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封疆 第484章 三条晴丰
魏渊将他的反应尽收眼底,心中了然。
他微微一笑,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金玉蒙尘,终难掩其光。三条家累世清贵,侍奉帝侧,乃京都柱石。些许宵小之徒的狂悖,大人不必介怀。”
三条晴丰猛地抬头,看向魏渊。眼前这个气质儒雅的“商人”,不仅身手不凡,见识广博,言语间更透着一股对公卿阶层的了解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尊重?
这在唯幕府马首是瞻的当下,极为罕见。他心中的戒备和窘迫,不知不觉被一丝好奇和隐隐的期待所取代。
“在下三条晴丰。还未请教恩公高姓大名?”
晴丰再次郑重行礼。
“在下津田屋少东,津田明。”
魏渊从容回礼,随即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仅容两人听见,“晴丰大人,此处非谈话之所。夜色正好,不知可否赏光移步,容在下略备薄酒,一则为大人压惊,二则,或有小事相询,或可稍解大人眉间之忧?”
魏渊的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晴丰洗得发白的衣襟和他紧握在手中、沾染过泥污的家徽饰物。
那“眉间之忧”所指为何,不言而喻。
三条晴丰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对方显然不是普通的商人!他出手相助,识得家徽,言语尊重,此刻又暗示能解其困窘,这绝非巧合!
联想到最近京都暗流涌动,以及家族在御所中越发艰难的地位,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或许,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微微颔首:
“津田先生盛情,晴丰却之不恭。”
片刻之后,在松浦善卫门安排下,只园深处一家极其幽静、只接待熟客的高级料亭“清风亭”内,一间临水的雅室中,魏渊与三条晴丰相对而坐。
牛金和松浦善卫门守在门外,细川尚兴和有马义次则在隔壁。精致的料理和温热的清酒已摆上矮几,但两人都无心饮食。
三条晴丰看着眼前气度沉凝的“津田明”,终于忍不住问道:“津田先生绝非寻常商人。今日援手之恩,晴丰铭记。先生有何指教,但说无妨。”
他决定开门见山。
魏渊也不再掩饰,他放下酒杯,直视晴丰的眼睛,声音低沉而清晰:
“晴丰大人快人快语。在下确有所求。听闻御所内里,年久失修,多处殿宇亟待修缮,然‘禁里御料’捉襟见肘,陛下与中宫(皇后)亦为此忧心。我津田屋世代行商,略有薄资,更素来仰慕皇室威仪,维系国体之功。愿倾尽全力,捐献黄金千两,专用于修缮御所宫殿,以表寸心,祈佑国泰民安!”
“黄金…千两?!”
三条晴丰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瞬间瞪大!
这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足够将御所几处最破败的宫殿修葺一新!天皇陛下和内侍省(掌管宫廷事务)正为此事愁得焦头烂额!
他作为藏人头之一,对此再清楚不过。
巨大的诱惑如同重锤,狠狠敲击在他心上。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警惕:“先生所求为何?如此巨资,恐怕不仅仅是‘仰慕’吧?”
魏渊微微一笑,知道火候已到:
“晴丰大人明鉴。捐献修缮,乃在下诚心。唯有一桩小事,需烦劳大人玉成。在下久慕陛下天颜,渴望能有机会,将捐献之诚与祈福之愿,亲笔书写于表文之上,于修缮工程启动之际,面呈于陛下御前。此乃津田一门世代之荣光,亦是在下毕生之心愿!还望大人体恤商民拳拳之心,代为引荐通传。”
面见天皇?!三条晴丰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这个要求,简直比捐献千两黄金还要惊世骇俗!
天皇深居简出,非重大仪式或幕府特许,绝不见外人,更遑论一个商人!
此事若被幕府京都所司代知晓,便是抄家灭族的大祸!
