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御九州 第266章 驱虎吞狼
见与他讲不通,新殿的人只能无功而返。
往后三日,杨培风都跟个王八似的坐在原地一动不动,水米不沾,只维持着一副生人勿近的神情,叫不少人急得抓耳挠腮,好不难受。
无它,九幽的诱惑力太大!
天下九洲,仅寻常些的洞天福地内,仙家法宝、仙古经文都层出不穷。只是这些存在几乎都被吃干抹净,又或已经名花有主,很难再有机缘造化。
而那九幽,其他的不要问也不需问,大家只用晓得,智远禅师靠其跻身十三境就成。甚至曾经太华殿的某位,也就是杨培风外公,同样因去过九幽而修为突飞猛进。
到第四天,除了隐于暗处的人,杨培风所看见的天心高手已有百余。绝非善类。
第五天。
杨培风小小卜了一卦,万事皆顺,宜出行,且天气不错,这才在万众期待中,隆重登上了沈笠事先为他准备的楼船。
船共三艘,大小几乎相等,长十余丈,宽三丈。三艘船均各配备水手十余名、武夫十余名,以及厨子等若干人。杂七杂八都算上,百十来号吧。
另外他还注意到,每艘船的“船长”竟都有着天心境的实力。
虽然三名天心高手在群狼环伺下不太够看,但要知道杨培风所图,那可是送命的活儿!
有几名武夫朝他走来,其中一人尚未靠近,就先拱手赔礼道:“杨掌柜,人多眼杂,我家老爷碍于身份不太方便露面,您可千万不要怪罪呦。”
杨培风微微低头,连忙道:“岂敢,岂敢。沈大哥为我这破烂事已操劳过甚,恩重于山,在下铭记于心。”
说话者大约四十来岁,面容粗犷、双目有神,极为健壮,无疑是个天心境。余者皆落后于他一两个身位,显然主次有别。
但此人与杨培风讲话时,却谦卑得厉害,又替身边人介绍道:“小人章惇,另外几位兄弟,高玠、陈阳、宫小勇。他们常年在海上讨生活,吃苦耐劳的硬汉子,老爷都常说好用来着。”
几人齐刷刷抱拳深揖:“见过杨掌柜!”
杨培风赶紧上前,虚扶几下,忙道:“不可,不可。在下有求于你们,岂敢受此大礼?”
他将众人一一记下,情难自禁道:“有机会替我向沈大哥带声好。”
“杨掌柜的意思小人一定带到。”章惇应下这句话,紧接着便询问道:“就不知现在发船,还是说再等等?”
越来越多的强者如飞蛾扑火般,抵近沧渊。一个不好,他们这百十来人就会被吃得渣都不剩。
当然,那种鱼死网破的局面,出现的几率微乎其微。除非到了穷途末路时。
杨培风望了眼天色后,郑重点头道:“发船!往正西方向,先走出个几百里再说。”
很快,所有人望见三艘不大不小的楼船,破浪而去。
没有任何犹豫,更不用询问杨培风意下如何,其余人立即撑船摇橹,只管跟上。
他们渐渐驶离海岸,这时再眺望出去,就惊见海面上各种船帆不下三四十艘,几近千人。其中新殿人马赫然在列。
十一二境数量不明,但只说天心就不下百余,倍感压迫。
章惇远远观之,难免心潮澎湃道:“杨掌柜仅仅一个心意,竟使得天下英雄云集沧渊,哪里只像个天心剑客。”
这还不算什么,最关键的点是对方这般搅动风云,竟仍能泰然处之。不可不谓豪杰也!
杨培风站在甲板上面迎海风,衣袂飘飘,忽就来了兴致,转过头问道:“有鱼竿没?”
章惇眉头微蹙,竟一时语塞,不知对方是酸腐的书呆子,还是自己不解这其中的风情了。
最后是他身旁的高玠,及时回应道:“抱歉,杨掌柜。这些东西没准备,倒是能现做出来。只是船速可不慢,鱼钩一抛,饵就被冲走了。而且,应该也没有傻鱼会追着船咬钩吧?”
杨培风笑了:“倘若这沧渊里,真有几条傻鱼呢?”
