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乱想的诡异故事 第346章 操场深处的回声
热门推荐:
让你直播讲名着,你说红楼是鬼书
异星雄豪
人在北美做牧师,开局给太太驱魔
重生小屁孩开局单挑百米巨蟒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万物之贼
地星复苏之昆仑大帝
【景零】蜂蜜陷阱就要下给幼驯染
修仙:第二灵根助我长生
林枫再次踏上明德中学的操场时,已是七年后的初秋。
他来参加建校百年校庆,校门口的梧桐树枝繁叶茂,当年新栽的树苗如今已能遮蔽半条街。走进校园,迎面撞见一群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笑着闹着跑过,恍惚间竟与记忆里的自己重叠。
“林枫?”
熟悉的声音让他回头。陈雪站在不远处,穿着米色风衣,头发留长了挽在脑后,手里拿着相机正在拍照。“真的是你,我还以为看错了。”
“好久不见,”林枫笑了笑,“你也回来看看?”
“嗯,负责校庆的摄影工作,”陈雪举起相机,“去看看操场吧,变化挺大的。”
两人并肩走向操场,远远就听见欢呼声。原本的红色塑胶跑道换成了环保材料,崭新的绿茵场上正在进行校友足球赛,看台上坐满了人,彩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变化确实大。”林枫感慨道。记忆里的操场总带着股潮湿的霉味,如今阳光灿烂,连空气都变得清爽。
“但有些东西没变,”陈雪指着操场角落,“你看。”
林枫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心脏猛地一缩。那两个蓝色秋千还在,只是重新刷了漆,蓝得鲜亮。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坐在上面,由妈妈推着荡秋千,银铃般的笑声随着秋千的起落飘散开来。
“当年拆秋千的时候,好多校友反对,”陈雪解释道,“后来校长说,留着吧,也算个念想。”
正说着,一个穿着运动服的年轻女人走了过来,额头还带着汗。“陈雪,照片拍得怎么样了?”
“介绍一下,这是周雅,现在的体育老师,”陈雪转向林枫,“这是林枫,我们同级的,当年可是学霸。”
周雅笑着伸出手:“久仰大名,陈雪总提起你,说你当年破解了操场的‘悬案’。”
林枫有些不好意思:“只是碰巧罢了。”
“可不是碰巧,”周雅摆摆手,“你不知道,后来我们在秋千底下挖出了个小铁盒,里面有本日记,是当年那个穿蓝裙子的女生写的。”
林枫愣住了:“日记?”
“嗯,字迹很娟秀,”周雅回忆道,“她叫李兰,1965年的学生,日记里写她总被同学欺负,只有在荡秋千时才觉得开心。最后一篇日记说,有人约她午夜在操场见面,要跟她道歉……”
后面的话不用多说,林枫也能猜到。李兰没能等到道歉,反而丢了性命。
“那本日记现在在学校的档案室,”陈雪轻声说,“我们在她的忌日那天,会组织学生去秋千旁放束花。”
三人走到看台底下,这里改造成了小型纪念馆,陈列着校史照片和老物件。玻璃柜里放着一块褪色的红绳手链,旁边标注着“1957年,苏晓梅遗物”;还有几块拼起来的金属牌,正是当年林枫挖出的“73”和“800”。
“苏晓梅的事,后来也查清了,”周雅指着一张老照片,上面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当年的教导主任,因为女儿输给苏晓梅拿了亚军,就偷偷在跑道埋了三角铁。前几年他临终前,让儿子来学校道歉了。”
照片里的男人笑得很温和,谁能想到背后藏着这样的阴私。林枫看着那块红绳手链,玻璃柜的反光里,仿佛映出一个梳麻花辫的女生,正在跑道上奋力奔跑,阳光洒在她的背影上,闪闪发光。
“对了,还有这个,”周雅打开旁边的展柜,里面放着个修复好的布娃娃,红裙子洗得干干净净,缺的纽扣眼睛换成了黑色的玛瑙,“我们请文物修复师修的,小芸的娃娃。”
布娃娃的绒毛软软的,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林枫想起当年在看台底下摸到它时的恐惧,如今再看,只觉得心疼。
“张大爷去年走了,”陈雪叹了口气,“走之前还念叨,说终于能跟小芸她们交代了。”
