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1951 > 第248章 男人的典范

穿越1951 第248章 男人的典范

    “鸽子市得很晚才开张呢,现在还早得很,您要是精神头足,就帮着我把那几间房整理一下。别闲下来。”秦京茹不太理解李旭东为什么总是抱怨,但她清楚一个道理,吃饱了就得做事,一天到晚游手好闲,脑子里就会胡思乱想。

    房间很干净,没什么要整理的,在秦京茹的指挥下,东屋的挪到西屋,西屋的挪到东屋,还不让那边院子的两个保镖动手。一番折腾下来,李旭东大汗淋漓,只觉得一身轻松,啥抱怨的话都没了,洗过澡之后睡得十分香甜,什么鸽子市之行,早就忘到九霄云外。

    一个家只要不想躺平,就必须要大家一起辛苦,有人偷懒,另外的人就得更累。有人发号施令,有人就得跑断腿。

    张无忌被老爹放逐到了陕北,身上就办事处知青办发的两百元钱和若干粮票,随身的还有两个箱子和老爹送给他的两百株苹果树苗。“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爸爸是妈妈的表哥......”坐在牛车上的张无忌大声地吼着被老爹恶搞过的《黄土高坡》,至于原本的歌词,哪有这样的歪歌有意思。

    “嘿,小贼,你这唱的啥玩意儿?爸爸是妈妈的表哥?这不是近亲结婚嘛!还怪好听的呢,这样的歌曲还有吗?”过来接他的老知青郑桐问道。

    “那还不是张口就来,只是哥们儿,你这戴个眼镜儿,是知识分子家庭还是天生近视啊?我瞅着你这眼镜儿得有五百度以上了吧?”张无忌也是个自来熟,老爹说过,天下知青是一家,到了知青点,就是到了自己家。

    “不止,早就该重新配一副眼镜了,可这穷山沟里,上哪配去啊!只有大城市才有得配的。”郑桐取下眼镜擦了擦镜片,继续问道:“我说兄弟,平常都是过完年才开始招知青,你这咋就一个人来了?是得罪了办事处的领导还是区里的领导啊?别不是把谁家的闺女儿肚子搞大了,被发配过来的吧?”

    “切,得罪我爹了,被他放逐过来的。您瞧瞧我这家当,这两百株苹果树苗要发展成两百亩的苹果林,我是不是任重道远?”张无忌是个乐天派,他知道自己老爹不会无的放矢,这么做肯定有深意的。

    “哈哈,那还不简单?两百株树苗,这不正好栽种两百亩地嘛。明儿哥们找齐知青点的朋友,三天功夫你就可以回去交差了。”郑桐笑得很灿烂,成天呆在知青点,人都快呆傻了,现在好不容易来个伴儿,还贼大方,心里开心得不得了。

    “嘿嘿,真要这样简单就好咯。我爹说了,让我扎根乡里,三年之后,我们这些知青都有机会回城,如果我发展得好,他就给我压上点担子,要不然我就只能随波逐流了。”张无忌摇了摇头说道。

    “真的?三年之后咱真的有机会回城?”郑桐仿佛看到了希望,双手紧紧拉住张无忌的胳膊问道。

    “我爹说的话就一定错不了。咋?你们知青就这么想回城啊?城里有啥意思?破破慥慥的,还不如在乡下待着有意思呢。”张无忌去过不少乡下地方,不过他那是去休闲,和真正的知青生活完全不一样。

    “靠?你爹是谁啊?他说的话就是真理?一句能顶一万句?”郑桐突然觉得自己太傻了,这小子一句话就让自己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啊!

    “我爹是......算了,跟你说不着,我估计你们连印尼国王是谁都不知道,就更不要说大汉国了。”张无忌也觉得自己傻,跟这帮土老帽说得着嘛。

    “切,不就是个女王嘛,叫啥来着,她面首还是个黄种人,叫啥来着,忘了。不过这小子也是命好,被女王看上了,估计这女王也不是啥好东西,面首一定不少吧。”

    郑桐口无遮拦,自以为是的信口开河,殊不知一场揍就在眼前了。张无忌还算是收了力的,一巴掌把郑桐的帽子扇飞了好几米远。

    “我草,哥们儿,你没病吧?我说印尼,关你......”

