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1951 > 第252章 对历史的认知

穿越1951 第252章 对历史的认知

    对于近代史,李旭东看过很多史料,也算有些研究,总体来说就是自乾隆之后,国力逐渐衰弱,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维持了农耕文明的传统,实行愚民政策,闭关锁国,把人民锁在了土地上,不让国外的工业文明进来。但要把所有责任归结于清王朝,那也有失偏颇了些。

    自商鞅变法开始,整个民族进步就开始有些停滞不前了。吕不韦这种大商人为什么后世越来越少,不就是强化农耕文明,抵制商业文明的结果么?

    秦王朝一统六国,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他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郡县制、皇帝制等,对整个中原大地乃至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塑造了中国独特的政治文化传统。

    陈胜吴广起义,那是因为他们大字都不识一个,秦王朝的法律并不苛刻,也没有不问青红皂白就“失期者斩”的刑法,秦二世在位也没调动太多部下对付起义军,至少长城兵和南越兵都在边关。

    可惜的是到了汉朝,董仲舒提出的“独尊儒术罢黜百家”被汉武帝所采纳,古代的封建正统思想就开始确立,结束了自春秋以来学术与政治的分离状态,使儒学由私学转化为官学,学术与政治融为一体。

    之后的历史没太多可圈可点之处,无非是王莽篡汉,这个极有可能和李旭东一样穿越而来的王莽同志被位面之子光武帝刘秀打落尘埃,他辛辛苦苦的变法也为刘秀做了嫁衣。

    历史直到隋朝才有所起色,不管是隋文帝还是隋炀帝,其实都很优秀,对外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攻打土谷浑、征征林邑、征契丹大宴突厥、征流求、三征高句丽,对内利用自然河道,疏浚前代留下的运河,实行科举制度,实现了真正的万邦来朝。

    那个后世被称为“天可汗”的李世民就不是什么好东西了,弑兄杀弟,逼着自己的老子退位,留下被人诟病的“玄武门之变”,以致唐王朝的政权更迭都是依靠武力。

    宋朝,国力其实不弱,经济和文化也很发达,几乎达到了鼎盛时期,只是首任天子是底下的武将推上的宝座,抑武重文也就不可避免,农耕文明抵不过异族的野蛮入侵,最后左丞相陆秀夫背着赵昺在崖山跳海而亡,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国祚319年的 宋朝 至此灭亡。

    到了明朝,清代的史书总是记载着明朝的种种不堪,可实际上呢?“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除了那个“叫门天子”朱祁镇不是个东西之外,都还算不错,至少骨气可嘉。就连那个上吊天子朱由检在李旭东心里都算个人物,真正败坏了朝纲的就是那些以江南士大夫为主可恶的东林党人。

    作为一个典型的华夏民族主义者,李旭东不喜欢元朝,也不喜欢清朝,国内两次资本主义萌芽都断送在这两个王朝手里。什么“康乾盛世”,怎么没见他们把明朝的火器发扬光大?明明自己都学过微积分了,为什么不把基础数学发扬光大?以致偌大的华夏被八国联军侵略,割地赔款,生灵涂炭?

    一份“尼布楚条约”开始,苏俄就开始侵占我国的地盘,到了现在,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不再姓中。西方列强也不是好东西,巧取豪夺了无数金银,港澳至今还悬浮于海外,以前的作用是作为对外界联系的桥梁,现在虽说加入了联合国,但这桥梁的作用似乎仍不可替代。

    民国时期的政治还算开明,只是军阀割据,战乱不断,一场“淞沪会战”让分裂的军阀渐渐统一,八十万大军打不过二十万带着飞机大炮加坦克的小鬼子,说起来还就是重工业落后,非战之罪也。

    一代伟人的高瞻远瞩,《论持久战》是站在全球高度写出来的文章,非大气魄者写不出这样的文章。他的语录李旭东不止十次百次的翻阅,其思想核心要是放在工业高度发达的鼎盛时期,解放全人类还真不是什么空话。

    但不是所有的事情李旭东都觉得他是对的,就说评价关羽的问题吧,桃园三结义之后,曹操对他再怎么好,关羽还是挂印封金,直奔自己的大哥而去,这种有情有义的汉子不比瓦岗寨一炉香要强得多么?秦琼秦二爷是条汉子,可单雄信对他还要怎么好,临到单雄信五龙锁身的时候,他还在人群里找“义薄云天”的秦二爷呢,等到身首异处,秦二爷才姗姗来迟,这不是玩人的么?

    还有一点,李旭东佩服他老人家的勇气,他打破了干部任免机制,干部的任命可以是跨越式升迁;也打破了农村与城市的用工平衡,表现优异的农民也能被招工,自己母亲就是从乡下招到城里的工厂来的。

    自从上一位领导过来,李旭东过了几天消停日子,秦京茹的肚子也开始显怀了,这傻妞现在馋得很,说想吃荔枝。这特么的刚开春,整个东南亚哪来的荔枝啊?真把李旭东当成无所不能的神么?

    这世界有没有神李旭东不知道,但金钱的作用是巨大的,还真是钱可通神。北半球没有,南半球有啊!一封电报拍到香江,自然有人从马达加斯加空运一批荔枝到四九城,价钱么,不必提了,反正一般人吃不起。

    “爷,我不想吃了。”才吃了两颗,秦京茹看着两箱子冰镇的荔枝,突然就不想再吃了。孕妇的心理和口味寻常人还没法琢磨,就是这么怪。

    “不吃就送人吧,回头拖到办事处去,给那些五保户和烈属后代尝尝鲜。”李旭东懒得管这小事儿。

    办事处的谢主任念过两年书,知道“红尘一骑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典故,笑着问道:“小秦呐,您家那位可是舍得花钱的主儿啊,现在可不是产荔枝的时候,您家这是直接在树上催熟的,再运过来的吧?”