章惇喊道:“别愣着!杨掌柜要,快去弄来。”
高玠连应两个好字,急飞身赶做渔具去了。
这些汉子模样粗犷,但实际却都是心灵手巧,非常活络的人,就片刻功夫,鱼竿、鱼钩、鱼线,全都齐了。只是瞧着较为简陋。
杨培风搭了个小板凳坐下,单手拿住鱼竿一甩,“唰”的一声,鱼钩吃入水中。
能钓着鱼?
能钓着才见鬼嘞!
他这也算不上装疯卖傻,无非随便找个由头留在甲板,好将周围船只上的人,偷偷过遍眼。
杨培风从祁、梁边境一路冲撞下来,得罪的人和势力数不胜数,被追杀多次。说起来,其中大部分人他都不认识。
似乎碍于沈笠的缘故,这些人方才收敛了。
有一说:君子不念旧恶。
但不妨猜猜看,倘若他顺利拿回被大妖窃走的寿数,将往哪里去?真要去九幽找死?疯了才去。
杨某人心念故土,归心似箭呐!
届时,他离开小镇,北上翻越大半个祁国,一整个梁国。试想一下,将会有多少“旧恶”拦路?
那是他不敢想象,亦无法承受的。
所以才有今日,乌泱乌泱的人远走九幽之盛况。
不出意外,至多两三天他们就会同沧渊水底的妖魔迎头相撞,进而爆发大战。
杨培风这手驱虎吞狼,其实算不得高明,一来他自己也身处险地。二来,很多人不会听之任之,根本不蹚这浑水。
第三点则是,会有无辜者牵扯其中。
“脚长在自己身上,利欲熏心,死了也别怨谁……”
“杨掌柜说什么?”章惇听见对方嘀嘀咕咕,以为又有吩咐。
杨培风轻揉了揉眉心,环顾四周后,悠悠叹息道:“我自言自语在,不过确有新安排。”
章惇躬身抱拳道:“您吩咐。”
杨培风点点头,压低嗓音道:“你们几个天心修为的不算,无碍大局者能走则走。分两次离开,只留一艘船。不走的人,要绝对报以埋骨沧渊之决心。”
往后三日,杨培风都跟个王八似的坐在原地一动不动,水米不沾,只维持着一副生人勿近的神情,叫不少人急得抓耳挠腮,好不难受。
无它,九幽的诱惑力太大!
天下九洲,仅寻常些的洞天福地内,仙家法宝、仙古经文都层出不穷。只是这些存在几乎都被吃干抹净,又或已经名花有主,很难再有机缘造化。
而那九幽,其他的不要问也不需问,大家只用晓得,智远禅师靠其跻身十三境就成。甚至曾经太华殿的某位,也就是杨培风外公,同样因去过九幽而修为突飞猛进。
到第四天,除了隐于暗处的人,杨培风所看见的天心高手已有百余。绝非善类。
第五天。
杨培风小小卜了一卦,万事皆顺,宜出行,且天气不错,这才在万众期待中,隆重登上了沈笠事先为他准备的楼船。
船共三艘,大小几乎相等,长十余丈,宽三丈。三艘船均各配备水手十余名、武夫十余名,以及厨子等若干人。杂七杂八都算上,百十来号吧。
另外他还注意到,每艘船的“船长”竟都有着天心境的实力。
虽然三名天心高手在群狼环伺下不太够看,但要知道杨培风所图,那可是送命的活儿!
有几名武夫朝他走来,其中一人尚未靠近,就先拱手赔礼道:“杨掌柜,人多眼杂,我家老爷碍于身份不太方便露面,您可千万不要怪罪呦。”
杨培风微微低头,连忙道:“岂敢,岂敢。沈大哥为我这破烂事已操劳过甚,恩重于山,在下铭记于心。”
说话者大约四十来岁,面容粗犷、双目有神,极为健壮,无疑是个天心境。余者皆落后于他一两个身位,显然主次有别。
但此人与杨培风讲话时,却谦卑得厉害,又替身边人介绍道:“小人章惇,另外几位兄弟,高玠、陈阳、宫小勇。他们常年在海上讨生活,吃苦耐劳的硬汉子,老爷都常说好用来着。”
几人齐刷刷抱拳深揖:“见过杨掌柜!”