    “那是我哥和我嫂子,你要想挨揍,你就再说。”张无忌双眼瞪着郑桐,一副随时要暴起的模样。

    “啊!嗨,哥们儿,对不住,对不住了,我这就是口嗨,没别的意思。”郑桐虽然打过不少架,但他还是讲理的,赶忙道着歉。

    “算了,和你说不着这些,你们在内地呆的太久了,人都待傻了,我也不该怪你的。重新认识一下,张无忌,我爹李旭东,在内地都不是啥名人,你们不知道很正常。”张无忌再次伸出友谊的手。

    两人双手握在一起,郑桐心念电转,还是没想出来李旭东是谁,不过听话听音,他还是很聪明的问道:“真没听说过,应该是我孤陋寡闻了。不过你说内地不是啥名人,这意思就是国际上很有名呗?”

    “应该算吧,我们在国外的时候,老基经常来找我爹,两人条件谈不拢,我爹都不爱搭理他。”张无忌随口说道。

    老基?老基是谁啊,国际上有名的,难道是基辛格?郑桐吓了一跳,磕磕巴巴的说道:“这老基你别告诉我是基辛格啊,那可是美丽国外交部的部长。”

    “就是他啊,这老小子和我老爹谈判,我爹要他们在金字塔下多加一道杠,现在也不知道谈没谈成功。”

    “多加一道杠?啥意思啊,你说的每一个汉字我都懂,可我咋就听不明白呢?你给我说说。”郑桐不耻下问。

    “就是他们印钱发钱的机构美联储多咱们家一个股东的意思。”张无忌开始给郑桐普及美丽国美联储的基本知识,只是他说的越多,郑桐就越糊涂,唯一能懂的就是这家伙家里的背景很深。

    “哎,不对啊,你爹姓李,你姓啥?姓张,你和你爹咋不是一个姓呢?你和你妈姓?”郑桐很怪异的望着张无忌问道。

    “我妈姓陈,以前在大栅栏开绸缎庄的。我爸以前答应过我干爷爷,所以就把我过继给他老人家当孙子了,我跟我干爷爷姓。”张无忌说道。

    “那你咋不在国外混呢?跑到内地来,这不是遭罪么?”郑桐有些想不通。

    “我爹说了,咱们家的根在内地,家里必须要有人建设内地,这不轮都轮到我们这些老二了嘛。”

    “你们家兄弟几个啊?你排行老几啊?”郑桐听出这里有故事,赶车的路程还远,忙不迭的问道。

    “我家里弟兄可就多了,论排行我在老五的位置。不过我爹说了,我是老张家的嫡长子,振兴张家的担子就落在我身上了,他希望我从农民开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对于没吃过苦的张无忌来说,农民就农民,老爹无非就是要锻炼自己。

    “你家老头子把你送到这鸟不拉屎的地方,还要你做出成绩,你当真啦?那你知不知道,咱们那一片缺水,挑个水都要走出好几里地?你这两百棵果苗怎么浇水啊?还两百亩苹果林,我看呐,你这能活两棵苗就不错了。”

    郑桐真不是要打击张无忌的积极性,陕北高原的艰苦,从苍凉的信天游里就能感受得到,两人隔着沟壑说话,谁都能听得到,但是真要握个手、吃个饭啥的,那得走上一天。

    “我爹跟我说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能锻炼人。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全力以赴。桐子哥,你愿不愿意帮我?”张无忌能不知道要吃苦?他爹他妈对内地面临的困境一清二楚,做儿子的耳濡目染,可能帮得上忙的不多,与其当个纨绔,还不如投身到垦荒运动中去。

    “走了个钟跃民,又来了个张无忌,都想拿我当二傻子使唤,你就说吧,你想要我干啥?不过先说好,我最多帮你干你工作量的一半,你也甭想支使我。”面对张无忌递过来的巧克力,郑桐并不敢接,他怕接了之后自己又成了牛马。

