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牌部队同人文铃兰花开 第340章 我爸好像长大了
江阿姨的身体术后恢复的很好,老顾和我妈去探病的时候,阳光正好透过病房的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暖融融的光斑。她笑着挥挥手,让老顾和我妈赶紧回去:“我这儿都没事儿了,你们也赶紧回去吧,再不走,你们家顾司令该被机关的电话催秃噜皮了。”
我妈替她理了理衣襟,眼里满是欣慰:“那我们过两天再来看你,记得按时喝我给你炖的鸽子汤。”
“好,放心吧,阿秀。”江阿姨笑着送老顾和我妈离开。
既然没事了,再加上老顾那边确实事多,他们俩一合计决定尽快回南方。收拾行李时,我妈数着带回的特产,嘴里念叨着给孩子们带的点心,给我买的酱肘子,老顾坐在一旁看着,嘴角噙着笑——这便是他熟悉的烟火气,琐碎却踏实。
周日晚上,胡杨阿姨拎着水果来道别,三人正坐在客厅说笑着,老顾忽然闷哼一声,身子直挺挺往旁边倒去。我妈眼疾手快地扶住他,却被那突如其来的重量带得踉跄,胡杨阿姨丢下水杯冲过来,指尖刚搭上他的颈动脉就变了脸色:“快叫救护车!”
急诊室的红灯在走廊里明明灭灭,我妈攥着胡杨的手,指节发白得像要嵌进对方肉里。心电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医生拿着检查单出来时,胡杨阿姨抢先一步迎上去:“怎么样?”
“血压飙升到180,长期熬夜加上情绪紧张诱发的。”医生推了推眼镜,“首长的身体早就亮红灯了,必须住院系统调理。”
胡杨阿姨当即拍板:“安排心内科高干病房,我现在就联系李主任。”
我妈站在病房门口,看着躺在病床上的老顾,手背上扎着输液针,脸色苍白得不像平时那个雷厉风行的顾司令。她忽然想起前几天他在护城河边说的“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胡杨阿姨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阿秀姐,别担心,有我在。”她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这次正好让他彻底歇着,谁来求情都没用——包括他自己。”
老顾醒来时,看见我妈趴在床边打盹,眼下的乌青比他自己的还重。他想抬手替她理理头发,却被手背上的针头牵扯得生疼。监护仪的声音在寂静的病房里格外清晰,他望着天花板,忽然想起答应过的“多陪几年”,心里泛起一阵后怕。
门被轻轻推开,胡杨阿姨抱着病历夹走进来,看见他醒着,挑眉道:“醒了?感觉怎么样?”
老顾动了动嘴唇,声音沙哑:“让秀儿……回去休息。”
“她不放心。”胡杨翻开病历本,语气带着不容置喙的严肃,“顾一野,你要是还把我当朋友,就乖乖住院。不然别说陪秀儿姐了,能不能熬过这关都难说。”
这话像块石头砸在老顾心上。他望着窗外掠过的飞鸟,忽然明白,比起机关里堆积的文件,比起肩上的星徽,此刻最该守住的,是身边人担忧的目光,是自己这条能陪她走下去的命。
老顾的喉结动了动,输液管里的液体顺着透明的管子缓缓滴落,在寂静的病房里敲出细碎的声响。他望着胡杨紧绷的侧脸,想说些什么,却被对方眼里的焦灼堵了回去。
“胡杨,我这不是……没事了吗?”他的声音带着刚醒的虚弱,尾音不自觉地放软,像个犯了错的兵,“部队那边堆着一堆事,再说秀儿她……”
“秀儿姐有我照顾,轮不到你操心。”胡杨阿姨合上病历夹,金属搭扣发出“咔嗒”一声脆响,打断了他的话,“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拿身体当铁打的?上次体检报告上,心电图那几道波浪线都快拧成麻花了,你当我没看见?”
她往前半步,白大褂的衣角扫过床沿,语气里的火气混着心疼:“你这些年落下的心脏毛病没那么好糊弄。你这些年在机关熬夜,几天不合眼,血压飙到两百也硬撑着,这些问题还少吗?顾一野,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命特别硬?”
老顾的指尖蜷缩起来,攥着薄薄的被单。胡杨阿姨的话像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他这些年刻意忽略的疼痛,那些被军功章掩盖的旧伤,那些被“硬汉”标签压下去的疲惫,突然在这一刻翻涌上来。
“你以为小飞他们没跟我说?”胡杨阿姨的声音沉了下去,眼底浮着红丝,“上次演习你在指挥车晕倒,愣是瞒着所有人;前阵子给江南征跑手续,你连着三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你是不是觉得,倒下了也有人替你扛?”
