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抗日卖军火 第613章 无后坐力炮
其实,这批 82 毫米和 105 毫米无后坐力火炮,是林毅近期才弄回来的。当时,他满心欢喜地将这些火炮送到第五集团军后勤部,期待着能给部队带来新的战斗力提升。
后勤部的武器测试人员在进行试射时,着实被这些火炮的特性惊艳到了。那 82 毫米无后坐力炮,操作简便,重量轻巧,在发射时展现出强大的直射威力;
105 毫米无后坐力火炮,借助吉普车的机动性,也展现出了灵活且强大的火力。一时间,试射场的官兵们纷纷对其赞不绝口,都觉得这是不可多得的好装备。
然而,当林毅满怀期待地打算将这些火炮配发给第五集团军的留守部队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冷遇。留守部队的指挥官们一脸为难,纷纷摇头表示拒绝接收。
仔细询问缘由,才发现他们觉得这两种无后坐力火炮在编制完善、装备精良的第五集团军体系里,显得有些 “鸡肋”。
第五集团军的装备配置堪称豪华,从基层到高层,火力梯次分布极为完备。班一级配备了枪榴弹,在近距离遭遇战中能迅速提供火力支援;连排一级,则有 40 毫米火箭筒和 107 毫米单管火箭炮,前者可精准打击敌方轻型装甲目标,后者射程更远,能对中近距离的集群目标进行覆盖打击。
到了营一级,不仅有 82 毫米迫击炮提供曲射火力,对隐蔽在工事背后的敌人进行杀伤,还有 107 毫米单管及多管火箭炮,进一步增强了火力打击的强度和范围。
团一级更是装备了 76 毫米\\85 毫米加农炮和 120 毫米重型迫击炮,以及 107 毫米多管火箭炮,无论是攻坚还是压制,都能应对自如。
师一级有 122 毫米自行火炮或者牵引式火炮,在大规模作战中发挥着关键的火力输出作用;军一级则配备 152 毫米自行火炮或者牵引式火炮,成为战场上的 “重锤”,对敌方坚固防线和重兵集团进行毁灭性打击。
在这样的装备体系下,无后坐力火炮的优势似乎被削弱了。尽管它们机动性好,能平射打击装甲目标或者工事碉堡,但对于拥有众多坦克等重型装备的第五集团军而言,攻坚武器本就不缺。
八路军装备的虎式坦克那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100毫米直射火力,在攻坚作战中往往是主力。不得不说,第五集团军的部队在林毅长期的精心打造下,武器装备丰富得有些 “奢侈”,眼光和胃口都被养得极高,对于这两种看似普通的无后坐力火炮,自然瞧不上眼。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无后坐力炮这点射程远的够不着,近的火力密度又不够。也是,一发一发炮弹的打,哪里有 36 管 107 毫米火箭炮发射威力大啊。
而且,在他们看来,无后坐力火炮的射程相较于集团军的大口径火炮明显不足,还不如85式107毫米火箭炮的射程,面对远距离目标,很难及时有效地给予打击。
而在近距离作战时,其单发射击模式,远不如多门连排级的单管85毫米火箭炮齐射或者一辆多管107毫米火箭炮形成的火力压制效果。
在第五集团军以往参与的大规模战役中,依靠着多层次、全方位的强大火力配置,他们往往能迅速掌控战场局势,这些无后坐力火炮在他们眼中,自然难以崭露头角。
但让第五集团军留守部队没想到的是,当这些被他们嫌弃的无后坐力火炮装备到其他部队后,竟立刻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一致好评。尤其是 82 毫米无后坐力炮,其重量与 82 毫米迫击炮相近,却有着独特的直射优势。
特别是敌后战场的部队和游击队,战士们面对日军坚固的碉堡或者行驶中的火车,以往只能凭借地形的掩护,趁着夜色小心翼翼地逼近到 300 米处,依靠 40 毫米火箭筒进行攻击,不仅危险系数极高,而且命中率也受诸多因素影响。
如今,有了 82 毫米无后坐力炮,战士们只需在 1000 多米外,从容地瞄准目标,果断开炮。随着一声声巨响,日军的碉堡瞬间被炸得粉碎,火车也被精准命中,瘫痪在铁轨上。每一次开炮,都如同精准猎杀,那简直就是 “一炮一个小朋友”,极大地提升了部队的作战效率和士兵们的安全感。
