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在抗日卖军火 > 第614章 救灾计划

我在抗日卖军火 第614章 救灾计划

    以66式152毫米榴弹炮为例,其重量超过6吨,运输过程中不仅需要特制的大型运输车辆,对道路条件的要求也极为苛刻,稍有不慎就可能因道路坍塌、桥梁承重不足等问题而停滞不前,更不用说还要时刻警惕敌方的袭击,每一次运输都像是在走钢丝,风险极大。

    反观一辆105毫米的无后坐力火炮,或是一辆36管的107毫米火箭炮,重量仅在两吨多,而且依靠自身就可以轻松转移,对运输路线的要求也不再那么严苛,在一些相对崎岖的山间小道、简易公路上也能顺利通行。

    而且,轻型装备在遭遇突发状况时,更便于运输人员灵活应对,比如在遇到小规模敌人骚扰时,可以迅速调整运输方案,利用地形优势进行隐蔽或转移。

    综合考量运输的可行性以及山东、河南、河北地区部队的实际作战需求,多为这些部队装备一些轻型火炮,无疑是当下最优的选择。

    这些轻型火炮在机动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快速部署到各个作战地点,无论是在平原地区的遭遇战,还是山区的伏击战,都能迅速为部队提供及时有效的火力支援,极大地提升部队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安排完第九集团军和新十七军的装备调配等事宜后,老将与陈司令、林毅一同踏上了回山西的路。

    于司令和吕军长他们对老将满怀不舍,本想极力挽留老将再多留些时日,他们深知老将在军队建设和战略规划上有着非凡的见解,期望能从老将那里获取更多宝贵的经验与指导。然而,老将归心似箭,婉拒了他们的好意。

    但老将心中挂念着山西的诸多事务,尤其是即将到来的秋收。眼瞅着再有大半个月到一个月,就到了收获的关键时节,可这段时间老将他们在冀中地区各地根据地走访时,看到的旱情让人心焦。许多地方土地干裂,庄稼因缺水而萎靡不振,根据初步估算,粮食减产恐怕会达到一半甚至更多。

    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救灾工作迫在眉睫,且没有一个统一的筹划和部署,救灾行动必然难以高效开展,只会事倍功半。

    所以,老将心急如焚,一心想着尽快赶回山西,尽早着手安排救灾的各项事宜。

    经过一个星期的艰难行军,老将几人终于回到了太原。这区区 180 多公里的路,走了整整一个星期,听起来着实魔幻,可其中的艰难险阻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一路上,为了避开日伪军的眼线,他们不断地穿越封锁线,时而趁着夜色掩护,悄无声息地潜行;时而巧妙利用地形,在山林间迂回前进,每一步都充满了惊险与挑战。

    在即将返回山西之前,老将提前向延州发去电报,详细报告了山西、河南、河北、山东这几个省份所面临的严重旱情。同时,他还一并呈上了精心拟定的救灾抢人计划。中央方面收到电报后,迅速召开会议进行研讨,最终同意了老将的计划。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救灾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中央特意选派了一位精通地方工作的领导,前往山西协助老将推进相关事宜。

    老将一回总部,便马不停蹄地召开了关于救灾工作的重要会议。此次参会人员十分广泛,除了各部队的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外,还邀请了地方领导,以及情报部门、保卫部门的负责人,ZY所派的领导也列席其中。

    会议刚开始,老将神情凝重地向众人详细说明了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的旱情现状,那严峻的形势让在场之人无不揪心。

    随后,他又将在归途中与陈司令、林毅反复探讨、完善出来的救灾计划进行了阐述。该计划内容详实、条理清晰,充分考虑到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在老将讲解完毕后,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会议上所有人一致同意了这一计划。

    按照计划安排,将在山西与河南交界的平陆、晋城、陵川、平顺等地,以及山西与河北交界的黎城县、和顺县、灵丘县,还有与察哈尔交界的天镇县,共开通八个救济口岸。

    这些口岸将允许灾民有序通过,进入山西和绥远地区。并且,早在关卡后方,工作人员就已准备了大量的粮食、药品、救护人员以及帐篷。一旦灾民抵达,便能在此处得到妥善安置,有地方居住、有食物充饥、有医疗保障。

    待工作人员对灾民身份确认无误后,便会安排部队护送他们前往绥远、北疆、北海省等地暂居,让灾民们能在异地他乡寻得一处安身之所,以度过眼前这场旱灾带来的艰难时刻 。

    在老将的精心部署下,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整个八路军如同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各个根据地迅速行动起来,全力投入到紧张的救灾工作之中。

    但八路军并非仅仅专注于救灾这一项任务。此时,与苏联在领土交界方面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考虑到局势的复杂性,双方决定采用逐步交接的方式。当八路军接收部队的先头部队抵达预定要接收的领土区域时,苏军才开始有序撤离。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日本人趁火打劫的风险。

    八路军的接收部队在前往交接区域的过程中,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他们派出了大量的侦察兵,对沿途的地形和日军动向进行细致的侦察。每到一处,先遣部队都会迅速建立临时营地,修筑简易工事,以防日军的突然袭击。

    而此时的日军,在连续三次从东北抽调兵力后,东北的军事力量已大不如前。整个东北地区,如今已不见一个甲种师团的身影,仅剩下 7 个乙种师团以及一些守备队、特务队等编制。这些乙种师团无论是在装备还是人员素质上,都远不及甲种师团,面对八路军与苏军在边境地区的一系列行动,他们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感谢 感谢 黑暗喀秋莎、飞行中的波音737、NEo碧海蓝天、听潮阁的精灵仙子、喜欢海王龙的剑冢、爱看小说的小糊涂仙、天军士兵、浮空章鱼、喜欢人类的贾长老 送出的礼物!

    请大家多多给我点个赞,也请大家用你们发财的手点点用爱发电,让作者也能多一点收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