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 第359章 真以为本指挥使头好低?

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 第359章 真以为本指挥使头好低?

    月光下。

    紫禁城大门。

    守城的禁军就跟眼睛瞎了一样,门开门关就跟看不见一样。

    只见太子朱文奎的身影,大大方方的进了紫禁城。

    “不错!”

    朱土安赞许道。

    “还分的清东西南北,知道了稳坐钓鱼台才是当务之急。”

    朱土安收回目光,看向禁军的目光冷了许多。

    “今夜坐镇是谁?守城的又是谁?”

    “回皇上,今夜坐镇皇宫的是五军都督府壤驷伯任冲,永忠伯乐安考,守城的是禁军副将郭宝林!”

    “呵呵,守个大门都守不明白,留着有什么用。”朱土安面色平淡下来,与对待自家儿子天壤地别。“回头找个由头,都砍了吧!”

    “是!”

    朱土安将烦心的事抛之脑后。

    “还有几件事你亲自去办!”

    “皇上您吩咐。”

    “第一件事,让狗不理亲自前往锦衣卫,告诉他除了白鹤书院和李若雪不动。”说到这里,朱土安停顿了一下,他有些犹豫了,但还是说道。“其他的,李家上下都封了吧。”

    “嗯~还有,切记对那头老狐狸下手轻点儿,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他想在哪儿就在哪儿,他想继续待在老宅,就亲自寻摸个地儿!”

    “是!”

    “第二件事,朕听说京都府尹还关押着几位剑阁弟子?”

    “回皇上是的,风无痕至今还关押在……”

    “是谁不重要,朕还不屑于知道。”朱土安看了看紧闭大门的太子东宫,缓缓说道。“京都府尹年久失修,死伤惨重,剑阁弟子趁乱逃脱了,”

    阴影处,强忍心中的震惊回答。“是!”

    谁知。

    就朱土安准备说出第三件事儿时。

    坤宁宫突然亮了灯火,一把,两把,三把……

    灯火在月光的照耀下,如同火龙游街!

    朱土安哪里不知道,这是直奔自己的御书房啊!

    哎呦,我的好娘子唉!

    你都歇歇了,你就早点儿歇歇呗,还起来折腾做什么?

    “算了,算了。”

    “第三件事儿回头再说。”

    “你现在赶紧的先去给狗不理传个话。”

    “告诉他,御书房的东西别收拾了。”

    “把值钱的东西都原封不动放回去!”

    “若是少了,再从库里面搬出几件出来。”

    “是。”

    说的值钱的东西,朱土安哪怕现在是浮生境,心还是忍不住颤抖了一下。

    那可真真儿的是值钱呐,每一件都是自己的宝贝,每一件都是自己千辛万苦收集而来的。

    但是为了消除娘子的怒火。

    此刻!

    被砸了!!!

    也值了!!!!

    “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去办啊!!”

    “怎么还等着朕亲自动手?”

    吩咐完,朱土安离开了,回到了御书房。

    锦衣卫大本营。

    “李大人,请吧,早就为你准备好了雅间儿。”

    “那就麻烦,老六指挥使了。”

    “不麻烦,不麻烦。”直到此时锦衣卫指挥使老六才抬起了头。“李大人,把这儿当成自己的家就成了。”

    “老六既然有心让本官常驻,那本官就打扰了。”

    “来人呐。”

    ”在!”

    “还不赶紧再去看看,李大人的住处有没有缺了什么。”

    “记住了,李大人就如同本指挥使一样,,必须给本指挥使伺候好了,都听明白了没。”

    “明白了!”

    “李大人,咱们请。”

    “哈哈,老夫算不算是蝎子粑粑独一份儿?”李飘摇不再自称本官,这一刻浑身轻松了不少,于是打趣道。“老六,不会是因为这一路上的眼睛,故意做的吧。”

    李飘摇是不再自称本官,但老六可不能不敬重。

    李府上的一幕,自己的头可是低了一路!

    不过,老六有意无意的说道。

    “李大人说笑了,咱这一路走来,不管它有多少双眼睛看着,也影响不到咱锦衣卫。”

    话音刚刚落地。

    两名千户亲自押着一犯人,好巧不巧的在李飘遥与老六面前经过。

    李飘摇的眼睛就像是被定住了一样,时间不知不觉似乎是被放慢,无限放慢。

    被押解之人的面容长相清晰无比的刻入了李飘摇的脑海。

    紧接着,瞳孔有了些许变化。

    这是白鹤书院李岩的学生…………自己曾委托人送了一套房子!

    这一刻,李飘摇深深的看了一眼锦衣卫指挥使老六!

    以及的背后皇上!

    这一刻的李飘摇心跟明镜似的,他悟了,他看透了。

    心安的同时又感到了无比的苦涩。

    自己的所作所为终究是恶了皇上。

    紧接着无尽的恐慌涌来,刚刚还无比淡定李飘摇,就像霜打的茄子。

    蔫了。

    锦衣卫指挥使老六笑了。

    “真以为本指挥使的头,就这么好低下去?”

    “呵呵!”

    翌日。

    文坛交流会正式开始。

    巨鹿学院上学子众多,他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聊天,有的在闭目养神,形成了一副熙熙攘攘的景象。

    朱文宝则是坐在大讲堂前,临时搭建的高台上。

    不过,朱文宝虽然坐在首位,但充分诠释了一个吉祥物是如何当的。

    除了出题时,其他时间不言不语,全程都由詹徽陶谦负责。

    不管礼部的官员一而再再而三的上台请他楚王,朱文宝的屁股就跟生了根一样,纹丝不动。

    有着詹徽和陶谦的打太极,文坛交流会终于开始。

    而第一题则是作诗。

    朱文宝与诸位夫子还有詹徽等人相互推诿了几番。

    “这一第一题不如由夫子们开头?”

    “第一题理应由楚王开头。”

    “对!”

    “是啊,之前文坛交流会也都是由负责人出第一题。”

    “楚王,还是莫要客气了。”

    陶谦这时也劝解道。

    “楚王还是莫要客气了,你不开口,我们这些人又如何敢开口?”

    “再者说了,以楚王的才智名震大明,这第一题于情于理也都有楚王您来出。”

    “楚王。”

    “陶大人言之有物。”

    詹徽捋了捋自己的胡子,昨夜他与自家的儿子简单沟通了几句,底气很足。

    “楚王昨日的惊艳之才,可是点醒了很多学子啊。”

    “哈,是吗。”

    “如此看来,第一题本王是当仁不让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