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当铺 第165章 ∶承罪之门
热门推荐:
末世:全民觉醒,我是时空之王
穿成娇软拜金女,各路大佬沦陷了
复仇的刀哥
绝对死亡规则
名学密神:因为遇见你
我的平行世界文艺人生
穿书七零,闺蜜每天给我送物资!
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
女穿男:下乡娶妻后他赢麻了
我冲出阎氏古物斋的那一刻,风像刀子一样刮过脸颊,可我感觉不到疼。脑子里只有一句话在回响——“她还在等我”。小舟,我的妹妹,那个总爱穿白裙子、笑起来眼睛弯成月牙的女孩,此刻正陷在某种我无法理解的黑暗里。而我,是唯一能把她拉回来的人。
我拦下一辆出租车,声音发颤:“去南屏巷,越快越好。”司机从后视镜瞥了我一眼,没说话,车子猛地蹿了出去。街灯在窗外拉成一条条昏黄的光带,像烧尽的符纸飘在夜风里。我颤抖着手从衣兜里掏出那张《禁物录》的残页,纸角已经泛黑卷曲,像是被火燎过。我用指甲一点点刮开那些被浓墨涂抹的地方,指腹被划破也不觉得痛。终于,在纸背右下角,一行细如蛛丝的字浮现出来:
“钥开三重门:一见魂,二见怨,三见己。承罪者,以血祭钥,可换一人归。”
我的心跳几乎停滞。
原来如此。铜钥不是开锁的工具,它开启的是记忆的深渊。三重门——第一重,见魂,是看见亡者的执念;第二重,见怨,是听见怨念的低语;第三重,见己,是直面自己最不敢承认的罪。而“承罪者”,不是随便谁都能当的。必须是心中有未赎之罪的人,必须是曾在生死关头退缩过的人。
我闭上眼,十二岁那年的火光又烧了起来。
那晚,母亲在阁楼整理旧物,我听见她喊我,可我躲在被窝里装睡。我害怕黑,害怕雷声,更害怕她翻出那些从不让我碰的古匣。后来,一道闪电劈中屋檐,火势瞬间吞噬了楼梯。我本该去救她,可我跑了。我跑出了院子,跑进雨里,直到再也听不见她的呼喊。第二天,人们从灰烬中找到她的遗骸,手里还攥着一只烧了一半的木雕小舟——那是她为我妹妹刻的,还没来得及送出。
而如今,小舟失踪,铜钥重现,火灾重演……一切,都不是巧合。
我猛地睁开眼,盯着手中残页,忽然发现那行字的墨迹并非人为涂抹,而是……从纸里渗出来的。就像血,慢慢洇开。我指尖一颤,纸页竟无风自动,翻到背面,浮现出一行新字:
“你逃过一次火,逃不过第二次命。”
寒意从脊背窜上头顶。
车子猛地刹住,司机回头:“到了。”我抬头,看见那栋熟悉的旧公寓楼,像一具沉默的棺椁立在夜色中。我扔下钱,冲上楼梯。脚步声在空荡的楼道里回响,每一步都像踩在心跳上。三楼,304,门……开着。
我站在门口。
门框歪斜,门板半悬,像是被什么巨力撕开。屋内没有打斗痕迹,没有翻乱的家具,反而整洁得诡异。茶几上,静静躺着那把铜钥。黄铜铸成,纹路如血管般虬结,钥匙眼正对着我,幽深如瞳。我走近,它竟微微颤动,仿佛在呼吸。
“小舟?”我轻声唤,声音在空屋里撞出回音。
没有回应。
窗外,老式钟楼传来沉闷的钟声。一下,两下……三下。
子时三刻。
刹那间,铜钥腾空而起,悬在半空,缓缓旋转。钥匙尖端刺入虚空,像刺进一层看不见的膜。空气扭曲,泛起涟漪,一道门,从无到有,缓缓显现。门框由暗红木纹构成,上面刻满密密麻麻的符咒,门缝里渗出淡淡的焦味——和那年火灾时一模一样。
门,开了。
她站在门后。
小舟。
可又不像她。
她穿着那条白裙子,可裙摆焦黑,边缘卷曲。她的脸苍白如纸,眼睛空洞无神,像两口枯井。嘴唇微动,声音却从四面八方传来,带着回响,像是从地底爬出的亡魂:
“姐姐……救我……你也得进来。”
我后退一步,脚跟撞上门框。
“我不进去!我带你出来!”我嘶喊。
她摇头,动作僵硬,像被线牵动的木偶:“门只开一次,钥只认一人。你不进来,我就回不去了……你欠的债,该还了。”
“什么债?!”我崩溃地喊,“我什么都没做!”
