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第45章 她走的那晚,灯没灭
热门推荐:
做卡牌,我可是你祖宗!
重生60:从深山打猎开始致富
灾年先断亲,手持空间赚翻天!
蜀山执剑人
斩神:从恶魔代理人开始
全职法师之同人狂想曲一续章
柯学世界的我每天都想躺平
一念诛天传
鬼灭:我的天赋无限叠加
徐惠放下手中的账本,指尖还残留着淡淡的墨香。
她轻声吩咐身边的侍女:“去把媚娘住过的屋子,再仔仔细细地搜一遍,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
侍女领命而去,没过多久,便神色古怪地回来了,禀报道:“徐才人,武才人留下的东西不多,只有空箱子几只,旧衣裳几件,瞧着……倒像是早就预备好要走的。”
徐惠黛眉微蹙,这倒也在她的意料之中,以武媚娘的性子,若真想离开,定然会不留痕迹,但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她亲自来到武媚娘的住处,屋子里空荡荡的,唯有案头还留着半盏冷茶,茶水早已凉透,茶底沉淀着一层细细的灰烬,像是焚烧纸张后留下的。
徐惠心中一动,她命小宦端来一壶滚烫的热水,小心翼翼地覆在茶盏之上,滚烫的热水与冰冷的茶盏相遇,发出轻微的“滋滋”声,丝丝热气氤氲而上,茶水渐渐变得温热,就在这时,徐惠死死地盯着茶杯的内壁,只见那里竟然浮现出几道淡淡的痕迹,如同烟雾般缥缈不定:“西去三十里,灯在废井旁。”字迹很淡,仿佛随时都会消失一般,转瞬即逝。
徐惠的
“西去三十里……灯在废井旁……”徐惠喃喃自语
她站起身来,走到书架旁,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取出一个上了锁的木匣子,打开匣子,里面放着一些书信和账本,都是这些年来,她暗中收集的情报,其中有关于朝堂的,也有关于市井的,甚至还有一些关于江湖势力的。
徐惠翻阅着这些情报,试图从中找到与“西去三十里,灯在废井旁”相关的线索。
突然,她的目光停留在了一份关于西域商队的记录上,这份记录上详细地记载了西域的各种特产,其中有一种名为“赤金蕊”的药材,引起了她的注意。
“赤金蕊,性喜阴凉,多生于背阴之处,需以阴泉之水灌溉……”徐惠轻声念叨着,她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她想到了武媚娘留在东宫中的那些花草,那些花草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却都价值不菲,而且都需要特殊的养护方法。
难道说……武媚娘在城外育药?
徐惠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她立刻关好匣子,然后密召王玄策入偏殿。
王玄策,鸿胪寺少卿,是李承乾安插在朝中的一枚暗棋,此人足智多谋,擅长市井潜行,而且还精通西域各国的语言和风俗,由他去调查此事,再合适不过了。
昏暗的偏殿中,徐惠将一方用油布包裹好的东西递给王玄策,神情严肃地说道:“王少卿,你曾走过西域,见多识广,应该识得赤金蕊的根脉,如今媚娘不知所踪,我怀疑她在城外秘密育药,若是如此,必定需要阴泉之水灌溉,你乔装打扮一番,秘密出城,务必查清楚此事。”
王玄策接过油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些药材的样本,他仔细地辨认了一番,然后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徐才人放心,属下定不辱命。”
当夜,王玄策便换了一身粗布衣裳,扮作一个采药的客商,悄悄地离开了长安城,他沿着漕渠一路向南,朝着杜曲的方向走去。
杜曲,位于长安城西三十里,地处偏僻,人烟稀少,有一口废弃的盐井,已经荒废多年,平日里根本无人问津。
王玄策来到盐井附近,发现井口已经被几块腐朽的木板封住,但从木板的缝隙中,隐隐约约地透出一些微弱的光芒。
王玄策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在附近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潜伏了下来,他决定先观察几天,看看情况再说。
一连三天,王玄策都一动不动地潜伏在那里,风餐露宿,蚊虫叮咬,但他却丝毫不敢放松警惕,他的目光始终紧紧地盯着那口废井。
终于,在第三天的子时,他发现了一些动静。
只见一个穿着麻衣的女子,手里提着一盏灯笼,小心翼翼地来到了废井旁,她先是四下张望了一番,确定周围没有人后,才轻轻地敲了敲井口的木板。
很快,木板便被打开了,女子提着灯笼,走了下去,紧随其后的是两个少年,他们都背着沉重的药篓,看起来十分吃力。
王玄策眯起眼睛,仔细地观察着那两个少年,突然,他发现其中一人的面孔有些熟悉,他仔细地回忆了一下,终于想了起来,这人竟然是原东宫的洒扫宦官阿福!
