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大镖客之西部立国 第428章 美国与酒
热门推荐:
人在奥特:我是希望之光
海上求生:我抽到了上古神船图纸
都市牧麟
家族赶我走后,才发现我冠绝天下
谁家师尊把徒弟当道侣养啊
青龙道仙
重生2014:一个人的豪门
重生当作曲人的我,横扫榜单!
双生魂记
后世人们说起喝酒民族,往往会想起俄罗斯,但是现在论起能喝酒,美国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档。
美国人喝酒基因从建国开始就埋进骨子里了,开国元勋们常与酒相伴,华盛顿在弗农山庄自建威士忌酒厂,宴客时畅饮马德拉酒;杰斐逊豪饮葡萄牙马德拉酒,“以车盛之”;富兰克林还创制“牛奶宾治酒”,并着《酒鬼字典》调侃醉态。政治选举也依赖酒馆拉票,候选人会免费供酒,吝啬者往往会失败。而酒馆更是兼具邮局、法庭、交易所等多种功能,被富兰克林称为“政治工具”,堪称民主的孵化器。
独立战争后,大量西部拓荒者将过剩的谷物转化为威士忌,酒精成为硬通货和经济支柱。1791年的《威士忌税》试图对蒸馏酒征税,但遭到农民强烈抵制,最终联邦政府妥协,反映了酒精产业的强大影响力。
时间来到了1830年,当时美国饮酒达到了高峰,据估算,美国成年白人男性在1830年人均年消费纯酒精高达27升,相当于每天饮用236毫升的纯酒精,是21世纪美国人均消费量的三倍以上。美国被称为“酒精共和国”,也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醉酒时代”。
而1899年的美国饮酒界,正处在一场“醉醺醺的转身”中——虽说比起19世纪初那会儿的“狂饮巅峰”收敛了些,但美国人举杯的架势依旧能让现代人看傻了眼。这时候人均一年喝掉的纯酒精还有2-3加仑,差不多是现在的两三倍,2010年全美人均才喝1.5加仑烈酒。
这会儿的日常饮酒套路也挺有仪式感:工人上班盼着工厂钟声,上午11点、下午4点一到,就得停下手头活计来两口“续命酒”;小朋友喝的“淡苹果汁”听着像饮料,实则是烈性苹果酒掺蜂蜜,从小就被埋下“酒桌种子”;大人们更绝,早上起来先整杯“醒眼酒”,才算真正开机。
乡村里私酿酒坊遍地开花,家里自酿更是常规操作,有些州的私酒甚至占了总产量的三成。不过这时候啤酒已经开始“篡位”,大量的德国移民带来的啤酒文化配上工业化生产,1899年全美啤酒厂超2000家,年产量快到10亿加仑,族裔酒馆里的廉价扎啤,成了新的社交硬通货。
但社会对酒精的态度,早就分裂成了“两派掐架”。支持喝酒的理由听着还挺“合理”:不少地方水没法直接喝,酒精成了“消毒替代品”;医生也爱开威士忌当药方,治感冒、肚子疼全靠它,药房里公开卖酒跟卖药似的。
可另一边,禁酒派已经摩拳擦掌——基督教妇女禁酒同盟17.6万成员可不是吃素的,游行、砸酒馆样样来,就为推动立法;1846年缅因州带了头,到1899年已经有18个州禁止卖烈酒;工厂主也加入战队,为了让工人好好干活,明令禁止上班喝酒,想把“准时打卡不摸鱼”的新规矩刻进打工人dNA里。
酗酒惹的祸也不少:工人周末喝嗨了,周一集体旷工,每年因喝酒出的工伤就有50万例;家暴案件里七成跟酗酒有关;一万人口的小镇能有200家酒馆,被清教徒骂成“犯罪窝点”。更有意思的是,禁酒反而催生出了黑市,黑帮开始盯着地下酒业,偷工业酒精勾兑毒酒的操作层出不穷,中毒事件越来越多。政府也不遑多让,想了个损招,往酒精里加甲醇之类的有毒物质“劝退”,结果反倒害死了几千人,真是越禁越乱。
总的来说,1899年的美国就像个握着酒杯犹豫不决的醉汉:一边舍不得廉价酒带来的快乐,一边被禁酒的大锤敲得心慌。这场“液体狂欢”的尾巴还没掉,禁酒的风暴已在酝酿,后来的全国禁酒令和黑帮崛起,这会儿其实就埋下了伏笔。只能说,美国人跟酒精的爱恨情仇,在这一年正喝到最拧巴的那一口。
伤势基本痊愈的迈克尔,换上了一身整洁的灰黑色衣服。那衣服的材质不算上乘,但剪裁得体,将他的身形衬托得挺拔而利落。他仔细地整理了一下头顶那顶报童帽,帽檐微微上翘。
整理完毕后,迈克尔缓缓转头,目光看向身后空无一人的街角。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笃定,因为他知道,周路一定正躲在暗处,静静地观察着他。这隐秘的关注,仿佛给了他莫大的勇气,让他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更加坚定。“就像是他刚刚演示的。”迈克尔心里默默念叨着,脑海中回想起周路之前传授给他的宣传技巧和应对策略。
