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 第655章 匣中秘信现转机

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第655章 匣中秘信现转机

    那扬州知府白文林,哪敢真去就座,待旎啸落座后,他于数步之外,躬身细禀起来。

    旎啸听完,方恍然明悟此中缘由。

    原来这白文林膝下无子,唯有一侄,名叫白敏才,本任福建福宁州判官之职。孰料其兄长一时不慎,无意间触怒了郑贵妃的心腹。

    此二人,一乃锦衣卫中千户,一为朝中显赫要员。二人遂沆瀣一气,依郑贵妃之意,将其兄长罢官免职,连累其侄白敏才也遭祸殃,被贬至福建沿海之地,令其巡视缉捕海盗与倭寇。

    可那沿海一带,海盗横行无忌,猖獗至极。加之白敏才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只知诵读圣贤之书,何曾习过舞刀弄剑之术?

    此明显乃郑贵妃一党借刀杀人之计,欲使白敏才,终有一日丧命于海盗与倭寇之手。

    此时,旎啸轻笑一声:“白知府,你也当知我未入朝堂之时,是何等身份,不过一介平民百姓,无权无势,不通四书五经之奥,顶多略通些拳脚功夫罢了。说难听些,便是江湖草莽之徒。”

    白文林听得,忙躬身恭敬说道:“大人此言差矣!自古英雄不问出处,大人所行之事,下官虽于江湖之事知之甚少,然我大明九州之地,何人不知大人之英勇与忠义?

    “尤在西北抗击鞑靼之时,更于京城识破敌谋,救驾圣上于危难之中。桩桩件件,何事不惊天动地?

    “下官可惜年事已高,若能年轻些许,定当弃文从武,抗击外敌,斩杀鞑子,何等畅快淋漓!”

    旎啸见说,只是微微一笑,神色淡然。

    那白文林偷眼观瞧旎啸面色,又谄媚奉承道:“大人屡建奇功,威名远播,尤是那南华堡一役,传闻大人将前朝嘉靖爷所托骆家之宝物,完璧归赵,重归天家,圣上龙颜大悦,圣眷日隆。

    “如今朝中百官皆赞大人贤能,厂卫诸位大人亦与大人亲近交好。甚至京城之中皆有传闻,连那郑贵妃亦对大人信任有加,赞誉不绝。大人眼下之风光,可谓……”

    旎啸摆了摆手,只觉这白文林的奉承言语,令他浑身不自在,鸡皮疙瘩掉了一地。

    白文林见状,忙噤声住口,拱手埋首,又不时偷眼去瞧旎啸面色。

    旎啸凝视眼前这位白知府,心中不禁踌躇起来。他深知若应承了这位白知府所求,将会招致何种后果。

    然最终,他还是微微点头,应承下来,只道回京之后,定当尽力从中斡旋周旋。

    白文林听罢,连连拱手致谢,面带欢喜之色,告退而去。

    待白文林离去之后,几女自暗处现身而出。

    华妙琴行至旎啸跟前,纤手轻柔地为旎啸捶打肩背,边捶边问道:“少爷,眼见南边之事,已访查得七七八八,那些难以了结之事,又无半点线索,接下来却该如何是好?”

    解子音忙接了话茬儿:“正是正是,少爷,我们是继续在江南这地界儿盘桓,还是打道回京城去呀?”

    旎啸并未即刻作答,而是将目光投向百里云歌与骆风雁,却见她二人也是面露茫然,并无良策。

    旎啸沉吟片刻,方缓缓道:“这江南之地,如今暗流涌动,有不少双眼睛盯着我们,尤其是那碧落守望殿,其暗探隐匿之技,竟胜过厂卫密探。

    “依我看,我们不如先折返京城,再作计较。如此一来,让那暗中之人放松警惕,定会露出破绽马脚来。”

    次日,唐浩前来拜见,身后还跟着那夏高明。

    唐浩向旎啸说明来意之后,夏高明忙不迭地将那密匣呈上。

    旎啸接过密匣,细细端详,不禁惊得一愣,脱口问道:“此匣从何而来?”

    夏高明深知旎啸身份尊贵,哪敢有半分隐瞒,慌忙躬身答道:“回禀辅卫大人,约莫近月前,那时正值倒春寒,小人一时兴起,便去城外捕鸟取乐。

    “不想有一人冒冒失失,惊扰了小人,小人一时气恼,便命下人将那冒失汉子打了一顿。这匣子,正是从那人身上掉落的。”

    旎啸见说,轻轻一笑,问道:“那人,怕是已死了吧?”

    夏高明一听此言,吓得慌忙跪地,连连磕头道:“求大人开恩,不要……不要……”

    旎啸拂袖轻摆:“且先起身罢,我也犯不着为这等微末小事,便令官府将你拿了去。”

    言罢,旎啸不再瞧那夏高明,只专心致志摆弄手中铁匣,但觉此匣机关精妙绝伦,巧夺天工。

    幸而未及一盏茶时分,只闻得几声清脆“咔嚓”之响,铁匣应声而开,露出内里一封书信。

    旎啸定睛一看,竟是用缣帛所书,然其上所载,却尽是鞑靼文字,不由令旎啸大感惊诧。

    他匆匆瞥了一眼,旋即唤出三侍女,尤是那华妙琴,素来熟稔西域及鞑子文字。

    妙琴细阅书信毕,向旎啸递了个眼色。

    唐浩见状,心中已然明了,知此事干系重大,恐有不便之处,便拉着夏高明便欲离去。

    旎啸见此情形,忙对二人说道:“唐兄且慢,你二人在此稍候片刻。”

    言罢,旎啸便携侍女步入内屋。

    妙琴将信中之事一一说来,旎啸等人才恍然大悟。

    原来此信乃写给北面之敌鞑子的,信中言及樱浪手握两处秘密及一块令牌。

    信中又提及,说他旎啸已然生擒雷洪与房昕昕二人,而那碧落守望殿却未能占得先机,料想在苏州城中之人,定会连夜遁走远去。

    信中还说,碧落守望殿之人将雷、房二人的儿子自福建擒获后,藏于松江府某处,然具体所在却一直未曾探得。不过自雷、房二人被生擒之后,碧落守望殿定会将二人之子转移他处。

    此时,百里云歌对众人说道:“依此信来看,必是那番僧所为无疑了。莫非那日无风寺中,尚有漏网之鱼未除?”

    旎啸微微颔首,沉吟道:“也合该是天意使然,幸得此信无意间落入我等之手。料想那日,此人逃至扬州城外,不期而遇那夏高明,竟被活活打死。铁匣几经辗转,终归我等所得,实乃天意难测啊。”

    几女听罢,皆掩口轻笑。

    少时,骆风雁缓缓说道:“如此看来,无论是那番僧,还是那碧落守望殿,皆是在寻觅樱浪此人,意欲夺取其手中之物。”

    众人闻听,皆点头称是。

    此时,云歌说道:“然我等此刻却有了转机,眼下倒是有几条线索可循。其一,可遣人前往松江府暗中查访,或能觅得碧落守望殿的蛛丝马迹。

    “其二,可依此铁匣来历,顺藤摸瓜,寻至番僧与鞑子藏身之处,探明那西北尖山下究竟有何玄机,再将这伙人一网打尽,永绝后患。”

    旎啸见说,点头称赞不已,旋即示意侍女前去安排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