监护仪的“滴滴”声突然急促起来,老顾的呼吸乱了节奏。他望着窗外被风吹得摇晃的树枝,忽然想起我妈红着眼圈说“多陪我几年”的样子,想起我这个儿子在机场敬军礼时挺直的脊梁,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住,疼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我……”他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咙发紧,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胡杨阿姨看着他苍白的脸色,语气稍稍缓和了些,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安心住着。等你血压稳了,心脏指标正常了,我亲自送你回去。在此之前,别说部队,就是天塌下来,也得躺着。”
她转身要走,又想起什么似的回头:“秀儿姐那边我去说,你别想着耍花样。”
病房门关上的瞬间,老顾慢慢闭上眼。输液管里的液体还在滴,每一滴都像是在敲打他紧绷了大半辈子的神经。原来再坚硬的铠甲,也有被岁月磨出的裂痕;原来再不肯低头的人,也终有需要停下脚步的时刻。
他抬手按了按胸口,那里跳动的声音比任何时候都清晰。或许,胡杨阿姨说得对,有些债,该还给自己的身体了;有些承诺,该认真兑现了。
胡杨阿姨走后,老顾望着天花板上的吊瓶,她的话还在耳边嗡嗡作响。他缓缓松开攥紧被单的手,指节泛白的痕迹慢慢褪去——那是他妥协的信号。
当护士来量血压时,他配合地伸出胳膊,连平日里微微蹙着的眉头都舒展了些。
我妈端着小米粥进来时,正撞见这一幕,脚步顿在门口,眼眶忽然就热了。
这些年,老顾在她面前总端着军人的硬朗,腰疼得直不起身也只说“没事”,咳嗽到半夜也瞒着不吭声。此刻他乖乖坐在床上,任由护士在手腕上缠血压计,像个听话的孩子,倒让她心里又酸又软。
“刚护士说血压降了些。”我妈把粥碗放在床头柜上,声音里带着笑意,“胡杨说得对,这次就听医生的,好好养着。”
老顾“嗯”了一声,目光落在她鬓角新添的白发上,忽然伸手替她理了理:“让你跟着操心了。”
我妈笑着拍开他的手:“都这时候了还说这话。”她舀起一勺粥吹了吹,递到他嘴边,“快吃点东西,补补精神。”
老顾张口接住,温热的米粥滑进喉咙,熨帖得像是把这些年的亏欠都暖了暖。
两天后,我推开病房门时,正看见老顾靠在床头翻报纸,我妈坐在旁边给他削苹果。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在两人身上镀了层金边,竟有种难得的岁月静好。
“爸,妈。”我喊了一声。
老顾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沉下脸,“你怎么来了?部队的事不用管了?”
“爸,您都住院了,我能不来吗?”我把行李放在桌上,走到床边,“再说了,您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老顾还想再说什么,被我妈打断:“孩子一片心意,你就别念叨了。”她把削好的苹果递过来,“快尝尝,特别甜。”
老顾咬了口苹果,脆甜的汁水在舌尖散开。他看着我和我妈有说有笑,忽然觉得,这场突如其来的晕倒,或许并非坏事。至少,它让他有机会停下来,看看身边这些被忽略的温暖;让他明白,比起肩上的责任,家人的牵挂,才是最该稳稳扛住的重量。
护士来换药时,笑着说:“顾司令恢复得不错,医生说过两天这监护就能给您撤掉了。”
老顾点点头,配合地伸出胳膊,那乖顺的样子,让我和我妈忍不住相视而笑。
原来再倔强的人,也会被爱软化;再不肯低头的人,也终会为了在乎的人,学着放慢脚步。病房里的阳光正好,未来的日子,似乎也跟着亮堂起来。
既然我来了,这晚上陪床的事自然落在了我的头上。其实这也是我争取来的,我爸这些年多少次住院都是我在陪他,这也成为了我们父子俩之间的默契。
傍晚时分,我妈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临走前还在念叨:“夜里勤看着点吊瓶,你爸这药里有安眠的成分,他醒不过来,药水没了也不知道叫护士。”
老顾躺在床上哼了一声:“我没那么娇气。”
我赶紧接过话茬:“妈您放心,保证盯紧了,明天一早就给您报平安。”
我妈走后,病房里只剩下我们父子俩时,空气忽然安静下来。
老顾放下手里的报纸,目光落在我身上,像是在审视新兵:“部队的事都安排好了?”