阿福此人,早在半年前就已经“病退”出宫了,当时大家都以为他真的是生病了,没想到他竟然是武媚娘早年安插的一枚暗线!
王玄策心中暗暗吃惊,他没有想到,武媚娘竟然如此深谋远虑,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实在是太可怕了。
他强压下心中的震惊,继续观察着废井的情况,他发现每到子时,就会有人提着灯笼进入废井,直到黎明时分才会离开,而且每次进出的人都不一样,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穿着麻衣,而且都背着药篓。
王玄策知道,这口废井一定是一个秘密的据点,而且很有可能与武媚娘有关。
他不敢再耽搁下去,立刻悄悄地离开了杜曲,返回长安城,他要将这个重要的情报,尽快禀报给李承乾。
东宫,书房。
李承乾正与高履行商议着赈灾的事情,自从上次利用火器成功地铲除了魏王李泰之后,他在朝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他,就连一向对他不太满意的李二,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但李承乾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就在这时,薛仁贵走了进来,禀报道:“殿下,王玄策回来了,他说有重要的事情要禀报。”
李承乾闻言,微微一怔,他知道王玄策一直在秘密调查武媚娘的事情,难道说,他已经查到了什么线索?
“让他进来。”李承乾沉声说道。
很快,王玄策便走了进来,他先是向李承乾和高履行行了一礼,然后从怀中取出一张图纸,递给李承乾,说道:“殿下,属下已经查清楚了,武媚娘的确在城外秘密育药,地点就在杜曲的一口废弃盐井之中,这是属下绘制的井坊地图,请殿下过目。”
李承乾接过图纸,仔细地看了起来,只见图纸上详细地标注了废井的内部结构,以及各种设施的位置,其中有陶炉三具,铜甑两架,看起来规模不小,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制药作坊。
李承乾看完图纸,抬起头来,看着王玄策,问道:“你确定这口废井是武媚娘的据点?”
