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1951 > 第246章 探亲秦家庄

穿越1951 第246章 探亲秦家庄

    作为一个莫名其妙穿越过来的人,李旭东很怕在元旦钟声敲响的时候,他又坐上了时光机回到了婴儿时代,哪怕他一再劝谏自己要用平常心去对待,可真正面对命运的审判,他还真没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历史悄然度过了一九七三年,这不仅意味着七四年的到来,更意味着两个李旭东都存在与这个时空。一个婴儿的李旭东,一个当了爷爷的李旭东都成了独立的个体。

    现有的知识解释不了这种奇妙的现象,所以李旭东一直没敢说自己出现在大青山之前的历史。哪怕所有人都知道他来自星城,只要自己不承认,谁也不敢说他出自哪里。

    松了一口气的李旭东还没来得及搬到南锣巷,好几个部门的领导又联袂而来,为的就是把黄金和石油抛在最高点。在他们的眼里,不在最高点抛售,那就是亏损,就是挖了国家的墙角。

    “领导们,钱是赚不尽的。我不是神仙,所有的判断都源自于我对国际形势和供需关系的判研。如果你们不怕我亏损,就把账户交给我儿子管理。如果你们问我意见,那我判断石油还会涨,可现实情况要是和我说的不一样,那我是不是不用承担这个责任?”被问烦了,李旭东是真不想和他们打交道。

    “李旭东同志,你也知道咱们内地现在是个什么形势,这些机器设备大多已经使用了二十年,可以说是一直在带病工作。想要进口新设备,可国外那些资本家卡我们的脖子,随便一台机器就贵得吓人。我们的外汇储备一直不够,你还是帮我们想想办法吧。”财政部的领导也是有苦说不出,只好求助于李旭东。

    “李旭东同志,我们部不要钱,也不要机器设备,你只要把你们家的那些科技图纸拿给我们部研究研究就好。”某机部的领导不等财政部的人坐下,马上抢先说道,似乎他的要求是最低的一般。

    “李旭东同志,我们部啥都不要,只要你去我们部里参观参观,顺便给点指导意见就行。”又一个机部领导更直接,架起李旭东就要走。

    走是不可能走的,这些领导一看这架势,纷纷出来阻拦。李旭东只得无奈的道:“停,各位领导,你们在争抢我之前听我说几句肺腑之言好不好?工业是分体系的,就像苏联的工业和美丽国的工业,这就是两个不同的体系,再比如欧洲和小日子,他们的工业也是自成体系。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就说电子元器件吧。五十年代我们就具备了独立生产硅晶体的能力,也能独立生产二极管和三极管,可咱们这些年往深处研究了吗?”

    李旭东顿了顿,发出灵魂质问:“国外的集成电路发展得如火如荼,这不就是晶体管的集中应用嘛,有什么难的?可咱们的研究人员呢?或者我换个方式问一下各位领导,咱们各机部有研究人员吗?难道我们一直照抄别人的研究,而不自己进行研究和创新吗?要是我不给你们抄写,难道我们就真的要落后于全世界吗?一个民族要振兴,需要的不是一个两个能人异士,而是全体人民都觉醒意识。今天我们不培养自己的大学生,明天人家的研究生就将研究更厉害的武器,纵然我们拼死抵抗,可敌人不和我们玩近战,就用远程导弹打我们,我们这些血肉之躯能抵抗得了多少远程导弹的轰炸?”

    众人一个个面带羞愧,很多事情他们不是没考虑到,而是不敢向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亚洲是黄种人,欧美是白种人,非洲是黑种人吗?那是因为我们身体中的基因不同。掌握了基因密码,就可以开发出很多针对各人种基因的药物,帮助人们治疗各种疾病,但凡事有利就有弊,一旦针对人种基因的病毒被制造出来,那将是人种的浩劫,这东西就像是瘟疫一样,可以杀死所有的不同人种。”

    “领导们,可怕的武器远不止核弹一种。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里,我们不进步就是在落后,就是在倒退。或许我们这一代人还可以安然渡过这辈子,但我们的子孙后代呢?他们在遭受敌人凌辱和欺压的时候,是不是会像我们唾弃大清一样唾弃我们的坟墓?”