夕阳西下,操场的灯光亮了起来。足球赛结束了,校友们勾肩搭背地走出赛场,笑声、说话声交织在一起,热闹得像个集市。
“你看,”周雅笑着说,“现在的操场,再也不是恐怖故事的主角了。”
林枫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明白过来。那些曾经让人恐惧的影子,那些午夜徘徊的魂魄,其实从未想过伤害谁。她们只是被困在了那个绝望的瞬间,渴望被看见,被记住,被理解。
离开学校时,林枫特意去秋千旁站了站。小女孩已经走了,秋千静静地垂着,链条上挂着个小小的风铃,风吹过时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仿佛听到了三道声音:一个是荡秋千的轻笑,一个是跑步时的喘息,还有一个是稚嫩的童谣。它们混在风声里,温柔得像一场梦。
校门口的石碑上,新刻了一行字:“所有被遗忘的,终将在这里被铭记。”
林枫转身离开,脚步轻快。他知道,明德中学的操场还会继续见证下去,见证更多的青春,更多的故事。而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秘密,终将在阳光之下,化作最温暖的回忆。
夏雨桐第一次在明德中学的操场边看到那棵老梧桐树时,就觉得它和别的树不一样。
树身歪歪扭扭地向跑道倾斜,树干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大多是模糊的名字和日期。最显眼的是树干中段,有人用红漆画了个小小的跑道图案,旁边写着“73号,永不停歇”。
“这是我们学校的‘许愿树’,”同桌林小满递过来一颗糖,“听说对着它许愿,跑步能变快。”
夏雨桐剥开糖纸,橘子味的甜意在舌尖散开。她转学来明德中学才一周,因为心脏不太好,体育课总是站在操场边看着别人跑。老梧桐树下的位置,成了她的专属角落。
这天下午的自由活动课,夏雨桐又坐在树下看书。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书页上,晃得人睁不开眼。她合上书,刚想眯一会儿,就听见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
脚步声很轻,像有人穿着软底鞋在跑道上慢跑。她回头望去,跑道上空空荡荡的,只有风卷起几片落叶,打着旋儿往前飘。
“奇怪。”她喃喃自语,转回头时,却看见石凳上多了个小小的笔记本。
笔记本的封面是蓝色的,边缘已经磨得发白,像是被人用了很久。夏雨桐犹豫了一下,翻开了第一页。
字迹娟秀,带着点孩子气的认真:“1965年9月12日,今天体育课跑800米,又被她们推搡了。只有秋千愿意听我说话,它说风是甜的。”
是李兰的日记!夏雨桐的心跳漏了一拍。她在学校的纪念馆里见过这本日记的照片,据说原件被小心地收在恒温柜里。
她接着往下翻:“1965年10月3日,张红说要跟我道歉,约在午夜的操场。秋千说,别去。可我想有个朋友。”
最后一页是空白的,只有右下角画着个小小的秋千,旁边用铅笔涂了片模糊的蓝色。
“你也喜欢这个本子?”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
夏雨桐吓了一跳,笔记本差点掉在地上。周雅老师站在身后,手里拿着个保温杯,笑着说:“别紧张,这是纪念馆复制的仿制品,放在这儿给学生们看的。”
“李兰最后……”夏雨桐想问什么,又咽了回去。
“她去了,”周雅在石凳上坐下,望着远处的秋千,“但不是被欺负死的。后来翻到她的体检报告,先天性心脏病,和你一样。那天夜里可能是情绪太激动,心脏骤停了。”
夏雨桐愣住了。她摸着自己胸口,那里也藏着一颗随时可能“偷懒”的心脏。
“所以她的秋千,不是为了吓人,”周雅轻声说,“是想告诉后来的我们,难过的时候,总有地方可以去。”
那天下午,夏雨桐第一次试着走向了操场角落的秋千。蓝色的座椅被晒得暖暖的,她轻轻坐上去,脚尖点地,秋千晃了起来。风拂过脸颊,真的像李兰写的那样,带着点草木的甜味。
她好像听见有人在耳边轻笑,不是幻觉,而是很温柔的笑声。
秋季运动会那天,夏雨桐报了最不擅长的800米。站在起跑线时,她的心脏“咚咚”地跳,手心全是汗。发令枪响,她跟着大部队往前跑,跑到弯道时,突然觉得胸口发闷,脚步慢了下来。
就在这时,她听见有人在喊:“加油!”
