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下梅花艳艳开 第656章 双娇欲随去京城
热门推荐:
选我当御史,李世民你哭什么
皇叔借点功德,王妃把符画猛了
重生后,系统跟我说修仙很简单
七零,惨遭抛弃后我转头嫁军官
转生萝莉,我即为神明的终焉
诡异修真界,我的法术千奇百怪
异能复苏,神话再临!
巴塞丽莎的复国日记
综影视另类剧情
不久,旎啸步出内室,但见那夏高明一脸惊慌之色。
旎啸却面带微笑,和颜悦色地示意唐浩与夏高明二人坐下叙话。
待众人落座已定,旎啸目光转向夏高明,轻声道:“夏公子此番无意之举,实乃立下赫赫大功。待回京之后,我自当禀明朝廷,届时嘉奖自会降临。”
唐浩听得,面带笑意,目光赞许地投向夏高明。
此时,夏高明慌乱之色尽去,神色间略显愣怔,迟疑片刻,便摆了摆手,起身拱手说道:
“辅卫大人,小人此举实乃无意为之,何谈功劳二字?若蒙大人提携,使小人得以建功立业,方显男儿本色。”
旎啸与唐浩听闻此言,皆是颇感意外。旎啸微微皱眉,问道:“夏公子,此话何意?”
那夏高明挺胸昂首,拱手答道:“不瞒大人,小人出身书香门第,祖上数代皆为官宦。家父老来得子,却年迈体衰,如今已致仕归乡,在家闲居。
“家父自幼便令小人多读书,以期将来考取功名,入朝为官。
“然小人自十来岁时起,便心向军中戎马生涯。若能如古时战将卫青、霍去病那般,率军征战,抵御外敌,为朝廷开疆扩土,方显男儿志气,不枉此生。
“再者,小人自幼便目睹官场之中尔虞我诈、结党营私之风盛行。唉,随着年岁渐长,愈发不愿埋首于四书五经之间,即便能写出锦绣文章,考取功名,亦非小人所愿。”
旎啸听罢,不禁好生惊讶,心中暗自思量。
这时,唐浩开口说道:“故而,夏公子非但不愿读书,反而游手好闲,宁愿做个被人唾骂的纨绔子弟?”
夏高明颔首,一脸无奈,眉宇间,更添几分凄凉之色,答道:
“正是如此。初时,家父尚多加教导,偶有责罚,然家父老来得子,家母又一旁护犊,与其说是责罚,倒不如说是溺爱罢了。
“这些年来,我亦自知所作所为,否则怎会在这扬州城中,落得个口碑极差之名?城中不知有多少百姓,暗地里对我指指点点,骂声连连。
“每念及此,我每至夜深人静之时,便不禁伤凄悔恨,然心中又实是不甘呐。”
旎啸见说,面带微笑,频频点头。
他思忖片刻后,眸中闪过一丝询问之色,轻声问道:“不知夏公子,欲往哪路军中效力?”
夏高明一听此言,心中顿时涌起一股狂喜,忙躬身拱手道:
“若蒙大人垂怜,愿遣小人前往西北。闻听大人当年于凉州卫大败鞑靼,此等热血男儿之壮举,实乃小人每日梦寐以求之事。
“还望大人能赐一封书信,使小人得以入军中,无论职务大小,哪怕仅做一名小兵,亦无怨无悔。”
旎啸微微颔首,又问道:“那你家中双亲,又当如何交待?”
夏高明一声长叹:“男儿志在四方,想我双亲亦会明白此理。再者,忠孝本就难以两全,此乃人生一大憾事。”
旎啸与唐浩听闻此言,不禁相视一笑,拍手称赞。
当下,旎啸果真提笔给西北的屠浩写了一封书信,让夏高明持此信前往凉州卫。
夏高明接过书信,感激涕零,满怀激动之情,拜别而去。
有人暗中相助,将韩雨薇自教司坊的奴籍中解脱出来,且未令郑贵妃察觉丝毫端倪,追查到自身。韩文庆自是对旎啸感恩戴德,感激不尽。
兄妹二人遂作东道主,盛情邀约旎啸夫妇。唐浩自也随行相伴。
谁料那季瑶与袁英二人,也是不肯离去,一路随众人游遍扬州各处市井繁华之地、庙会花观之所。
这扬州本是商贾云集、文人荟萃之胜地,又地处运河之畔,每日往来商船不知凡几。
加之四方客商、南北文人墨客、三教九流之辈,汇聚于此,当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此间既有运河商贸之盛景,又有园林雅趣之风情,兼之市井娱乐之欢畅,与文人风流之韵致,令人流连忘返。
如此游玩数日,旎啸决意北上。韩文庆自是要携妹妹一同返回京城。
旎啸与韩文庆二人遂将目光投向唐浩。
唐浩思忖片刻,答道:“自前年离家出走,至今已有数十月之久,日夜思念双亲与家中亲人。我欲回唐家堡一趟,探望家人。”
众人闻听此言,皆缓缓点头,以示理解。
而后众人继续前行游玩,忽见季瑶微微撅起小嘴,面带一丝不悦之色,款步走到旎啸跟前,将他拦下,轻声道:“旎啸公子,你为何不问我一声,欲往何处去呀?”
