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古代逃荒 > 第312章 公主有言

我在古代逃荒 第312章 公主有言

    吴国,建邺宫,太极殿中灯光日夜通明,自从开战以来,各路大臣吃喝拉撒基本都在皇宫。

    皇帝一直都没有离开过,大臣们碍于君威,自然也不敢心生半点怨言。

    如今,太尉与大司马的职责,已不再是处理军政要务,或参与谋略策划,而是专职负责宣读从各方汇总呈递而来的情报。

    吴帝看情报已经看到有心理阴影了,现在他除了骂娘似乎什么也做不了。

    就在前几天,晋军残余的那二十万大军竟然打下了兖州,还切断了吴国朝廷与冀州的联系。而徐谦率了十万兵马北上支援冀州,如今下落不明!

    “特娘的!”吴帝全身颤抖,怒目圆睁,一把将宦官刚呈上来的铜盏狠狠摔在地上,“是否找到徐谦了?”

    情报官脊背绷紧,冷汗浸透后背,颤声回禀:“启禀陛下,目前仍无消息!”

    “这徐谦…究竟搞什么名堂?朕明令让他驻守兖州陈留,他却擅作主张跑到冀州去了!等他回京,朕要砍他的脑袋!”

    听到吴帝这一阵咆哮,大殿中的大臣们全身不禁一个哆嗦,冷汗都冒了出来。冀、兖两州这二十万大军,就这么没了?那吴国岂不是…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敢再往下想。

    不过话说回来,吴帝安排徐谦去驻守兖州没错,然而,当时吴帝也明确表示,鉴于兵力着实有限,徐谦务必兼顾冀、兖两州。

    也幸亏徐谦失联了,要不然一道圣旨下去,他的脑袋就要不保了。

    忽然,吴帝像想起了什么重要的事情,“可曾有洛枫的消息?”

    一名捧着文书正在排队的官员浑身紧绷,听闻问询,立刻疾步上前,重重躬身:“回禀陛下!五皇子殿下此刻正在高平!”

    “什么?还在高平?”吴帝闻言不禁一怔,猛然站起身来:“这兖州不是已然沦陷了吗?”

    情报官挺背行礼,语气铿锵:“回陛下!兖州确已沦陷,但最新急报显示,五皇子亲率大军浴血奋战,成功夺回了高平!”

    吴帝满脸的难以置信,脱口问道:“洛枫?他从何来的兵力?”

    情报官再次躬身,恭敬禀告:“回陛下,五皇子殿下召集了自北边逃亡而来的流民,击退了敌军,驻守高平郡!”

    听到这个消息,整个朝堂一片“卧艹”,一个外交官竟跑去打仗了,竟然还挡住了二十万晋军余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众人虽满心疑惑,却也总算盼来个好消息。

    “六公主呢,可有她的下落?”吴帝神色焦急,赶忙追问。

    另一名情报官快步趋前:“回陛下!六公主殿下至今下落不明。臣已遣人赶赴会稽探查,然会稽王矢口否认,坚称从未见过公主,对此事毫不知情。”

    “放屁!”吴帝怒不可遏,猛地一巴掌狠狠拍在御案上,“这会稽王是越发肆意妄为了,即刻传他进宫来见朕!另外继续打听云儿的下落,找不到朕砍你们的头。”

    吴帝话音尚未落下,又一名情报官匆匆前来呈上情报。“禀陛下,会稽王飞书至此。”

    “飞什么书!直接读给朕听!”吴帝此刻怒火仍在心头,满心愤懑尚未消解。他对这个不成器的二弟,实在是连多提一句都觉得厌烦。

    情报官展开飞书,猛咽了下一口唾沫:“皇兄,打不过便尽早撤往会稽吧!臣弟已将吴郡、会稽、东阳、临海改设为避难之地,足以抵御外敌!”

    听了洛余的书信,吴帝暴跳如雷,鹰目圆睁,抓起御案上的奏折便狠狠砸向情报官:“混账东西!不仅犯上作乱,还敢长敌之气、灭我军心!”

    “陛下息怒!”众大臣齐声劝阻。话音未落,太子已疾步出列,拱手躬身道:

    “父皇莫要动气!二皇叔素来心直口快,所言并非本心。儿臣斗胆揣测,他实则是想表明这东海四地,乃父皇最为坚实的后盾,望父皇宽心!”