声音很轻,像是从树后传来的。夏雨桐抬头,看见老梧桐树下站着个模糊的影子,梳着麻花辫,穿着蓝布校服,正对着她挥手。是苏晓梅!
她猛地想起周雅说的话:“苏晓梅到死都想跑完那圈,她最懂坚持的滋味。”
夏雨桐深吸一口气,重新迈开脚步。跑到最后100米时,她感觉有人轻轻推了她一把,力量不大,却带着股暖意。她冲过终点线时,虽然是最后一名,却笑得比谁都开心。
颁奖仪式结束后,夏雨桐去老梧桐树下喝水。石凳上放着个红绳手链,玻璃珠在阳光下闪着光,和纪念馆里苏晓梅的那条一模一样。
她拿起手链,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稚嫩的童谣:“月光光,照地堂……”
转身时,只看见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背影,正蹦蹦跳跳地跑向看台。夏雨桐追过去,那身影却在看台入口处消失了,地上留着颗小小的玻璃珠,和手链上的一模一样。
“找到它了吗?”周雅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拿着个布娃娃,红裙子崭新崭新的,“小芸总丢三落四,她的玻璃珠藏了整个操场呢。”
夏雨桐把玻璃珠串到手链上,突然觉得胸口的心脏跳得平稳了许多。
闭幕式的烟火在夜空绽放时,夏雨桐坐在秋千上,看着漫天星火。李兰的笑声、苏晓梅的脚步声、小芸的童谣,混在同学们的欢呼里,变成了最温柔的背景音。
她从口袋里掏出那个蓝色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2023年10月28日,今天我跑完了800米。风是甜的,她们都在。”
秋千轻轻晃着,把这句话送向了星空。
远处,林枫站在校门口,看着操场的方向笑了。他来参加捐赠仪式,刚把新研发的心脏监测仪送给学校。陈雪举着相机,拍下了夜空中最美的那朵烟火,照片里,秋千的影子和烟火的光融在一起,像个温暖的拥抱。
明德中学的操场,再也不会有真正的恐怖故事了。那些曾经的悲伤和遗憾,都变成了守护的力量,藏在秋千的链条里,躲在梧桐树的年轮中,浸在跑道的塑胶里,陪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慢慢长大。
而夏雨桐知道,等明年春天,她还要在老梧桐树上刻一句话:“我们都在,别怕。”几年后,明德中学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翻新。施工队在操场的地下发现了一个陈旧的箱子,里面装着更多关于过去的秘密。有当年欺负李兰的学生们写下的忏悔信,还有一些记录着苏晓梅训练日常的小纸条。
这些新发现让学校决定举办一场特别的展览,将这些尘封的往事公之于众。夏雨桐作为学生代表,参与了展览的筹备工作。在整理物品时,她看到了更多关于那些学姐们的故事细节,心中的敬意愈发深厚。
展览开展那天,校园里来了很多校友,包括林枫和陈雪。大家站在那些展品前,静静地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和温暖。夏雨桐站在人群中,看着周围的一切,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那些曾经在操场徘徊的灵魂,如今都真正地安息了。而明德中学的操场,会继续承载着希望与梦想,见证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展览接近尾声时,突然一阵奇异的风吹过,操场上的秋千开始自行晃动起来。大家惊讶地望向秋千,只见那秋千上仿佛浮现出李兰、苏晓梅和小芸的虚影,她们微笑着,像是在对众人表达感谢。夏雨桐眼眶湿润,她走上前,轻声说:“你们放心,这里的故事我们会永远铭记。”这时,天空中洒下一片柔和的光,笼罩着操场。恍惚间,操场上出现了当年的场景,李兰在秋千上欢笑,苏晓梅在跑道上奔跑,小芸在看台边玩耍。校友们都沉浸在这奇幻的景象中,感受着曾经的温暖与力量。光芒渐渐消散,秋千也停止了晃动。从此,明德中学的操场成为了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地方,那些曾经的故事成为了学校最珍贵的财富。每一届新生入学,都会被带到操场,聆听那些温暖的过往,而操场也将继续守护着每一个在这里成长的孩子。
他来参加建校百年校庆,校门口的梧桐树枝繁叶茂,当年新栽的树苗如今已能遮蔽半条街。走进校园,迎面撞见一群穿着蓝白校服的学生,笑着闹着跑过,恍惚间竟与记忆里的自己重叠。
“林枫?”
