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人家 第928章 来的过于是时候
其实坝头村现在这样比以前好太多。
不过由奢入俭难,过了好日子便想过更好的日子。
以前没什么收成的年景,卖地,卖儿卖女……
如今只是可能会饿着,便开始恐慌。
陈青听郑叔这样说笑了一下:“以前那日子不也过来了。”
听到陈青这样说,郑丰安不好再说什么:“若都像你这样,他们也不恐慌了。”
陈青没有继续说。
夏收收赋税的时候曹耿又来找高娥借人,高娥这次倒是爽快直接就借了。
“曹大人,你得有自己的人,你现在在合县,我还能借给你人,回头你高升了,我可跟不过去。”高娥玩笑。
“什么高升,能在合县做好就不错了。”曹耿自嘲。
“曹大人太谦虚。”高娥恭维。
到了秋收的时候,合县的旱情更加严重。
兜水的水位继续下降。
可能那些滩地是之前的河床,水草长势茂盛,蚌塘的水位也没有下降多少。
坝头村之前那些闹哄哄的人反倒安静下来了。
就像郑丰安说的,真过不下去的时候,就没力气闹。
高娥趁着这个时节采收了一批珍珠。
看到那一盆一盆的珍珠,陆青罗才知道高娥为什么那么宝贝这些蚌塘,为什么亲自培养聋哑人来做事。
她要是有这本事,也会捂的严严实实的。
珍珠的产量超出了高娥的预料,质量也比她想的好。
这次她给分好类,那些不入品的就给磨成珍珠粉。
她打算趁着冬天去一趟京城,把这些珍珠给卖了。
“这么多珍珠,吃都吃不完。”陆青罗抓着玩儿“是不是每个塘子里都有这么多?”
“差不多。”高娥不确定“一会儿让莲心来把东西搬到马车上,这么多珍珠的事不要乱说。”
“嗯,嗯,嗯。”陆青罗点头。
村里有人知道高娥养了河蚌,以为她想开出几个珍珠,那也比养鱼赚钱。
却不知道一只蚌壳就能开出好几个珍珠。
三个人把珍珠运回来,结果看到许博彦守在陈家门口。
“你们聊。”陆青罗和莲心一起把那些珍珠往家里搬。
许博彦看了一眼没想他们搬的是珍珠。
“许大人怎么来了。”高娥意外。
他不会又说他是路过。
“你是不是卖给皓尘斋过一盒珍珠。”许博彦直接问。
“啊。”高娥想这事过去多长时间了,许博彦怎么突然说这件事。
“哪儿来的?”许博彦一脸严肃。
“不能卖珍珠?”高娥一脸狐疑。
许博彦笑了一下,想是自己太严肃,让高娥害怕了:“不是不能卖,是我想买。”
“你想买?”高娥觉得许博彦来的过于是时候“干嘛?”
“南方发生了奴变,朝廷正在镇压,朔西知道了这个消息趁机发难,朝廷只能和朔西议和,朔西提议要珍珠十斛,而且要有虹彩。”许博彦说着脸色阴沉。
“这和你什么关系?”高娥不解“你现在不是南方船务的吗?”
“正因为我是南方船务的,朝廷把这事交给我办,若我筹集不到珍珠,革职查办。”许博彦知道这背后肯定有人推波助澜。
“庆王不保你?”高娥不解。
许博彦苦笑了一下:“别的原因。”
庆王让许博彦娶一个世家女,许博彦给推了,他们之间便有了嫌隙。
这次的事情,庆王袖手旁观就是让许博彦知道自己的身份。
高娥听许博彦这样说知道问题比较复杂:“那你怎么知道我卖珍珠了?”
“我的人在京城打听到的。”许博彦看着高娥“你哪儿来的珍珠?”
“养的。”高娥直接说。
她肯定不希望许博彦出事。
别的不说,许博彦要是出事了,那煤矿就没戏了。
“养的?”许博彦想高娥开什么玩笑“珍珠能养?”
“你说你出什么价。”高娥直接问。
许博彦看高娥不像是开玩笑:“若你真能凑出十斛带有虹彩的珍珠,我可以出万金。”
高娥想了一下:“不止这个价吧?”