我搬了张椅子坐在床边,学着他平时的语气:“报告首长,都交代清楚了,耽误不了事。”
他被我逗得嘴角动了动,却还是故意板着脸:“油嘴滑舌。”
夜里,监护仪的滴答声成了最清晰的背景音。我看着老顾熟睡的脸,眼角的皱纹比上次见面时深了些,鬓角的白发也更密了,忽然想起小时候,他也是这样坐在我床边,看我发烧时有没有踢被子。那时的他身姿挺拔,眼神锐利,仿佛永远不会累。
凌晨三点,吊瓶里的药水见了底,我按响呼叫铃。
护士进来换药时,老顾被吵醒了,迷迷糊糊地问:“几点了?”
“三点多,您再睡会儿。”我替他掖了掖被角,“我在这儿守着。”
他“嗯”了一声,翻了个身,呼吸渐渐平稳——这些年,只有在我陪床时,他才能睡得这样踏实。
天快亮时,老顾醒了,看着我趴在床边打盹,轻轻叹了口气。他想伸手拍拍我,却又怕吵醒我,只能就那样望着。
我其实没真睡熟,感觉到他的目光,心里一阵发酸,悄悄睁开眼:“爸,您醒了?要不要喝点水?”
他点点头,我倒了杯温水递过去,他接过杯子的手微微颤抖,喝了两口就放下了。
“这些年……辛苦你了。”他忽然说,声音很轻,却像块石头砸在我心上。
我笑了笑:“爸,您说啥呢,这不是应该的嘛。”
老顾没再说话,只是望着窗外泛起的鱼肚白。
晨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他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我知道,他向来不擅长说软话,这句“辛苦”,已经藏了太多没说出口的愧疚与疼惜。
父子俩就这样坐着,不用太多话语,却有着旁人不懂的默契。就像过去每次他住院,我守在床边,沉默里藏着的,都是彼此心照不宣的牵挂。这或许就是父子吧,平日里隔着军装的严肃,却总能在最脆弱的时候,成为对方最稳的依靠。
我妈替她理了理衣襟,眼里满是欣慰:“那我们过两天再来看你,记得按时喝我给你炖的鸽子汤。”
“好,放心吧,阿秀。”江阿姨笑着送老顾和我妈离开。
既然没事了,再加上老顾那边确实事多,他们俩一合计决定尽快回南方。收拾行李时,我妈数着带回的特产,嘴里念叨着给孩子们带的点心,给我买的酱肘子,老顾坐在一旁看着,嘴角噙着笑——这便是他熟悉的烟火气,琐碎却踏实。
周日晚上,胡杨阿姨拎着水果来道别,三人正坐在客厅说笑着,老顾忽然闷哼一声,身子直挺挺往旁边倒去。我妈眼疾手快地扶住他,却被那突如其来的重量带得踉跄,胡杨阿姨丢下水杯冲过来,指尖刚搭上他的颈动脉就变了脸色:“快叫救护车!”
急诊室的红灯在走廊里明明灭灭,我妈攥着胡杨的手,指节发白得像要嵌进对方肉里。心电监护仪发出规律的“滴滴”声,医生拿着检查单出来时,胡杨阿姨抢先一步迎上去:“怎么样?”
“血压飙升到180,长期熬夜加上情绪紧张诱发的。”医生推了推眼镜,“首长的身体早就亮红灯了,必须住院系统调理。”
胡杨阿姨当即拍板:“安排心内科高干病房,我现在就联系李主任。”
我妈站在病房门口,看着躺在病床上的老顾,手背上扎着输液针,脸色苍白得不像平时那个雷厉风行的顾司令。她忽然想起前几天他在护城河边说的“好好吃饭好好睡觉”,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胡杨阿姨走过来,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阿秀姐,别担心,有我在。”她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这次正好让他彻底歇着,谁来求情都没用——包括他自己。”
老顾醒来时,看见我妈趴在床边打盹,眼下的乌青比他自己的还重。他想抬手替她理理头发,却被手背上的针头牵扯得生疼。监护仪的声音在寂静的病房里格外清晰,他望着天花板,忽然想起答应过的“多陪几年”,心里泛起一阵后怕。
门被轻轻推开,胡杨阿姨抱着病历夹走进来,看见他醒着,挑眉道:“醒了?感觉怎么样?”