熟悉的声音让他回头。陈雪站在不远处,穿着米色风衣,头发留长了挽在脑后,手里拿着相机正在拍照。“真的是你,我还以为看错了。”
“好久不见,”林枫笑了笑,“你也回来看看?”
“嗯,负责校庆的摄影工作,”陈雪举起相机,“去看看操场吧,变化挺大的。”
两人并肩走向操场,远远就听见欢呼声。原本的红色塑胶跑道换成了环保材料,崭新的绿茵场上正在进行校友足球赛,看台上坐满了人,彩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变化确实大。”林枫感慨道。记忆里的操场总带着股潮湿的霉味,如今阳光灿烂,连空气都变得清爽。
“但有些东西没变,”陈雪指着操场角落,“你看。”
林枫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心脏猛地一缩。那两个蓝色秋千还在,只是重新刷了漆,蓝得鲜亮。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正坐在上面,由妈妈推着荡秋千,银铃般的笑声随着秋千的起落飘散开来。
“当年拆秋千的时候,好多校友反对,”陈雪解释道,“后来校长说,留着吧,也算个念想。”
正说着,一个穿着运动服的年轻女人走了过来,额头还带着汗。“陈雪,照片拍得怎么样了?”
“介绍一下,这是周雅,现在的体育老师,”陈雪转向林枫,“这是林枫,我们同级的,当年可是学霸。”
周雅笑着伸出手:“久仰大名,陈雪总提起你,说你当年破解了操场的‘悬案’。”
林枫有些不好意思:“只是碰巧罢了。”
“可不是碰巧,”周雅摆摆手,“你不知道,后来我们在秋千底下挖出了个小铁盒,里面有本日记,是当年那个穿蓝裙子的女生写的。”
林枫愣住了:“日记?”
“嗯,字迹很娟秀,”周雅回忆道,“她叫李兰,1965年的学生,日记里写她总被同学欺负,只有在荡秋千时才觉得开心。最后一篇日记说,有人约她午夜在操场见面,要跟她道歉……”
后面的话不用多说,林枫也能猜到。李兰没能等到道歉,反而丢了性命。
“那本日记现在在学校的档案室,”陈雪轻声说,“我们在她的忌日那天,会组织学生去秋千旁放束花。”
三人走到看台底下,这里改造成了小型纪念馆,陈列着校史照片和老物件。玻璃柜里放着一块褪色的红绳手链,旁边标注着“1957年,苏晓梅遗物”;还有几块拼起来的金属牌,正是当年林枫挖出的“73”和“800”。
“苏晓梅的事,后来也查清了,”周雅指着一张老照片,上面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当年的教导主任,因为女儿输给苏晓梅拿了亚军,就偷偷在跑道埋了三角铁。前几年他临终前,让儿子来学校道歉了。”
照片里的男人笑得很温和,谁能想到背后藏着这样的阴私。林枫看着那块红绳手链,玻璃柜的反光里,仿佛映出一个梳麻花辫的女生,正在跑道上奋力奔跑,阳光洒在她的背影上,闪闪发光。
“对了,还有这个,”周雅打开旁边的展柜,里面放着个修复好的布娃娃,红裙子洗得干干净净,缺的纽扣眼睛换成了黑色的玛瑙,“我们请文物修复师修的,小芸的娃娃。”
布娃娃的绒毛软软的,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林枫想起当年在看台底下摸到它时的恐惧,如今再看,只觉得心疼。
“张大爷去年走了,”陈雪叹了口气,“走之前还念叨,说终于能跟小芸她们交代了。”
夕阳西下,操场的灯光亮了起来。足球赛结束了,校友们勾肩搭背地走出赛场,笑声、说话声交织在一起,热闹得像个集市。
“你看,”周雅笑着说,“现在的操场,再也不是恐怖故事的主角了。”
林枫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明白过来。那些曾经让人恐惧的影子,那些午夜徘徊的魂魄,其实从未想过伤害谁。她们只是被困在了那个绝望的瞬间,渴望被看见,被记住,被理解。