    “桐子哥,我在内地没有朋友,你是我的第一个朋友。我爹说了,朋友之间,应该互通有无。我这两个大箱子,一个箱子里有我的衣服,还有些书籍,另一个箱子里头也有一半是书籍,还有一半是吃的。我小妈也说了工分可以不要,能把爹交给的任务完成更有意义,这是在给全陕北农民谋幸福。”

    “哈哈,两百棵苹果树苗,就是给陕北农民谋幸福,我说无忌,你爹到底是干啥的啊?他是哪个部队的?或者说你是哪个部队大院儿的?”郑桐很不喜欢吹牛逼的人,两百棵树苗就能给陕北谋幸福,这不是扯淡的么?

    “我家不是大院子弟,我爹也不出名,至少在内地没几个人认识他。不过我知道他还是做了不少事的,要是他不指着老乔的鼻子骂,不和那俩女的吵架,我估计我爹当个外交部部长那都是绰绰有余的事情。”

    老乔?俩女的?郑桐有些晕,老乔真是外交部副部长,这一点从报纸上就能知道,俩女的是谁他就真不清楚了。不过能到那个级别,至少也是个大人物。这么大的人物,怎么就把儿子往火坑里推呢?郑桐的小脑袋瓜一时转不过弯来。

    “无忌,你爹真说过这树苗能改变陕北的面貌?”

    “嗯呐,我爹在这些大事上从不犯错。他说豫省有条红旗渠,陕北也可以有。只要这些苗能活下来,将来这片黄土地上,还可以栽种葡萄、猕猴桃、柿子。产量越多越好,吃不完的可以做成水果罐头,也可以酿制葡萄酒,终有一天,海外华人也能喝上内地产的高品质葡萄酒。”

    “不对吧?咱们连温饱问题都没解决,咋就扯到水果上去了?”郑桐有些怀疑这张无忌的老爹在画饼了。

    “桐梓哥,这关中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也耕种了几千年,地里的养分都吸取得差不多了,早就要进入养地模式了,不然收入和产出将严重退化,再种下去也没啥好收成。种树可以保持水土,避免沙漠化,还可以积蓄地力,我们这一代少耕种,下一代才能多耕种。你知道不,美丽国一个几万亩的农场,也就一百来个人在耕种和放牧,这就是他们的生产水平。”

    随着张无忌的讲述,郑桐仿佛进入到了美丽国的农场,无数的机器在取代人工种植和收割,就连灌溉,都连接上了电脑,定时向作物根部输送养料和水。只是这一公顷只能养一头牛是怎么个问题,难道牛不是养的越多越好么?

    “桐子哥,这是一个概念,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动植物需要休养生息才能做到生生不息,土地也是一样。我爹说了,北方的土地越来越贫瘠,南方的土地开发没多少年,再加上南方的水网丰富,所以南方的种植效果比北方的好,东北那片土地因为开发得最晚,所以那里的土地最肥沃。要是咱们过度开发土地,将来子孙吃饭都成问题。”

    “你爹不是外交部的么?怎么对土地和农业这块这么熟悉?他在农业部干过?”郑桐有些相信张无忌的话了,这些年的耕种,连自己的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什么“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他看来,那都是扯淡的。

    “农业部我爹没干过,我二妈的爹在农业部当过一阵副部长。”张无忌的话又引出了另一个话题,大妈姓陈,然后家里还有二妈和小妈,那他到底有几个妈?

    “我有五个妈,都是亲的。我爹把我妈送到香江,回头和我三妈谈恋爱,被我二妈钻了空子,结果我二妈跑到香江和我妈一起打拼,我爹和三妈在四九城待了几年,那几年里我爹去鞍钢援建,认识了我四妈安娜,结果我四妈比我三妈更早怀孕,后来她们都到了香江,我爹又找了个小妈,比我大不了多少。”张无忌很无所谓的讲述了自己老爹的风流史。

    “我草,你爹这么风流?这是严重的地主老财思想,一妻多妾啊!”郑桐口里批判,内心却极度羡慕,这才是男人的典范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