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参政皇后 > 第244章 秘事,此乃后宫秘事

参政皇后 第244章 秘事,此乃后宫秘事

    离开淑妃的宫殿,沈攸宁顺着来时的路准备回去东宫,一路上她都在回想着淑妃口中的贤妃案。

    她想了许久,直到她快要抵达东宫,终是脚步一转,朝着另一个方向而去。

    贤妃案非同一般,淑妃娘娘那时位分不如眼下,能够接触的和知晓的不多,仅凭她一人的说辞也不能完全还原出当年那个案子的全貌,她需要其他人的视角来补足。

    而皇后,则是最好的选择。

    沈攸宁抿唇,这就是身处这个皇朝,作为女子之身的不便之处。

    若是兄长或是想要查此案,可以直接前往刑部求要当年的案宗,就算是佟维翰也可以想法子进入刑部拿到卷宗,可女子不行,即便是皇后,也不能进入军机要处。

    沈攸宁一路来到了未央宫门前,宫殿内的内侍瞧见她,忙丢下手中的活计去寻皇后身边的宫女上禀此事。

    他身边另一位内侍则快步小跑至沈攸宁面前,神色恭敬,“奴才见过安宁郡主,您怎么来了?奴才已经让人去上禀,郡主快些里面请。”

    这位与太子的婚事他们是知晓的,也算是未央宫半个主子,自然是怠慢不得。

    不多时,进去传话的内侍便从里边出来,身后还跟着皇后身边的大宫女竹露。

    “奴婢见过安宁郡主,请随我进去。”

    沈攸宁颔首,跟在她身后进入未央宫偏殿。

    竹露说道:“郡主,娘娘此时在处理后宫杂务,六宫主事此时都在主殿。娘娘有规矩,她在处理六宫事宜时任何人不得打搅,但娘娘若知晓郡主来了,定是要见上一见的。奴婢斗胆,请郡主在此稍候。”

    “好。”

    竹露闻言,安排来了点心茶水送过来。

    沈攸宁并没有等多久,才两盏茶的功夫,竹露便引她前往主殿,彼时主殿内皇后下达了几道命令,六宫主事齐齐应声。

    竹露这才开口,“皇后娘娘,安宁郡主求见。”

    听到她禀报的声音,皇后目露惊讶,“快快将人请来。”

    竹露回头看看沈攸宁,引她进入主殿。

    六宫主事瞧见她,齐齐行礼。

    “奴婢等见过安宁郡主。”

    皇后摆摆手,“都下去吧,方才商议之事,便依照本宫所言去办吧。”

    “是,我等告退。”

    沈攸宁目光在六宫主事上扫了一眼,正巧与其中一位主事的目光对上,对方忙低头移开视线,恭敬地弯了弯腰,随着其他几人一同离开。

    “那是哪宫的主事,瞧着容貌竟是不输后宫几位娘娘。”

    “那时尚仪局的王尚仪。”皇后一怔,没想到她会问起此人,只粗略介绍了一句,招手让她近前,不动声色地转移了话题,“安宁可是未央宫的稀客,这还是你第一次一个人来到本宫这里。可是太子做了什么,惹得你不快了来找本宫倾诉的?”

    “并不是。”沈攸宁也看出来她不太与自己多说这位王尚仪,也没有追问,“是有桩陈年旧事想从娘娘这儿了解一下。”

    “好啊!”皇后拉着她的手拍了拍,脸上带着温温柔柔的笑容,转身吩咐身后的宫女,“月荷,你和竹露去准备些京都眼下时兴的点心零嘴送到后面的小花园来,再煮一壶玉雪香。”

    所谓玉雪香,是燕朔辖内的附属国玉璧的独有好茶,此茶工艺复杂,带着淡淡的梅花香,清新淡雅,非常受后宫娘娘们的喜爱,只是产出较少,后宫能有的都是极为受宠的娘娘,却也仅有拳头大小那样一小匣子。

    吩咐好了一切,皇后便拉着沈攸宁的手边走边说,朝着宫殿后面的小花园而去。

    “本宫之前就听太子说起过,你同你母亲一样,在家里开辟了一片小花圃,养了些稀有的花草。我这小花园之中也养了许多奇珍异草,你且瞧瞧有没有喜欢的,我命人挖了给你送去。”

    “多谢娘娘。”

    两人边走边聊一路到了小花园,的确如皇后所言,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草。

    正值秋日,花坛中各色菊花盛开,一片姹紫嫣红,实在好看极了。

    花坛中央,摆了一套汉白玉打造的八角石桌,桌脚雕刻着各样花卉,实在精美。

    皇后牵着她到石桌旁坐下,屏退了左右,含笑看着她:“说来听听,你想要问哪桩陈年旧事?”

