位便是试药堂的试药者,他如今已经痊愈,可以证明试药的药物并无问题。”
李二仔细打量着那名贫儿,只见他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确实不像是有病的样子。
“陛下,草民愿意以项上人头担保,试药堂的药物绝对安全有效!”孙思邈掷地有声地说道。
李二沉默了。
他看着跪在地上的孙思邈,又看了看站在一旁的贫儿,心中思绪万千。
这件事,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
次日早朝。
百官齐聚太和殿,等待着皇帝的旨意。
李二面色平静地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大臣,缓缓说道:“东宫试药堂,关系到百姓的性命安危,不可轻废。朕决定,即日起,恢复东宫试药堂的运作,监药官改由太医院荐举。”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所有人都明白,皇帝这是在向太子妥协。
长孙无忌站在朝班之首,面色阴沉得可怕。
他没想到,李承乾竟然如此轻易地就扳回了一局。
他走到高履行身边,低声说道:“太子殿下,不,现在应该称他为储君殿下,真是不动刀兵,却让天子低头,可怕!”
高履行也是一脸震惊,他原本以为,李承乾这次肯定会栽个大跟头。
但他万万没想到,李承乾竟然能够如此轻易地化解危机,甚至还让皇帝做出了让步。
李承乾并未理会朝堂上的风云变幻。
他回到东宫,立刻召见了武媚娘。
书房内,烛光摇曳。
李承乾坐在书案前,神情专注地批阅着奏折。
武媚娘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落在李承乾的身上,心中思绪万千。
她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彻底失败了,再也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她万万没想到,李承乾竟然会再次召见她。
“你写的‘灯政巡察’,我改成了‘女医巡坊’。”李承乾放下手中的奏折,将一卷文书推到武媚娘面前。
武媚娘拿起文书,仔细地阅读着。
只见上面详细地记录了女医巡坊的章程,包括巡坊的时间、地点、内容等等。
“每月初一,女官带药入巷,直报疫情。”李承乾淡淡地说道,“这,就是你一直想要的,为百姓做实事的机会。”
武媚娘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她没想到,李承乾竟然会如此支持她的想法。
“你不是要留种?”李承乾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我给你土。”
武媚娘闻言,心头一震。她知道,李承乾这句话的意思。
他这是在告诉她,他会给她提供机会,让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徐惠主持首场女医巡坊,她特意选择了西华坊作为巡坊的第一站。
西华坊是长安城内最贫困的区域之一,这里的百姓生活困苦,医疗条件极差,许多人因为生病而无钱医治,只能默默地等待死亡的降临。
徐惠带着一队女医官,走进了西华坊的街巷。
百姓们听说东宫派人来义诊,纷纷围了上来,将她们团团围住。
“是东宫的娘娘来了!”
“娘娘,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吧!”
“娘娘,我家老头子病了好几天了,一直没有钱看大夫啊!”
百姓们七嘴八舌地诉说着自己的苦难,场面一片混乱。
徐惠连忙示意女医官们维持秩序,然后开始为百姓们诊治。
她仔细地询问着每一位病人的病情,认真地为他们把脉、开药方。
就在这时,一位老妇人挤出了人群,她颤颤巍巍地走到徐惠面前,跪倒在地,高高地举起一包药,说道:“提灯娘救过我儿!提灯娘救过我儿啊!”
徐惠闻言一愣,连忙扶起老妇人,问道:“提灯娘?你是说谁?”
老妇人指着徐惠手中的药包,激动地说道:“就是这种药,一个月前,一个提着灯笼的娘子给了我这种药,救了我的儿子!我一直想当面感谢她,可是却一直没有机会啊!”
