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后勤大师,萧何算什么? 第501章 夏口攻防
不过,任何未来的战略都与如今的战斗无关。
如果说远征将会让无数人死在漫长的运输途中,让无数的自耕农破产,那一场大战带来的也并不好多少。
死亡在战场上就是如此的廉价,不论你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还是装备精良的将官。
配重投石机砸出来的巨石,平等的赐予每一个人以死亡,巨大的石块不仅会破坏城墙,在人群中也会带来巨大的杀伤。
而对抗这种巨大的设备,城墙必须修的又厚又缓,这也让登城者更容易能够杀上来。
在配重式投石机砸出来的缺口处,士兵们厮杀在一起,双方最精锐的士兵就在此厮杀,如同两群野兽杀在了一起。
他们用手中的武器,敌人的武器,铠甲、手臂、牙齿……一切能用的东西都是他们战斗的工具。
在这个狭窄的缺口上,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只有狭路相逢勇者胜!
最终,刘备军的主将徐晃,拿着他的宣花大斧也加入了战团。他或许不再是二十年前那个勇猛冲锋的年轻人,但是他更加能够准确的把握战机,也同样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强大武力。
孙权手下众将之中,勇于厮杀不记性命的很多,但是武艺和战力可以比肩徐晃的则是没有。
所以,徐晃才在对手体力最匮乏的时候,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候带着最强的队伍亲自加入战斗,作为一锤定音的力量。
孙权也不是傻瓜,他也多次面对这样的情形,他也马上命令自己所剩无多的亲卫全都加入到进攻的队伍里。
只不过这一次,刘备军,或者说徐晃带着必胜的决意而来,哪怕是宣花大斧都劈得卷刃,自家体力都耗得一干二净,几乎是到了灯枯油尽,徐晃依旧在前线,依旧与士兵们一起向城内杀去。
他们杀穿了孙权的近卫,面对鲁肃指挥的城防部队的围剿。某种意义上说,后援就在身后,可是他们必须继续坚持,坚持到后援涌入城中,不然他们就只能是被包围剿灭。
所以,哪怕是接近于灯枯油尽,徐晃还在坚持,身上被孙军的长枪扎了好几个洞。
可是,他没有一点放弃,因为这一次,要带领他们打开孙军这些士兵包围的人,他对此人的信心十足。
果然,就在刘备军突破的部队被包围逐渐压回那个破城的缺口的时候,包围刘备军的孙军士兵突然被杀出了一个大口子。
在那里,一员大将挺枪而立,银色的龙胆枪配上银色的铠甲,显得上面的血花格外的显眼,就仿佛是一件画作,一件画着冬梅盛开的画作。
只不过,这些终究是血花,是敌人的鲜血构成,透露着一股摄人心魄的诡异色彩。
没错,这个人就是带领着黑衣骑精锐加入步战的赵云。
这一股精锐战士的加入,那就是孙军普通士兵根本无法抵挡的了。
这些武功卓绝、训练有素,又在战场上厮杀多年的精锐,又怎么可能是只能结阵才堪堪具备战斗力的士兵抵挡的住的呢?
