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奴十年 第375章 主君今日又问,夫人好吗?
热门推荐:
四合院之刚穿越过来就要撵我走
赛尔号:我米瑞斯,没有进化受阻
西游:收徒孙悟空,圣人被玩坏了
快穿之云初
禁忌武夫
回到古代:种田养牛粮满仓
四合院:开局就送秦淮茹
双穿:从倒爷开始崛起
我比你多一个世界之魔兽亡灵法师
可她垂头去看怀里的孩子。
那么软糯的孩子,过完满岁也不过才不足半年,还是很小的孩子,就已经过早地尝遍了人间的苦。
心中暗暗地叹息,冲珠帘外的人温声笑道,“仲叔,我有些累了。”
谢允的话断在口中,未能说完的话便不再说下去了。
抱了抱拳,俯身就要告退了,“我知道,到底是委屈嫂嫂了。”
没人觉得你委屈的时候,还不觉得委屈。
有人觉得你委屈的时候,好似才忽然觉出了委屈来。
殿门又开,开了又阖。
那道奢华壮丽的殿门开开合合多少次,只有旁人进来,殿里的人却没有出去过一回。
阿磐满腹怅然,心中滞着,百般的滋味全都郁结在里头,那里头的酸涩一次次地传遍五脏肺腑,生生地将她的眼眶逼得湿润起来。
困心衡虑,郁郁累累。
仰起头来,迫得那满眶的眼泪倒流回去,全都倒流回去,一滴也不要落下来。
天光渐暗,并不清楚此刻是什么时辰,也许已经日暮,也许还并没有那么晚,只是雷声响起,很快就下起了大雨来。
其间有婢子进殿,送过几回羹汤粥饭,都是晋宫的膳食,每一回也都算丰盛。
可惜被囚的人没有什么胃口,被那“妺喜”二字搅扰着心神,更是什么珍馐美馔也吃不下。
喂谢密喝过几回羊奶,喝过几回肉羹。
孩子听话,喂他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只是吃下不久,又要哇的一声吐出来,全都吐个干净。
有的孩子生来就是享福,有的孩子呢,有的孩子却生来就要来到这人间吃苦。
也不知要吃多少苦头,才算吃完了,吃尽了,才能享几天寻常人的福。
婢子想要燃烛,被她拦住了。
从前大明台列烛如昼,但囚室却不需点太多灯。
不过在内殿点上一支,好在夜里照看孩子罢了。
这一夜还是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还是把门窗砸得噼里啪啦作响,谢密吐得人都虚脱了,早早地就睡下了。
折腾了这两天一夜,阿磐也早熬得心枯力竭,才合上眸子,竟就沉沉地睡了过去。
夜里不知怎么,觉得烫人,似有火烧灼,烧得人口干舌燥。
便在梦里四下找水喝,起身时恍惚见有人似从前一样卧在一旁。
她烧得难耐,便去唤一旁的人,“凤玄。”
喉腔烧得嘶哑,唤了不知几声。
白日有多期盼着他来,此刻便多希望他能转过身来。
可白日那人没有来。
此刻,此刻那人睡得沉,也迟迟不曾醒来,也就不曾转过身来。
哦,那便不是谢玄。
她渴得厉害,心肺都要被灼起来,到底是似从前一样,说起了从前一说就说了快十个月的话。
她说,“萧延年,我渴了。”
也不知为什么,说完了话,人就醒了。
醒来的时候,谢密还在睡,那么小的人也会做梦,睡梦中也在哭,小小的身子哭得一抽一抽,不知梦见了什么。
阿磐搂着那可怜的孩子,轻拍着那孩子的肩头,轻声地哄他,“阿密,好孩子,不哭啦!”
内殿灯光微弱昏黄,就要燃尽了。
那道隔着内外大殿的珠帘微微晃动着,那些价值连城的珠子许多都不知道名字,碰在一处,碰出碎冰戛玉的响,清泠泠的,似金声玉振,清泉流石。
这么好听的声音,从来没有仔细听。
如今这空荡的大殿悄无声息,寂若无人,因而这明珠碰撞的声响,便显得尤其清晰。
眼角凉凉的,有什么东西滑了下来,沿着脸颊,滑向颈窝,又落到了帛枕上去。
抬袖去擦,才意识到,那是眼泪。
也不知是为谁哭,这眼泪又是为谁而落。
是为自己吧。
为自己的力不从心,为自己的进退两难,为当下的处境,为这没有光亮的前途。
也是这时候,才察觉自己有些低低的烧了起来。
难怪梦里口渴。
第三日,谢允又来过一次。
谢允来的时候,立在与昨日一样的地方,问的也还是与昨日一样的话。
他就立在珠帘外,谦恭有礼地问,“主君今日问,夫人好吗?”
