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804章 运气·矛盾·死因之谜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804章 运气·矛盾·死因之谜

    另一个人摇头:“其实也不只是这样,那不是有句话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嘛,这前面这个皇帝在位期间特别位高权重的大臣,有时候要是活到新君登基以后还在原来的位置上,那就不太好了……倒不如在前面那个皇帝在位的时候没了,既是君臣佳话,又能保证自己的身后事……”

    这倒是。

    大家仔细一想,纷纷点头。

    一朝天子一朝臣,这话他们也听说过,那新皇帝上来后,肯定有自己的人要提拔,原本的那些大臣占着位置就不说了,万一要是和新皇帝关系不好呢?万一要是权力太大了,新皇帝不爽呢?

    那可都是晚节不保乃至于身后事都不能保证的风险啊。

    “但这事儿也不只是在前朝,那后宫里也一样。”一些妇人们聊着就扯到了后宫上面。

    不少人对此都不奇怪:“那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就像是咱们这边那些富贵人家里面,那要是男的死了,正头娘子的儿子成了新的家主,那肯定要把之前的那些莺莺燕燕都给处理干净啊!普通的也就罢了,要是有什么之前特别得男的宠爱,然后还给正头娘子没脸的姬妾……”

    后面的话不用说,大家都懂。

    这多年遭受欺压,一朝翻身成为了当家老太太的正头娘子,那当然是要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了啊!那些姬妾,要是生了儿子或者女儿可能还好,要是根本没有子嗣的话……

    “想来宫里面也是一样的,反正那些皇子们谁不想要继承皇位?要是之前没有矛盾或许还好,要是真的发生过一系列争斗,特别惨烈的话,那等到新君登基,太后肯定也有些仇怨要处理啊……”

    “不只是这样。”一个妇人严肃道,“还有那什么,据说啊,在那个明朝的时候,有一段时间——我也不知道是哪段时间,但这不重要,总之是说,当时那些后宫妃嫔等到皇帝没了的时候,就是要殉葬的!”

    “啊?!”

    “什么?!”

    “真的吗???怎么会这样?”周围人都惊呼出声,不论男女。

    一个人镇定了下来,然后道:“殉葬……虽然这事儿确实是……但这是不是说那些没有生育子女的妃嫔啊?”

    这话一出,周围人也都感觉自己的情绪缓和了几分。

    虽然要求没有生育儿女的妃嫔都要殉葬这件事情也非常不人道,非常不符合仁这种传统道德,但是至少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就是这部分妃嫔那就是非常不幸,如果说皇帝是壮年而亡,不少妃嫔刚刚入宫还没多久,那完全就是倒霉啊!

    “要是这样那也就算了。”这人摇头,否决了这个说法,叹息道,“明明是大部分妃嫔都得殉葬!不管是没有生育还是有生育,哪怕是生了儿子,儿子都封王了,那还得殉葬……”

    “怎么会这样?都生了儿子了还得没命?!”

    大家相当难以接受。

    这显然非常不符合大众认知——如果没有生育的妃嫔殉葬,虽然也很残忍,但也就算了,毕竟“生育”这件事情对于女子而言就是重要衡量指标,虽然这里面会有一部分刚刚入宫没多久的妃嫔会非常倒霉;

    如果是生了女儿和没有生育的妃嫔要殉葬……更残忍了,让自己的女儿没了母亲,但……但确实儿子和女儿是不一样的……

    但是, 连生了儿子都要殉葬……?!这是什么天理?

    “你真的没听错吗?不能是这样吧?”

    不少人都开口质疑了这种说法。

    面对质疑,那人也很平静:“我不能保证我说的就是对的啊,我只是说,我听说了这么件事情而已。”

    不少人便觉得,这可能是这人听错了也说不定——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

    但虽然这么想,大家心里面还是埋下了根,到底不能当做完全没听说过了。

    【但是,他本人的结局乃至洪武八年过世这件事情,其实又确实和后来的大案有点关系——简单来说,刘基在洪武四年,和当时的左丞相胡惟庸交恶,然后被胡惟庸进了谗言,结果就被赐归乡里。等到洪武八年的时候,他过世也是忧愤而死。】

    【左丞相胡惟庸,就是胡惟庸案这一绵延十多年的大案的核心人物。】

    【至于说他为什么和胡惟庸交恶,个人认为可能和他在关于任命丞相这件事情上的态度有关。】

    【最开始丞相李善长犯了错,朱元璋要责罚他,刘基劝说朱元璋多给李善长一点机会,因为他认为李善长就是最合适的丞相人选;后来,李善长辞官归乡,朱元璋就需要任命新的丞相,其中一个人选就是胡惟庸,但是刘基表示,胡惟庸不适合担任丞相,“丞相就像是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把马车直接弄翻”……】

    【当然,这应该不是双方交恶的唯一原因,但这应该是原因之一。】

    【至于说后来,刘基的死也有人怀疑可能和胡惟庸有关系。】

    【洪武八年正月下半旬,刘基感染风寒,朱元璋自然有所表示,他派胡惟庸带着御医前去探望,然后御医开了药方,结果刘基按照药方服药之后,一点都没转好,反而感觉越发难受了。】

    【二月中旬,刘基去见了朱元璋,委婉地给胡惟庸告了一状,就是胡惟庸带着御医结果转头自己的病更加严重了云云,但是当时朱元璋并不在意,只是宽慰刘基要安心养病。】

    【当然,结果就是三月份,刘基越发病重,干脆返回家乡,然后就在家乡过世了。】

    “……这胡惟庸,难道真的趁机给刘基下毒了?”看见刘基在吃了胡惟庸带来的御医开的药后,愈发痛苦难受的样子,众人立刻猜测了起来。

    既然胡惟庸和刘基关系恶劣,甚至胡惟庸还是直接推动刘基被赐归乡里的人,那胡惟庸想要干掉刘基简直是顺理成章;而平日里或许还没有机会,但现在,刘基生病,自己还是那个带着医生去看他的人,不趁机做点手脚简直是浪费机会!

    “肯定是他,不然的话,那御医好歹也是御医啊,怎么可能连个风寒都看不了?”另一个人非常肯定地道,“就咱们这镇上的医馆,严重的风寒估计确实没法治,但是普通的风寒那也基本上能治好啊!”

    他们这样的小地方的大夫都能多多少少看点病,风寒而已——虽然风寒确实有时候能要人命,但是也不是全部风寒都会这么严重。

    轻微的风寒,那就是能够看好的。

    至于说严重的风寒……就算刘基的风寒确实属于比较严重的那种,可是给他看病的也不是什么小地方的大夫,而是正儿八经的御医啊!

    御医,哪怕不是给皇帝皇后看病的,那也是比其他大夫好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