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当铺 第175章 ∶铜铃招魂
热门推荐:
末世:全民觉醒,我是时空之王
穿成娇软拜金女,各路大佬沦陷了
复仇的刀哥
绝对死亡规则
名学密神:因为遇见你
我的平行世界文艺人生
穿书七零,闺蜜每天给我送物资!
三国:开局系统就跑路
女穿男:下乡娶妻后他赢麻了
我逃出当铺的那天夜里,雨下得像是天被撕开了口子。雨水顺着我的发丝淌进衣领,冷得像铁线穿骨。可我顾不上这些,只是一路狂奔,穿过巷口、跨过铁桥、踩碎一地月光。我不知道自己跑了多久,直到肺像破风箱一样嘶鸣,双腿发软跪倒在街角的垃圾桶旁,才意识到——我已经没有地方可去了。
那间当铺,明明就在我转身的街角,可当我回头,那里只有一堵斑驳的老墙,爬满青苔与裂痕,仿佛几十年没人踏足。可我记得清清楚楚:朱漆剥落的门框,门楣上挂着一只铜铃,锈迹斑斑却透着诡异的光泽;还有那个老者,枯手翻书,眼神如刀,一页页剥走我的记忆。
从那天起,我开始做噩梦。
梦里,我又站在当铺中央,四壁寂静,唯有纸页翻动的声音,沙沙作响,像蛇在爬。老者坐在柜台后,翻开一本厚重的古籍,封皮上写着《典当录》。他每翻一页,我就感觉脑子里有什么东西被抽走了——六岁生日那天,母亲给我扎的蝴蝶结发绳,突然没了颜色;初恋时在操场边递出的第一封情书,字迹化为灰烬;父亲葬礼上我跪着磕的三个头,连同那场雪,全都沉入黑暗。
我拼命想记住,可越是挣扎,记忆就越像沙漏中的细沙,无声流尽。
我疯了一样去警局报案。值班警察听完,皱眉看着我:“你说的那条街,根本没有当铺。地图上查不到,居民也不记得。”他甚至调出监控,那段路整晚空无一人,连我的身影都没出现过。
我不甘心,又去找心理医生。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是你童年经历的重大变故引发的幻觉投射。建议你服药,配合治疗。”
可我知道,那不是幻觉。
那当然是真的。它吸走了我的记忆,还偷走了我的心跳节奏。每当我照镜子,总觉得镜中的自己慢了半拍,像是被人提前录好又回放的影像。
第八夜,雨又来了。
我梦见母亲站在雨中,穿着那条她最爱的红裙。裙摆滴着血,一滴一滴砸在石板路上,溅起暗红的花。她的脸苍白如纸,嘴唇开合,声音却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救我……我在书里……林晚,救我……”
我想冲过去,可双脚像被钉住。我想喊,喉咙却发不出声。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一点点融化在雨里,像一帧老电影被烧毁。
我猛地惊醒,冷汗浸透睡衣。窗外雷声滚滚,屋内却静得可怕。就在我准备起身开灯时,余光瞥见床头——那本书,正静静躺在枕边。
是《典当录》。
它本不该出现在这里。我从未带它回家,甚至不敢再看它一眼。可此刻,它正自动翻页,纸张哗啦作响,最终停在一页从未见过的篇章:
《招魂典当法》
墨迹如血,字字森然:
“若欲召回亡魂,须以‘自身存在’为当。于子时三刻,摇动当铺铜铃三下,唤其名。魂归之时,铃响为契,门启为引。然,归来者非全,存者将失。”
我盯着那行字,心跳如鼓。自身存在?什么意思?是什么?是记忆?还是……我之所以为“我”的一切?