她卖给到范世平的那一盒珍珠品相不如现在的,已经卖了三千两。
“朝廷只给这么多。”许博彦摊手。
“那就是故意为难你。”高娥没好气的说。
许博彦知道是朝廷故意为难,他也没想好好付钱,就想着说点大义,连哄带骗的凑够数。
谁知道那珍珠就是高娥的。
“不管怎么样,如今内忧外患,得先把朔西稳住。”许博彦无奈。
“那你等两天。”高娥觉得一塘珍珠凑不够那么多。
“两天?”许博彦有些不相信。
“一天真不行。”高娥表示剥贝壳也需要时间。
“我给你三天。”许博彦想高娥就是一个一个搓三天也搓不出来。
“行。”高娥点头。
许博彦没有进陈家,和高娥说完这个就离开。
高娥进门被站在门口的陆青罗吓了一跳。
“许大人又路过?”陆青罗玩笑着说。
“早点睡,这两天要忙了。”高娥说着就去睡。
自己能走到现在这一步,许博彦给了她很多帮助,她也不能见死不救。
一大早高娥就把陆青罗和莲心叫上去剥贝壳。
那些聋哑人如今状态都非常好,小刀在他们指间能飞,贝壳快速的剥好。
然后挤出珍珠、清洗流水一样的完成。
又捞了两塘珍珠,高娥核算了一下应该够了。
那么多珍珠堆在一起看着那叫一个富贵,不然怎么说珠光宝气。
许博彦看到那些珍珠也有些不淡定,要不是认识高娥这么多年,知道她做什么都是踏踏实实,还以为这些珍珠是她变出来的。
“我让朱墨换好银子给你送来。”许博彦提醒“这段时间你最好不要出去,也不要卖剩下的珍珠。”
高娥点头:“奴变很严重?”
“他们已经开始攻打县城,其中有些人打着让朝廷给说法的幌子烧杀抢掠。”许博彦皱眉。
“那朝廷什么意思?”高娥知道若是处理不好,会造成内部动荡。
“先镇压。”许博彦知道其中的利害“加上多地水患、疫病、干旱、蝗灾,再这样下去就要有人逼皇上下罪己诏。”
不过由奢入俭难,过了好日子便想过更好的日子。
以前没什么收成的年景,卖地,卖儿卖女……
如今只是可能会饿着,便开始恐慌。
陈青听郑叔这样说笑了一下:“以前那日子不也过来了。”
听到陈青这样说,郑丰安不好再说什么:“若都像你这样,他们也不恐慌了。”
陈青没有继续说。
夏收收赋税的时候曹耿又来找高娥借人,高娥这次倒是爽快直接就借了。
“曹大人,你得有自己的人,你现在在合县,我还能借给你人,回头你高升了,我可跟不过去。”高娥玩笑。
“什么高升,能在合县做好就不错了。”曹耿自嘲。
“曹大人太谦虚。”高娥恭维。
到了秋收的时候,合县的旱情更加严重。
兜水的水位继续下降。
可能那些滩地是之前的河床,水草长势茂盛,蚌塘的水位也没有下降多少。
坝头村之前那些闹哄哄的人反倒安静下来了。
就像郑丰安说的,真过不下去的时候,就没力气闹。
高娥趁着这个时节采收了一批珍珠。
看到那一盆一盆的珍珠,陆青罗才知道高娥为什么那么宝贝这些蚌塘,为什么亲自培养聋哑人来做事。
她要是有这本事,也会捂的严严实实的。
珍珠的产量超出了高娥的预料,质量也比她想的好。
这次她给分好类,那些不入品的就给磨成珍珠粉。
她打算趁着冬天去一趟京城,把这些珍珠给卖了。
“这么多珍珠,吃都吃不完。”陆青罗抓着玩儿“是不是每个塘子里都有这么多?”
