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第一后勤大师,萧何算什么? > 第500章 轴轳千里,旌旗蔽空

三国第一后勤大师,萧何算什么? 第500章 轴轳千里,旌旗蔽空

    由于刘备军的倾力支持,荆州新水师的建设相当顺利。

    为了取得这一次决定性战役的胜利,刘备亲自从北方来到了荆州,指挥大军要横扫攻破夏口,夺取长江。

    所以,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的十月,刘备军集结了多路庞大的兵力,意图进取江东。

    实际上,到了这个时候,很多战略根本就毋庸多言。因此,可以选择的战略就并不多了,益州和江东都是易守难攻之地。既然易守难攻,那可以进攻的路线自然就非常有限。那么,也就无所谓什么策略了。

    刘备本人此次亲临的主要目的,就是调集精兵,彻底夺取荆州,遮断曹军和孙军之间的联系,然后在有机会的情况下,继续进攻江东。

    如果没有机会,就继续积累兵力,进攻益州或者再次进攻江东。

    但是,夺取了整个荆州之后,战争的主动权就完全掌握在了刘备军手上,统一天下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所以,刘备这次算是带来了麾下最精锐的部队,以配合新建成的水师。

    而刘备军同时依旧被分成了多个方向行动,在顾南行和诸葛亮一年多的运作下,刘备军各条战线的部队都恢复了作战能力。

    张飞和他的关中军将会继续进攻凉州,牵制曹操,而张合也将率军进攻阆中以策应张飞。黄忠则是会率军进军寿春,以牵制江东陆军主力。而徐晃这一次将会率领步军,再次强攻夏口。

    而关羽和甘宁将统领水军与孙军水军展开战斗,同时还要派遣大军抢渡荆州,夺取荆南四郡,最终在陆上威胁孙策军营垒,并且最终摧垮江东水军。

    整个计划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全线进攻,进攻再进攻,只要敌人露出破绽,那就是穷追猛打!

    这对于现在的刘备军,所需要的就是数量上的优势,而恰巧控制了整个中原地区的刘备军在这方面就是有巨大的优势。

    如今的刘备军总兵力加起来已经有一百二十营步兵,二十五营弓兵,四十营骑兵,加上水军三十营,这总兵力已经是相当惊人。

    要知道,这些部队几乎都是可以直接投入作战,训练有素的部队。如果算上刘备军可以动员起来的辅助力量总数,那规模至少要扩大六七倍。

    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刘备军这次进攻动员了八十营步兵,二十营弓兵,三十营骑兵,把三分之二的刘备军都动员了起来。

    仅仅集中在荆州的部队,数量都极为可观。加上刘备亲至,运输物资的队伍如同蜿蜒的长龙,从北方一直延续到了前线,刘备军的水军基地——赤壁。

    用贾诩的话形容,这就是:“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可以想象这样一支大军的规模到底有多么夸张。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并不是不小心谨慎的理由。

    刘备亲至就是要凸显对这一战的重视,要让众将都集中精力,专注于解决眼前的战斗。

    更何况,不管是顾南行还是贾诩,都提过建议,此战不可大意。如果此战失败,那统一天下至少要被拖延十年以上。

    对此,刘备也因此谨慎安排作战,将整个战役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集中优势陆军,在水师掩护下,强攻夏口,用一切可能的办法,将夏口夺取,切断孙策军的最重要助力。

    第二阶段是以舰队为掩护,从上游掩护大军渡过长江,扫平荆南四郡,彻底断绝路上的孙家支援。

    最后水陆两军夹击孙军水师大营,迫使孙家军撤退,或者有机会就剿灭孙家水军。

    顺利的话,刘备军就可以顺流而下,直奔庐江,与黄忠所部相呼应,夺取庐江等孙军江北之地。

    到那个时候,水陆优势都在刘备手上,那江东之地不过唾手可得。

    这个计划确实是颇为求稳,一点也不激进,与三分之二的刘备军全体行动的规模不怎么符合。

    但是,战争不就是,只要优势足够大,稳住别浪就能赢的游戏吗?

    刘备确实是不希望士兵死伤太过严重,可是正如谋士们劝告的,此时还搞什么奇策,那最后出了意外,结果还只能是延长战争,让其他人受苦罢了。

    对此,所有人都明白,优势已经足够大了,那自然也就没有必要继续搞什么奇谋之类的妙计了。

    至于说什么交州、南中、西域这些边角之地,为他们节省兵力就更是毫无意义了。

    没办法,这些地方对于中原的朝廷有什么意义呢?

    那些对于中原的统治者,属于永远不会威胁到他们统治核心的外患。只要用有限的兵力,让他们臣服或者不再骚扰边疆,自然就好了。

    尤其是对于顾南行这种搞了多年后勤工作的人来说就更是如此,这些地方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如果说从中原运输物资到荆州,通过水路和陆路交替,大概还能剩下不到三分之一,到边疆地区大多数都是十分之一甚至是百分之一。

    这样低效的运输比例,意味着每一次征伐都是对中原朝廷的底蕴的亏空,打一次亏一次。

    如果不是为了法统中原进攻这些地方毫无好处。

    相反,还不如和他们保持贸易关系,文化和经济上推动他们发展,并且逐步改善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等到文化习俗相近,经济上又得到了发展以后,只要地理上相邻,双方互相征战还是融合,都是有的放矢的情况。

    到那个时候,不管是双方的哪一方,都会有控制对方的意图,只要操作合理,或者说只要利益足够大,那迟早都会被吞并到一起的。

    当然,这也只是顾南行自己的想法,未来如何谁也不知道。

    他所思所想的核心,还是先要继续加强刘备军和北方草原的关系。

    只要北方草原稳定,那么中原就变不了天,在这个时代里,谁控制了最强的骑兵力量,谁就能够掌握主动权。

    这一点,在刘备这一代至少现在看,毫无问题,可以称得上是好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