    “领导们,如果喊口号就能达到世界第一,我不介意把我的喉咙捐献出来。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可我们每年投入教育的资源有多少?投入科学研究的经费有多少?真正具有大学生水平的研究人员又有多少?我们在国际顶尖杂志上发表了多少论文?内地的研究填补了我们哪一项空白?我们有哪些技术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甚至是遥遥领先?你们谁能回答我?”

    目光扫过在场的所有领导,敢和李旭东对视一眼的只有一个,他张口说道:“你说的这些不在我的管辖范围之内,我只知道你既然有技术,为什么不拿给我们用用呢?你是华夏人,把你手上那些技术分享给我们不就好了么?到时候我们自然能够赶上来的。”

    “嘿嘿,这位领导说的不错,我的技术给你,你到时候自然能够赶上来,对吧?”李旭东面带笑意的问道。

    “是的,我们会赶上来的。”

    “您这么一说,我就想问一句,我们学到五十年代苏联的知识都消化完了吧?我们在进步的同时,苏联在不在进步?现在咱们和苏联的差距有多大?我把技术交给你,你多久能消化完?再来了新技术,您又准备多长时间去消化?然后呢?我们一直消化别人的东西?当您在消化那些知识和技术的时候,别人的科技早已突破,您一直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捡屁吃?为什么我们不能组织专业的人才进行攻关呢?是人才不够,还是我们不重视教育,以致没有相应的研究人员?再说了,别人的东西为什么要白给我们?技术引进不需要用等价的物资或者技术去交换的吗?印尼要是不转让这些高科技,我们准备怎么办?”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与矛盾,哪怕是兄弟之邦也不可避免,自家的宝贝谁不是看得紧紧的,会拿给别人白用,那不是笑话么!真拿李旭东当傻子也没什么关系,可印尼不是李旭东一个人的,即使李旭东同意又有什么用?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句话,国人做到了艰苦奋斗,但自力更生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在场的领导坐在沙发上,还真是如坐针毡。想要反驳李旭东的话又无从开口,客厅里一时陷入了沉默之中。

    “小李啊,我们也想努力追赶国外的高科技,可我们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不是吗?你是这方面的行家,我们也很想听听你的建议和意见。只要你说的有道理,我们一定向领导反映。只是现在嘛,还请你帮帮忙,帮我们搞些我们急需的设备和技术回来,你需要什么条件可以提出来,我们协商之后再确定,你看行不行?”一个年长的领导说道。

    李旭东怎么回来的,带了多少个箱子,份量有多少,有没有可能是国外的最新资料,早有国安和内政人员进行了调查。大家软语相求,为的也不是自己。只是他们忘了,在其位谋其政,这些都是他们应该做的。

    “领导们,印尼方面的确有些技术会要转让,你们可以派人去谈技术转让。你们谈妥了之后,也别急着签字,我尽量向凯瑟琳女王提一提,争取给咱们打个折。只是你们若要求太多,只怕我就力有未逮了。还有,我在家里的时候,是我的休息时间,麻烦各位领导不要再登门了,下次再来,与工作相关的事宜一律不予接待与回复,谢谢大家了。”

    当白嫖成了习惯,还有人愿意下苦工去学习么?李旭东下达了逐客令,几位领导虽然没达到自己的预期,但也不好意思再留下来和他纠缠。

    临走前,外交部的王副部长拉住了李旭东,“小李啊,你的工资还有票据都在外交部,你要不去拿,我们可不会给你送来。啥时候来上班,记得请我吃饭啊。”

    “京茹,走,咱们回秦家庄去。”李旭东一刻也不想待在家里,他只想逃离这些纷纷扰扰。这些领导们啥都不懂,真当巴黎统筹委员会的出口禁令是一张废纸呢,李家要在世界上占得一席之地,哪敢有什么私下的动作,印尼和大汉国再有能力,也不可能和欧美直接对抗。

