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 第358章 孤,受教了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第358章 孤,受教了

    李府没有反应?要么是有强大的信心,要么是刻意为之。

    “但是为何带走的是李逍遥呢?他可是太子一党的柱石!”

    顾呈祥百思不得其解。

    自从皇上出关后的操作,令人眼花缭乱,看不清,看不透。

    “通知顾府上下,这段时间收起尾巴做人,谁敢惹事儿逐出顾府!”

    “是!”

    不止顾府,吕府。

    今夜,注定让所有人睡不了一个好觉了。

    吕府。

    吕自忠也收到了消息。

    “大人,咱们该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

    “吏部尚书李飘遥可是被带走了,如今太子一党惨遭重创,这可是天载难逢的机会,咱们不动动嘛?”

    “动,为何要动?”吕自忠眼珠子转动,手下意识的摸着胡子,紧接着语气坚定。“李飘摇乃是三公之一,又是太子一党的领军人物。”

    “咱们素来与太子一党井水不犯河水,你告诉我为何要动?”

    “额~”

    来人,一时之间被问的哑口无言。

    “还有,明日早朝,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了!”

    “别多看,别多问,更别多说,可懂。”

    严厉中带着警告的话语,让人不得不低头。

    “明白了,吕大人你就放心吧。”

    童府。

    此时此刻迎来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客人。

    “不知太子深夜造访有失远迎。”童真言语真诚。“还望恕罪。”

    “童大人客气了,是姑孤的错。”太子回礼言语低落。“是孤冒昧造访,打扰了童大人。”

    “请。”

    “童大人也请。”

    在进入正堂时,一头雪白的狐狸吸引了太子的注意力。

    “瞧孤的记性,再有几日老二就要回京了,届时童府也将喜事盈门。”

    童言眼睛动了动。

    关于几位皇子之间私下的称呼,他也略有耳闻。

    老二?老五?小九?

    “太子,说到婚事。”

    “童府更应该感谢皇后娘娘,是皇后娘娘力挽狂澜,挽救了童府的颜面,更是保住了爱女的名声。”

    “童大人倒是言重了,事情起因还是老二给母后去了一封信。”

    “所以这功劳啊,母后也说了,还是在老二。”

    短短几言童真便知道了,太子的心乱了,着急了,从太子突然到访到进入正堂,才说几句话,句句没离开过二皇子朱文志。

    起身。

    童真亲自倒了一杯茶。

    “童大人还是别忙活了,孤现在可是没有半点心情。”

    太子朱文奎,直截了当的坦言了。

    “刚刚李府发生的事儿,童大人也收到消息了吧。”

    “太子你也知道,童府都是散而聚之,力量薄弱了几分。”

    太子朱文奎点了点头,他知道童真还有下话。

    “因为力量有些薄弱,所以关于李府的消息也仅是只言片语。”

    前因后果臣不清楚,不敢贸然回答。

    “过程已经不重要了,结果童大人也知道,李飘扬被锦衣卫指挥使老六请走了。”

    “不知童大人有何看法?”

    童真眼见避无可避。

    “太子说句不恰当的话,尔身为太子首先就应该先稳住阵脚。”

    “是非曲折刚刚臣已经说过了,谁又能知道的全须全尾。”

    “明日早朝,这文武百官定然还会像往常一样不闻不问。”

    “所以太子,您问臣的看法确实有些操之过急了。”

    “反而此时,太子您更应该先稳住阵脚,不应该来臣的家中,反而是稳坐太子东宫,以抚人心。”

    “再者,太子您也别忘了,请走李大人的是锦衣卫。”

    半劝解半说教的言语,让太子朱文奎略有无地自容。

    就像童真所言,他何尝又不明白自己应该稳坐钓鱼台。

    可是事关自己呀。

    父皇刚刚出关,不言不语间竟然拿下了李飘摇,若说无缘无故太子是不信。

    既然拿下了李飘摇,那是想借李飘摇拿下身处太子之位的自己,还是说只是借李飘摇拿下李府?

    此时此刻的太子朱文奎,心中没底了,没底气了。

    别忘了父皇已经下旨了,二皇子朱文志,五皇子朱文扬回京都了。

    童真摇了摇头,他何尝又不明白?

    而且李飘遥还是太子一党的柱石,皇上的操作属实让人难以理解,或者忍不住胡乱猜测。

    但同样,童真作为旁观之人,他也清楚的明白一点。

    目光不由看向了那头雪白的狐狸!

    楚王朱文宝,楚王是三位皇子博弈中的变数。

    想想对楚王的越发了解,再想想皇上突破浮生镜的背后,童真不信这背后没有楚王的影子。

    “太子还是回宫去吧。”童真端起茶杯。“不知不觉楚王都长大了,也该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

    太子朱文奎的脑海中就像是一道亮光乍现。

    端起茶杯。

    “孤,受教了!”

    紫禁城。

    某高楼。

    朱土安一人背对着月光。

    正面看去,宛如一人站在了月亮里,

    “太子出宫了?”

    楼顶阴影处。

    “是的,皇上。”

    “太子刚刚出去。”

    “而且看方向,应该是童真的府上。”

    “哼,还是太嫩了,一点儿波折心就乱了。”

    “朕看,平时的稳重都喂了狗了,做事儿前也不先动脑子想想。”

    “这一点就比不上志儿了,志儿性子是跳脱无定型,正因如此,他的心思更加活络,他一定会守好自己的大门,自己不出去,他人也别想进。”

    接下来的话无人敢接声,皇上评价自己的儿子,自己若是敢插嘴,那不就是找死吗?

    “扬儿?”想到扬儿的反应,朱土安竟然笑了。“估计早就被吓得魂不守舍,甚至连夜请命,乃至长跪于御书房门外哭天抢地了,说不定还会拉上太子和文志。”

    “小九呢?”

    朱土安摇了摇头,他不知道,或者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说。

    也许小九会满不在乎,甚至还会递上一把刀。

    也许会……

    说话之人头越来越低,连呼吸都不自觉的减弱了,

    还是那句话,皇上评价可以,自己敢胡言乱语,敢发出点儿动静?真是不知道死字是怎么写的。

    紧接着皇上朱土安的目光变了。

    “嗯?”

    “看来还不是蠢笨之人,吹了吹冷风,是想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