要不是与孙权手中精锐厮杀到体力耗尽,徐晃和他的精锐步兵,也不是这些士兵能够抵挡得。
本来孙军这些士兵几次迫使刘备军精锐撤退,也培养了一些士气和勇气,敢于直面刘备军的精锐部队了。
但是如今,这些黑衣黑甲的士兵告诉他们,以他们的实力,面对真正的强军,还是溃散更能够保住性命。
否则就只是将会被精锐士卒收割的麦子,一茬一茬的倒下,根本没有丝毫的抵抗力,就被彻底杀散。
在刘备军精锐突然杀出,收割守城士兵的时候,鲁肃就知道,今天这一战已经结束了。他和孙权手上再也没有能够抵挡刘备军的力量了,只能看着刘备军精锐在城中集结。
一旦刘备军在城内集结,孙军这些士兵根本不足以打败刘备军。所以,鲁肃退的很果断,带着孙权和残存的士兵直接放弃了残存的城池,坐船离开了夏口,向对岸退却,退却到了长江的另一侧。
如此一来,江夏郡长江以北的部分就全部被刘备军控制。
而夏口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刘备军的物资转运中心,将会为刘备军继续顺江而下,进攻庐江提供支持。
在夺取夏口之后,在关羽水军掩护之下,刘备军魏延、高顺和太史慈所部迅速渡河,开始攻略荆州南部四郡。
他们步骑共计二十五营,看上去并不多,但是荆南四郡的敌人也并不强大,尤其是许多士族已经放弃了抵抗。
在这种情况下,武陵和零陵两郡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就被刘备军取下。
而且,刘备军魏延所部继续进攻桂陵和长沙方向敌人。
但是,高顺和太史慈所部,则是集中兵力沿着长江,要试图进攻驻扎在长江附近的孙策和周瑜的水军大营。
尽管洞庭湖畔地形复杂,陆军几乎难以进入,而孙家水军又占据了关键的通路,让高顺和太史慈所部是根本无法前进。
却也是影响了孙家水军的自由出入,相当于给对方上了一点并不紧迫的威胁。
当然,要是几个月孙家都不理,那很可能刘备军陆军主力就能够摸到孙家水军营垒附近,那事情就完全是另一番局面了。
面对这样的威胁,孙军的选择并不多,要么发动反击,一举击破刘备军的主力,就可以席卷荆州。
要么就是放弃荆州各地,退回到庐江防御刘备军后续的进攻。
面对刘备军陆军为主,水军为辅,一点点拔除孙军的依仗这种战法。孙策和周瑜都知道,这就是阳谋,就是依靠自家优势逐步消耗你的策略。
可是,面对这种策略确实是没有什么好计策可以运用。
至于火攻之类,那孙策和周瑜反复尝试过。只是,刘备军从一开始就在小心这一招,可谓是谨慎无比,让他们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而且,在顾南行的建议下,投降的东吴军队,船只,全部单独设寨停船。就是一点失误都不给,一点机会都没有。
如果说远征将会让无数人死在漫长的运输途中,让无数的自耕农破产,那一场大战带来的也并不好多少。
死亡在战场上就是如此的廉价,不论你是一个普通的士兵,还是装备精良的将官。
配重投石机砸出来的巨石,平等的赐予每一个人以死亡,巨大的石块不仅会破坏城墙,在人群中也会带来巨大的杀伤。
而对抗这种巨大的设备,城墙必须修的又厚又缓,这也让登城者更容易能够杀上来。
在配重式投石机砸出来的缺口处,士兵们厮杀在一起,双方最精锐的士兵就在此厮杀,如同两群野兽杀在了一起。
他们用手中的武器,敌人的武器,铠甲、手臂、牙齿……一切能用的东西都是他们战斗的工具。
在这个狭窄的缺口上,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只有狭路相逢勇者胜!
最终,刘备军的主将徐晃,拿着他的宣花大斧也加入了战团。他或许不再是二十年前那个勇猛冲锋的年轻人,但是他更加能够准确的把握战机,也同样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强大武力。
孙权手下众将之中,勇于厮杀不记性命的很多,但是武艺和战力可以比肩徐晃的则是没有。
所以,徐晃才在对手体力最匮乏的时候,战斗到了最激烈的时候带着最强的队伍亲自加入战斗,作为一锤定音的力量。
孙权也不是傻瓜,他也多次面对这样的情形,他也马上命令自己所剩无多的亲卫全都加入到进攻的队伍里。
只不过这一次,刘备军,或者说徐晃带着必胜的决意而来,哪怕是宣花大斧都劈得卷刃,自家体力都耗得一干二净,几乎是到了灯枯油尽,徐晃依旧在前线,依旧与士兵们一起向城内杀去。
他们杀穿了孙权的近卫,面对鲁肃指挥的城防部队的围剿。某种意义上说,后援就在身后,可是他们必须继续坚持,坚持到后援涌入城中,不然他们就只能是被包围剿灭。
所以,哪怕是接近于灯枯油尽,徐晃还在坚持,身上被孙军的长枪扎了好几个洞。
可是,他没有一点放弃,因为这一次,要带领他们打开孙军这些士兵包围的人,他对此人的信心十足。
果然,就在刘备军突破的部队被包围逐渐压回那个破城的缺口的时候,包围刘备军的孙军士兵突然被杀出了一个大口子。
在那里,一员大将挺枪而立,银色的龙胆枪配上银色的铠甲,显得上面的血花格外的显眼,就仿佛是一件画作,一件画着冬梅盛开的画作。
只不过,这些终究是血花,是敌人的鲜血构成,透露着一股摄人心魄的诡异色彩。
没错,这个人就是带领着黑衣骑精锐加入步战的赵云。
这一股精锐战士的加入,那就是孙军普通士兵根本无法抵挡的了。
这些武功卓绝、训练有素,又在战场上厮杀多年的精锐,又怎么可能是只能结阵才堪堪具备战斗力的士兵抵挡的住的呢?