可母亲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救我……我在书里……”
我忽然明白——她不是死了,是被典当了。被那老者,用某种我无法理解的方式,封进了那本书里。而我,是唯一能把她带回来的人。
哪怕代价是我的一切。
我疯了般冲出家门。
夜已深,街上无人。路灯昏黄,拉长我的影子,像一条通往地狱的引路绳。我凭着记忆穿行在巷弄之间,心跳随着脚步加快。终于,在子时二刻,我站在了那堵墙前。
风忽然停了。
我抬头,铜铃就在那里,静静悬挂在门楣上,锈迹斑斑,却泛着幽幽青光,像是活物在呼吸。
我伸出手,指尖颤抖。
“叮——”
第一声铃响,划破死寂。风,真的停了。连树叶都不再晃动,整个世界陷入一种诡异的静止。
“叮——”
第二声,街灯一盏接一盏熄灭。不是跳闸,而是像被什么东西一口一口吞掉。黑暗从四面八方涌来,唯有当铺门前那盏灯笼,幽幽亮起,火光却是绿色的。
“叮——”
第三声,门,缓缓开启。
没有吱呀声,没有风,门就那样无声地敞开了,像一张沉默的嘴。
门内没有老者,没有柜台,只有一盏绿灯悬在半空,摇曳不定。灯光下,地面有一行湿脚印,从门外一直延伸进深处。脚印很小,是孩童的尺寸,每一步都带着水渍,像是刚从雨中走来。
我咬牙,迈步进去。
长廊幽深,两侧墙上挂满相框,密密麻麻,像墓碑林立。我走近一看,浑身发寒——每一张照片,都是我。
童年在院子里荡秋千,少年在教室写作业,工作后第一次领工资,恋爱时和男友在海边拥抱……可奇怪的是,每张照片里的我,脸都在逐渐模糊。越靠近走廊尽头,我的面容就越发不清,最后只剩下一个轮廓,像被橡皮擦一点点抹去。
我加快脚步,心跳如雷。
尽头是一扇木门,漆黑如墨,门上刻着四个字:壬戌·七。
壬戌年,是我出生的年份。七,是母亲去世的日期。
我推门而入。
房间极小,四壁空荡,唯有一张木桌,桌上放着一本打开的书——正是《典当录》。书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而最上方,赫然写着:
林晚之母,典当记忆七段,魂魄封存,待赎。
我颤抖着翻页,下一刻,血液几乎凝固。
书页中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母亲抱着幼年的我,笑得温柔。可照片下方,有一行小字:
“赎魂之法,唯有一途:以子代母,以存在换存在。若铃响三声,门开之后,汝入此廊,即已签下契约。魂归之时,汝将不存——无人记得,无人知晓,如从未出生。”
我愣在原地,冷意从脚底窜上头顶。
原来……从我踏入当铺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
不是我在救她,是她一直在等我来,完成这场献祭。
我忽然想起那些模糊的照片——那不是记忆的流失,是我的“存在”正在被抹除。每一次铃响,每一步脚印,都是我在走向虚无。
可就在这时,书页无风自动,翻到最后一页。
一行新字浮现:
“林晚,你来了。”
字迹,竟是母亲的笔迹。
我泪如雨下。
门外,风又起。
铜铃,再度轻响。
那间当铺,明明就在我转身的街角,可当我回头,那里只有一堵斑驳的老墙,爬满青苔与裂痕,仿佛几十年没人踏足。可我记得清清楚楚:朱漆剥落的门框,门楣上挂着一只铜铃,锈迹斑斑却透着诡异的光泽;还有那个老者,枯手翻书,眼神如刀,一页页剥走我的记忆。
从那天起,我开始做噩梦。
梦里,我又站在当铺中央,四壁寂静,唯有纸页翻动的声音,沙沙作响,像蛇在爬。老者坐在柜台后,翻开一本厚重的古籍,封皮上写着《典当录》。他每翻一页,我就感觉脑子里有什么东西被抽走了——六岁生日那天,母亲给我扎的蝴蝶结发绳,突然没了颜色;初恋时在操场边递出的第一封情书,字迹化为灰烬;父亲葬礼上我跪着磕的三个头,连同那场雪,全都沉入黑暗。
我拼命想记住,可越是挣扎,记忆就越像沙漏中的细沙,无声流尽。
我疯了一样去警局报案。值班警察听完,皱眉看着我:“你说的那条街,根本没有当铺。地图上查不到,居民也不记得。”他甚至调出监控,那段路整晚空无一人,连我的身影都没出现过。
我不甘心,又去找心理医生。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平静:“典型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可能是你童年经历的重大变故引发的幻觉投射。建议你服药,配合治疗。”
可我知道,那不是幻觉。
那当然是真的。它吸走了我的记忆,还偷走了我的心跳节奏。每当我照镜子,总觉得镜中的自己慢了半拍,像是被人提前录好又回放的影像。
第八夜,雨又来了。
我梦见母亲站在雨中,穿着那条她最爱的红裙。裙摆滴着血,一滴一滴砸在石板路上,溅起暗红的花。她的脸苍白如纸,嘴唇开合,声音却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救我……我在书里……林晚,救我……”
我想冲过去,可双脚像被钉住。我想喊,喉咙却发不出声。只能眼睁睁看着她一点点融化在雨里,像一帧老电影被烧毁。
我猛地惊醒,冷汗浸透睡衣。窗外雷声滚滚,屋内却静得可怕。就在我准备起身开灯时,余光瞥见床头——那本书,正静静躺在枕边。
是《典当录》。
它本不该出现在这里。我从未带它回家,甚至不敢再看它一眼。可此刻,它正自动翻页,纸张哗啦作响,最终停在一页从未见过的篇章:
《招魂典当法》
墨迹如血,字字森然:
“若欲召回亡魂,须以‘自身存在’为当。于子时三刻,摇动当铺铜铃三下,唤其名。魂归之时,铃响为契,门启为引。然,归来者非全,存者将失。”
我盯着那行字,心跳如鼓。自身存在?什么意思?是什么?是记忆?还是……我之所以为“我”的一切?