“差不多。”高娥不确定“一会儿让莲心来把东西搬到马车上,这么多珍珠的事不要乱说。”
“嗯,嗯,嗯。”陆青罗点头。
村里有人知道高娥养了河蚌,以为她想开出几个珍珠,那也比养鱼赚钱。
却不知道一只蚌壳就能开出好几个珍珠。
三个人把珍珠运回来,结果看到许博彦守在陈家门口。
“你们聊。”陆青罗和莲心一起把那些珍珠往家里搬。
许博彦看了一眼没想他们搬的是珍珠。
“许大人怎么来了。”高娥意外。
他不会又说他是路过。
“你是不是卖给皓尘斋过一盒珍珠。”许博彦直接问。
“啊。”高娥想这事过去多长时间了,许博彦怎么突然说这件事。
“哪儿来的?”许博彦一脸严肃。
“不能卖珍珠?”高娥一脸狐疑。
许博彦笑了一下,想是自己太严肃,让高娥害怕了:“不是不能卖,是我想买。”
“你想买?”高娥觉得许博彦来的过于是时候“干嘛?”
“南方发生了奴变,朝廷正在镇压,朔西知道了这个消息趁机发难,朝廷只能和朔西议和,朔西提议要珍珠十斛,而且要有虹彩。”许博彦说着脸色阴沉。
“这和你什么关系?”高娥不解“你现在不是南方船务的吗?”
“正因为我是南方船务的,朝廷把这事交给我办,若我筹集不到珍珠,革职查办。”许博彦知道这背后肯定有人推波助澜。
“庆王不保你?”高娥不解。
许博彦苦笑了一下:“别的原因。”
庆王让许博彦娶一个世家女,许博彦给推了,他们之间便有了嫌隙。
这次的事情,庆王袖手旁观就是让许博彦知道自己的身份。
高娥听许博彦这样说知道问题比较复杂:“那你怎么知道我卖珍珠了?”
“我的人在京城打听到的。”许博彦看着高娥“你哪儿来的珍珠?”
“养的。”高娥直接说。
她肯定不希望许博彦出事。
别的不说,许博彦要是出事了,那煤矿就没戏了。
“养的?”许博彦想高娥开什么玩笑“珍珠能养?”
“你说你出什么价。”高娥直接问。
许博彦看高娥不像是开玩笑:“若你真能凑出十斛带有虹彩的珍珠,我可以出万金。”
高娥想了一下:“不止这个价吧?”
她卖给到范世平的那一盒珍珠品相不如现在的,已经卖了三千两。
“朝廷只给这么多。”许博彦摊手。
“那就是故意为难你。”高娥没好气的说。
许博彦知道是朝廷故意为难,他也没想好好付钱,就想着说点大义,连哄带骗的凑够数。
谁知道那珍珠就是高娥的。
“不管怎么样,如今内忧外患,得先把朔西稳住。”许博彦无奈。
“那你等两天。”高娥觉得一塘珍珠凑不够那么多。
“两天?”许博彦有些不相信。
“一天真不行。”高娥表示剥贝壳也需要时间。
“我给你三天。”许博彦想高娥就是一个一个搓三天也搓不出来。
“行。”高娥点头。
许博彦没有进陈家,和高娥说完这个就离开。
高娥进门被站在门口的陆青罗吓了一跳。
“许大人又路过?”陆青罗玩笑着说。
“早点睡,这两天要忙了。”高娥说着就去睡。
自己能走到现在这一步,许博彦给了她很多帮助,她也不能见死不救。
一大早高娥就把陆青罗和莲心叫上去剥贝壳。
那些聋哑人如今状态都非常好,小刀在他们指间能飞,贝壳快速的剥好。
然后挤出珍珠、清洗流水一样的完成。
又捞了两塘珍珠,高娥核算了一下应该够了。
那么多珍珠堆在一起看着那叫一个富贵,不然怎么说珠光宝气。
许博彦看到那些珍珠也有些不淡定,要不是认识高娥这么多年,知道她做什么都是踏踏实实,还以为这些珍珠是她变出来的。
“我让朱墨换好银子给你送来。”许博彦提醒“这段时间你最好不要出去,也不要卖剩下的珍珠。”
高娥点头:“奴变很严重?”
“他们已经开始攻打县城,其中有些人打着让朝廷给说法的幌子烧杀抢掠。”许博彦皱眉。
“那朝廷什么意思?”高娥知道若是处理不好,会造成内部动荡。
“先镇压。”许博彦知道其中的利害“加上多地水患、疫病、干旱、蝗灾,再这样下去就要有人逼皇上下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