老顾动了动嘴唇,声音沙哑:“让秀儿……回去休息。”
“她不放心。”胡杨翻开病历本,语气带着不容置喙的严肃,“顾一野,你要是还把我当朋友,就乖乖住院。不然别说陪秀儿姐了,能不能熬过这关都难说。”
这话像块石头砸在老顾心上。他望着窗外掠过的飞鸟,忽然明白,比起机关里堆积的文件,比起肩上的星徽,此刻最该守住的,是身边人担忧的目光,是自己这条能陪她走下去的命。
老顾的喉结动了动,输液管里的液体顺着透明的管子缓缓滴落,在寂静的病房里敲出细碎的声响。他望着胡杨紧绷的侧脸,想说些什么,却被对方眼里的焦灼堵了回去。
“胡杨,我这不是……没事了吗?”他的声音带着刚醒的虚弱,尾音不自觉地放软,像个犯了错的兵,“部队那边堆着一堆事,再说秀儿她……”
“秀儿姐有我照顾,轮不到你操心。”胡杨阿姨合上病历夹,金属搭扣发出“咔嗒”一声脆响,打断了他的话,“你以为谁都跟你似的,拿身体当铁打的?上次体检报告上,心电图那几道波浪线都快拧成麻花了,你当我没看见?”
她往前半步,白大褂的衣角扫过床沿,语气里的火气混着心疼:“你这些年落下的心脏毛病没那么好糊弄。你这些年在机关熬夜,几天不合眼,血压飙到两百也硬撑着,这些问题还少吗?顾一野,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命特别硬?”
老顾的指尖蜷缩起来,攥着薄薄的被单。胡杨阿姨的话像把手术刀,精准地剖开他这些年刻意忽略的疼痛,那些被军功章掩盖的旧伤,那些被“硬汉”标签压下去的疲惫,突然在这一刻翻涌上来。
“你以为小飞他们没跟我说?”胡杨阿姨的声音沉了下去,眼底浮着红丝,“上次演习你在指挥车晕倒,愣是瞒着所有人;前阵子给江南征跑手续,你连着三天只睡四五个小时——你是不是觉得,倒下了也有人替你扛?”
监护仪的“滴滴”声突然急促起来,老顾的呼吸乱了节奏。他望着窗外被风吹得摇晃的树枝,忽然想起我妈红着眼圈说“多陪我几年”的样子,想起我这个儿子在机场敬军礼时挺直的脊梁,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攥住,疼得他几乎喘不过气。
“我……”他张了张嘴,却发现喉咙发紧,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胡杨阿姨看着他苍白的脸色,语气稍稍缓和了些,却依旧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安心住着。等你血压稳了,心脏指标正常了,我亲自送你回去。在此之前,别说部队,就是天塌下来,也得躺着。”
她转身要走,又想起什么似的回头:“秀儿姐那边我去说,你别想着耍花样。”
病房门关上的瞬间,老顾慢慢闭上眼。输液管里的液体还在滴,每一滴都像是在敲打他紧绷了大半辈子的神经。原来再坚硬的铠甲,也有被岁月磨出的裂痕;原来再不肯低头的人,也终有需要停下脚步的时刻。
他抬手按了按胸口,那里跳动的声音比任何时候都清晰。或许,胡杨阿姨说得对,有些债,该还给自己的身体了;有些承诺,该认真兑现了。
胡杨阿姨走后,老顾望着天花板上的吊瓶,她的话还在耳边嗡嗡作响。他缓缓松开攥紧被单的手,指节泛白的痕迹慢慢褪去——那是他妥协的信号。
当护士来量血压时,他配合地伸出胳膊,连平日里微微蹙着的眉头都舒展了些。
我妈端着小米粥进来时,正撞见这一幕,脚步顿在门口,眼眶忽然就热了。
这些年,老顾在她面前总端着军人的硬朗,腰疼得直不起身也只说“没事”,咳嗽到半夜也瞒着不吭声。此刻他乖乖坐在床上,任由护士在手腕上缠血压计,像个听话的孩子,倒让她心里又酸又软。
“刚护士说血压降了些。”我妈把粥碗放在床头柜上,声音里带着笑意,“胡杨说得对,这次就听医生的,好好养着。”
老顾“嗯”了一声,目光落在她鬓角新添的白发上,忽然伸手替她理了理:“让你跟着操心了。”
我妈笑着拍开他的手:“都这时候了还说这话。”她舀起一勺粥吹了吹,递到他嘴边,“快吃点东西,补补精神。”
老顾张口接住,温热的米粥滑进喉咙,熨帖得像是把这些年的亏欠都暖了暖。
两天后,我推开病房门时,正看见老顾靠在床头翻报纸,我妈坐在旁边给他削苹果。阳光透过玻璃窗洒进来,在两人身上镀了层金边,竟有种难得的岁月静好。
“爸,妈。”我喊了一声。
老顾抬起头,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沉下脸,“你怎么来了?部队的事不用管了?”