好吗?
好。
好啊。
哪有什么不好的。
孩子总不说话,没有人来的时候,她也不必说什么。
无人打扰,没有什么不好的。
这一日谢允还说起了与昨日不一样的话。
他说,“主君问,夫人可愿把二公子送去旁处教养?”
送去旁处,不必杀绝。
是晋君退让了一步。
他退让了好大一步。
她知道这样的一步对于晋君来说很难,须知道,不管是崔若愚,还是将军们,没有一人愿意留下中山遗孤。
阿磐便问,“送去什么地方啊?”
她愿意接话,是好事,谢允是说客,说客不怕没有辩才,怕的是被游说的人油盐不进,连话茬都不愿意接。
因而谢允再往下说的时候,口气添了几分轻松,“是个好人家,家主山间隐居前,在大梁做过多年的教书先生。”
若是个太平的世道,那也好啊。
似赵媪说的,就做个寻常的布衣,就做个平头百姓,在山间逍遥自在地过一生,没什么不好的,那也是福气。
可阿磐想起了自己来。
她三岁那年,一样是被送去山间,云家养父也一样是个教书先生。
可教书先生不过是个隐姓埋名的幌子。
别的不知,单说云家养父,不就是萧延年安插灵寿的暗桩吗。
不然一个教书先生的女儿,怎会与君王许下婚约,惦记着有朝一日能做中山的王后呢?
因而送谢密出去,是万万也不能啊。
这孩子福薄,到不了那么远的地方,一出大明台,就不知要死在谁的刀下。
因此不能,万万不能。
阿磐笑着摇头,一双手抱紧了那个不声不响的孩子,“不能。”
谢允叹道,“嫂嫂,请嫂嫂再想一想吧。兄长既说了这样的话,于二公子到底算是一条好出路。”
不必再想,没有什么可想的。
阿磐怅然摇头,“阿密在哪里,我就在哪里。仲叔不必再来问了,去回主君吧。”
她很坚决,坚决得不容反驳。
晋君都没有办法的人,谢允又能有什么法子呢。
他也没有。
没有就只能走了。
谢允走前踟蹰了片刻,仍旧是劝了一句,“嫂嫂与兄长僵持数日,我在一旁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请嫂嫂........什么时候,去看一看兄长吧。”
她不愿出这大明台。
可他为什么不来呢?
这是他的夫君母后住过的地方,也是他亡国前生长的地方。
她就在这里等着。
可他为何不回来呢?
那么软糯的孩子,过完满岁也不过才不足半年,还是很小的孩子,就已经过早地尝遍了人间的苦。
心中暗暗地叹息,冲珠帘外的人温声笑道,“仲叔,我有些累了。”
谢允的话断在口中,未能说完的话便不再说下去了。
抱了抱拳,俯身就要告退了,“我知道,到底是委屈嫂嫂了。”
没人觉得你委屈的时候,还不觉得委屈。
有人觉得你委屈的时候,好似才忽然觉出了委屈来。
殿门又开,开了又阖。
那道奢华壮丽的殿门开开合合多少次,只有旁人进来,殿里的人却没有出去过一回。
阿磐满腹怅然,心中滞着,百般的滋味全都郁结在里头,那里头的酸涩一次次地传遍五脏肺腑,生生地将她的眼眶逼得湿润起来。
困心衡虑,郁郁累累。
仰起头来,迫得那满眶的眼泪倒流回去,全都倒流回去,一滴也不要落下来。
天光渐暗,并不清楚此刻是什么时辰,也许已经日暮,也许还并没有那么晚,只是雷声响起,很快就下起了大雨来。
其间有婢子进殿,送过几回羹汤粥饭,都是晋宫的膳食,每一回也都算丰盛。
可惜被囚的人没有什么胃口,被那“妺喜”二字搅扰着心神,更是什么珍馐美馔也吃不下。
喂谢密喝过几回羊奶,喝过几回肉羹。
孩子听话,喂他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只是吃下不久,又要哇的一声吐出来,全都吐个干净。
有的孩子生来就是享福,有的孩子呢,有的孩子却生来就要来到这人间吃苦。
也不知要吃多少苦头,才算吃完了,吃尽了,才能享几天寻常人的福。
婢子想要燃烛,被她拦住了。
从前大明台列烛如昼,但囚室却不需点太多灯。
不过在内殿点上一支,好在夜里照看孩子罢了。
这一夜还是电闪雷鸣,豆大的雨点还是把门窗砸得噼里啪啦作响,谢密吐得人都虚脱了,早早地就睡下了。
折腾了这两天一夜,阿磐也早熬得心枯力竭,才合上眸子,竟就沉沉地睡了过去。
夜里不知怎么,觉得烫人,似有火烧灼,烧得人口干舌燥。
便在梦里四下找水喝,起身时恍惚见有人似从前一样卧在一旁。
她烧得难耐,便去唤一旁的人,“凤玄。”
喉腔烧得嘶哑,唤了不知几声。
白日有多期盼着他来,此刻便多希望他能转过身来。
可白日那人没有来。
此刻,此刻那人睡得沉,也迟迟不曾醒来,也就不曾转过身来。
哦,那便不是谢玄。
她渴得厉害,心肺都要被灼起来,到底是似从前一样,说起了从前一说就说了快十个月的话。
她说,“萧延年,我渴了。”
也不知为什么,说完了话,人就醒了。
醒来的时候,谢密还在睡,那么小的人也会做梦,睡梦中也在哭,小小的身子哭得一抽一抽,不知梦见了什么。
阿磐搂着那可怜的孩子,轻拍着那孩子的肩头,轻声地哄他,“阿密,好孩子,不哭啦!”