那些装备了 82 毫米无后坐力炮的部队,在后续的战斗中,作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近距离突袭战术,而是可以在相对安全的距离外,对日军的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实际上,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八路军,其武器装备水平相较于山西、绥远,以及当下北疆、北海地区的部队而言,确实存在差距,差距最大的就是坦克、火炮这些重型装备。
造成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在于武器装备的运输难题。尽管八路军已成功开辟一条从山西至河北、山东的稳定运输线,但由于所需运输的武器装备数量极为庞大,运输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运输路途遥远,地形复杂多变,途中可能遭遇各种阻碍,包括自然环境造成的道路崎岖、恶劣天气影响,以及敌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这些都给运输工作增添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困难。
另一方面,当时的运输工具和手段相对有限,难以高效地完成大规模武器装备的快速转移,导致运输效率低下,无法充分满足山东、河北、河南地区八路军对武器装备的迫切需求。
在当前的局势下,将大量重型装备运输至山东、河南、河北地区,面临着诸多棘手难题。然而,若转变思路,把运输重点倾向于轻型装备,执行起来则相对轻松许多,几乎不存在无法克服的阻碍。
感谢 感谢 黑暗喀秋莎、飞行中的波音737、NEo碧海蓝天、听潮阁的精灵仙子、喜欢海王龙的剑冢、爱看小说的小糊涂仙、天军士兵、浮空章鱼、喜欢人类的贾长老 送出的礼物!
请大家多多给我点个赞,也请大家用你们发财的手点点用爱发电,让作者也能多一点收入,谢谢大家。
后勤部的武器测试人员在进行试射时,着实被这些火炮的特性惊艳到了。那 82 毫米无后坐力炮,操作简便,重量轻巧,在发射时展现出强大的直射威力;
105 毫米无后坐力火炮,借助吉普车的机动性,也展现出了灵活且强大的火力。一时间,试射场的官兵们纷纷对其赞不绝口,都觉得这是不可多得的好装备。
然而,当林毅满怀期待地打算将这些火炮配发给第五集团军的留守部队时,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冷遇。留守部队的指挥官们一脸为难,纷纷摇头表示拒绝接收。
仔细询问缘由,才发现他们觉得这两种无后坐力火炮在编制完善、装备精良的第五集团军体系里,显得有些 “鸡肋”。
第五集团军的装备配置堪称豪华,从基层到高层,火力梯次分布极为完备。班一级配备了枪榴弹,在近距离遭遇战中能迅速提供火力支援;连排一级,则有 40 毫米火箭筒和 107 毫米单管火箭炮,前者可精准打击敌方轻型装甲目标,后者射程更远,能对中近距离的集群目标进行覆盖打击。
到了营一级,不仅有 82 毫米迫击炮提供曲射火力,对隐蔽在工事背后的敌人进行杀伤,还有 107 毫米单管及多管火箭炮,进一步增强了火力打击的强度和范围。
团一级更是装备了 76 毫米\\85 毫米加农炮和 120 毫米重型迫击炮,以及 107 毫米多管火箭炮,无论是攻坚还是压制,都能应对自如。
师一级有 122 毫米自行火炮或者牵引式火炮,在大规模作战中发挥着关键的火力输出作用;军一级则配备 152 毫米自行火炮或者牵引式火炮,成为战场上的 “重锤”,对敌方坚固防线和重兵集团进行毁灭性打击。
在这样的装备体系下,无后坐力火炮的优势似乎被削弱了。尽管它们机动性好,能平射打击装甲目标或者工事碉堡,但对于拥有众多坦克等重型装备的第五集团军而言,攻坚武器本就不缺。