    “爹,那我呢?我怎么办啊?”张无忌也不愿意待在家里。

    “你小子等街道的通知吧,在知青点干满三年,我再给你安排工作。记住了,学习不能忘啊。”李旭东坐在车上叮嘱完,秦京茹就开着车出发了。

    嘿,老爹小妈走了,我终于没人管啦,听说四九城好看的好玩的挺多,我得出去看看去。张无忌本就不是个老实的性子,这下就更放飞自我了。

    家里车有多,只是印尼和香江的汽车都是靠左行驶,和内地不一样,不过无忌胜在年轻,三两下就习惯了车子的性能,也不等保镖跟上来,开着车子就出门了。

    秦家庄已经好久没来过小车了,吉普车每年倒是来过那么一两回,都是统战部的小领导去拜访秦家老二的。原因无他,就是家里闺女嫁给了李旭东,领导们过来做做样子,表示还未忘记李旭东和秦京茹,希望他们在海外能为国做贡献。

    车到村口,庄子里眼尖的就看到了李旭东和秦京茹,尤其是秦京茹放下车窗玻璃,把头对准窗外,朝着那些上工的亲戚六眷打招呼的时候,立刻就把那些还在村头唠嗑的老少爷们给镇住了。

    “呀,京茹回来了啊,还带着姑爷一起,咋没带孩子回来呢?”有个大妈纳鞋底的手停顿了一下,赶紧上前问道。

    “大妈,我爹在家没?我和旭东回来看他啦。旭东,给大妈大爷们开烟呀。”秦京茹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清脆,支使起老爷们是来毫不含糊。

    “嗳,我这不是在往外掏的嘛,来,大妈,您让让,容我先下车再开烟。”作为女婿,到了岳丈家门口,肯定得给足了自家媳妇儿的面子。

    “你爹去公社了,你妈他们在家呢。京茹啊,这次回来还准备出国吗?你那边人手够不够啊,我家那小子老实,一身的力气,你那里要是缺人就算他一个啊。”看着秦家闺女开着崭新的小车回来,谁不羡慕老秦家这闺女嫁得好啊,再看看她家以前那副烂摊子,还不是嫁了闺女之后,女婿给钱置办的青砖大瓦房么。

    李旭东忙个不停,大的开烟,小的给糖,只是这村口的村民越聚越多,李旭东掏了两盒烟两袋大白兔奶糖才算打发了这些亲眷们。

    等李旭东和秦京茹开着车磨蹭到秦家大门的时候,岳母带着一家老小都迎了出来,似是迎接得胜归来的大将军一般。

    “娘,爷爷,奶,我和旭东回来看你们啦。”秦京茹下了车就打招呼。

    “岳母好,爷爷奶奶好,大舅哥和小弟也好。”李旭东也忙不迭的点头说道。

    “快,快进来,外边儿风大,进屋里上炕上去,那才暖和。”岳母笑得见眉不见眼的把李旭东让进屋里,整个秦家庄子,谁有咱闺女的命好?嫁了个大官,还时常出国,帮自家重新修了房子不说,就是带回来的东西都是大家没见过的稀罕玩意儿。

    “大哥,你和二哥还有小弟去把车尾厢里的礼物都拿进来,车厢里还有些新鲜菜,也都拿进屋来,不然放在外头一会儿非得冻坏了不可。”秦京茹大大咧咧的指挥着自家兄弟。

    “姑爷,这外头的日子怎么样啊?最近老听说那什么中东地区不太平,老是打来打去的,还有个什么大汉国,也是咱们华夏人建立的,也在打仗,有这回事吗?”老爷子关心的东西就是和娘们儿关心的不一样,自己才脱离了温饱,就关注起国际局势来了。

    “还好吧,外头的日子也不好混,你想要不被欺负,就得有不被人欺负的本事。等过段时间,让京茹给你们办个港澳通行证,你们也去那边看看。”李旭东随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