内殿灯光微弱昏黄,就要燃尽了。
那道隔着内外大殿的珠帘微微晃动着,那些价值连城的珠子许多都不知道名字,碰在一处,碰出碎冰戛玉的响,清泠泠的,似金声玉振,清泉流石。
这么好听的声音,从来没有仔细听。
如今这空荡的大殿悄无声息,寂若无人,因而这明珠碰撞的声响,便显得尤其清晰。
眼角凉凉的,有什么东西滑了下来,沿着脸颊,滑向颈窝,又落到了帛枕上去。
抬袖去擦,才意识到,那是眼泪。
也不知是为谁哭,这眼泪又是为谁而落。
是为自己吧。
为自己的力不从心,为自己的进退两难,为当下的处境,为这没有光亮的前途。
也是这时候,才察觉自己有些低低的烧了起来。
难怪梦里口渴。
第三日,谢允又来过一次。
谢允来的时候,立在与昨日一样的地方,问的也还是与昨日一样的话。
他就立在珠帘外,谦恭有礼地问,“主君今日问,夫人好吗?”
好吗?
好。
好啊。
哪有什么不好的。
孩子总不说话,没有人来的时候,她也不必说什么。
无人打扰,没有什么不好的。
这一日谢允还说起了与昨日不一样的话。
他说,“主君问,夫人可愿把二公子送去旁处教养?”
送去旁处,不必杀绝。
是晋君退让了一步。
他退让了好大一步。
她知道这样的一步对于晋君来说很难,须知道,不管是崔若愚,还是将军们,没有一人愿意留下中山遗孤。
阿磐便问,“送去什么地方啊?”
她愿意接话,是好事,谢允是说客,说客不怕没有辩才,怕的是被游说的人油盐不进,连话茬都不愿意接。
因而谢允再往下说的时候,口气添了几分轻松,“是个好人家,家主山间隐居前,在大梁做过多年的教书先生。”
若是个太平的世道,那也好啊。
似赵媪说的,就做个寻常的布衣,就做个平头百姓,在山间逍遥自在地过一生,没什么不好的,那也是福气。
可阿磐想起了自己来。
她三岁那年,一样是被送去山间,云家养父也一样是个教书先生。
可教书先生不过是个隐姓埋名的幌子。
别的不知,单说云家养父,不就是萧延年安插灵寿的暗桩吗。
不然一个教书先生的女儿,怎会与君王许下婚约,惦记着有朝一日能做中山的王后呢?
因而送谢密出去,是万万也不能啊。
这孩子福薄,到不了那么远的地方,一出大明台,就不知要死在谁的刀下。
因此不能,万万不能。
阿磐笑着摇头,一双手抱紧了那个不声不响的孩子,“不能。”
谢允叹道,“嫂嫂,请嫂嫂再想一想吧。兄长既说了这样的话,于二公子到底算是一条好出路。”
不必再想,没有什么可想的。
阿磐怅然摇头,“阿密在哪里,我就在哪里。仲叔不必再来问了,去回主君吧。”
她很坚决,坚决得不容反驳。
晋君都没有办法的人,谢允又能有什么法子呢。
他也没有。
没有就只能走了。
谢允走前踟蹰了片刻,仍旧是劝了一句,“嫂嫂与兄长僵持数日,我在一旁看着,心里很不是滋味。但请嫂嫂........什么时候,去看一看兄长吧。”
她不愿出这大明台。
可他为什么不来呢?
这是他的夫君母后住过的地方,也是他亡国前生长的地方。
她就在这里等着。
可他为何不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