徐惠怔住了。
她从未听说过什么“提灯娘”,也不知道这种药的来历。
她回到东宫后,立刻来到了灯政房,想要查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她仔细地翻阅着灯政房的档案,但却一无所获。
就在她准备放弃的时候,她无意中发现,在灯政房的一个暗格里,竟然藏着一封无名信。
她打开信封,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娟秀的字迹:种已发芽,土需深耕。
徐惠瞬间明白了。
这封信是武媚娘留下的。
她没有将这封信上报给李承乾,而是悄悄地将它压在了《女医章程》的底页。
当夜,李承乾负手立于东宫观星台,俯瞰长安万家灯火,如同棋盘上的星罗棋布。
薛仁贵如同一尊铁塔,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禀报道:“武媚娘今夜未归署,去向不明。”
李承乾闻言,脸上没有丝毫的惊讶,仿佛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让她走,”他淡淡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释然,“灯政已立,女医已行,她带走的,只是个名字罢了。”
徐惠悄然立于阶下,手中捧着一盏新制的宫灯。
灯油清澈,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然灯壁内层,却已嵌入极薄的绢纸,在烛火的烘烤下,隐隐有字迹浮现,乃是热显字。
她轻声道:“殿下,新土有了,新笔也有了。”
夜风拂过,吹动着李承乾的衣袍,也吹得灯焰摇曳不定,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光影之中,映出一幅新绘的长安全图——坊巷之间,密密麻麻,标注的不再是权门显贵,而是药局、灯站、医点,如同星辰般闪耀在长安的各个角落。
这幅图,是李承乾和徐惠共同绘制的,他们要将长安变成一座真正属于百姓的城市。
李承乾凝视着那幅长安全图,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棋盘已新,”他喃喃自语道,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而执子之人,正在暗处,重新执笔……”他缓缓转过身,朝着观星台下走去,只留下徐惠一人,静静地站在那里,手持宫灯,若有所思。
“去查一下,媚娘留下了什么。”徐惠轻声吩咐道。
东宫试药堂骤然停摆,犹如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轩然大波。
长安西市,本就因瘟疫而人心惶惶,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药铺前,排队的人群拥挤不堪,咳嗽声、哭喊声、咒骂声,交织成一曲末世般的哀歌。
\"东宫停药了!\"
\"太子殿下畏罪潜逃了!\"
\"没药了,没救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流言蜚语如同瘟疫般蔓延,恐慌的情绪在人群中疯狂滋长。
那些原本对东宫抱有一丝希望的百姓,如今也彻底绝望了。
徐惠站在东宫的阁楼上,眺望着远方混乱的西市,精致的眉头紧紧锁起。
她知道,这背后定有人在推波助澜,想要彻底击垮太子的声誉。
“殿下,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徐惠语气焦急,\"民心动荡,谣言四起,再这样下去,恐怕会酿成大乱啊!\"
李承乾负手而立,面色平静,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
“慌什么?”他淡淡道,“本宫自有安排。”
“可是……”徐惠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李承乾抬手制止。
“本宫知道你要说什么,开仓放粮,稳定民心,这是最简单的办法。”李承乾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但是,这还不够,远远不够。本宫要做的,是釜底抽薪,彻底将那些藏在暗处的魑魅魍魉一网打尽。”
“殿下打算怎么做?”徐惠疑惑地问道。
李承乾走到窗边,目光扫过长安城内鳞次栉比的屋舍,缓缓说道:“传令下去,召集长安城内所有药铺的掌柜,三日后,东宫设‘药市公议’。”
徐惠闻言一愣,随即明白了李承乾的用意。
他这是要将所有的药商聚集起来,摆明车马,公开对质。
三日后,东宫偏殿。
长安城内,大小药铺的掌柜们齐聚一堂,一个个神色各异,窃窃私语。
他们大多都是些精明市侩的商人,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对朝堂上的争斗向来避之不及。
但这次,太子殿下亲自召见,他们谁也不敢怠慢。
徐惠款款走入大殿,清冷的目光扫视着在场的众人,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诸位都是长安药界的翘楚,今日请各位前来,是为了一件关系到整个长安百姓性命的大事。”
她顿了顿,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递给身旁的侍女。
侍女将文书高高举起,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能看清楚。
“这是……”一位眼尖的掌柜惊呼出声,“这不是魏王府幕僚写给监药太监的密信吗?”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徐惠冷冷一笑,语气冰寒:“诸位都是聪明人,应该知道这封信意味着什么。”
她目光如剑,直刺人心,“有人要让长安人不信药,也不信人!他们利用试药堂的事故,散布谣言,扰乱民心,目的就是要彻底摧毁东宫的声誉,甚至……动摇国本!”