可母亲的声音还在耳边回荡:“救我……我在书里……”
我忽然明白——她不是死了,是被典当了。被那老者,用某种我无法理解的方式,封进了那本书里。而我,是唯一能把她带回来的人。
哪怕代价是我的一切。
我疯了般冲出家门。
夜已深,街上无人。路灯昏黄,拉长我的影子,像一条通往地狱的引路绳。我凭着记忆穿行在巷弄之间,心跳随着脚步加快。终于,在子时二刻,我站在了那堵墙前。
风忽然停了。
我抬头,铜铃就在那里,静静悬挂在门楣上,锈迹斑斑,却泛着幽幽青光,像是活物在呼吸。
我伸出手,指尖颤抖。
“叮——”
第一声铃响,划破死寂。风,真的停了。连树叶都不再晃动,整个世界陷入一种诡异的静止。
“叮——”
第二声,街灯一盏接一盏熄灭。不是跳闸,而是像被什么东西一口一口吞掉。黑暗从四面八方涌来,唯有当铺门前那盏灯笼,幽幽亮起,火光却是绿色的。
“叮——”
第三声,门,缓缓开启。
没有吱呀声,没有风,门就那样无声地敞开了,像一张沉默的嘴。
门内没有老者,没有柜台,只有一盏绿灯悬在半空,摇曳不定。灯光下,地面有一行湿脚印,从门外一直延伸进深处。脚印很小,是孩童的尺寸,每一步都带着水渍,像是刚从雨中走来。
我咬牙,迈步进去。
长廊幽深,两侧墙上挂满相框,密密麻麻,像墓碑林立。我走近一看,浑身发寒——每一张照片,都是我。
童年在院子里荡秋千,少年在教室写作业,工作后第一次领工资,恋爱时和男友在海边拥抱……可奇怪的是,每张照片里的我,脸都在逐渐模糊。越靠近走廊尽头,我的面容就越发不清,最后只剩下一个轮廓,像被橡皮擦一点点抹去。
我加快脚步,心跳如雷。
尽头是一扇木门,漆黑如墨,门上刻着四个字:壬戌·七。
壬戌年,是我出生的年份。七,是母亲去世的日期。
我推门而入。
房间极小,四壁空荡,唯有一张木桌,桌上放着一本打开的书——正是《典当录》。书页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而最上方,赫然写着:
林晚之母,典当记忆七段,魂魄封存,待赎。
我颤抖着翻页,下一刻,血液几乎凝固。
书页中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母亲抱着幼年的我,笑得温柔。可照片下方,有一行小字:
“赎魂之法,唯有一途:以子代母,以存在换存在。若铃响三声,门开之后,汝入此廊,即已签下契约。魂归之时,汝将不存——无人记得,无人知晓,如从未出生。”
我愣在原地,冷意从脚底窜上头顶。
原来……从我踏入当铺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
不是我在救她,是她一直在等我来,完成这场献祭。
我忽然想起那些模糊的照片——那不是记忆的流失,是我的“存在”正在被抹除。每一次铃响,每一步脚印,都是我在走向虚无。
可就在这时,书页无风自动,翻到最后一页。
一行新字浮现:
“林晚,你来了。”
字迹,竟是母亲的笔迹。
我泪如雨下。
门外,风又起。
铜铃,再度轻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