王玄策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道:“属下亲眼看到,每到子时,就会有人提着灯笼进入废井,而且其中一人还是原东宫的洒扫宦官阿福,此人早已‘病退’出宫,实为武媚娘早年安插的暗线。”
李承乾闻言,嘴角微微一翘,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他没有想到,武媚娘竟然如此大胆,竟然敢在城外私设药坊,而且还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看来,他还是低估了武媚娘的能力。
“高卿,你怎么看?”李承乾转过头,看着高履行,问道。
高履行沉吟片刻,然后说道:“殿下,此事非同小可,若奏称魏王旧党借疫聚众,图谋不轨,陛下必定会震怒,到时候,只怕会派遣金吾卫查封,到时候,必然会牵连甚广。”
李承乾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不,我偏要奏她‘为民制药,虽私而善’。”
高履行闻言,微微一怔,有些不解地看着李承乾,他不知道李承乾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此时,一直默不作声的徐惠,突然开口说道:“殿下此计甚妙,以德压罪,则清查反成庇护,如此一来,既可以保全武媚娘,又可以避免牵连无辜,实在是高明。”
高履行这才恍然大悟,他没有想到,李承乾竟然如此深谋远虑,竟然利用此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在是太厉害了。
当夜,东宫的密奏便被送入了内廷,题为《请录民间药善疏》,奏疏中隐去了地点的具体位置,只是含糊地称“有女官遗才流落郊野,私设药灶济疫,虽违制而心可悯”。
三天后,内廷批回:“既存仁心,宜加引导,着太医院遣员接引,归入惠民药局体系。”
李承乾看着手中的批复,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其实,早在上奏之前,李承乾就已经授意孙思邈的弟子,暗中联络了法融,慈恩庵的住持法融,原本是魏王府礼佛的僧人,因为精通药理而被武媚娘重用,如今,李承乾答应保全慈恩庵,不追究他们与魏王府的关系,法融便主动献出了井坊的地图。
几天后,金吾卫“奉旨查私药”,他们只是象征性地查封了废井表层的灶台,然后便草草了事,任由地下药室安然转移。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又过了五日,城南突然出现了“夜医传药”的说法……
又过了五日,长安城南,悄然刮起了一阵“提灯娘娘”的旋风。
夜幕低垂,梆子声声。
本该是家家户户闭门安睡的时辰,却见一盏盏微弱的灯火,如同鬼火一般,在城南的陋巷里游动。
那是“提灯娘娘”,一个神秘的女子,每到夜深人静时分,便会提着灯笼,沿村赐药。
她不留姓名,不收谢礼,唯独会在得到救助的百姓门楣上,插上一朵用粗糙黄纸折成的莲花。
于是,但凡门口插着纸莲花的,便知是得了“提灯娘娘”的恩惠。
一时间,“提灯娘娘显灵”的说法,在贫民百姓间传得沸沸扬扬,简直比顶流爱豆塌房还快。
王玄策觉得这事儿不对劲,他连夜带着人手,展开地毯式搜索。
终于,他查清了“提灯娘娘”的送药路线,这路线图简直骚到不行——完美避开了所有权贵坊区,专往那些贫户死巷里钻。
这是什么操作?
精准扶贫?
还是另有所图?
她轻声吩咐身边的侍女:“去把媚娘住过的屋子,再仔仔细细地搜一遍,任何蛛丝马迹都不要放过。”
侍女领命而去,没过多久,便神色古怪地回来了,禀报道:“徐才人,武才人留下的东西不多,只有空箱子几只,旧衣裳几件,瞧着……倒像是早就预备好要走的。”
徐惠黛眉微蹙,这倒也在她的意料之中,以武媚娘的性子,若真想离开,定然会不留痕迹,但她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她亲自来到武媚娘的住处,屋子里空荡荡的,唯有案头还留着半盏冷茶,茶水早已凉透,茶底沉淀着一层细细的灰烬,像是焚烧纸张后留下的。
徐惠心中一动,她命小宦端来一壶滚烫的热水,小心翼翼地覆在茶盏之上,滚烫的热水与冰冷的茶盏相遇,发出轻微的“滋滋”声,丝丝热气氤氲而上,茶水渐渐变得温热,就在这时,徐惠死死地盯着茶杯的内壁,只见那里竟然浮现出几道淡淡的痕迹,如同烟雾般缥缈不定:“西去三十里,灯在废井旁。”字迹很淡,仿佛随时都会消失一般,转瞬即逝。
徐惠的
“西去三十里……灯在废井旁……”徐惠喃喃自语
她站起身来,走到书架旁,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取出一个上了锁的木匣子,打开匣子,里面放着一些书信和账本,都是这些年来,她暗中收集的情报,其中有关于朝堂的,也有关于市井的,甚至还有一些关于江湖势力的。
徐惠翻阅着这些情报,试图从中找到与“西去三十里,灯在废井旁”相关的线索。
突然,她的目光停留在了一份关于西域商队的记录上,这份记录上详细地记载了西域的各种特产,其中有一种名为“赤金蕊”的药材,引起了她的注意。
“赤金蕊,性喜阴凉,多生于背阴之处,需以阴泉之水灌溉……”徐惠轻声念叨着,她的脑海中突然闪过一道灵光,她想到了武媚娘留在东宫中的那些花草,那些花草虽然看起来普普通通,但却都价值不菲,而且都需要特殊的养护方法。
难道说……武媚娘在城外育药?
