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 第970章 学田 2

大明:当了三年圣孙,称帝六十载 第970章 学田 2

    三月的晨光带着湿漉漉的寒意,穿透薄雾,落在僧纲司那朱漆斑驳的门槛上,在刚漫过精舍小院的青砖黛瓦时候,空闻方丈便踩着露水走了出来。

    他身上那件袈裟看着有些年头了,领口和袖口的边缘都洗得发了浅黄,针脚处泛着自然的软褶……

    头顶戒疤在晨光里泛着淡青,他左手捻着串被盘得油亮的紫檀佛珠,右手自然垂在袈裟下,指节圆润,透着常年素食的白净。

    袈裟微微敞开,露出内里素色僧衣的领口,其形象倒像尊从晨雾里走出来的弥勒像……

    这几日与僧纲司几位都纲、副都纲的商谈,并无寸进。

    那些平日里口称佛号的僧官们,在学田这种损害少林寺百年基业的大事上,竟然不跟佛祖站在一起。

    顾左右而言他,反复念叨“朝廷法度森严,方丈还需体谅”的官样文章,试图说服自己屈服。

    他抬头望了望灰蒙蒙的天色,正要吩咐随行的小沙弥戒嗔准备车马返寺。

    话还没有说完,便见到一队衙役风尘仆仆的赶来,就停在了僧纲司的门口。

    空闻看着有些疑惑,不过片刻之后,他便见到了正主。

    邹学柱亲自带队前来的。

    看到邹学柱,空闻双手合十,微微躬身:“阿弥陀佛。邹大人清早来此,不知有何见教?”

    邹学柱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动作敷衍:“方丈大师,扰了清静,实非得已。”

    他上前一步,刻意压低了声音,却足以让周遭人听清,“昨日在少室山下,发现一具无名男尸,死状……颇有蹊跷。经仵作勘验,似与一些江湖左道、甚至……某些藏污纳垢之所牵连甚深。”

    他话语一顿,目光如钩子般在空闻平静的脸上扫过:“为查明案情,厘清是非,也还贵寺一个清白,只好委屈大师,暂留开封府衙几日,配合本官……详加询问……”

    巷口不远处,孙承宗准备去开封府衙核对一处官田账目,恰好撞见这一幕。

    他脚步一顿,隐在巷角一株老槐树的阴影里,眉头微蹙。

    看到一大早邹学柱围住两个秃驴,心中暗忖:“温纯、邹学柱、这就要下手了么?看来,他们是真的着急了。”

    而这边,空闻听完邹学柱的话后,古井般的眼眸深处,仿佛有极细微的涟漪荡开,旋即又归于沉寂。

    他双手合十,低宣佛号:“阿弥陀佛。生灭无常,冤孽相缠。大人既言有命案牵涉,老衲自当遵朝廷法度,以佛法慈悲之心,助大人明察秋毫,消解怨怼。只是……”

    他微微侧首,声音依旧平和,却清晰地传入身后小沙弥戒嗔耳中:“戒嗔,你且先行回寺。告知监寺及诸位首座,寺中诸事,“照常打理”。老衲因开封府衙公务,需滞留数日,待事了,自当回山。”

    他的话语里听不出半分慌乱。

    “是,方丈!”

    “嗯?公务未清,岂容随意走动?小师父,也请一并留下!”

    空闻眉头终于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似有叹息,却终究未再言语,只是缓缓闭上双目,捻动手中的菩提佛珠,默诵经文。

    “别杵着了,回去吧,待会让人架回去,可不好看啊。”

    空闻看了一眼说话的邹学柱,片刻之后,无奈转身。

    随后,院门被数名持刀衙役严密把守,隔绝了内外。

    孙承宗看着那扇被重新关闭、并有兵丁把守的院门,眼神微凝。

    他整了整身上青色官袍,这才不紧不慢地从树影后踱出,脸上挂起一丝恰到好处的、带着点户部官员特有算盘气的笑容,迎向正掸着袍袖、一脸志得意满的邹学柱。

    “邹大人!真是巧了!”

    “孙大人,巧了巧了,这一大早,您这是要去?”

    “下官正要去府衙寻管官田的主簿核对一笔旧账,没成想在这撞见大人办差。刚刚那个和尚是?”

    “少林寺住持。”

    孙承宗闻言点了点头:“是因为学田的事情?”

    邹学柱对孙承宗还算热情,一点上官的架子都没有,听完孙承宗的话后,当下点了点头:“这帮人啊,就跟茅房的石头一样,是又臭又硬。”

    “邹大人辛苦了。这学田清丈、催缴之事,户部的本堂也压得下官焦头烂额,想必,大人的压力也不会少到哪里去。”

    “河南一省,各地报上来的数目,总是七零八落,迟滞不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少林寺,眼看这三月都要过完了,离陛下钦定的六月之期,可没多少日子了。”

    邹学柱闻言,压低声音道:“孙大人莫急。快了!温大人与本官,岂是那等坐以待毙之人?章程,早已有了!”

    “哦?”孙承宗露出洗耳恭听状。

    “王指挥使,此刻……怕是已经带着精兵,踏上去少室山的官道了!”

    “那帮秃驴,识相,乖乖献田,一切好说。若还敢仗着千年古刹的名头,冥顽不灵,负隅顽抗……”

    说到此处吗,他冷哼一声,眼中凶光毕露:“哼!那就休怪王指挥使的刀快,拆了他那金装泥塑的佛像,看看里面到底是慈悲菩萨,还是藏污纳垢的窟窿!”

    孙承宗心头猛地一跳,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微微颔首。

    邹学柱似乎觉得刚才的话过于赤裸,又缓了缓语气,带着几分感慨和借势的意味,摇头叹息:“孙郎中,你是海都御史的乘龙快婿,当知令岳父大人一生刚正,眼里最是揉不得沙子!最恨的便是这等占着良田千顷,却只顾自己吃斋念佛、肥头大耳,不顾天下寒门稚子无书可读的蠹虫!”

    “空闻那老秃驴,整日里端着副菩萨面孔,口口声声普度众生,可临到要他拿出几亩地来让穷苦孩子能识几个字,便百般推诿,说什么‘帝王所赐’、‘法脉根基’!”

    “呸!虚伪至极!若令岳父海刚峰公尚在,以他老人家的霹雳手段,岂能容这等伪善之徒逍遥至今?只怕早就一封奏疏,参他个‘盘剥民脂、阻挠教化’的罪名,押赴京师问罪了!”

    “现在,咱们对他们够仁慈的了。”

    这借着海瑞的嘴,将少林寺这帮人骂了一个体无完肤,想来,这段时日,邹学柱在少林寺这边吃了不少的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