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曹操 第112章 布局(1)
热门推荐:
九龙霸帝诀
官场之权掌天下
团宠真千金她是陛下白月光
花都极品狂龙
娘娘人间清醒,宫斗步步为赢
想成为异世界大圣人
这个开局有点惨啊!
重生悍卒:开局官府发媳妇
我刚觉醒系统,她爸让我滚远点?
涉及到新币流通一事,没有按照预期的设想进行,曹昂的心情是受到些影响的,毕竟这是很重要的一环。
新式制钱分铜、银、金三种多类。
如果说最基础的一种几类,都需要较长的周期流通,那么金银两种的流通,想叫底下接受的时间就更长了。
乱世持续这么多年,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影响极大,在以曹氏为主导下,发起对天下的再一统,必须要从各领域齐发力才行,不能简单的局限于军事一统,这样是不好的。
“公子,军师来了。”
内院书房。
典满走进房内,看到沉思的曹昂,抱拳行礼道。
“请老师进来。”
曹昂听后皱眉道。
“喏!”
看着典满离去的背影,曹昂就知贾诩这次来,肯定是跟新钱有关的,而且是有别的想法的。
“诩,拜见公子!”
不多时,贾诩走进,对曹昂作揖一礼。
“老师无需多礼。”
曹昂伸手示意道:“坐下聊吧。”
“喏!”
贾诩应了一声,便朝一旁走去。
跟曹昂想的一样,贾诩这次过来,的确跟新钱流通有关。
“公子,截止到今下,针对益州商贸而颁售的特别债券,总额初步定了下来。”贾诩在坐下没多久,便向曹昂禀明情况。
“涉及粮布、纸张、蜀锦等商品份额初步定下,参与其中的诸州郡商会,认购特别债券总额在七十亿钱徘徊。”
“这批特别债券的购置,会在之后的一个月内陆续到账,届时这批钱会用于征东将军府的各项开支中。”
“辛苦老师了。”
曹昂微微一笑道。
对于这样的结果,曹昂一点都不奇怪。
这笔债券钱,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是极为庞大的数字,可对那些特权群体,不过是一笔开支罢了。
花费一笔钱,能够获得对益商贸资格,这买卖是稳赚不赔的,关键是这笔钱,等到了期限还能回来,只不过是利息低了些,这无非是换了个地方窖藏罢了。
“不知公子想过没有,让钱监铸造的新币,参与到对益商贸之中?”贾诩向前探探身,看向曹昂正色道。
“当然想过。”
曹昂轻叹一声,对贾诩道:“让新式制钱在荆州流通,这只是一个开始,待到了一定规模,在荆得到认可,就可成批向益州流通了。”
“新式制钱的含铜占比,是比老式五铢低一些的,但因为掺有别的金属,还有铸币工艺的改进,其品质、抗锈要比老式的强不少。”
“同等价值下,以新式制钱购置的,益州财富是处于流失下的,一旦益州治下,新式制钱占据主导地位,则益州整体潜力就被削减了。”
“那公子为何不从现在就着手此事?”
贾诩听后,讲出心中所想,“新式制钱在今下,的确不宜在荆州大规模流通,毕竟五铢的接受太强,如果强行推行的话,难保其中不出现差池,而对征东将军府而言,在今后是不宜出现变动的,毕竟在北之战,江东之战是要考虑在内的。”
“此事学生不是没有想过。”
曹昂撩撩袍袖,讲出心中所想,“新式制钱牵扯众多,这一币制体系,学生是想长期维系的。”
“信誉必须确保好,只有这样,民间才能接纳新式制钱。”
“所以这个根必须要夯筑好。”
“直接向益州流通,一个是益州治下私钱横行,学生担心新式制钱大举流通,难保没有人不在私下铸造,这就动摇了新式制钱的根基。”
“一个是这般早的向益州流通,如果在内外流通下,有大批私钱流通回来,而在荆州等地普及不够,这等于此事还没开始就坏了。”
其实曹昂考虑的很全面。
在实际控辖的地盘,新式制钱没有形成一定流通规模,有效解决在流通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等于发行权就不算牢靠,而该权不牢靠,铸币税又如何确保安稳呢?