旎啸闻听,顿时一怔,呆立当场。
却见那袁英,此次竟未与季瑶唱起反调,反是一般模样,面带嗔怒之色,向旎啸问道:“正是,公子着实好生无礼,怎就不问问我等,接下来作何打算?”
旎啸一时怔住,茫然无措,不知该作何答复。
此时,百里云歌悄悄向骆风雁递了个眼色,骆风雁会意,轻轻颔首。
随后,二人嘴角皆挂着一抹笑意,默默立于旎啸身后,似笑非笑地望着眼前一幕。
季瑶似是不肯善罢甘休,微微向前踏出一步,又说道:“听闻公子知书达理,待人以诚,更兼行侠仗义之名远播……”
旎啸赶忙摆手,将她话语打断,只问道:“不知季小姐意下如何安排?”
言罢,他又以询问的目光望向袁英。
季瑶与袁英对视一眼,而后季瑶轻笑着对旎啸说道:“公子想回京城,何不邀我与袁英一同前往?我等二人,自幼便只在南边几处地方徘徊,那北地风光,却是从未得见呐。”
旎啸听罢,心下颇感郁闷,遂挺身直说道:“那北地之景,如何能与这江南佳丽之地,相提并论?且不说旁的,单论眼下时节,北地风沙骤起之时,十丈内难见人影,尘沙扑面,直教人难以出门半步。”
那袁英却似浑不在意,俏脸一扬,轻声道:
“公子此话何意?竟用这等牵强之词,来搪塞我等?我等年纪尚幼,不过十三四岁,心中向往京城已久。
“那可是天子脚下,岂是寻常人等轻易能至?公子贵为朝廷太子辅卫,身份尊崇。我等正欲借公子之势威,得以前往京城一游,此乃千载难逢的良机,岂不妙哉?”
话音刚落,季瑶便忙不迭地附和:“正是!我二人不过乡野村姑,不懂宫中规矩、朝堂礼仪。若能与辅卫大人一同前往京城,自是心安胆壮。
“再者,我二人与公子相熟已久,此番同行,亦不枉相识一场,公子以为如何?”
旎啸听罢,忙抱拳施礼:“二位大小姐,你们这是何故?我与二位不过萍水相逢而已。且凭二位身后碧龙帮与万风山庄之势,这大明天下,何处去不得?
“再说,我旎啸也只是江湖中三教九流之辈,论身份地位,与二位并无二致。”
旎啸却面带微笑,和颜悦色地示意唐浩与夏高明二人坐下叙话。
待众人落座已定,旎啸目光转向夏高明,轻声道:“夏公子此番无意之举,实乃立下赫赫大功。待回京之后,我自当禀明朝廷,届时嘉奖自会降临。”
唐浩听得,面带笑意,目光赞许地投向夏高明。
此时,夏高明慌乱之色尽去,神色间略显愣怔,迟疑片刻,便摆了摆手,起身拱手说道:
“辅卫大人,小人此举实乃无意为之,何谈功劳二字?若蒙大人提携,使小人得以建功立业,方显男儿本色。”
旎啸与唐浩听闻此言,皆是颇感意外。旎啸微微皱眉,问道:“夏公子,此话何意?”
那夏高明挺胸昂首,拱手答道:“不瞒大人,小人出身书香门第,祖上数代皆为官宦。家父老来得子,却年迈体衰,如今已致仕归乡,在家闲居。
“家父自幼便令小人多读书,以期将来考取功名,入朝为官。
“然小人自十来岁时起,便心向军中戎马生涯。若能如古时战将卫青、霍去病那般,率军征战,抵御外敌,为朝廷开疆扩土,方显男儿志气,不枉此生。
“再者,小人自幼便目睹官场之中尔虞我诈、结党营私之风盛行。唉,随着年岁渐长,愈发不愿埋首于四书五经之间,即便能写出锦绣文章,考取功名,亦非小人所愿。”
旎啸听罢,不禁好生惊讶,心中暗自思量。
这时,唐浩开口说道:“故而,夏公子非但不愿读书,反而游手好闲,宁愿做个被人唾骂的纨绔子弟?”
夏高明颔首,一脸无奈,眉宇间,更添几分凄凉之色,答道:
“正是如此。初时,家父尚多加教导,偶有责罚,然家父老来得子,家母又一旁护犊,与其说是责罚,倒不如说是溺爱罢了。
“这些年来,我亦自知所作所为,否则怎会在这扬州城中,落得个口碑极差之名?城中不知有多少百姓,暗地里对我指指点点,骂声连连。
“每念及此,我每至夜深人静之时,便不禁伤凄悔恨,然心中又实是不甘呐。”
旎啸见说,面带微笑,频频点头。
他思忖片刻后,眸中闪过一丝询问之色,轻声问道:“不知夏公子,欲往哪路军中效力?”