“这……这简直是丧心病狂!”一位年老的药铺掌柜气得浑身发抖。
“是啊,这简直是拿我们整个长安的百姓当牺牲品啊!”另一位掌柜也愤慨地说道。
人群中,一个衣着朴素的中年男人,默默地退到了角落里,悄悄地离开了偏殿。
他是长孙无忌安插在药商中的眼线,负责监视东宫的动向。
就在徐惠舌战群儒,稳定药商之时。
孙思邈怀着复杂的心情,带着那名康复的贫儿,来到了皇宫门前。
他要面见皇帝,将试药堂的真相公之于众。
“草民孙思邈,叩见陛下!”孙思邈跪倒在地,声音洪亮。
李二高坐龙椅之上,面色威严,深邃的目光落在孙思邈身上,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孙思邈,你不在试药堂坐镇,来朕这里做什么?”李二的声音低沉而富有压迫感。
“陛下,草民有本奏!”孙思邈毫不畏惧地抬起头,朗声道,“试药堂一事,并非太子殿下之过,而是有人从中作梗,意图陷害太子殿下,动摇国本!”
“哦?”李二眉毛一挑,语气中带着一丝玩味,“你有何证据?”
孙思邈将那名康复的贫儿拉到身前,说道:“陛下请看,这位便是试药堂的试药者,他如今已经痊愈,可以证明试药的药物并无问题。”
李二仔细打量着那名贫儿,只见他面色红润,精神饱满,确实不像是有病的样子。
“陛下,草民愿意以项上人头担保,试药堂的药物绝对安全有效!”孙思邈掷地有声地说道。
李二沉默了。
他看着跪在地上的孙思邈,又看了看站在一旁的贫儿,心中思绪万千。
这件事,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
次日早朝。
百官齐聚太和殿,等待着皇帝的旨意。
李二面色平静地坐在龙椅之上,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大臣,缓缓说道:“东宫试药堂,关系到百姓的性命安危,不可轻废。朕决定,即日起,恢复东宫试药堂的运作,监药官改由太医院荐举。”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
所有人都明白,皇帝这是在向太子妥协。
长孙无忌站在朝班之首,面色阴沉得可怕。
他没想到,李承乾竟然如此轻易地就扳回了一局。
他走到高履行身边,低声说道:“太子殿下,不,现在应该称他为储君殿下,真是不动刀兵,却让天子低头,可怕!”
高履行也是一脸震惊,他原本以为,李承乾这次肯定会栽个大跟头。
但他万万没想到,李承乾竟然能够如此轻易地化解危机,甚至还让皇帝做出了让步。
李承乾并未理会朝堂上的风云变幻。
他回到东宫,立刻召见了武媚娘。
书房内,烛光摇曳。
李承乾坐在书案前,神情专注地批阅着奏折。
武媚娘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落在李承乾的身上,心中思绪万千。
她原本以为,自己已经彻底失败了,再也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但她万万没想到,李承乾竟然会再次召见她。
“你写的‘灯政巡察’,我改成了‘女医巡坊’。”李承乾放下手中的奏折,将一卷文书推到武媚娘面前。
武媚娘拿起文书,仔细地阅读着。
只见上面详细地记录了女医巡坊的章程,包括巡坊的时间、地点、内容等等。
“每月初一,女官带药入巷,直报疫情。”李承乾淡淡地说道,“这,就是你一直想要的,为百姓做实事的机会。”
武媚娘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她没想到,李承乾竟然会如此支持她的想法。
“你不是要留种?”李承乾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微笑,“我给你土。”
武媚娘闻言,心头一震。她知道,李承乾这句话的意思。
他这是在告诉她,他会给她提供机会,让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徐惠主持首场女医巡坊,她特意选择了西华坊作为巡坊的第一站。
西华坊是长安城内最贫困的区域之一,这里的百姓生活困苦,医疗条件极差,许多人因为生病而无钱医治,只能默默地等待死亡的降临。
徐惠带着一队女医官,走进了西华坊的街巷。
百姓们听说东宫派人来义诊,纷纷围了上来,将她们团团围住。
“是东宫的娘娘来了!”