“你逃了。”她忽然抬眼,目光如刀,“那晚,你听见妈妈喊你,可你缩在被子里,装睡。你眼睁睁看着火吞了她,却转身就跑。你以为没人知道?可火记得,灰记得,铜钥……也记得。”
我浑身发抖,冷汗浸透后背。
“那是意外……我只是个孩子……”
“可你长大了。”她冷笑,嘴角裂开一道细缝,“阎氏古物斋的大火,是你母亲的怨念重演。而这次,是你的。铜钥选中了你,因为你是‘承罪者’。只有你,用血祭钥,才能打开第三重门,把我换回来。”
“用血?”
她抬起手,掌心裂开一道口子,黑血缓缓流出:“我已经开始了。可一个人的血不够,必须是亲人的,带着悔恨的血,才能完成仪式。”
我终于明白了。
这不是救援,是献祭。
我若不进这门,小舟永困其中;我若进去,或许能救她,但代价是什么?我的记忆?我的魂?还是……我的命?
钟声再次响起,门开始收缩。
小舟伸出手,指尖焦黑:“姐姐,你当年没救妈妈,这次,能救我吗?”
我看着她,那个从小牵着我上学、替我挨骂、夜里为我盖被子的妹妹。她的眼神里,有哀求,有怨恨,还有一丝……怜悯。
我忽然笑了,眼泪却滚了下来。
“你说得对。”我轻声说,“我逃过一次。可这次……我不逃了。”
我抓起铜钥,钥匙尖端划破掌心,血滴落在门框上,发出“滋”的一声,像水滴落进热油。门猛然大开,一股灼热的风扑面而来,夹杂着焦木与腐香的气息。我跨步而入。
门在我身后闭合,世界陷入黑暗。
耳边,响起母亲的声音:“晚晚……你终于来了。”
我睁开眼,发现自己站在那栋烧毁的老宅里。火焰在四周跳动,却不灼人。楼梯尽头,母亲站在火中,背对着我,手里抱着那只木雕小舟。
“妈……”我哽咽。
她缓缓转身,脸上没有烧伤,只有悲伤:“你来了。可你还记得,你为什么能活下来吗?”
我摇头。
“因为小舟替你许了愿。”她说,“她用她的命,换你从那场火里逃出来。可怨念不散,轮回不止。铜钥每十二年开启一次,选中一个承罪者,重复那夜的选择。上一次是你逃,这一次……轮到你了。”
我如遭雷击。
原来小舟早已不在人世。那场火灾后不久,她便因重病离世,而我因无法承受双亲皆失的痛苦,竟将这段记忆封存,只记得她“失踪”了。铜钥,不过是引出我内心最深的罪与痛,逼我面对真相。
“所以……门后的她,是怨念?”
母亲点头:“是执念,是悔,是你不肯放下的‘如果’。”
我跪倒在地,泪水混着血滴在焦土上。
“那我该怎么办?”