他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恐惧瞬间攫住了他。
但就在“不”字即将脱口而出的瞬间,魏渊接下来的话,如同魔咒般钻入他的耳中:
“当然,如此大事,岂能让大人白白承担风险?除捐献御所的千两黄金外,在下另备黄金五百两,权作酬谢大人斡旋引荐之劳。此金,可用于大人府邸修缮,或解家族一时之困。”
魏渊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力量,目光扫过晴丰破旧的衣袍。
“三条家累世清贵,门楣光耀,岂能长久为些许黄白之物所困?重振家声,再现昔日藏人之首的荣光,或许,便在此一举。”
金钱!解决燃眉之急的巨款!重振家族荣耀的希望!
还有那句“再现昔日藏人之首的荣光”,精准地戳中了晴丰内心最深的渴望与痛处!
三条家确实曾是藏人头的首席,但近几代因种种原因,包括幕府刻意的打压,地位已大不如前,日渐窘迫。
眼前这个神秘商人,不仅知道他的困境,更似乎承诺能带来改变?
巨大的诱惑如同海妖的歌声,冲击着晴丰的理智。
恐惧与贪婪,家族的责任与个人的野心,在他心中激烈交战。
他脸色变幻不定,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枚重新变得洁净的唐菱花家徽。
魏渊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为他斟满一杯酒。雅室内只剩下窗外鸭川的流水声和晴丰沉重的呼吸。
时间仿佛凝固了许久。
终于,三条晴丰猛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冰凉的酒液似乎给了他一丝决断的勇气。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孤注一掷的光芒,声音带着一丝嘶哑,却异常清晰:
“津田先生,您的‘诚意’,晴丰感受到了!此事风险滔天!但为了陛下御所之安泰,为了我三条家门楣,晴丰,愿做这引路之人!”
他深吸一口气,压低了声音,如同在密谋惊天大事:
“我会设法联络宫内可信的内侍,疏通关节。但此事需极其谨慎,步步为营。请先生准备好您的‘表文’和‘诚意’。时机成熟,我自会安排!”
金砖铺就的通天之路,终于找到了那关键的守门人!
京都棋局中,一枚至关重要的棋子,落下了!
魏渊嘴角勾起满意的弧度,举杯相敬:
“晴丰大人高义!合作愉快!”
窗外,只园的灯火依旧璀璨,而鸭川的水,正悄然流向未知的汹涌。
三条晴丰怀揣着魏渊给予的第一笔沉甸甸的“活动经费”和巨大的压力,回到了他那位于京都东北、略显破败却仍挂着“唐菱花纹”家徽的府邸。
府邸内陈设简朴,仆役稀少,处处透着拮据的气息,与他显赫的姓氏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但这并未动摇他的决心,魏渊描绘的“重振家声”愿景和手中黄金冰冷的触感,点燃了他沉寂已久的野心。
他深知此事如同刀尖跳舞,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因此,他的行动极其隐秘。
晴丰并未贸然接触天皇身边最亲近的内侍,而是将目标锁定在权中纳言吉田兼孝身上。
此人官职虽非顶级,但主管宫中营造修缮事务,是实际负责御所宫殿维护的关键人物!