“娘娘,求求你救救我的孩子吧!”
“娘娘,我家老头子病了好几天了,一直没有钱看大夫啊!”
百姓们七嘴八舌地诉说着自己的苦难,场面一片混乱。
徐惠连忙示意女医官们维持秩序,然后开始为百姓们诊治。
她仔细地询问着每一位病人的病情,认真地为他们把脉、开药方。
就在这时,一位老妇人挤出了人群,她颤颤巍巍地走到徐惠面前,跪倒在地,高高地举起一包药,说道:“提灯娘救过我儿!提灯娘救过我儿啊!”
徐惠闻言一愣,连忙扶起老妇人,问道:“提灯娘?你是说谁?”
老妇人指着徐惠手中的药包,激动地说道:“就是这种药,一个月前,一个提着灯笼的娘子给了我这种药,救了我的儿子!我一直想当面感谢她,可是却一直没有机会啊!”
徐惠怔住了。
她从未听说过什么“提灯娘”,也不知道这种药的来历。
她回到东宫后,立刻来到了灯政房,想要查清楚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她仔细地翻阅着灯政房的档案,但却一无所获。
就在她准备放弃的时候,她无意中发现,在灯政房的一个暗格里,竟然藏着一封无名信。
她打开信封,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娟秀的字迹:种已发芽,土需深耕。
徐惠瞬间明白了。
这封信是武媚娘留下的。
她没有将这封信上报给李承乾,而是悄悄地将它压在了《女医章程》的底页。
当夜,李承乾负手立于东宫观星台,俯瞰长安万家灯火,如同棋盘上的星罗棋布。
薛仁贵如同一尊铁塔,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他身后,禀报道:“武媚娘今夜未归署,去向不明。”
李承乾闻言,脸上没有丝毫的惊讶,仿佛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让她走,”他淡淡道,语气中带着一丝释然,“灯政已立,女医已行,她带走的,只是个名字罢了。”
徐惠悄然立于阶下,手中捧着一盏新制的宫灯。
灯油清澈,散发着淡淡的香气,然灯壁内层,却已嵌入极薄的绢纸,在烛火的烘烤下,隐隐有字迹浮现,乃是热显字。
她轻声道:“殿下,新土有了,新笔也有了。”
夜风拂过,吹动着李承乾的衣袍,也吹得灯焰摇曳不定,在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光影之中,映出一幅新绘的长安全图——坊巷之间,密密麻麻,标注的不再是权门显贵,而是药局、灯站、医点,如同星辰般闪耀在长安的各个角落。
这幅图,是李承乾和徐惠共同绘制的,他们要将长安变成一座真正属于百姓的城市。
李承乾凝视着那幅长安全图,眼中闪烁着深邃的光芒。
“棋盘已新,”他喃喃自语道,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微笑,“而执子之人,正在暗处,重新执笔……”他缓缓转过身,朝着观星台下走去,只留下徐惠一人,静静地站在那里,手持宫灯,若有所思。
“去查一下,媚娘留下了什么。”徐惠轻声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