    “正是!正是!”众大臣齐声附和,此起彼伏的应和声在大殿内回荡。

    众人不禁暗自感慨,同一件事经不同人之口竟有天壤之别!有人言辞妥帖如春风化雨,有人却口不择言似污泥浊水。

    这般高下立判,也难怪能登九五之尊是陛下,而洛余撑死也只是个会稽王。

    然而话说回来,洛余身为东吴唯一的武圣,一身武艺冠绝天下,实乃护国柱石。在这内忧外患的时局下,一旦君臣失和,吴国基业必将风雨飘摇。

    所以,就算这位武圣王爷行事乖张、口无遮拦,凭着举世无双的本领,那些瑕疵倒也被众人包容了。

    太子说话就是好听,一开口便将吴帝胸中翻涌的怒火浇灭大半。说实话,要是能打得过,他早就把他这位弟弟按在地上猛揍一顿了。

    “好了,退下吧。”吴帝不耐烦地挥了挥手。情报官却僵在原地,喉结上下滚动,似有千言万语卡在嘴边。

    “吞吞吐吐作甚?还有何事?”吴帝眉头一拧,眼底闪过不悦。

    情报官慌忙躬身行礼:“启禀陛下,还…还有!”

    未等吴帝开口,情报官已抖着嗓音念道:“莫要言臣弟不帮你,告诉你一个消息!数日前,胡贼分兵两路,行迹叵测,你看着办!”

    话音刚落,大殿瞬间沸腾起来。胡人这骚操作,大家太熟悉了。当初他们也是分兵,然后兵不血刃拿下长安的。

    颍川郡接壤雍州,汝南接壤荆州,而襄城与兖州的陈留接壤。这几座城的平民早已经撤了出来,吴帝命人在三郡中设置了无数机关陷阱。

    另外,吴帝派徐谦领了十万兵马在陈留驻守,上可支援冀州,下可支援豫州。

    按理说,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精心布设的机关陷阱,徐谦足可对来犯之敌造成重创。然而,一旦胡人化整为零,形势便急转直下。

    分散潜入的单兵无需携带辎重,也不受道路条件制约,行动灵活自如。那些针对大军团的陷阱,用来对付分散的个体,就如同高射炮打蚊子,根本发挥不出应有威力。

    况且,胡人完全可以避开正面,从地势险要的偏僻之处绕行,直接绕过这三郡防线。

    殿堂内众臣七嘴八舌的争论声,吵得吴帝太阳穴突突直跳,他怒拍御案,声如炸雷:“有对策的出列奏报,没主意的都给朕闭嘴!”

    殿内顿时鸦雀无声,唯有吴帝急促的喘息声在寂静中回荡。这时,一名官员整了整衣冠,从班列中走了出来。

    “陛下,胡贼分兵,图谋化整为零潜入我境,此计不可不防!昔日长安便有官员遭此暗算,致使晋国朝堂群龙无首,未战先溃。臣以为,当务之急是速定应对之策!”

    “臣附议…”

    “臣附议…”

    …

    话音刚落,众官员纷纷起身附和。

    “附议个屁!朕要的是对策!”吴帝青筋暴起,气得眼前发黑。他猛然惊觉,自洛云和洛枫不再入朝议事,朝堂便成了堵心的泥潭。

    满殿大臣只会拱手作揖、随声附和,真到关键时刻,竟无一人能拿出半分破局之策。

    “太子,朕问你,你可有对策!”见没人出列,吴帝开始点名了。

    太子不慌不忙,出列躬身道:“回父皇,儿臣以为,不妨听取二皇叔所言,暂退会稽。”

    此言一出,朝堂又炸开了锅,要知道晋帝当时就是这么干的,敌军没到,自己就领着各路大臣退到了洛阳,结果导致了晋国灭国。

    先不说这提议好不好,单从忌讳的玄学角度看,便犯了大忌,你这特么是有样学样啊!

    太子却依旧神色自若,面上只浮起一抹无奈,旋即朗声道:“此乃六皇妹的提议。开战之前,她便已这般谋划。”

    六公主的名字一出口,殿堂瞬间寂静无声。“六公主殿下的提议?”群臣面面相觑。

    这场景何其熟悉!往昔朝会之上,每逢群臣争执不下,只要洛云开口,满殿便会即刻鸦雀无声。

    这并非因为洛云脾气暴躁,喜欢揍人,而是她每次都能给出一针见血的提议。

    大殿内落针可闻,众人屏息凝神,眸中皆是疑惑。六公主为何会提出这般令人匪夷所思的提议?