更重要的是,吉田家与三条家祖上有旧,且这位权中纳言大人贪财好货、生活奢靡在公卿圈内是半公开的秘密,其府邸的豪奢与他那点微薄俸禄严重不符,全靠各处“孝敬”维持。
投其所好,以利诱之。
晴丰并未直接提及面圣之事。
他先以晚辈拜谒前辈的名义,备了一份“薄礼”,相当丰厚的丝绸和漆器,登门拜访吉田府。
席间,他“忧心忡忡”地提及:
“晚生近日偶经御苑外围,见紫宸殿(天皇主殿)一角檐瓦似有脱落,清凉殿(天皇日常居所)廊柱漆色亦显斑驳。想陛下居此,圣心恐难安泰。晚生每思及此,寝食难安。”
这番话,精准地戳中了吉田兼孝的痛点,宫殿破败修缮无钱,正是他目前最大的工作难题和焦虑来源。
吉田兼孝闻言,果然面露愁容,捋着胡须长叹:
“唉,晴丰贤侄有心了。然禁里御料匮乏,幕府所拨修缮之资杯水车薪,老夫亦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此乃国事艰难,非吾等臣子所能…”
他摆出一副忧国忧民、无可奈何的姿态,话里话外暗示没钱,责任在幕府。
三条晴丰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加恭敬:
“大人为国事操劳,晚生感佩。然陛下居所关乎国体,岂能长久失修?晚生不才,近日偶遇一位来自堺港的大豪商‘津田屋少东’津田明。此人家资巨万,更难得的是对陛下、对皇室,怀有无比的虔诚与敬仰!”
他刻意加重了语气。
“哦?商人?”
吉田兼孝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但随即又板起脸,带着公卿固有的傲慢斥责道:
“晴丰!你也是名门之后,岂能与商贾之流厮混?更遑论让其插手御所修缮?此乃有辱斯文,僭越礼制!若被京都所司代知晓…”
三条晴丰早有预料,他不慌不忙,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一个用紫色绸缎包裹、巴掌大小的长条形木盒,轻轻推到吉田兼孝面前,语气恳切:
“大人教训的是。晚生深知此事逾矩。然津田先生一片赤诚,闻听御所困境,痛心疾首,愿倾尽家财以助陛下!此乃其一点‘心意’,嘱晚生务必转呈大人,聊表对大人为国操劳的敬意。先生言道,修缮之事成与不成,皆感念大人清名高义。”他故意不提具体要求,只强调“心意”和“敬意”。
吉田兼孝狐疑地瞥了一眼那不起眼的木盒,碍于面子,勉强用指尖挑开绸缎,掀开盒盖。
他微微一笑,声音温和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
“金玉蒙尘,终难掩其光。三条家累世清贵,侍奉帝侧,乃京都柱石。些许宵小之徒的狂悖,大人不必介怀。”
三条晴丰猛地抬头,看向魏渊。眼前这个气质儒雅的“商人”,不仅身手不凡,见识广博,言语间更透着一股对公卿阶层的了解和一丝难以言喻的尊重?
这在唯幕府马首是瞻的当下,极为罕见。他心中的戒备和窘迫,不知不觉被一丝好奇和隐隐的期待所取代。
“在下三条晴丰。还未请教恩公高姓大名?”
晴丰再次郑重行礼。
“在下津田屋少东,津田明。”
魏渊从容回礼,随即话锋一转,声音压低,仅容两人听见,“晴丰大人,此处非谈话之所。夜色正好,不知可否赏光移步,容在下略备薄酒,一则为大人压惊,二则,或有小事相询,或可稍解大人眉间之忧?”
魏渊的目光意有所指地扫过晴丰洗得发白的衣襟和他紧握在手中、沾染过泥污的家徽饰物。
那“眉间之忧”所指为何,不言而喻。
三条晴丰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对方显然不是普通的商人!他出手相助,识得家徽,言语尊重,此刻又暗示能解其困窘,这绝非巧合!
联想到最近京都暗流涌动,以及家族在御所中越发艰难的地位,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心中升起。或许,这是改变命运的机会?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腾的心绪,微微颔首:
“津田先生盛情,晴丰却之不恭。”
片刻之后,在松浦善卫门安排下,只园深处一家极其幽静、只接待熟客的高级料亭“清风亭”内,一间临水的雅室中,魏渊与三条晴丰相对而坐。
牛金和松浦善卫门守在门外,细川尚兴和有马义次则在隔壁。精致的料理和温热的清酒已摆上矮几,但两人都无心饮食。
三条晴丰看着眼前气度沉凝的“津田明”,终于忍不住问道:“津田先生绝非寻常商人。今日援手之恩,晴丰铭记。先生有何指教,但说无妨。”
他决定开门见山。
魏渊也不再掩饰,他放下酒杯,直视晴丰的眼睛,声音低沉而清晰:
“晴丰大人快人快语。在下确有所求。听闻御所内里,年久失修,多处殿宇亟待修缮,然‘禁里御料’捉襟见肘,陛下与中宫(皇后)亦为此忧心。我津田屋世代行商,略有薄资,更素来仰慕皇室威仪,维系国体之功。愿倾尽全力,捐献黄金千两,专用于修缮御所宫殿,以表寸心,祈佑国泰民安!”