迈克尔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清了清嗓子,然后轻轻抬手,敲响了面前那扇略显破旧的房门。“笃笃笃”,敲门声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
片刻之后,门缓缓打开,一股刺鼻的酒气扑面而来。一个满脸通红、眼神迷离的中年男子出现在门口,他的衣服皱巴巴的,领口敞开着,露出里面杂乱的胸毛,显然是刚刚从酒醉中醒来。
迈克尔强忍着酒气带来的不适,脸上挤出一丝礼貌的微笑:“先生,您好。上帝赋予我们清醒的意志,不是让您浪费在酒精的泥潭里!”说着,他双手恭敬地将一份宣传单递给了男人。宣传单上的文字清晰而醒目,呼吁人们远离酒精,拥抱健康的生活。
男人满脸不耐烦,眉头紧紧皱起,像是两条扭曲的毛毛虫。他一把夺过宣传单,看都没看一眼,就粗暴地说道:“知道了。”说罢,便“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然而,迈克尔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没有立即离去,而是静静地站在门前,默默等候着。
十几秒后,房门再次缓缓打开,男人手里攥着那张宣传单,一脸疑惑地看着面前的迈克尔:“你是来宣传禁酒的?”
迈克尔点了点头:“当然,先生。我们是圣丹尼斯基督教禁酒同盟的。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精的危害,引导大家走向健康、积极的生活。”
男人听了,脸上露出一丝假笑:“禁酒好啊,我也支持禁酒。”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敷衍,但迈克尔并没有在意。
迈克尔从挎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块巴掌大小、被油纸紧紧包裹的东西,递给男人:“感谢您对于禁酒事业的支持,这是我们对您的感谢。这样大小的一块葡萄砖可以制造好几加仑的葡萄汁。您用清水化开就好。”
男人接过油纸包,手指轻轻摩挲着:“好,我记下了。”
迈克尔神色严肃地看着男人,一字一顿地说:“作为上帝忠实的信徒,我得提醒您。你一定不要在葡萄汁里添加糖和酵母,否则这种葡萄砖将会发酵成酒。这是违背上帝意愿的行为,会让我们陷入罪恶的深渊。”
男人听了,立刻摆出一副义正严辞的样子,拍着胸脯:“那是当然,我一定不会违背上帝的意愿。但是,你一定要把发酵成酒的过程详细地告诉我,我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可不想一不小心就犯了错。”
迈克尔指着男人手里的葡萄砖,耐心地向他解释:“像这么大的葡萄砖,你不应该加5加仑的水,也绝对不能加500克的糖,哦,为了葡萄汁口感更好,我们已经加了足量的糖。至于酵母,我坚决反对使用加索图酒厂新出的酵母,那太容易发酵成酒了!它会像魔鬼一样,将原本纯净的葡萄汁变成让人堕落的酒精。”
男人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突然眼睛一亮:“加索图酒厂?太罪恶了,你手里有没有他们家的酵母,我是说我需要仔细辨别一下,以后才好抵制他们家。”
迈克尔从挎包里掏出一包酵母,递给男人,指着包装上面的水滴模样的标志:“有的,先生,有的。请您认清这个标志,让我们一起抵制它。加索图酒厂为了追求利润,不惜生产这种容易让人上瘾的酵母,我们应该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男人接过酵母,认真地看着上面的标志,嘴里念念有词:“好的,我记下了,让我们一起抵制那个罪恶的酒厂,让它早日破产倒闭。”说罢,男人就要关上房门。
这时,迈克尔心中一紧,急忙用力抵住房门,脸上露出一丝焦急的神情:“先生,您还没给钱呢。”
男人听了,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大声说道:“你们还要钱?”
