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820章 归降·断臂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第820章 归降·断臂

    至于他是汉人这件事情……别说李思齐是什么汉人,而不是蒙古人。

    汉人还是蒙古人,或者说是那什么色目人……这重要吗?当然重要,不管是元朝这种蒙古人朝廷,还是大汉或者其他汉人王朝,出身情况都是很重要的,这几乎决定了这个人在朝廷为官的上限。

    如果是外族,那大概率就是不可能走到顶峰、不可能掌握那等核心权力的——哪个朝廷都一样。

    而核心权力,自然也包括了实际上的兵权。

    但是,这是正常情况下,是太平岁月,是鼎盛时期,甚至是由盛转衰衰弱期……但不会是这种末路之时。

    这个时候,是什么出身依旧有一定影响,但是影响已经非常小了!

    如果你能够自己起家,立下战功,从一开始就掌握着属于自己的军队,那么,以后你就是还能够握着这样的兵权,甚至,扩大兵权——最终,掌握大量的兵权,这个时候,是汉人是蒙古人是色目人,有什么重要的?

    重要的是,这人手里面有兵,有地,实际上就是达成了割据的状态。

    而朝廷,根本无力对抗。

    在刘彻看来,这种情况绝非只是李思齐一人,也不只是之前曾经说过的察罕帖木儿一人,如察罕帖木儿的继承人,王保保,如其他地主武装首领、被元朝朝廷认可的那些,如孛罗帖木儿……

    这些人其实受到的朝廷的控制都有限。

    因为他们手里面的都是忠于自己的军队,就像是唐朝后期的藩镇那样。

    至于说什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朝廷虚弱的时候,这种事情根本不可能避免,只会是必然。

    只要朝廷虚弱,只要有人在地方……

    想要不出现这种情况,,那就只能让朝廷一直强盛,而这一样不可能。

    【关于元朝朝廷对李思齐等人的控制力非常弱这件事情,还有个例子——前面我们讲过,在察罕帖木儿身亡后,他的部属被朝廷转交给了他的养子兼外甥,扩廓帖木儿,也叫作王保保。】

    【王保保带领这些察罕帖木儿的旧部也很顺畅,战果也不错,总归是给元朝又续了一段时间的命,在后来也保住了元朝残部的力量……朱元璋对他的评价一样很高。】

    【但是虽然王保保在元朝朝廷中的地位不低,但是李思齐等人却和他有冲突,不是那种朝廷上你来我往的冲突,而是实打实交战的冲突——李思齐联合了元将、地主武装首领张良弼,这人我们之前也提到过,打过李喜喜的那个,共同占据关中地区,拒绝扩廓帖木儿进入关中……】

    【李思齐后来没有在战争中战死,他投降了朱元璋,还担任了不少官职,后来还被朱元璋派去北面——蒙古那边——招降王保保,未果,还被王保保断了一臂,回来后因为伤势过重而去世。】

    “这就是察罕帖木儿死后,李思齐和他的继承人翻脸了?”对此,确实不少人感到意外。

    其他人道:“也未必是李思齐和察罕帖木儿的继承人翻脸了吧……李思齐确实是早年跟着察罕帖木儿打仗来着,但是等到那个刘福通北伐的时候,他俩不就是分开了么?李思齐好像一直是在关中,但是察罕帖木儿又去河南打刘福通了……”

    所以,说不定是李思齐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和察罕帖木儿疏远了,甚至,双方已经发生了分歧,产生了矛盾也不是不可能。

    “那确实,这两人也说不定早就有了嫌隙了。”他点头,赞同了这个猜想。

    谁能保证这俩人之前就没有矛盾?

    察罕帖木儿这人看样子也是个比较强势的人,如果李思齐受不了,或者李思齐有了其他的利益方向,那两人发生什么冲突就很有可能。

    -

    赵匡胤倒是看见了另一件事:“这意思是,元朝虽然完蛋了,但是元朝不少人还是跑回了北面草原上,依旧以蒙古这样情况作为一个政权,而且也有不算太虚弱的军队?”

    朱元璋对王保保评价很高,没问题,虽然是敌人,但也不妨碍欣赏一二嘛,英雄人物,总还是有这个资格的。

    但是朱元璋又派人跑到北面去招降王保保……

    这说明了几件事:一,王保保,这么一个在察罕帖木儿死后的元朝朝廷支柱,他还活着,而且看样子还不错;二,王保保还有力量,有被招降的资格。

    由此可以推出,蒙古这个势力,虽然估计不至于太强,但是也不是非常残破虚弱一点和明朝交手的可能都没有。

    而后面,王保保把来招降的明朝使者李思齐断了一臂……

    同样证明了之前的判断,王保保,或者说蒙古,那还是有一定力量的。

    虽然在王保保死后这种情况还能不能维持下去并不好说,但当时确实如此。

    蒙古啊,还依旧有一些力量……

    不过这倒也不奇怪。

    赵匡胤摇头,心中有几分感慨。

    如蒙古这样的存在,就像是辽国那样,如果不是一战彻底剿灭他们的有生力量,或者说,把他们全都迁入中原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那他们就能像是草原上的那些野草一样,春风吹又生。

    就像是现在,辽国还在;之前,突厥虽然一度受到了唐朝不小的打压,但是如果唐朝没有直接彻底干掉他们,那他们就是能够依旧存在,甚至又恢复过来……

    反反复复,就是这样。

    反反复复,就是这样。

    但偏偏,蒙古、突厥这样的外族,他们从生到死基本上都在那草原上,一望无际、没有道路的草原上,中原的朝廷要是想要剿灭他们,彻底清剿干净,并不容易。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所需的军费粮草开支——想要深入草原,清剿这些外族,那要用到的钱粮就是天价!不是每个朝廷都能支撑得起,也不是一个王朝的每一个皇帝在位期间都能负担得起。

    事实上,能够负担得起的皇帝,那就是少数。

    所以,很多时候,中原朝廷和这边上的外族之间,就是一直拉拉扯扯来来回回……

    【至正二十二年,在踢走了李思齐之后,五月份,明玉珍又分兵进攻了龙州(四川江油)、青州、兴元(陕西汉中)、巩昌(甘肃定西市陇西县)等地。】

    【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备,对外又屡屡获胜,疆域、力量、影响力更上一层楼,于是,明玉珍等人都觉得,差不多到了称帝的时候了。】

    【因此,从至正二十二年年底起,明玉珍的登基流程正式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