曹昂要的不是一锤子买卖,他要的是长治久安的币制新规。
待到铜钱各类流通到一定规模,得到了民间的支持与认可,即可顺势推出金银币了,那时便可朝银本位过渡。
这是一环套一环的。
现在第一步都受到影响了,后续谋划开展肯定有问题。
“那公子想过没有。”
贾诩在沉吟刹那,随即说道:“在荆豫徐扬四州治下,筛选出的那批商会,后续涉足对益商贸,必须以新式制钱进行往来?”
“嗯?”
曹昂眉头微皱,看向贾诩。
“也就是说。”
见曹昂如此,贾诩继续道:“想要从事对益商贸,必须先拿着旧五铢,或者金银,到钱监兑换新式制钱,才能前去益州进行商贸。”
“购置特别债券,是拥有了对益商贸资格。”
“但实际对益进行贸易,必须以新式制钱进行。”
“而且,这个新式制钱,不是你想实兑多少,就能实兑多少的,必须要按征东将军府的规矩来!”
曹昂向前探探身。
“这个,学生其实有想过。”
曹昂开口道:“通过这种方式,以此在荆豫徐扬四州收取铸币税,且这对底层并无太大影响。”
“只是这又回到上一个问题上来。”
“实兑出去的新式制钱,是在益州境内流通不假,但是时间长了,肯定是要回流到荆豫徐扬等州的,谁都难保这其中不会掺杂有假币。”
普及是一项很缓慢,难度很大的行动,不是说把一些东西推行起来了,事情到这里就得以解决了。
要真那样简单,这世上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了。
在这过程中,肯定会有人把坏心思用上,这短期来看不会有什么异端,可是把时间线拉长,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果对这样的事,不加以干预与制裁的话,那么再利国利民的政策,到最后都会成为坑害社稷的恶政。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的新政改革,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会爆发各种矛盾与冲突,根结就是出在这里的……
新式制钱分铜、银、金三种多类。
如果说最基础的一种几类,都需要较长的周期流通,那么金银两种的流通,想叫底下接受的时间就更长了。
乱世持续这么多年,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影响极大,在以曹氏为主导下,发起对天下的再一统,必须要从各领域齐发力才行,不能简单的局限于军事一统,这样是不好的。
“公子,军师来了。”
内院书房。
典满走进房内,看到沉思的曹昂,抱拳行礼道。
“请老师进来。”
曹昂听后皱眉道。
“喏!”
看着典满离去的背影,曹昂就知贾诩这次来,肯定是跟新钱有关的,而且是有别的想法的。
“诩,拜见公子!”
不多时,贾诩走进,对曹昂作揖一礼。
“老师无需多礼。”
曹昂伸手示意道:“坐下聊吧。”
“喏!”
贾诩应了一声,便朝一旁走去。
跟曹昂想的一样,贾诩这次过来,的确跟新钱流通有关。
“公子,截止到今下,针对益州商贸而颁售的特别债券,总额初步定了下来。”贾诩在坐下没多久,便向曹昂禀明情况。
“涉及粮布、纸张、蜀锦等商品份额初步定下,参与其中的诸州郡商会,认购特别债券总额在七十亿钱徘徊。”
“这批特别债券的购置,会在之后的一个月内陆续到账,届时这批钱会用于征东将军府的各项开支中。”
“辛苦老师了。”
曹昂微微一笑道。
对于这样的结果,曹昂一点都不奇怪。
这笔债券钱,对于普罗大众而言,是极为庞大的数字,可对那些特权群体,不过是一笔开支罢了。
花费一笔钱,能够获得对益商贸资格,这买卖是稳赚不赔的,关键是这笔钱,等到了期限还能回来,只不过是利息低了些,这无非是换了个地方窖藏罢了。
“不知公子想过没有,让钱监铸造的新币,参与到对益商贸之中?”贾诩向前探探身,看向曹昂正色道。
“当然想过。”
曹昂轻叹一声,对贾诩道:“让新式制钱在荆州流通,这只是一个开始,待到了一定规模,在荆得到认可,就可成批向益州流通了。”
“新式制钱的含铜占比,是比老式五铢低一些的,但因为掺有别的金属,还有铸币工艺的改进,其品质、抗锈要比老式的强不少。”
“同等价值下,以新式制钱购置的,益州财富是处于流失下的,一旦益州治下,新式制钱占据主导地位,则益州整体潜力就被削减了。”
“那公子为何不从现在就着手此事?”