迈克尔点了点头,耐心地解释:“我们需要捐款,来保持组织的日常维持啊。我们的宣传活动、印刷宣传资料等都需要资金支持。您的每一分捐款,都将为禁酒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男人暗骂一句“黑心商”,心中十分不情愿,但还是问:“捐多少?”
迈克尔伸出两根手指:“两美元起捐。”
男人听了,眼睛瞪得更大,大声说:“两美元?我还不如去街角酒馆买酒了。在那里,两美元能让我喝得酩酊大醉,忘却所有的烦恼。”
迈克尔听了,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说:“先生,您不是刚刚说了支持禁酒吗?难道您只是说说而已,并不打算付诸行动吗?您的捐款,将用于拯救更多像您一样可能被酒精迷惑的人。”
男人听了,心中默默算了算,觉得两美元换来至少五加仑的酒,比酒馆还便宜,最终,他一咬牙:“行吧,就当是我为了支持禁酒事业吧。”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两美元,递给了迈克尔。
迈克尔接过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感谢您的支持,先生。您的善举将为禁酒事业带来新的希望。”
这时,男人突然叫住了正准备转身离去的迈克尔,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与诚恳:“哦,小伙子,我非常欣赏你的态度。你刚刚宣传禁酒时那股子认真劲儿,还有对酒精危害的深刻认识,都让我很触动。如果你有规避酿造烈酒的材料和方法,我希望再和你交流。毕竟烈酒比葡萄酒危害更大,那玩意儿喝下去,就跟火在肚子里烧一样。我们必须坚决地防止它出现,不能让这罪恶的东西继续荼毒咱们这儿的人!”
迈克尔停下脚步,缓缓转过身来:“目前没有,先生。不过,我听说加索图酒厂那边有陈酿好几年的威士忌。您知道吗,那种威士忌,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本应是价格不菲的珍品。可他们卖的远比市面上便宜,这简直是太罪恶了!您可千万不要去那边,一旦沾上了他们家的酒,很可能就会越陷越深。”
男人听了迈克尔的话,用力地点了点头:“好的,我记下了。加索图酒厂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对咱们社区的公然挑衅。小伙子,你以后要是有了规避酿造烈酒的方法,一定要第一时间来找我,咱们一起为禁酒事业出份力。”
美国人喝酒基因从建国开始就埋进骨子里了,开国元勋们常与酒相伴,华盛顿在弗农山庄自建威士忌酒厂,宴客时畅饮马德拉酒;杰斐逊豪饮葡萄牙马德拉酒,“以车盛之”;富兰克林还创制“牛奶宾治酒”,并着《酒鬼字典》调侃醉态。政治选举也依赖酒馆拉票,候选人会免费供酒,吝啬者往往会失败。而酒馆更是兼具邮局、法庭、交易所等多种功能,被富兰克林称为“政治工具”,堪称民主的孵化器。
独立战争后,大量西部拓荒者将过剩的谷物转化为威士忌,酒精成为硬通货和经济支柱。1791年的《威士忌税》试图对蒸馏酒征税,但遭到农民强烈抵制,最终联邦政府妥协,反映了酒精产业的强大影响力。
时间来到了1830年,当时美国饮酒达到了高峰,据估算,美国成年白人男性在1830年人均年消费纯酒精高达27升,相当于每天饮用236毫升的纯酒精,是21世纪美国人均消费量的三倍以上。美国被称为“酒精共和国”,也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醉酒时代”。
而1899年的美国饮酒界,正处在一场“醉醺醺的转身”中——虽说比起19世纪初那会儿的“狂饮巅峰”收敛了些,但美国人举杯的架势依旧能让现代人看傻了眼。这时候人均一年喝掉的纯酒精还有2-3加仑,差不多是现在的两三倍,2010年全美人均才喝1.5加仑烈酒。