    “贤妃娘娘。”沈攸宁直言。

    皇后:“……”“倒确实是一桩陈年旧事,你怎么想起来问这件事?”

    “娘娘可了解安王?”

    “那个孩子是个可怜的。”皇后看着她,轻轻叹了一声,“本宫身为后宫之主,本应多照应一下他。只是当年贤妃那桩事了结之后,皇上便下令将他养在宫外,便也有心无力了。”

    “他少有入宫,本宫与他接触不多,但记忆里是个有些弱小乖巧的孩子,没有家族和母亲在,比起其它的皇子总归要小心谨慎一些。阿宁问起当年的事,也是因为他吗?”

    沈攸宁微微点头,“娘娘,若我说安王此人深不可测,或会对太子产生威胁,您信吗?”

    皇后蹙眉,“那孩子一无势力,二无宠爱,他对太子能有什么威胁?”

    可见沈攸宁一脸认真,她又仔细思索片刻,当年贤妃的母族通敌叛国,本应株连九族,但因皇上顾念金月大长公主与先皇,只连坐五族,处理了关联密切的亲族,并没有赶尽杀绝。

    可即便万家还有些支系活着,也都不成气候,更不可能对太子产生什么威胁。

    皇后摇摇头,“阿宁,那孩子的亲族都不在了,威胁不到太子的。说起来,若当年贤妃母族没有犯事,你见着安王也唤一声表兄。”

    “不在五服之内,不过是有些血脉关联而已。”沈攸宁淡淡回了一句。

    她知道的,贤妃的母族是当年的世家大族万家,而先皇和祖母的母后圣华皇后便出自万家,当时的贤妃见了祖母也可唤一声表姑。

    通敌叛国本是株连九族之罪,皇上因念着祖母和先皇也是出身万家,所以当时只是连坐五族。

    这些,当初查京中皇子的身世背景时,她就已经知晓了。

    “那么阿宁,想知道当年的什么呢?”皇后疑惑。

    “锦祈当时的大皇子死在了这桩案子之中,娘娘,我想知道,可是真的。”沈攸宁定定地看着她,不错过她的丝毫情绪。

    皇后没想到她想知道的是这个,倒是松了口气。

    “是真的。是金月长公主发现此人隐藏在贤妃宫中,将他当众处置了。”皇后看了看周围,轻声说道,“秘事,此乃后宫秘事,本不可多言。”

    沈攸宁省得,毕竟是皇帝的后妃,宫中竟然藏着他国皇子,传出去对皇帝的名声不好。

    只是……

    沈攸宁低声问道,“既然贤妃的宫中藏着外男,那怎么确定安王就是陛下的子嗣呢?”

    皇后眼神有些飘忽,没想到沈攸宁会问出这样的话,脸上有些尴尬,但想起当年的场景,仍有些唏嘘。

    “贤妃的确生出了二心,但在金月长公主当场斩杀那锦祈皇子之时,她悲愤交加生出了殉情之心,只不过被在场的护卫救了下来。而后,皇上将她关押在宫中,查问她通敌之事,她竟一直没有表露出丝毫怀孕在身的迹象。”

    “直到皇上下旨将她一并处置,她也没有吭声说出此事。是金月长公主发现了端倪,才及时将人留了下来。皇上才开口,要她生下子嗣再行处置。”

    “关押期间,她想过很多办法要打掉这个孩子……”皇后脸上多了一丝不忍,“当年皇上把她交给了本宫,是我心软,差点让她打掉了这个孩子。后来是皇上下令,将她手脚绑了起来,直至临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