    “或许…我们都错了!”太子轻轻一叹,缓缓道:

    “战线漫长,兵力分散,宛如散沙。守郡城,遭敌军腰斩;设陷阱,难防敌千疮百孔;贸然出击,粮草难以为继。最终,百姓未能保全,城池连连失守!六妹曾言:存地失人,人地皆失;而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听太子这么一说,众人若有所思,窃窃私语。或许此刻他们都已看清了现实,只是这一切,似乎有点晚了。

    派往北方的二十万大军音信全无,生死不明;派往南方的二十万大军则正遭受敌军的穷追猛打。如今,扬州的庐江、豫章、建安、临川、鄱阳等地,均已被蜀越联军攻陷。

    敌军一边突袭包抄,一边以平民为质相胁。加上兵力不足,粮草和装备短缺,将士死的死,病的病。这仗根本就没办法打。

    都说吴军善战,但这一场仗下来,吴军拉垮得甚至不如晋军,起码人家晋军主动出击了,不像吴国这样一直挨揍。

    其实洛枫找太子谈过,向他讲述了不少洛云的见解。然而,太子身为洛云的长兄,又是当朝太子,文韬武略却都远比不上这个胞妹。要说他心里头没有丝毫不甘与芥蒂,那是不可能的。

    就拿这件事来说,太子实则是在与洛云暗自较劲,不愿承认她每次的决定都是对的。

    然而,残酷的现实再次将差距展露无遗。他与洛云之间的差距,仿若天地悬隔。

    太子觊觎皇位不假,但要是吴国都亡了,他又能去哪里登基称帝?

    所以他心里清楚,如今局势危急,想要力挽狂澜已然迟了。可环顾四周,群臣皆如无头苍蝇般没了主意。倘若此时再不开口,吴国恐怕再无转圜余地。

    “那,云儿还说了什么!”吴帝突然开口,语气急切地追问。

    太子目光扫视一圈,瞥见缩在人群最后的洛钦,正拿着炭笔偷偷涂写着什么,当即朗声道:“回禀父皇,关于六妹的安排,儿臣认为,七弟应该知晓内情。”

    吴帝抬眼四下搜寻,却不见洛钦身影,不由得提高声调,沉声道:“钦儿!你出来,朕有话问你!”

    然而,洛钦竟没有任何回应,仍在自顾自地在小本子上画画写写。

    “混账东西!”吴帝怒不可遏,额间青筋暴起,猛地一拍案几,震得杯盏叮当作响,“来人!即刻把洛钦给朕架出来!”

    直到两名侍郎一左一右将洛钦架着拖进殿中,他才如梦初醒,面色煞白地挣扎着喊道:“父皇!这…这究竟是何意?”

    吴帝没空和他啰嗦,直接起身走到了洛钦跟前。“老实回答朕的问题,否则罚你一年俸禄。”

    “别别别!”洛钦一脸无辜,连忙挥手,“父皇想问什么,儿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吴帝盯着儿子,神色复杂,满心无奈。朕如此英明神武,怎就生出这么个不成器的东西!

    “你且如实奏来!今外敌犯境,侵我大吴疆土,云儿可有破敌良策?平日你与她最为亲近,凡你所知,须毫无保留,一一详陈于朕!”

    “破敌良策?”洛钦一头雾水,这种事情他的那位姐姐怎么告诉他?再说了,就算说了他也不懂啊,全国有几个郡他都不清楚。

    不过,人都被架出来了,这会儿要是不说点什么,俸禄说不好真没了。没了俸禄,以后的研究经费怎么办?

    洛钦挠了挠头,把洛云回来的这段日子所做的事都说了出来。

    吴帝与众臣听后,无不目瞪口呆。六公主回朝后不是一直深居闺阁待嫁?怎会既打造武器又修筑避难所,养鸡种菜?

    此外,洛云还结合先前给吴帝的兵书,根据实际地势提出诸多新战术与应对之策。只要吴帝下令收缩战线、退守会稽一带,那这些战术都可施展。

    不过,说洛云会排兵布阵不假,但说她研究养鸡种菜,这怎么可能?

    忽然,吴帝像想到了什么,“钦儿,你如实告诉朕,云儿这些异想天开的想法都是从何而来?”

    洛钦摆摆手,一脸不以为然:“父皇,这可不是异想天开,姐夫的这些想法皆有理有据,而且皇姐也全都一一验证过了。”

    此话一出,大殿再次沸腾了起来。姐夫?哪个姐夫?堂堂大吴公主竟背着皇室,私自许了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