“黄金…千两?!”
三条晴丰倒吸一口凉气,眼睛瞬间瞪大!
这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足够将御所几处最破败的宫殿修葺一新!天皇陛下和内侍省(掌管宫廷事务)正为此事愁得焦头烂额!
他作为藏人头之一,对此再清楚不过。
巨大的诱惑如同重锤,狠狠敲击在他心上。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警惕:“先生所求为何?如此巨资,恐怕不仅仅是‘仰慕’吧?”
魏渊微微一笑,知道火候已到:
“晴丰大人明鉴。捐献修缮,乃在下诚心。唯有一桩小事,需烦劳大人玉成。在下久慕陛下天颜,渴望能有机会,将捐献之诚与祈福之愿,亲笔书写于表文之上,于修缮工程启动之际,面呈于陛下御前。此乃津田一门世代之荣光,亦是在下毕生之心愿!还望大人体恤商民拳拳之心,代为引荐通传。”
面见天皇?!三条晴丰的心脏几乎要跳出胸腔!这个要求,简直比捐献千两黄金还要惊世骇俗!
天皇深居简出,非重大仪式或幕府特许,绝不见外人,更遑论一个商人!
此事若被幕府京都所司代知晓,便是抄家灭族的大祸!
他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恐惧瞬间攫住了他。
但就在“不”字即将脱口而出的瞬间,魏渊接下来的话,如同魔咒般钻入他的耳中:
“当然,如此大事,岂能让大人白白承担风险?除捐献御所的千两黄金外,在下另备黄金五百两,权作酬谢大人斡旋引荐之劳。此金,可用于大人府邸修缮,或解家族一时之困。”
魏渊的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人心的力量,目光扫过晴丰破旧的衣袍。
“三条家累世清贵,门楣光耀,岂能长久为些许黄白之物所困?重振家声,再现昔日藏人之首的荣光,或许,便在此一举。”
金钱!解决燃眉之急的巨款!重振家族荣耀的希望!
还有那句“再现昔日藏人之首的荣光”,精准地戳中了晴丰内心最深的渴望与痛处!
三条家确实曾是藏人头的首席,但近几代因种种原因,包括幕府刻意的打压,地位已大不如前,日渐窘迫。
眼前这个神秘商人,不仅知道他的困境,更似乎承诺能带来改变?
巨大的诱惑如同海妖的歌声,冲击着晴丰的理智。
恐惧与贪婪,家族的责任与个人的野心,在他心中激烈交战。
他脸色变幻不定,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那枚重新变得洁净的唐菱花家徽。
魏渊不再言语,只是静静地为他斟满一杯酒。雅室内只剩下窗外鸭川的流水声和晴丰沉重的呼吸。
时间仿佛凝固了许久。
终于,三条晴丰猛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冰凉的酒液似乎给了他一丝决断的勇气。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孤注一掷的光芒,声音带着一丝嘶哑,却异常清晰:
“津田先生,您的‘诚意’,晴丰感受到了!此事风险滔天!但为了陛下御所之安泰,为了我三条家门楣,晴丰,愿做这引路之人!”
他深吸一口气,压低了声音,如同在密谋惊天大事:
“我会设法联络宫内可信的内侍,疏通关节。但此事需极其谨慎,步步为营。请先生准备好您的‘表文’和‘诚意’。时机成熟,我自会安排!”