杨培风赶紧上前,虚扶几下,忙道:“不可,不可。在下有求于你们,岂敢受此大礼?”
他将众人一一记下,情难自禁道:“有机会替我向沈大哥带声好。”
“杨掌柜的意思小人一定带到。”章惇应下这句话,紧接着便询问道:“就不知现在发船,还是说再等等?”
越来越多的强者如飞蛾扑火般,抵近沧渊。一个不好,他们这百十来人就会被吃得渣都不剩。
当然,那种鱼死网破的局面,出现的几率微乎其微。除非到了穷途末路时。
杨培风望了眼天色后,郑重点头道:“发船!往正西方向,先走出个几百里再说。”
很快,所有人望见三艘不大不小的楼船,破浪而去。
没有任何犹豫,更不用询问杨培风意下如何,其余人立即撑船摇橹,只管跟上。
他们渐渐驶离海岸,这时再眺望出去,就惊见海面上各种船帆不下三四十艘,几近千人。其中新殿人马赫然在列。
十一二境数量不明,但只说天心就不下百余,倍感压迫。
章惇远远观之,难免心潮澎湃道:“杨掌柜仅仅一个心意,竟使得天下英雄云集沧渊,哪里只像个天心剑客。”
这还不算什么,最关键的点是对方这般搅动风云,竟仍能泰然处之。不可不谓豪杰也!
杨培风站在甲板上面迎海风,衣袂飘飘,忽就来了兴致,转过头问道:“有鱼竿没?”
章惇眉头微蹙,竟一时语塞,不知对方是酸腐的书呆子,还是自己不解这其中的风情了。
最后是他身旁的高玠,及时回应道:“抱歉,杨掌柜。这些东西没准备,倒是能现做出来。只是船速可不慢,鱼钩一抛,饵就被冲走了。而且,应该也没有傻鱼会追着船咬钩吧?”
杨培风笑了:“倘若这沧渊里,真有几条傻鱼呢?”
章惇喊道:“别愣着!杨掌柜要,快去弄来。”
高玠连应两个好字,急飞身赶做渔具去了。
这些汉子模样粗犷,但实际却都是心灵手巧,非常活络的人,就片刻功夫,鱼竿、鱼钩、鱼线,全都齐了。只是瞧着较为简陋。
杨培风搭了个小板凳坐下,单手拿住鱼竿一甩,“唰”的一声,鱼钩吃入水中。
能钓着鱼?
能钓着才见鬼嘞!
他这也算不上装疯卖傻,无非随便找个由头留在甲板,好将周围船只上的人,偷偷过遍眼。
杨培风从祁、梁边境一路冲撞下来,得罪的人和势力数不胜数,被追杀多次。说起来,其中大部分人他都不认识。
似乎碍于沈笠的缘故,这些人方才收敛了。
有一说:君子不念旧恶。
但不妨猜猜看,倘若他顺利拿回被大妖窃走的寿数,将往哪里去?真要去九幽找死?疯了才去。
杨某人心念故土,归心似箭呐!
届时,他离开小镇,北上翻越大半个祁国,一整个梁国。试想一下,将会有多少“旧恶”拦路?
那是他不敢想象,亦无法承受的。
所以才有今日,乌泱乌泱的人远走九幽之盛况。
不出意外,至多两三天他们就会同沧渊水底的妖魔迎头相撞,进而爆发大战。
杨培风这手驱虎吞狼,其实算不得高明,一来他自己也身处险地。二来,很多人不会听之任之,根本不蹚这浑水。
第三点则是,会有无辜者牵扯其中。
“脚长在自己身上,利欲熏心,死了也别怨谁……”
“杨掌柜说什么?”章惇听见对方嘀嘀咕咕,以为又有吩咐。
杨培风轻揉了揉眉心,环顾四周后,悠悠叹息道:“我自言自语在,不过确有新安排。”
章惇躬身抱拳道:“您吩咐。”
杨培风点点头,压低嗓音道:“你们几个天心修为的不算,无碍大局者能走则走。分两次离开,只留一艘船。不走的人,要绝对报以埋骨沧渊之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