徐惠越想越觉得有可能,她立刻关好匣子,然后密召王玄策入偏殿。
王玄策,鸿胪寺少卿,是李承乾安插在朝中的一枚暗棋,此人足智多谋,擅长市井潜行,而且还精通西域各国的语言和风俗,由他去调查此事,再合适不过了。
昏暗的偏殿中,徐惠将一方用油布包裹好的东西递给王玄策,神情严肃地说道:“王少卿,你曾走过西域,见多识广,应该识得赤金蕊的根脉,如今媚娘不知所踪,我怀疑她在城外秘密育药,若是如此,必定需要阴泉之水灌溉,你乔装打扮一番,秘密出城,务必查清楚此事。”
王玄策接过油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一些药材的样本,他仔细地辨认了一番,然后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徐才人放心,属下定不辱命。”
当夜,王玄策便换了一身粗布衣裳,扮作一个采药的客商,悄悄地离开了长安城,他沿着漕渠一路向南,朝着杜曲的方向走去。
杜曲,位于长安城西三十里,地处偏僻,人烟稀少,有一口废弃的盐井,已经荒废多年,平日里根本无人问津。
王玄策来到盐井附近,发现井口已经被几块腐朽的木板封住,但从木板的缝隙中,隐隐约约地透出一些微弱的光芒。
王玄策并没有贸然行动,而是在附近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潜伏了下来,他决定先观察几天,看看情况再说。
一连三天,王玄策都一动不动地潜伏在那里,风餐露宿,蚊虫叮咬,但他却丝毫不敢放松警惕,他的目光始终紧紧地盯着那口废井。
终于,在第三天的子时,他发现了一些动静。
只见一个穿着麻衣的女子,手里提着一盏灯笼,小心翼翼地来到了废井旁,她先是四下张望了一番,确定周围没有人后,才轻轻地敲了敲井口的木板。
很快,木板便被打开了,女子提着灯笼,走了下去,紧随其后的是两个少年,他们都背着沉重的药篓,看起来十分吃力。
王玄策眯起眼睛,仔细地观察着那两个少年,突然,他发现其中一人的面孔有些熟悉,他仔细地回忆了一下,终于想了起来,这人竟然是原东宫的洒扫宦官阿福!
阿福此人,早在半年前就已经“病退”出宫了,当时大家都以为他真的是生病了,没想到他竟然是武媚娘早年安插的一枚暗线!
王玄策心中暗暗吃惊,他没有想到,武媚娘竟然如此深谋远虑,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布局,实在是太可怕了。
他强压下心中的震惊,继续观察着废井的情况,他发现每到子时,就会有人提着灯笼进入废井,直到黎明时分才会离开,而且每次进出的人都不一样,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穿着麻衣,而且都背着药篓。
王玄策知道,这口废井一定是一个秘密的据点,而且很有可能与武媚娘有关。
他不敢再耽搁下去,立刻悄悄地离开了杜曲,返回长安城,他要将这个重要的情报,尽快禀报给李承乾。
东宫,书房。
李承乾正与高履行商议着赈灾的事情,自从上次利用火器成功地铲除了魏王李泰之后,他在朝中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支持他,就连一向对他不太满意的李二,也开始对他刮目相看。
但李承乾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就在这时,薛仁贵走了进来,禀报道:“殿下,王玄策回来了,他说有重要的事情要禀报。”
李承乾闻言,微微一怔,他知道王玄策一直在秘密调查武媚娘的事情,难道说,他已经查到了什么线索?