“爸,您都住院了,我能不来吗?”我把行李放在桌上,走到床边,“再说了,您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老顾还想再说什么,被我妈打断:“孩子一片心意,你就别念叨了。”她把削好的苹果递过来,“快尝尝,特别甜。”
老顾咬了口苹果,脆甜的汁水在舌尖散开。他看着我和我妈有说有笑,忽然觉得,这场突如其来的晕倒,或许并非坏事。至少,它让他有机会停下来,看看身边这些被忽略的温暖;让他明白,比起肩上的责任,家人的牵挂,才是最该稳稳扛住的重量。
护士来换药时,笑着说:“顾司令恢复得不错,医生说过两天这监护就能给您撤掉了。”
老顾点点头,配合地伸出胳膊,那乖顺的样子,让我和我妈忍不住相视而笑。
原来再倔强的人,也会被爱软化;再不肯低头的人,也终会为了在乎的人,学着放慢脚步。病房里的阳光正好,未来的日子,似乎也跟着亮堂起来。
既然我来了,这晚上陪床的事自然落在了我的头上。其实这也是我争取来的,我爸这些年多少次住院都是我在陪他,这也成为了我们父子俩之间的默契。
傍晚时分,我妈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临走前还在念叨:“夜里勤看着点吊瓶,你爸这药里有安眠的成分,他醒不过来,药水没了也不知道叫护士。”
老顾躺在床上哼了一声:“我没那么娇气。”
我赶紧接过话茬:“妈您放心,保证盯紧了,明天一早就给您报平安。”
我妈走后,病房里只剩下我们父子俩时,空气忽然安静下来。
老顾放下手里的报纸,目光落在我身上,像是在审视新兵:“部队的事都安排好了?”
我搬了张椅子坐在床边,学着他平时的语气:“报告首长,都交代清楚了,耽误不了事。”
他被我逗得嘴角动了动,却还是故意板着脸:“油嘴滑舌。”
夜里,监护仪的滴答声成了最清晰的背景音。我看着老顾熟睡的脸,眼角的皱纹比上次见面时深了些,鬓角的白发也更密了,忽然想起小时候,他也是这样坐在我床边,看我发烧时有没有踢被子。那时的他身姿挺拔,眼神锐利,仿佛永远不会累。
凌晨三点,吊瓶里的药水见了底,我按响呼叫铃。
护士进来换药时,老顾被吵醒了,迷迷糊糊地问:“几点了?”
“三点多,您再睡会儿。”我替他掖了掖被角,“我在这儿守着。”
他“嗯”了一声,翻了个身,呼吸渐渐平稳——这些年,只有在我陪床时,他才能睡得这样踏实。
天快亮时,老顾醒了,看着我趴在床边打盹,轻轻叹了口气。他想伸手拍拍我,却又怕吵醒我,只能就那样望着。
我其实没真睡熟,感觉到他的目光,心里一阵发酸,悄悄睁开眼:“爸,您醒了?要不要喝点水?”
他点点头,我倒了杯温水递过去,他接过杯子的手微微颤抖,喝了两口就放下了。
“这些年……辛苦你了。”他忽然说,声音很轻,却像块石头砸在我心上。
我笑了笑:“爸,您说啥呢,这不是应该的嘛。”
老顾没再说话,只是望着窗外泛起的鱼肚白。
晨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他脸上投下柔和的光影。我知道,他向来不擅长说软话,这句“辛苦”,已经藏了太多没说出口的愧疚与疼惜。
父子俩就这样坐着,不用太多话语,却有着旁人不懂的默契。就像过去每次他住院,我守在床边,沉默里藏着的,都是彼此心照不宣的牵挂。这或许就是父子吧,平日里隔着军装的严肃,却总能在最脆弱的时候,成为对方最稳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