这会儿的日常饮酒套路也挺有仪式感:工人上班盼着工厂钟声,上午11点、下午4点一到,就得停下手头活计来两口“续命酒”;小朋友喝的“淡苹果汁”听着像饮料,实则是烈性苹果酒掺蜂蜜,从小就被埋下“酒桌种子”;大人们更绝,早上起来先整杯“醒眼酒”,才算真正开机。
乡村里私酿酒坊遍地开花,家里自酿更是常规操作,有些州的私酒甚至占了总产量的三成。不过这时候啤酒已经开始“篡位”,大量的德国移民带来的啤酒文化配上工业化生产,1899年全美啤酒厂超2000家,年产量快到10亿加仑,族裔酒馆里的廉价扎啤,成了新的社交硬通货。
但社会对酒精的态度,早就分裂成了“两派掐架”。支持喝酒的理由听着还挺“合理”:不少地方水没法直接喝,酒精成了“消毒替代品”;医生也爱开威士忌当药方,治感冒、肚子疼全靠它,药房里公开卖酒跟卖药似的。
可另一边,禁酒派已经摩拳擦掌——基督教妇女禁酒同盟17.6万成员可不是吃素的,游行、砸酒馆样样来,就为推动立法;1846年缅因州带了头,到1899年已经有18个州禁止卖烈酒;工厂主也加入战队,为了让工人好好干活,明令禁止上班喝酒,想把“准时打卡不摸鱼”的新规矩刻进打工人dNA里。
酗酒惹的祸也不少:工人周末喝嗨了,周一集体旷工,每年因喝酒出的工伤就有50万例;家暴案件里七成跟酗酒有关;一万人口的小镇能有200家酒馆,被清教徒骂成“犯罪窝点”。更有意思的是,禁酒反而催生出了黑市,黑帮开始盯着地下酒业,偷工业酒精勾兑毒酒的操作层出不穷,中毒事件越来越多。政府也不遑多让,想了个损招,往酒精里加甲醇之类的有毒物质“劝退”,结果反倒害死了几千人,真是越禁越乱。
总的来说,1899年的美国就像个握着酒杯犹豫不决的醉汉:一边舍不得廉价酒带来的快乐,一边被禁酒的大锤敲得心慌。这场“液体狂欢”的尾巴还没掉,禁酒的风暴已在酝酿,后来的全国禁酒令和黑帮崛起,这会儿其实就埋下了伏笔。只能说,美国人跟酒精的爱恨情仇,在这一年正喝到最拧巴的那一口。
伤势基本痊愈的迈克尔,换上了一身整洁的灰黑色衣服。那衣服的材质不算上乘,但剪裁得体,将他的身形衬托得挺拔而利落。他仔细地整理了一下头顶那顶报童帽,帽檐微微上翘。
整理完毕后,迈克尔缓缓转头,目光看向身后空无一人的街角。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笃定,因为他知道,周路一定正躲在暗处,静静地观察着他。这隐秘的关注,仿佛给了他莫大的勇气,让他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更加坚定。“就像是他刚刚演示的。”迈克尔心里默默念叨着,脑海中回想起周路之前传授给他的宣传技巧和应对策略。
迈克尔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清了清嗓子,然后轻轻抬手,敲响了面前那扇略显破旧的房门。“笃笃笃”,敲门声在寂静的空气中回荡。
片刻之后,门缓缓打开,一股刺鼻的酒气扑面而来。一个满脸通红、眼神迷离的中年男子出现在门口,他的衣服皱巴巴的,领口敞开着,露出里面杂乱的胸毛,显然是刚刚从酒醉中醒来。
迈克尔强忍着酒气带来的不适,脸上挤出一丝礼貌的微笑:“先生,您好。上帝赋予我们清醒的意志,不是让您浪费在酒精的泥潭里!”说着,他双手恭敬地将一份宣传单递给了男人。宣传单上的文字清晰而醒目,呼吁人们远离酒精,拥抱健康的生活。
男人满脸不耐烦,眉头紧紧皱起,像是两条扭曲的毛毛虫。他一把夺过宣传单,看都没看一眼,就粗暴地说道:“知道了。”说罢,便“砰”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然而,迈克尔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没有立即离去,而是静静地站在门前,默默等候着。
十几秒后,房门再次缓缓打开,男人手里攥着那张宣传单,一脸疑惑地看着面前的迈克尔:“你是来宣传禁酒的?”