“走进第三重门。”母亲的身影渐渐消散,“承认你的罪,献出你的血,把真相带回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息。”
我站起身,手中铜钥灼热如炭。
远处,第二道门浮现,门上刻着两个字:见己。
我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门后,是我十二岁的模样,蜷缩在被窝里,耳朵贴着墙壁,听着母亲的呼救声,却一动不动。
我走过去,抱住那个小小的自己。
“对不起……”我哭着说,“我害怕,我懦弱,我不该丢下你……但这一次,我来了。”
身后的门轰然关闭,而前方,一道微光亮起。
我知道,那是出口。
也是救赎。
我拦下一辆出租车,声音发颤:“去南屏巷,越快越好。”司机从后视镜瞥了我一眼,没说话,车子猛地蹿了出去。街灯在窗外拉成一条条昏黄的光带,像烧尽的符纸飘在夜风里。我颤抖着手从衣兜里掏出那张《禁物录》的残页,纸角已经泛黑卷曲,像是被火燎过。我用指甲一点点刮开那些被浓墨涂抹的地方,指腹被划破也不觉得痛。终于,在纸背右下角,一行细如蛛丝的字浮现出来:
“钥开三重门:一见魂,二见怨,三见己。承罪者,以血祭钥,可换一人归。”
我的心跳几乎停滞。
原来如此。铜钥不是开锁的工具,它开启的是记忆的深渊。三重门——第一重,见魂,是看见亡者的执念;第二重,见怨,是听见怨念的低语;第三重,见己,是直面自己最不敢承认的罪。而“承罪者”,不是随便谁都能当的。必须是心中有未赎之罪的人,必须是曾在生死关头退缩过的人。
我闭上眼,十二岁那年的火光又烧了起来。
那晚,母亲在阁楼整理旧物,我听见她喊我,可我躲在被窝里装睡。我害怕黑,害怕雷声,更害怕她翻出那些从不让我碰的古匣。后来,一道闪电劈中屋檐,火势瞬间吞噬了楼梯。我本该去救她,可我跑了。我跑出了院子,跑进雨里,直到再也听不见她的呼喊。第二天,人们从灰烬中找到她的遗骸,手里还攥着一只烧了一半的木雕小舟——那是她为我妹妹刻的,还没来得及送出。
而如今,小舟失踪,铜钥重现,火灾重演……一切,都不是巧合。
我猛地睁开眼,盯着手中残页,忽然发现那行字的墨迹并非人为涂抹,而是……从纸里渗出来的。就像血,慢慢洇开。我指尖一颤,纸页竟无风自动,翻到背面,浮现出一行新字:
“你逃过一次火,逃不过第二次命。”
寒意从脊背窜上头顶。
车子猛地刹住,司机回头:“到了。”我抬头,看见那栋熟悉的旧公寓楼,像一具沉默的棺椁立在夜色中。我扔下钱,冲上楼梯。脚步声在空荡的楼道里回响,每一步都像踩在心跳上。三楼,304,门……开着。
我站在门口。
门框歪斜,门板半悬,像是被什么巨力撕开。屋内没有打斗痕迹,没有翻乱的家具,反而整洁得诡异。茶几上,静静躺着那把铜钥。黄铜铸成,纹路如血管般虬结,钥匙眼正对着我,幽深如瞳。我走近,它竟微微颤动,仿佛在呼吸。
“小舟?”我轻声唤,声音在空屋里撞出回音。
没有回应。
窗外,老式钟楼传来沉闷的钟声。一下,两下……三下。
子时三刻。
刹那间,铜钥腾空而起,悬在半空,缓缓旋转。钥匙尖端刺入虚空,像刺进一层看不见的膜。空气扭曲,泛起涟漪,一道门,从无到有,缓缓显现。门框由暗红木纹构成,上面刻满密密麻麻的符咒,门缝里渗出淡淡的焦味——和那年火灾时一模一样。
门,开了。
她站在门后。
小舟。
可又不像她。
她穿着那条白裙子,可裙摆焦黑,边缘卷曲。她的脸苍白如纸,眼睛空洞无神,像两口枯井。嘴唇微动,声音却从四面八方传来,带着回响,像是从地底爬出的亡魂:
“姐姐……救我……你也得进来。”
我后退一步,脚跟撞上门框。
“我不进去!我带你出来!”我嘶喊。
她摇头,动作僵硬,像被线牵动的木偶:“门只开一次,钥只认一人。你不进来,我就回不去了……你欠的债,该还了。”
“什么债?!”我崩溃地喊,“我什么都没做!”
