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抗日卖军火 > 第585章 三国博弈(六)

我在抗日卖军火 第585章 三国博弈(六)

    此外,马加丹与周边地区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能够较为便捷地获取物资补给,为长期驻扎的军舰和海军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与作战保障,这对于维持军港的正常运转以及海军力量的持续作战能力至关重要。”

    但是马加丹港又有一个大弊端,那边属于亚北极气候。虽然可以借助破冰船全年运营,但冬季海面封冻期较长,通常在 6 个月以上,相对来说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港就要好一些,每年冰封期在 4 个月左右。

    约瑟夫听完库兹涅佐夫的一番详细介绍,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微微点头,目光在地图上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和马加丹之间来回游移,心中默默权衡着其中的利弊得失。

    许久,他开口说道:“库兹涅佐夫同志,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这两个地方确实值得深入研究与考虑。我们跟华国谈判尽量保住符拉迪沃斯托克,如果不能那就只能另选军港了,但此事事关重大,我们还需综合多方面因素,谨慎做出决策。”

    随后在等待苏联谈判代表来的两天里,苏联驻华大使潘友新和德国驻华大使魏德曼都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纷纷提出要参观八路军部队的装备展示,当然了魏德曼不是要等苏联代表来,而是老将他们一直给拖着谈判节奏。对于潘友新和魏德曼的要求八路军方面经过商议,决定安排他们前往一处军事演练场,让他们观看八路军部队的训练。

    为了去八路军军营参观,魏德曼还特意穿了一身纳粹军装。当他第一眼看到八路军的虎式坦克时,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虎式坦克高大威猛,厚重的装甲散发着冰冷的金属光泽,炮口威严地指向天空,仿佛在宣示着它的强大。他快步走上前,绕着坦克仔细打量,眼中满是赞叹。他想到他们自己最先进的四号坦克在这种虎式坦克面前就是小弟弟。

    紧接着,自行火炮的展示区域更是让魏德曼挪不开眼。那一辆辆自行火炮,宛如钢铁巨兽,静静蛰伏却又散发着令人胆寒的气息。

    为了让魏德曼更直观地感受其威力,八路军战士们迅速进入射击准备状态。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第一辆 122 毫米自行火炮率先怒吼,炮口喷出滚滚浓烟,炮弹带着呼啸声划破长空,精准地命中远处的靶标。魏德曼被这巨大的声响震得微微一颤,却又兴奋得双眼放光。

    随后,152毫米自行火炮也加入了表演,其发射的炮弹威力更大,在靶标处炸出一片尘土飞扬。而当那 203 毫米自行火炮发射时,巨大的后坐力使得地面都微微震动,炮弹拖着长长的尾焰,以惊人的速度冲向目标,瞬间将靶标炸得粉碎。

    魏德曼张大了嘴巴,久久合不拢,他完全被这强大的火力所震撼,心中暗自思忖:“这些火炮的威力远超我们德国现役的同类型武器,若是能为我们所用,在战场上定能无往不利。”

    让魏德曼更为惊叹的是,这些配备机械输弹机的自行火炮,射速快得超乎想象。只见炮手们熟练地操作着,一枚枚炮弹如同连珠炮般被发射出去,射击间隔极短。

    当八路军参谋向他介绍虎式坦克装备的光学测距仪和简单的弹道计算机时,魏德曼更是听得入神。光学测距仪能快速而精准地测量目标距离,而弹道计算机则像一个智能大脑,根据目标距离、运动速度以及火炮自身参数等,瞬间自动计算出火炮的射击诸元,大大提高了射击精度。

    这与德国坦克单纯依靠炮手经验瞄准射击的方式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他回想起德国坦克依靠炮手经验瞄准射击,不仅精度难以保证,射速更是远远不及眼前的八路军装备,心中满是羡慕与不甘。他不禁喃喃自语:“如此先进的技术,我们德国必须想办法得到,这要是用在外面的坦克和自行火炮上面那苏联人、英国人根本就不是对手。”

    另一边,潘友新则身着苏联传统的外交服饰,表情冷峻而又充满好奇。他在参观过程中,目光很快被八路军装备的火箭炮所吸引,尤其是那辆40 管 122 毫米火箭炮。这火箭炮外观独特,一排排发射管整齐排列,犹如等待发射的钢铁利箭。

    潘友新知道苏联也在秘密研制火箭炮,但眼前这八路军的火箭炮无论是在发射管数量还是整体设计上,似乎都更胜一筹。

    在火箭炮的试射环节,随着一声令下,40 管 122 毫米火箭炮瞬间齐射,四十枚火箭弹带着刺耳的呼啸声如暴雨般倾泻而出,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弧线,随后在远处的靶场上掀起一片火海。潘友新被这壮观的场面惊得呆立当场,心中暗暗惊叹:“这火力覆盖范围和杀伤力,比我们的火箭炮强太多了。”

    除了火箭炮,潘友新对八路军的牵引式火炮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仔细观察着牵引式火炮的结构和性能,发现这些火炮在设计上更加精巧,操作起来也更加便捷。

    尽管在面对坦克、自行火炮和火箭炮这些更先进的装备时,牵引式火炮显得有些逊色,但它们在战场上作用依然不容忽视,毕竟对于苏联这么一个大炮兵主义的国家来说火炮数量得多,如果全部装备自行火炮那很不现实。

    潘友新心想:“这些牵引式火炮若是能引进到苏联,对于提升我们的炮兵实力也会有很大帮助。”

    参观结束后,魏德曼和潘友新都陷入了沉思。他们深知,八路军所展示的这些先进装备,将对国际局势产生重大影响。

    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都迫切希望能从与八路军的交流合作中获取这些先进技术,以增强自身在战争中的优势。而潘友新也明白了苏军为什么会被八路军打败,这败的一点都不冤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