离开学校时,林枫特意去秋千旁站了站。小女孩已经走了,秋千静静地垂着,链条上挂着个小小的风铃,风吹过时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仿佛听到了三道声音:一个是荡秋千的轻笑,一个是跑步时的喘息,还有一个是稚嫩的童谣。它们混在风声里,温柔得像一场梦。
校门口的石碑上,新刻了一行字:“所有被遗忘的,终将在这里被铭记。”
林枫转身离开,脚步轻快。他知道,明德中学的操场还会继续见证下去,见证更多的青春,更多的故事。而那些藏在时光里的秘密,终将在阳光之下,化作最温暖的回忆。
夏雨桐第一次在明德中学的操场边看到那棵老梧桐树时,就觉得它和别的树不一样。
树身歪歪扭扭地向跑道倾斜,树干上刻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大多是模糊的名字和日期。最显眼的是树干中段,有人用红漆画了个小小的跑道图案,旁边写着“73号,永不停歇”。
“这是我们学校的‘许愿树’,”同桌林小满递过来一颗糖,“听说对着它许愿,跑步能变快。”
夏雨桐剥开糖纸,橘子味的甜意在舌尖散开。她转学来明德中学才一周,因为心脏不太好,体育课总是站在操场边看着别人跑。老梧桐树下的位置,成了她的专属角落。
这天下午的自由活动课,夏雨桐又坐在树下看书。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落在书页上,晃得人睁不开眼。她合上书,刚想眯一会儿,就听见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
脚步声很轻,像有人穿着软底鞋在跑道上慢跑。她回头望去,跑道上空空荡荡的,只有风卷起几片落叶,打着旋儿往前飘。
“奇怪。”她喃喃自语,转回头时,却看见石凳上多了个小小的笔记本。
笔记本的封面是蓝色的,边缘已经磨得发白,像是被人用了很久。夏雨桐犹豫了一下,翻开了第一页。
字迹娟秀,带着点孩子气的认真:“1965年9月12日,今天体育课跑800米,又被她们推搡了。只有秋千愿意听我说话,它说风是甜的。”
是李兰的日记!夏雨桐的心跳漏了一拍。她在学校的纪念馆里见过这本日记的照片,据说原件被小心地收在恒温柜里。
她接着往下翻:“1965年10月3日,张红说要跟我道歉,约在午夜的操场。秋千说,别去。可我想有个朋友。”
最后一页是空白的,只有右下角画着个小小的秋千,旁边用铅笔涂了片模糊的蓝色。
“你也喜欢这个本子?”一个温和的声音响起。
夏雨桐吓了一跳,笔记本差点掉在地上。周雅老师站在身后,手里拿着个保温杯,笑着说:“别紧张,这是纪念馆复制的仿制品,放在这儿给学生们看的。”
“李兰最后……”夏雨桐想问什么,又咽了回去。
“她去了,”周雅在石凳上坐下,望着远处的秋千,“但不是被欺负死的。后来翻到她的体检报告,先天性心脏病,和你一样。那天夜里可能是情绪太激动,心脏骤停了。”
夏雨桐愣住了。她摸着自己胸口,那里也藏着一颗随时可能“偷懒”的心脏。
“所以她的秋千,不是为了吓人,”周雅轻声说,“是想告诉后来的我们,难过的时候,总有地方可以去。”
那天下午,夏雨桐第一次试着走向了操场角落的秋千。蓝色的座椅被晒得暖暖的,她轻轻坐上去,脚尖点地,秋千晃了起来。风拂过脸颊,真的像李兰写的那样,带着点草木的甜味。
她好像听见有人在耳边轻笑,不是幻觉,而是很温柔的笑声。
秋季运动会那天,夏雨桐报了最不擅长的800米。站在起跑线时,她的心脏“咚咚”地跳,手心全是汗。发令枪响,她跟着大部队往前跑,跑到弯道时,突然觉得胸口发闷,脚步慢了下来。
就在这时,她听见有人在喊:“加油!”
