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梁神秘巨商 > 第321章 蝗谋粮战

大梁神秘巨商 第321章 蝗谋粮战

    雨后不过数日,泸县密报便至太福祥镇。顺风脚行快马送来的薄薄纸片上,只寥寥数字:“飞蝗初现,其势渐起。”

    秦文捏着密报,指尖在粗糙的纸面上摩挲,窗外夏蝉聒噪,搅得人心头更添烦闷。“这古代生态链真是脆弱得让人心慌,”

    他对着空无一人的书房低声自语,“旱魃刚走,蝗神又至,老天爷存心不给人活路吗?”一股无力感夹杂着现代灵魂的疏离涌上心头。

    他推开窗,远处田野青黄相接,旱季之后,又降大雨,有些小草又露头了。

    “东家?”冬雨捧着一盘切好的西瓜进来,红瓤黑籽,水汽淋漓,在这闷热午后显得格外诱人,“您尝尝,集市上新到的。”

    秦文目光从窗外收回,落在西瓜上,却无甚胃口。“蝗虫来了。”他声音有些沉。

    冬雨手一颤,托盘边缘渗出些汁水,她慌忙稳住。“蝗…蝗虫?”江南水乡长大的少女,对此物只闻其名,难见其怖,“是…是那种会蹦跳的小虫吗?听闻…听闻东家说过,此物…可食?”她小心翼翼地问,眼神里是纯粹的不解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畏惧。

    “是能吃,高蛋白,油炸了香得很。”秦文随口道,现代词汇自然流出。

    “高…高蛋白?”冬雨愈发茫然。

    秦文摆摆手,无意解释着生物课上的知识。“罢了,去请吴先生速来议事。”

    “是。”冬雨放下西瓜,裙裾轻摆,悄声退下。那盘西瓜搁在紫檀案几上,鲜艳欲滴,与窗外隐隐传来的、关乎生死存亡的蝗灾消息,构成一幅荒诞又真实的时代浮世绘。

    不过半个时辰,吴邪便到了。他一身短褐,裤脚高高挽起,沾满湿泥的草鞋在书房光洁的金砖地面留下几处显眼的印记。他局促地停在门槛外,搓着手,不敢踏入。

    “东家,您寻我?”吴邪声音带着田埂间的泥土气。

    冬雨麻利地递过两个厚实的羊皮脚套。吴邪感激地接过,笨拙地套上,这才敢踏入书房。秦文已推过一杯温茶,示意他坐下。

    “玉米长势如何?”秦文单刀直入。

    吴邪黝黑的脸上绽开笑容:“回东家,好着哩!秆子壮实,棒子也灌浆了,嫩着掰下来,甜水足!就是…”笑容忽地一敛,换上愁容,“就是四里八乡的乡亲,闻着香甜气儿,总有人夜里摸进去偷掰…糟践了好东西。”

    “人之常情,新鲜的东西谁都想占点便宜。”秦文理解,但语气不容动摇,“你去找寒雷,调一队护院,田边扎下帐篷,昼夜轮守。逮到人,先问问家中光景。若真是揭不开锅,送些糙米,告诫下不为例。若是惯偷,或是存心捣乱的…”

    他顿了顿,眼中掠过一丝商人特有的冷硬,“送去屠牛山。”那里有他秘密勘探出的上好焦煤矿,正缺人手,深井苦役,便是惩戒。

    “是!”吴邪放下心来。

    “春麦茬口的地,白菜萝卜种下了?”

    “都种下了,东家放心。入冬前,咱太福祥镇一万多口子,菜蔬管够。”吴邪拍着胸脯保证,这是他的本分,也是骄傲。

    “好,先稳住自家的饭碗。”秦文话锋陡然转厉,“泸县飞蝗已现!看这风向,多半是自东向西,直扑我太福祥!玉米地,是命根子,绝不容有失!”

    吴邪脸色瞬间煞白。他经历过蝗灾,那遮天蔽日的景象,啃噬一切的“沙沙”声,是刻在老农骨子里的恐惧。“蝗神过境…寸草不留啊东家!凭…凭人力如何挡得住?”他声音发颤。

    “挡不住也要挡!”秦文斩钉截铁,迅速铺开一张草图,“你即刻组织人手,在东部最窄入口处,城墙东面三里外,挖一道深壕,宽六尺,深四尺!再于壕沟迎风面,每隔五十步堆设柴草垛,浸透火油。待蝗群前锋抵达,立刻举火!大火和浓烟能阻它一阻,烧死一批。余下越过火墙的,必扑向壕沟,沟底铺上厚厚一层生石灰!再命人手执绑了纱网的竹竿,于田埂、城墙上扑打漏网之鱼!重点,保住玉米!”

    吴邪听着这闻所未闻的“战蝗”之法,浑浊的眼睛一点点亮起来,如同黑夜中点燃的火把。

    “妙!妙啊东家!火攻阻其势,深壕陷其身,生石灰灼其翅,人力清其尾!连环相扣,蝗神也要脱层皮!”他激动得站起身,仿佛已看到那蝗群在烈火浓烟与石灰阵前溃不成军。

    送走脚步匆匆、仿佛年轻了十岁的吴邪,秦文立刻铺纸提笔。冬雨默契地在一旁伺候。他提起钢笔,落笔如风,写给京都丁君澜的信,实则直达长公主赵灵案头:

    君澜钧鉴:

    泸县急报,飞蝗初萌,其势虽微,然天旱物燥,恐其燎原。文观星象风势,此灾恐自东向西,旬日间或可波及京畿左近。蝗祸之烈,当知史载“赤地千里,饿殍载道”非虚言。朝廷诸公或为庶务所羁,或存观望之心,然灾情如火,不容迁延。

    文于太福祥,已行三策御蝗:

    其一,深掘壕堑于田畴上风,阻其锋锐;

    其二,积薪浸油,择机举火,烟炎张天以焚其翼;

    其三,以生石灰铺陈沟壑,蝗落其中,翅沾而灼,其害立减。辅以乡勇持网扑打,可保一方稼穑。此法虽粗陋,或可稍遏灾氛。

    然此乃治标之术。蝗虫滋生,根在旱涝无常,沼泽淤塞。欲绝后患,当于秋后疏浚河道,排干低洼积水之沼,使蝗卵曝于寒霜鸟喙之下,方可断其根本。此乃长治久安之策,伏望君澜转呈长公主,早作绸缪。仓廪实而知礼节,若粮秣不继,恐生民变,动摇国本。事急矣,伏乞速断!

    秦文

    信中既详述了实用战术,又点明生态治理的根本,更隐含粮荒可能引发民变的警世之言。他将“高蛋白”、“生态链”这些词咽了回去,换成“饿殍载道”、“动摇国本”这样更能触动封建统治者神经的表述。落笔封缄,唤来飞毛腿李天保:“此信十万火急,直送京都太福祥丁掌柜,不得有片刻延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