“你逃了。”她忽然抬眼,目光如刀,“那晚,你听见妈妈喊你,可你缩在被子里,装睡。你眼睁睁看着火吞了她,却转身就跑。你以为没人知道?可火记得,灰记得,铜钥……也记得。”
我浑身发抖,冷汗浸透后背。
“那是意外……我只是个孩子……”
“可你长大了。”她冷笑,嘴角裂开一道细缝,“阎氏古物斋的大火,是你母亲的怨念重演。而这次,是你的。铜钥选中了你,因为你是‘承罪者’。只有你,用血祭钥,才能打开第三重门,把我换回来。”
“用血?”
她抬起手,掌心裂开一道口子,黑血缓缓流出:“我已经开始了。可一个人的血不够,必须是亲人的,带着悔恨的血,才能完成仪式。”
我终于明白了。
这不是救援,是献祭。
我若不进这门,小舟永困其中;我若进去,或许能救她,但代价是什么?我的记忆?我的魂?还是……我的命?
钟声再次响起,门开始收缩。
小舟伸出手,指尖焦黑:“姐姐,你当年没救妈妈,这次,能救我吗?”
我看着她,那个从小牵着我上学、替我挨骂、夜里为我盖被子的妹妹。她的眼神里,有哀求,有怨恨,还有一丝……怜悯。
我忽然笑了,眼泪却滚了下来。
“你说得对。”我轻声说,“我逃过一次。可这次……我不逃了。”
我抓起铜钥,钥匙尖端划破掌心,血滴落在门框上,发出“滋”的一声,像水滴落进热油。门猛然大开,一股灼热的风扑面而来,夹杂着焦木与腐香的气息。我跨步而入。
门在我身后闭合,世界陷入黑暗。
耳边,响起母亲的声音:“晚晚……你终于来了。”
我睁开眼,发现自己站在那栋烧毁的老宅里。火焰在四周跳动,却不灼人。楼梯尽头,母亲站在火中,背对着我,手里抱着那只木雕小舟。
“妈……”我哽咽。
她缓缓转身,脸上没有烧伤,只有悲伤:“你来了。可你还记得,你为什么能活下来吗?”
我摇头。
“因为小舟替你许了愿。”她说,“她用她的命,换你从那场火里逃出来。可怨念不散,轮回不止。铜钥每十二年开启一次,选中一个承罪者,重复那夜的选择。上一次是你逃,这一次……轮到你了。”
我如遭雷击。
原来小舟早已不在人世。那场火灾后不久,她便因重病离世,而我因无法承受双亲皆失的痛苦,竟将这段记忆封存,只记得她“失踪”了。铜钥,不过是引出我内心最深的罪与痛,逼我面对真相。
“所以……门后的她,是怨念?”
母亲点头:“是执念,是悔,是你不肯放下的‘如果’。”
我跪倒在地,泪水混着血滴在焦土上。
“那我该怎么办?”
“走进第三重门。”母亲的身影渐渐消散,“承认你的罪,献出你的血,把真相带回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息。”
我站起身,手中铜钥灼热如炭。
远处,第二道门浮现,门上刻着两个字:见己。
我深吸一口气,推门而入。
门后,是我十二岁的模样,蜷缩在被窝里,耳朵贴着墙壁,听着母亲的呼救声,却一动不动。
我走过去,抱住那个小小的自己。
“对不起……”我哭着说,“我害怕,我懦弱,我不该丢下你……但这一次,我来了。”
身后的门轰然关闭,而前方,一道微光亮起。
我知道,那是出口。
也是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