声音很轻,像是从树后传来的。夏雨桐抬头,看见老梧桐树下站着个模糊的影子,梳着麻花辫,穿着蓝布校服,正对着她挥手。是苏晓梅!
她猛地想起周雅说的话:“苏晓梅到死都想跑完那圈,她最懂坚持的滋味。”
夏雨桐深吸一口气,重新迈开脚步。跑到最后100米时,她感觉有人轻轻推了她一把,力量不大,却带着股暖意。她冲过终点线时,虽然是最后一名,却笑得比谁都开心。
颁奖仪式结束后,夏雨桐去老梧桐树下喝水。石凳上放着个红绳手链,玻璃珠在阳光下闪着光,和纪念馆里苏晓梅的那条一模一样。
她拿起手链,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稚嫩的童谣:“月光光,照地堂……”
转身时,只看见个穿红裙子的小女孩背影,正蹦蹦跳跳地跑向看台。夏雨桐追过去,那身影却在看台入口处消失了,地上留着颗小小的玻璃珠,和手链上的一模一样。
“找到它了吗?”周雅不知何时站在身后,手里拿着个布娃娃,红裙子崭新崭新的,“小芸总丢三落四,她的玻璃珠藏了整个操场呢。”
夏雨桐把玻璃珠串到手链上,突然觉得胸口的心脏跳得平稳了许多。
闭幕式的烟火在夜空绽放时,夏雨桐坐在秋千上,看着漫天星火。李兰的笑声、苏晓梅的脚步声、小芸的童谣,混在同学们的欢呼里,变成了最温柔的背景音。
她从口袋里掏出那个蓝色笔记本,在最后一页写下:“2023年10月28日,今天我跑完了800米。风是甜的,她们都在。”
秋千轻轻晃着,把这句话送向了星空。
远处,林枫站在校门口,看着操场的方向笑了。他来参加捐赠仪式,刚把新研发的心脏监测仪送给学校。陈雪举着相机,拍下了夜空中最美的那朵烟火,照片里,秋千的影子和烟火的光融在一起,像个温暖的拥抱。
明德中学的操场,再也不会有真正的恐怖故事了。那些曾经的悲伤和遗憾,都变成了守护的力量,藏在秋千的链条里,躲在梧桐树的年轮中,浸在跑道的塑胶里,陪着一代又一代的孩子,慢慢长大。
而夏雨桐知道,等明年春天,她还要在老梧桐树上刻一句话:“我们都在,别怕。”几年后,明德中学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翻新。施工队在操场的地下发现了一个陈旧的箱子,里面装着更多关于过去的秘密。有当年欺负李兰的学生们写下的忏悔信,还有一些记录着苏晓梅训练日常的小纸条。
这些新发现让学校决定举办一场特别的展览,将这些尘封的往事公之于众。夏雨桐作为学生代表,参与了展览的筹备工作。在整理物品时,她看到了更多关于那些学姐们的故事细节,心中的敬意愈发深厚。
展览开展那天,校园里来了很多校友,包括林枫和陈雪。大家站在那些展品前,静静地感受着岁月的沉淀和温暖。夏雨桐站在人群中,看着周围的一切,心中满是感慨。她知道,那些曾经在操场徘徊的灵魂,如今都真正地安息了。而明德中学的操场,会继续承载着希望与梦想,见证一代又一代学生的成长。展览接近尾声时,突然一阵奇异的风吹过,操场上的秋千开始自行晃动起来。大家惊讶地望向秋千,只见那秋千上仿佛浮现出李兰、苏晓梅和小芸的虚影,她们微笑着,像是在对众人表达感谢。夏雨桐眼眶湿润,她走上前,轻声说:“你们放心,这里的故事我们会永远铭记。”这时,天空中洒下一片柔和的光,笼罩着操场。恍惚间,操场上出现了当年的场景,李兰在秋千上欢笑,苏晓梅在跑道上奔跑,小芸在看台边玩耍。校友们都沉浸在这奇幻的景象中,感受着曾经的温暖与力量。光芒渐渐消散,秋千也停止了晃动。从此,明德中学的操场成为了一个充满爱与希望的地方,那些曾经的故事成为了学校最珍贵的财富。每一届新生入学,都会被带到操场,聆听那些温暖的过往,而操场也将继续守护着每一个在这里成长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