迈克尔点了点头:“当然,先生。我们是圣丹尼斯基督教禁酒同盟的。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酒精的危害,引导大家走向健康、积极的生活。”
男人听了,脸上露出一丝假笑:“禁酒好啊,我也支持禁酒。”他的声音听起来有些敷衍,但迈克尔并没有在意。
迈克尔从挎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块巴掌大小、被油纸紧紧包裹的东西,递给男人:“感谢您对于禁酒事业的支持,这是我们对您的感谢。这样大小的一块葡萄砖可以制造好几加仑的葡萄汁。您用清水化开就好。”
男人接过油纸包,手指轻轻摩挲着:“好,我记下了。”
迈克尔神色严肃地看着男人,一字一顿地说:“作为上帝忠实的信徒,我得提醒您。你一定不要在葡萄汁里添加糖和酵母,否则这种葡萄砖将会发酵成酒。这是违背上帝意愿的行为,会让我们陷入罪恶的深渊。”
男人听了,立刻摆出一副义正严辞的样子,拍着胸脯:“那是当然,我一定不会违背上帝的意愿。但是,你一定要把发酵成酒的过程详细地告诉我,我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我可不想一不小心就犯了错。”
迈克尔指着男人手里的葡萄砖,耐心地向他解释:“像这么大的葡萄砖,你不应该加5加仑的水,也绝对不能加500克的糖,哦,为了葡萄汁口感更好,我们已经加了足量的糖。至于酵母,我坚决反对使用加索图酒厂新出的酵母,那太容易发酵成酒了!它会像魔鬼一样,将原本纯净的葡萄汁变成让人堕落的酒精。”
男人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突然眼睛一亮:“加索图酒厂?太罪恶了,你手里有没有他们家的酵母,我是说我需要仔细辨别一下,以后才好抵制他们家。”
迈克尔从挎包里掏出一包酵母,递给男人,指着包装上面的水滴模样的标志:“有的,先生,有的。请您认清这个标志,让我们一起抵制它。加索图酒厂为了追求利润,不惜生产这种容易让人上瘾的酵母,我们应该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男人接过酵母,认真地看着上面的标志,嘴里念念有词:“好的,我记下了,让我们一起抵制那个罪恶的酒厂,让它早日破产倒闭。”说罢,男人就要关上房门。
这时,迈克尔心中一紧,急忙用力抵住房门,脸上露出一丝焦急的神情:“先生,您还没给钱呢。”
男人听了,瞪大了眼睛,满脸的不可思议,大声说道:“你们还要钱?”
迈克尔点了点头,耐心地解释:“我们需要捐款,来保持组织的日常维持啊。我们的宣传活动、印刷宣传资料等都需要资金支持。您的每一分捐款,都将为禁酒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男人暗骂一句“黑心商”,心中十分不情愿,但还是问:“捐多少?”
迈克尔伸出两根手指:“两美元起捐。”
男人听了,眼睛瞪得更大,大声说:“两美元?我还不如去街角酒馆买酒了。在那里,两美元能让我喝得酩酊大醉,忘却所有的烦恼。”
迈克尔听了,并没有生气,而是微笑着说:“先生,您不是刚刚说了支持禁酒吗?难道您只是说说而已,并不打算付诸行动吗?您的捐款,将用于拯救更多像您一样可能被酒精迷惑的人。”
男人听了,心中默默算了算,觉得两美元换来至少五加仑的酒,比酒馆还便宜,最终,他一咬牙:“行吧,就当是我为了支持禁酒事业吧。”说着,他从口袋里掏出两美元,递给了迈克尔。
迈克尔接过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感谢您的支持,先生。您的善举将为禁酒事业带来新的希望。”
这时,男人突然叫住了正准备转身离去的迈克尔,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与诚恳:“哦,小伙子,我非常欣赏你的态度。你刚刚宣传禁酒时那股子认真劲儿,还有对酒精危害的深刻认识,都让我很触动。如果你有规避酿造烈酒的材料和方法,我希望再和你交流。毕竟烈酒比葡萄酒危害更大,那玩意儿喝下去,就跟火在肚子里烧一样。我们必须坚决地防止它出现,不能让这罪恶的东西继续荼毒咱们这儿的人!”
迈克尔停下脚步,缓缓转过身来:“目前没有,先生。不过,我听说加索图酒厂那边有陈酿好几年的威士忌。您知道吗,那种威士忌,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下,本应是价格不菲的珍品。可他们卖的远比市面上便宜,这简直是太罪恶了!您可千万不要去那边,一旦沾上了他们家的酒,很可能就会越陷越深。”
男人听了迈克尔的话,用力地点了点头:“好的,我记下了。加索图酒厂这种行为,简直就是对咱们社区的公然挑衅。小伙子,你以后要是有了规避酿造烈酒的方法,一定要第一时间来找我,咱们一起为禁酒事业出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