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的父亲是曹操 > 第111章 新钱(2)

我的父亲是曹操 第111章 新钱(2)

    “这是?”

    贾诩的目光,定格在一处时,他的眉头微蹙起来。

    “这是新式制钱的铜钱分类。”

    殷观上前,介绍起来,“适才公子及诸公所拿,是新式制钱的铜钱最小面值,一枚即值一钱。”

    “而新的铜钱分类,除了一钱外,还有五钱,十钱,二十钱,五十钱四类,这构成了铜钱的主要面值。”

    这……

    贾诩、阎象、娄圭、袁涣一行的表情皆变。

    “根据钱监这几年的汇总,于民间日常采买而论,仅靠五铢采买,其实是有很大不便的。”

    看出几人的神态变化,曹昂拿起一枚铜钱,入手较重,“像购置粮盐、布匹这些,往往要带上不少,经商贾的查验后,才能完成交易。”

    “这对民而言,对商而言,其实都是比较不便的。”

    “而牵扯到售价更高的,往往就需要背着,车运,暂不说这会带来多少不便,仅是这期间的安全,都是无法得到保证的。”

    别看曹昂从南阳开始,就对治下进行剿匪荡寇,可这仅将规模较大的,给逐步的解决掉了。

    但是小股的流匪还是有的。

    治安,这是一个长期的事,不是说解决了一批,今后就不会出现了。

    这是不现实的事情。

    而除了小股流匪外,小偷小摸这类现象,在曹昂节制的荆豫徐扬四州是有的,即便各级官府不停在抓,可这不能代表没有新的出现。

    这还是曹昂在治下兴起各类大工,只要肯出力,就能得到果腹的粮食,不然的话这类现象只怕更多。

    “公子,这些制钱的铜料占多少?”

    娄圭掂量着一枚铜钱,表情正色道。

    自家公子说这些,他们是认同的。

    但是在五铢的基础上,搞出五钱,十钱,二十钱,五十钱这些,治下的一众群体是否认可,这才是关键啊!!

    如果不认可,那就是废钱。

    倘若强行推广,这不就跟董卓干的事一样了?

    要知道当初董卓铸币,品质还是不错的,可不知是何环节出现差池,最终导致小钱横行起来。

    这使不知几多身家受损,连带着五铢都受到影响,继而在多地形成以物易物之势。

    “这些制钱,铜占比在六成左右。”

    在曹昂的眼神示意下,殷观上前解答:“因为采取了新式铸币工艺,除了添加有锡铅以外,还添有别的金属。”

    “但牵扯到铸币机密,具体的占比配额,还有其他金属类目,观就不便对诸公讲明了。”

    “多久会生锈?”

    袁涣一听这话,直接挑明道。

    听到这话,殷观下意识看向曹昂。

    这问的都是要紧之处啊。

    “眼前这批制钱,是半年前定型的。”

    曹昂微微一笑,看向众人道:“期间经历了雨淋,水浸,日晒等,只有些许的生锈,稍稍打磨下就是诸公眼下拿的。”

    一言激起千层浪。

    贾诩、阎象、娄圭、袁涣他们不可思议的盯着所持各面值铜钱,要真像自家公子讲的那样,这制钱的品质是不错的!!

    “公子,那耗费……”

    一直沉默的贾诩,讲出了心中所想。

    “形成批量铸造,非但不会超额,相反还有盈余。”

    对贾诩所忧,曹昂是知晓的,故而直接挑明。

    曹昂为何想铸新币,是因为他瞄上了铸币税。

    这才是一切的根本。

    在这一时代下,仍是以铜本位为主的,按曹昂所想,他要逐步推动银本位,金本位,至于信用货币,这是太过超前的,是不符合国情的。

    按着曹昂的谋划,等到曹氏横扫不臣,将四分五裂的天下彻底一统,他所构想的新式制钱,要形成一定的流通规模。

    等到曹操坐上那个位置,就要着手开启过渡到银本位下。

    围绕这一核心所在,会有一应的政策推行,甚至还有对应的战争要打,毕竟在这片土地上,贵金属是相对匮乏的。

    想要推行银本位,首先要有充沛的金银铜矿料才行,没有这个作为支撑,一切都是空中楼阁,风一吹就垮掉了。

    而金本位。

    曹昂的预期,是等他坐上那个位置,到了统治的中后期,也就是说,至少他登基二十载,或更长些以后,会根据当时的国情,看是否要过渡到金本位上。

    如果国情允许,那他就推动此事。

    要是国情不允,那他就筹谋此事,以叫后继之君负责此事。

    等到金本位定型了,运转起来了,不说多,只要良好运行数十载,那么曹昂构想的币制改革,才算告一段落了。

    “公子,新式制钱牵连重大,在这件事上,象还是恳请公子能慎重对待。”阎象沉默了许久,抬手朝曹昂作揖行礼。

    “荆州在公子的治理下,早已远超刘表牧守时期,除了新五铢外,像剩下的这些新式铜钱,象的建议,是暂以征东将军府对外采买,大工等计试行,而这批流出的新式铜钱,则可通过缴纳商税等,购置官造房等收回。”

    “在这期间,势必会有一批新式铜钱流出,对此钱监要负责好稽查私铸,观察到民间对新钱的反应。”

    “附议!”

    “附议!”

    贾诩他们相视一眼,随即朝曹昂作揖拜道。

    这还是怕新钱会出问题啊。

    看到一行的反应,曹昂没有说什么,可心里却生出感慨。

    其实对一行的反应,曹昂是想到的。

    因为曹昂知道,在原有时间线上,蜀汉也好,孙吴也罢,都曾在各自治下搞出类似的很制钱,像蜀汉的直百钱,像孙吴的大泉两千,那都是虚发制钱,本身价值跟实际价值是不对等的。

    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连年征伐,导致府库存钱不足,故而以这种方式,变相的向下搜刮,以满足统治需求。

    曹昂命人造的制钱,跟他们是有本质区别的。

    铜钱属类,最大面值才五十钱了。

    也是想到这里,曹昂的目光看向一处,那是被红布遮盖住的银币,金币,当然了,这是还没定型的,之所以一并拿出来,是想叫贾诩他们先知晓此事,可见一行如此反应,曹昂觉得这还是别提前拿出的好。

    “诸公…”

    见贾诩一行这样,殷观有些心急,遂想张口讲些什么。

    他是负责钱监的,新币铸造更是他亲抓的。

    这批新钱的优势在哪里,他是清楚的。

    这还不是关键。

    关键是,这批新钱,眼下是以青铜为主,可在钱监那边,在探索新的铜料,即自家公子讲的黄铜。

    新式制钱这块,牵扯到铜钱属类,最终是要朝黄铜所铸制钱倾斜的,眼下不大规模的进行流通,如何能从中获取铸币税?

    没有这笔铸币税支撑,如何研制更新的铸币所需?

    更何况……

    “既然是这样,那就按阎公所言来办。”可不等殷观把话讲出,曹昂就出言打断,“这件事就由钱监出面,跟征东将军府所辖有司负责对接,期间牵扯到的一应事宜,皆由钱监负责协调统筹。”

    “喏!”

    阎象作揖应道。

    “公子!”

    殷观一听这话,有些着急的看向曹昂。

    这跟事先讲的不一样啊。

    见殷观如此,曹昂摇摇头,殷观到嘴边的话,被硬生生的止住了,这样的变动,是对钱监有影响的。

    对于殷观的反应,一旁站着的贾诩都看在眼里,贾诩双眼微眯陷入到沉思下,可却没有人知晓贾诩在想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