金砖铺就的通天之路,终于找到了那关键的守门人!
京都棋局中,一枚至关重要的棋子,落下了!
魏渊嘴角勾起满意的弧度,举杯相敬:
“晴丰大人高义!合作愉快!”
窗外,只园的灯火依旧璀璨,而鸭川的水,正悄然流向未知的汹涌。
三条晴丰怀揣着魏渊给予的第一笔沉甸甸的“活动经费”和巨大的压力,回到了他那位于京都东北、略显破败却仍挂着“唐菱花纹”家徽的府邸。
府邸内陈设简朴,仆役稀少,处处透着拮据的气息,与他显赫的姓氏形成了刺眼的对比。
但这并未动摇他的决心,魏渊描绘的“重振家声”愿景和手中黄金冰冷的触感,点燃了他沉寂已久的野心。
他深知此事如同刀尖跳舞,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因此,他的行动极其隐秘。
晴丰并未贸然接触天皇身边最亲近的内侍,而是将目标锁定在权中纳言吉田兼孝身上。
此人官职虽非顶级,但主管宫中营造修缮事务,是实际负责御所宫殿维护的关键人物!
更重要的是,吉田家与三条家祖上有旧,且这位权中纳言大人贪财好货、生活奢靡在公卿圈内是半公开的秘密,其府邸的豪奢与他那点微薄俸禄严重不符,全靠各处“孝敬”维持。
投其所好,以利诱之。
晴丰并未直接提及面圣之事。
他先以晚辈拜谒前辈的名义,备了一份“薄礼”,相当丰厚的丝绸和漆器,登门拜访吉田府。
席间,他“忧心忡忡”地提及:
“晚生近日偶经御苑外围,见紫宸殿(天皇主殿)一角檐瓦似有脱落,清凉殿(天皇日常居所)廊柱漆色亦显斑驳。想陛下居此,圣心恐难安泰。晚生每思及此,寝食难安。”
这番话,精准地戳中了吉田兼孝的痛点,宫殿破败修缮无钱,正是他目前最大的工作难题和焦虑来源。
吉田兼孝闻言,果然面露愁容,捋着胡须长叹:
“唉,晴丰贤侄有心了。然禁里御料匮乏,幕府所拨修缮之资杯水车薪,老夫亦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此乃国事艰难,非吾等臣子所能…”
他摆出一副忧国忧民、无可奈何的姿态,话里话外暗示没钱,责任在幕府。
三条晴丰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加恭敬:
“大人为国事操劳,晚生感佩。然陛下居所关乎国体,岂能长久失修?晚生不才,近日偶遇一位来自堺港的大豪商‘津田屋少东’津田明。此人家资巨万,更难得的是对陛下、对皇室,怀有无比的虔诚与敬仰!”
他刻意加重了语气。
“哦?商人?”
吉田兼孝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精光,但随即又板起脸,带着公卿固有的傲慢斥责道:
“晴丰!你也是名门之后,岂能与商贾之流厮混?更遑论让其插手御所修缮?此乃有辱斯文,僭越礼制!若被京都所司代知晓…”
三条晴丰早有预料,他不慌不忙,从宽大的袖中取出一个用紫色绸缎包裹、巴掌大小的长条形木盒,轻轻推到吉田兼孝面前,语气恳切:
“大人教训的是。晚生深知此事逾矩。然津田先生一片赤诚,闻听御所困境,痛心疾首,愿倾尽家财以助陛下!此乃其一点‘心意’,嘱晚生务必转呈大人,聊表对大人为国操劳的敬意。先生言道,修缮之事成与不成,皆感念大人清名高义。”他故意不提具体要求,只强调“心意”和“敬意”。
吉田兼孝狐疑地瞥了一眼那不起眼的木盒,碍于面子,勉强用指尖挑开绸缎,掀开盒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