要不是与孙权手中精锐厮杀到体力耗尽,徐晃和他的精锐步兵,也不是这些士兵能够抵挡得。
本来孙军这些士兵几次迫使刘备军精锐撤退,也培养了一些士气和勇气,敢于直面刘备军的精锐部队了。
但是如今,这些黑衣黑甲的士兵告诉他们,以他们的实力,面对真正的强军,还是溃散更能够保住性命。
否则就只是将会被精锐士卒收割的麦子,一茬一茬的倒下,根本没有丝毫的抵抗力,就被彻底杀散。
在刘备军精锐突然杀出,收割守城士兵的时候,鲁肃就知道,今天这一战已经结束了。他和孙权手上再也没有能够抵挡刘备军的力量了,只能看着刘备军精锐在城中集结。
一旦刘备军在城内集结,孙军这些士兵根本不足以打败刘备军。所以,鲁肃退的很果断,带着孙权和残存的士兵直接放弃了残存的城池,坐船离开了夏口,向对岸退却,退却到了长江的另一侧。
如此一来,江夏郡长江以北的部分就全部被刘备军控制。
而夏口自然而然的,也就成为了刘备军的物资转运中心,将会为刘备军继续顺江而下,进攻庐江提供支持。
在夺取夏口之后,在关羽水军掩护之下,刘备军魏延、高顺和太史慈所部迅速渡河,开始攻略荆州南部四郡。
他们步骑共计二十五营,看上去并不多,但是荆南四郡的敌人也并不强大,尤其是许多士族已经放弃了抵抗。
在这种情况下,武陵和零陵两郡几乎没有什么困难就被刘备军取下。
而且,刘备军魏延所部继续进攻桂陵和长沙方向敌人。
但是,高顺和太史慈所部,则是集中兵力沿着长江,要试图进攻驻扎在长江附近的孙策和周瑜的水军大营。
尽管洞庭湖畔地形复杂,陆军几乎难以进入,而孙家水军又占据了关键的通路,让高顺和太史慈所部是根本无法前进。
却也是影响了孙家水军的自由出入,相当于给对方上了一点并不紧迫的威胁。
当然,要是几个月孙家都不理,那很可能刘备军陆军主力就能够摸到孙家水军营垒附近,那事情就完全是另一番局面了。
面对这样的威胁,孙军的选择并不多,要么发动反击,一举击破刘备军的主力,就可以席卷荆州。
要么就是放弃荆州各地,退回到庐江防御刘备军后续的进攻。
面对刘备军陆军为主,水军为辅,一点点拔除孙军的依仗这种战法。孙策和周瑜都知道,这就是阳谋,就是依靠自家优势逐步消耗你的策略。
可是,面对这种策略确实是没有什么好计策可以运用。
至于火攻之类,那孙策和周瑜反复尝试过。只是,刘备军从一开始就在小心这一招,可谓是谨慎无比,让他们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而且,在顾南行的建议下,投降的东吴军队,船只,全部单独设寨停船。就是一点失误都不给,一点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