“让他进来。”李承乾沉声说道。
很快,王玄策便走了进来,他先是向李承乾和高履行行了一礼,然后从怀中取出一张图纸,递给李承乾,说道:“殿下,属下已经查清楚了,武媚娘的确在城外秘密育药,地点就在杜曲的一口废弃盐井之中,这是属下绘制的井坊地图,请殿下过目。”
李承乾接过图纸,仔细地看了起来,只见图纸上详细地标注了废井的内部结构,以及各种设施的位置,其中有陶炉三具,铜甑两架,看起来规模不小,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制药作坊。
李承乾看完图纸,抬起头来,看着王玄策,问道:“你确定这口废井是武媚娘的据点?”
王玄策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道:“属下亲眼看到,每到子时,就会有人提着灯笼进入废井,而且其中一人还是原东宫的洒扫宦官阿福,此人早已‘病退’出宫,实为武媚娘早年安插的暗线。”
李承乾闻言,嘴角微微一翘,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他没有想到,武媚娘竟然如此大胆,竟然敢在城外私设药坊,而且还暗中培养自己的势力,看来,他还是低估了武媚娘的能力。
“高卿,你怎么看?”李承乾转过头,看着高履行,问道。
高履行沉吟片刻,然后说道:“殿下,此事非同小可,若奏称魏王旧党借疫聚众,图谋不轨,陛下必定会震怒,到时候,只怕会派遣金吾卫查封,到时候,必然会牵连甚广。”
李承乾摇了摇头,笑着说道:“不,我偏要奏她‘为民制药,虽私而善’。”
高履行闻言,微微一怔,有些不解地看着李承乾,他不知道李承乾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此时,一直默不作声的徐惠,突然开口说道:“殿下此计甚妙,以德压罪,则清查反成庇护,如此一来,既可以保全武媚娘,又可以避免牵连无辜,实在是高明。”
高履行这才恍然大悟,他没有想到,李承乾竟然如此深谋远虑,竟然利用此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实在是太厉害了。
当夜,东宫的密奏便被送入了内廷,题为《请录民间药善疏》,奏疏中隐去了地点的具体位置,只是含糊地称“有女官遗才流落郊野,私设药灶济疫,虽违制而心可悯”。
三天后,内廷批回:“既存仁心,宜加引导,着太医院遣员接引,归入惠民药局体系。”
李承乾看着手中的批复,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
其实,早在上奏之前,李承乾就已经授意孙思邈的弟子,暗中联络了法融,慈恩庵的住持法融,原本是魏王府礼佛的僧人,因为精通药理而被武媚娘重用,如今,李承乾答应保全慈恩庵,不追究他们与魏王府的关系,法融便主动献出了井坊的地图。
几天后,金吾卫“奉旨查私药”,他们只是象征性地查封了废井表层的灶台,然后便草草了事,任由地下药室安然转移。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又过了五日,城南突然出现了“夜医传药”的说法……
又过了五日,长安城南,悄然刮起了一阵“提灯娘娘”的旋风。
夜幕低垂,梆子声声。
本该是家家户户闭门安睡的时辰,却见一盏盏微弱的灯火,如同鬼火一般,在城南的陋巷里游动。
那是“提灯娘娘”,一个神秘的女子,每到夜深人静时分,便会提着灯笼,沿村赐药。
她不留姓名,不收谢礼,唯独会在得到救助的百姓门楣上,插上一朵用粗糙黄纸折成的莲花。
于是,但凡门口插着纸莲花的,便知是得了“提灯娘娘”的恩惠。
一时间,“提灯娘娘显灵”的说法,在贫民百姓间传得沸沸扬扬,简直比顶流爱豆塌房还快。
王玄策觉得这事儿不对劲,他连夜带着人手,展开地毯式搜索。
终于,他查清了“提灯娘娘”的送药路线,这路线图简直骚到不行——完美避开了所有权贵坊区,专往那些贫户死巷里钻。
这是什么操作?
精准扶贫?
还是另有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