    “不是啊,您瞧瞧,这还是活荔枝呢,说是从南半球的什么岛空运过来的,您放心,不健康的食品我家那位不敢让我碰。”秦京茹笑面如花的答道。话语里有几分故意显摆,又有几分得意。

    不健康的食品?那是什么东西?替代粮算不算?野生植物算不算?最艰苦的年月里,猪比人都吃得好,还不健康的东西,这特么的是人话?要不是李旭东只要回来就没少捐钱捐物,就凭你秦京茹,老子不让你游街示众老子都跟你姓!

    “小秦啊,这荔枝太稀罕了,咱们这的五保户和军烈属吃着实在是浪费,还不如送给上面领导换些别的物资过来,你看这事儿......”谢主任的想法很单纯,这荔枝吃了也不顶饱,还不如换点实用的东西给街道里的困难户呢。

    “谢主任,我们家老李说了,这荔枝不算个啥,直接分给他们就是,要是那些烈属家里实在困难,咱们家也不能不管不顾,该捐钱捐钱,该捐物就捐物,不能让办事处的同志难做。我们老李还建议咱们办事处办个集体企业,安置咱们办事处的那些小青年,要是将来能扩大再生产,咱们还可以把那些知识青年召回来。”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扇门。秦京茹完美的继承了李家不媚上的光荣传统,什么领导值得我们老李家巴结?不说印尼和大汉国,就是白金汉宫的女王还热情邀请我去做客呢。

    “哦?集体企业?咱们这没什么东西可以生产的啊?”谢主任有些头晕,天上突然掉下个大馅饼,不偏不倚正好砸在自己的脑门子上。

    “嗐,我们家老李既然敢给你出主意,就肯定有办法,你直接找他问问不就完事了么。只是你向上汇报的时候不能说这主意是老李给你出的,得是你自己想出来的,不然上面怪罪下来,你吃了挂落可别怨我们家老李。”秦京茹可不是贪图谢主任登门送的礼物,老李赚钱的主意再多,也不能轻传。

    这时代的人都很自觉,饭点的时候轻易是不登别人家的门的,主人家说不定没做什么菜,你登门了,主人是留你吃饭还是不留你吃饭,都是个让人尴尬的问题。

    当晚七点来钟的时候,谢主任就带着两瓶汾酒和一条中华烟到了李家。一番寒暄过后,李旭东就出了个主意,办个木器厂,生产高中档家具,高档的肯定是红木家具,用于出口,中档的就是普通木头,做当下最时兴的家具。

    销路?

    “这个简单,高档家具的出口渠道是现成的,直接和香江那边对接就是了,我老李家直接开个公司包了销售渠道。不过高档的木料可不太好找,这个您得找人收购,另外那些遗老遗少手里多多少少都有些老家具,您这办事处和回收站对接,直接把那些旧家具收回来就是了。老工匠带新学徒,管一日三餐,再加十三块五的学徒工资,招的就是那些劳苦大众家的孩子。”

    “中档家具的销路就要你们自己打开了,三十六条腿做好还不简单么?不仅可以和供销社合作,还可以联系各大单位,让他们过来采购。至于那些边边角角的废料,其实也有用处。我再想办法引进一套制造中密度纤维板的设备,这种板材的用途十分广泛,做出来的家具用个十年八年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李旭东随口几句话就把后世霸占“唐僧”的女富豪腾飞之路挤没了,他不是靠这个赚钱,而是变着法的给国家储备外汇的机会。

    “老李啊,感谢的话语千千万,但我说不出口。您要是还有什么路子,您暂时也别说出来,等我把这个工厂办起来,我再来向您请教。您是不知道办事处的难处啊,整个街道......”谢主任似乎要在老李家开诉苦大会了。

    “谢主任,内地我去了不少地方,哪哪都不容易,现在不容易,将来更不容易。您想想,机器越用越老化,将来我们这一批人退休了,机器设备是不是也要更换了?我们为国家创造过效益,国家是不是得给我们开退休工资?是不是得给我们报销医药费?一个工厂到底有多大的利润,经得起这样的开销?”

    李旭东不算国家干部了,但这话说出来还真出自公心。

    “嘶,您说的这个我真没考虑过,老李,咱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只能管好我这一方土地。不过我可以保证,只要工厂效益好,该给工人们的福利我一分不少的发给大家,我不是那种只唯上的人。”

    谢主任不敢顺着李旭东的思路往下想,他是过来人,刚建国的时候群众是个什么样的面貌,困难时期又是个什么样子,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些起色,谁愿意给自己找不痛快?

    这年月,有担当的干部还真不少,他们真敢顶着上面的压力,给下属和同僚背锅,远不是后世那些只会推脱责任的干部可以比拟的。谢主任也是个明白人,知晓李旭东的处境,这样的事情还是自己出面最合适。

    “您这话我爱听,行了,您回吧,这礼品您拿回去也不合适,就放我这里。京茹,谢主任送了礼,你看着给回礼吧,我就不操那心了。”富贵到了李旭东这地步,你就是送他一座金山,他也没啥感觉,他在乎的是情谊。

    谢主任高兴的走了,带回去的东西自然都是舶来品,价值不会低于他带来的礼物,而且还稀罕,至于是不是真比国产烟酒好,那就因人而异了。

    “京茹,这谢主任还算实在,给他送些功绩也没什么,他要是再年轻个一二十岁就好啦。”李旭东自嘲的笑了笑,他倒是想碰到几个后世的名人,可惜啊,名人终究还是太少了,自己这辈子估计很难碰到那些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