八路军装备的虎式坦克那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100毫米直射火力,在攻坚作战中往往是主力。不得不说,第五集团军的部队在林毅长期的精心打造下,武器装备丰富得有些 “奢侈”,眼光和胃口都被养得极高,对于这两种看似普通的无后坐力火炮,自然瞧不上眼。
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无后坐力炮这点射程远的够不着,近的火力密度又不够。也是,一发一发炮弹的打,哪里有 36 管 107 毫米火箭炮发射威力大啊。
而且,在他们看来,无后坐力火炮的射程相较于集团军的大口径火炮明显不足,还不如85式107毫米火箭炮的射程,面对远距离目标,很难及时有效地给予打击。
而在近距离作战时,其单发射击模式,远不如多门连排级的单管85毫米火箭炮齐射或者一辆多管107毫米火箭炮形成的火力压制效果。
在第五集团军以往参与的大规模战役中,依靠着多层次、全方位的强大火力配置,他们往往能迅速掌控战场局势,这些无后坐力火炮在他们眼中,自然难以崭露头角。
但让第五集团军留守部队没想到的是,当这些被他们嫌弃的无后坐力火炮装备到其他部队后,竟立刻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一致好评。尤其是 82 毫米无后坐力炮,其重量与 82 毫米迫击炮相近,却有着独特的直射优势。
特别是敌后战场的部队和游击队,战士们面对日军坚固的碉堡或者行驶中的火车,以往只能凭借地形的掩护,趁着夜色小心翼翼地逼近到 300 米处,依靠 40 毫米火箭筒进行攻击,不仅危险系数极高,而且命中率也受诸多因素影响。
如今,有了 82 毫米无后坐力炮,战士们只需在 1000 多米外,从容地瞄准目标,果断开炮。随着一声声巨响,日军的碉堡瞬间被炸得粉碎,火车也被精准命中,瘫痪在铁轨上。每一次开炮,都如同精准猎杀,那简直就是 “一炮一个小朋友”,极大地提升了部队的作战效率和士兵们的安全感。
那些装备了 82 毫米无后坐力炮的部队,在后续的战斗中,作战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再局限于以往的近距离突袭战术,而是可以在相对安全的距离外,对日军的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实际上,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的八路军,其武器装备水平相较于山西、绥远,以及当下北疆、北海地区的部队而言,确实存在差距,差距最大的就是坦克、火炮这些重型装备。
造成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在于武器装备的运输难题。尽管八路军已成功开辟一条从山西至河北、山东的稳定运输线,但由于所需运输的武器装备数量极为庞大,运输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运输路途遥远,地形复杂多变,途中可能遭遇各种阻碍,包括自然环境造成的道路崎岖、恶劣天气影响,以及敌方势力的干扰和破坏,这些都给运输工作增添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困难。
另一方面,当时的运输工具和手段相对有限,难以高效地完成大规模武器装备的快速转移,导致运输效率低下,无法充分满足山东、河北、河南地区八路军对武器装备的迫切需求。
在当前的局势下,将大量重型装备运输至山东、河南、河北地区,面临着诸多棘手难题。然而,若转变思路,把运输重点倾向于轻型装备,执行起来则相对轻松许多,几乎不存在无法克服的阻碍。
感谢 感谢 黑暗喀秋莎、飞行中的波音737、NEo碧海蓝天、听潮阁的精灵仙子、喜欢海王龙的剑冢、爱看小说的小糊涂仙、天军士兵、浮空章鱼、喜欢人类的贾长老 送出的礼物!
请大家多多给我点个赞,也请大家用你们发财的手点点用爱发电,让作者也能多一点收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