夏高明一听此言,心中顿时涌起一股狂喜,忙躬身拱手道:
“若蒙大人垂怜,愿遣小人前往西北。闻听大人当年于凉州卫大败鞑靼,此等热血男儿之壮举,实乃小人每日梦寐以求之事。
“还望大人能赐一封书信,使小人得以入军中,无论职务大小,哪怕仅做一名小兵,亦无怨无悔。”
旎啸微微颔首,又问道:“那你家中双亲,又当如何交待?”
夏高明一声长叹:“男儿志在四方,想我双亲亦会明白此理。再者,忠孝本就难以两全,此乃人生一大憾事。”
旎啸与唐浩听闻此言,不禁相视一笑,拍手称赞。
当下,旎啸果真提笔给西北的屠浩写了一封书信,让夏高明持此信前往凉州卫。
夏高明接过书信,感激涕零,满怀激动之情,拜别而去。
有人暗中相助,将韩雨薇自教司坊的奴籍中解脱出来,且未令郑贵妃察觉丝毫端倪,追查到自身。韩文庆自是对旎啸感恩戴德,感激不尽。
兄妹二人遂作东道主,盛情邀约旎啸夫妇。唐浩自也随行相伴。
谁料那季瑶与袁英二人,也是不肯离去,一路随众人游遍扬州各处市井繁华之地、庙会花观之所。
这扬州本是商贾云集、文人荟萃之胜地,又地处运河之畔,每日往来商船不知凡几。
加之四方客商、南北文人墨客、三教九流之辈,汇聚于此,当真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此间既有运河商贸之盛景,又有园林雅趣之风情,兼之市井娱乐之欢畅,与文人风流之韵致,令人流连忘返。
如此游玩数日,旎啸决意北上。韩文庆自是要携妹妹一同返回京城。
旎啸与韩文庆二人遂将目光投向唐浩。
唐浩思忖片刻,答道:“自前年离家出走,至今已有数十月之久,日夜思念双亲与家中亲人。我欲回唐家堡一趟,探望家人。”
众人闻听此言,皆缓缓点头,以示理解。
而后众人继续前行游玩,忽见季瑶微微撅起小嘴,面带一丝不悦之色,款步走到旎啸跟前,将他拦下,轻声道:“旎啸公子,你为何不问我一声,欲往何处去呀?”
旎啸闻听,顿时一怔,呆立当场。
却见那袁英,此次竟未与季瑶唱起反调,反是一般模样,面带嗔怒之色,向旎啸问道:“正是,公子着实好生无礼,怎就不问问我等,接下来作何打算?”
旎啸一时怔住,茫然无措,不知该作何答复。
此时,百里云歌悄悄向骆风雁递了个眼色,骆风雁会意,轻轻颔首。
随后,二人嘴角皆挂着一抹笑意,默默立于旎啸身后,似笑非笑地望着眼前一幕。
季瑶似是不肯善罢甘休,微微向前踏出一步,又说道:“听闻公子知书达理,待人以诚,更兼行侠仗义之名远播……”
旎啸赶忙摆手,将她话语打断,只问道:“不知季小姐意下如何安排?”
言罢,他又以询问的目光望向袁英。
季瑶与袁英对视一眼,而后季瑶轻笑着对旎啸说道:“公子想回京城,何不邀我与袁英一同前往?我等二人,自幼便只在南边几处地方徘徊,那北地风光,却是从未得见呐。”
旎啸听罢,心下颇感郁闷,遂挺身直说道:“那北地之景,如何能与这江南佳丽之地,相提并论?且不说旁的,单论眼下时节,北地风沙骤起之时,十丈内难见人影,尘沙扑面,直教人难以出门半步。”
那袁英却似浑不在意,俏脸一扬,轻声道:
“公子此话何意?竟用这等牵强之词,来搪塞我等?我等年纪尚幼,不过十三四岁,心中向往京城已久。
“那可是天子脚下,岂是寻常人等轻易能至?公子贵为朝廷太子辅卫,身份尊崇。我等正欲借公子之势威,得以前往京城一游,此乃千载难逢的良机,岂不妙哉?”
话音刚落,季瑶便忙不迭地附和:“正是!我二人不过乡野村姑,不懂宫中规矩、朝堂礼仪。若能与辅卫大人一同前往京城,自是心安胆壮。
“再者,我二人与公子相熟已久,此番同行,亦不枉相识一场,公子以为如何?”
旎啸听罢,忙抱拳施礼:“二位大小姐,你们这是何故?我与二位不过萍水相逢而已。且凭二位身后碧龙帮与万风山庄之势,这大明天下,何处去不得?
“再说,我旎啸也只是江湖中三教九流之辈,论身份地位,与二位并无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