贾诩听后,讲出心中所想,“新式制钱在今下,的确不宜在荆州大规模流通,毕竟五铢的接受太强,如果强行推行的话,难保其中不出现差池,而对征东将军府而言,在今后是不宜出现变动的,毕竟在北之战,江东之战是要考虑在内的。”
“此事学生不是没有想过。”
曹昂撩撩袍袖,讲出心中所想,“新式制钱牵扯众多,这一币制体系,学生是想长期维系的。”
“信誉必须确保好,只有这样,民间才能接纳新式制钱。”
“所以这个根必须要夯筑好。”
“直接向益州流通,一个是益州治下私钱横行,学生担心新式制钱大举流通,难保没有人不在私下铸造,这就动摇了新式制钱的根基。”
“一个是这般早的向益州流通,如果在内外流通下,有大批私钱流通回来,而在荆州等地普及不够,这等于此事还没开始就坏了。”
其实曹昂考虑的很全面。
在实际控辖的地盘,新式制钱没有形成一定流通规模,有效解决在流通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这等于发行权就不算牢靠,而该权不牢靠,铸币税又如何确保安稳呢?
曹昂要的不是一锤子买卖,他要的是长治久安的币制新规。
待到铜钱各类流通到一定规模,得到了民间的支持与认可,即可顺势推出金银币了,那时便可朝银本位过渡。
这是一环套一环的。
现在第一步都受到影响了,后续谋划开展肯定有问题。
“那公子想过没有。”
贾诩在沉吟刹那,随即说道:“在荆豫徐扬四州治下,筛选出的那批商会,后续涉足对益商贸,必须以新式制钱进行往来?”
“嗯?”
曹昂眉头微皱,看向贾诩。
“也就是说。”
见曹昂如此,贾诩继续道:“想要从事对益商贸,必须先拿着旧五铢,或者金银,到钱监兑换新式制钱,才能前去益州进行商贸。”
“购置特别债券,是拥有了对益商贸资格。”
“但实际对益进行贸易,必须以新式制钱进行。”
“而且,这个新式制钱,不是你想实兑多少,就能实兑多少的,必须要按征东将军府的规矩来!”
曹昂向前探探身。
“这个,学生其实有想过。”
曹昂开口道:“通过这种方式,以此在荆豫徐扬四州收取铸币税,且这对底层并无太大影响。”
“只是这又回到上一个问题上来。”
“实兑出去的新式制钱,是在益州境内流通不假,但是时间长了,肯定是要回流到荆豫徐扬等州的,谁都难保这其中不会掺杂有假币。”
普及是一项很缓慢,难度很大的行动,不是说把一些东西推行起来了,事情到这里就得以解决了。
要真那样简单,这世上就没有办不成的事了。
在这过程中,肯定会有人把坏心思用上,这短期来看不会有什么异端,可是把时间线拉长,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果对这样的事,不加以干预与制裁的话,那么再利国利民的政策,到最后都会成为坑害社稷的恶政。
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的新政改革,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会爆发各种矛盾与冲突,根结就是出在这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