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1951 > 第256章 都是被逼的

穿越1951 第256章 都是被逼的

    “人口,这些年基本没怎么打过仗了,人口有了爆炸性的增长,我爹说,要是按照这个速度增长下去,八十年代破十亿,九十年代之后得超过十五亿,土地又不能增长,人吃马嚼的,生产再多都糊不住这张嘴。至于工作问题,我爹没说,他只给了我两个任务,一个是两百亩苹果林,一个是带着咱们知青点的同志努力学习,将来都考上大学。”

    “无忌哥,我帮您干农活吧,读书我不是那块料,只要打开书本,我就犯困。”小宁伟接过话茬说道。

    “小宁伟,那你的理想是干啥?”张无忌随口问道。

    有趣的皮囊里不一定有漂亮的灵魂,绝大多数人浑浑噩噩,唯一的理想就是能回城当个工人,留在这里继续吃苦,谁想啊?

    理想,好高大上的名词,这玩意儿是人人都能有的?想当工程师得有大学文凭,想当工人得出钱买指标,想当富翁不仅没条件,票据还限制了金钱的作用。

    “我?理想?我能有啥理想,混日子呗!要是我能当兵就好了。”宁伟能够想到的唯一出路就是当兵了。

    “哦,那你礼拜天跟我一起去县城,帮我拿东西回来。”张无忌有些可怜这个瘦瘦小小的小老弟,打定主意想要找县委的刘书记帮他弄个部队名额。这刘书记也不是别人,正是他爷爷当年的领导,同一个部队的刘副主任,张无忌喊他“刘爷爷”。

    真要没个上面的人,李旭东也不敢随随便便把自己亲儿子安插到陕北农村来。

    李旭东并没有安排张无忌今后就走仕途,李家的孩子野惯了,受不得多少约束,即使要当官,那也只能是当一把手,掌握决策权。可天下的好事不可能让李家全部占尽了,否则那些红二代、红三代怎么办?

    “县城啊?带我一个。”

    “也算我一个,我去买点吃的,老吃无忌的,这心里总不得劲,嘿嘿。”

    有时候一两句话就能试探出人品来,大家都吃过喝过不少张无忌的东西,有人在地里帮他出力,有人就是嘴上说个谢字,有人是有心无力,有认识纯粹蹭吃蹭喝,事后嘴巴一抹。

    郑桐一开始以为来了个狗大户,但两人一接触,郑桐就发觉到了张无忌的与众不同,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好。吃喝都让张无忌帮忙,那不是郑桐的性格,看着张无忌对知青生活不熟悉,郑桐在农垦方面给了他不小的帮助,属于互补型朋友。

    看着张无忌家里从香江一寄就是几十上百斤的物品,周边不少人在打探他的来历与虚实,想要和他做朋友兄弟的有,想要把他当冤大头吃绝户的也有,想要利用他逃到香江的有,想要告状的人也有,说他有海外关系,这绝对不是冤枉他。

    只能说这人呐,自古就是如此,有人看不得你过得好,更看不得你比他过得好。

    当然,也有不少轻浮的女知青想要贴上来,现成的饭票谁不爱哟?何况这家伙长得还蛮不错,要身高有身高,要钱有钱,要是能到香江一起过日子那就更好了,四九城里也未必有这么好的生活。

    漂亮女孩哪都有,真正让张无忌动心的却没一个。眼见着找他借钱借物的知青越来越多,郑桐低声说道:“兄嘚,你不是慈善家,没必要搞救济。”

    “哦,桐子哥,看着那些人大老远的过来,我有些不好意思拒绝。”张无忌说道。

    “兄弟,你家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你家也不是开善堂的,你没来之前,咱们即使聚会都是各带各的干粮,粮食金贵啊!”郑桐是真心为张无忌好。

    “桐子哥,您帮我管后勤呗,往后的物资都归您管理,您决定这些东西的归属。嘿嘿,桐子哥,不瞒您说,我家还真是开善堂的,只是我这手笔和我爹比起来,实在是差远了。您是没见过我爹,要不然您指定得崇拜他。”

    张无忌继续说道:“桐子哥,你知道那段苦日子么?知道那场灾难怎么过去的么?知道几十几百艘大船在口岸轮流卸载几千吨几万吨粮食是什么样子么?我爹说了,在内地,我不管怎么败家都行,只要能结交到几个真朋友,一点银子的事,不算个啥。”

    “嗳,你家到底多有钱呐?你这么说不怕给自己招灾惹祸?”郑桐有些不爽利,那场灾难他也经历过,虽说那时候他还小,家里也没那么困苦。

    “我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我家里也没人仔细统计过,我只知道每时每刻我家的钱都在变动。桐子哥,国外和内地不是一个世界,咱们现在全方位落后于欧美。我爹说,想要发展,咱们就要学会借势,苏联和老美,我们不可能全部得罪,不然咱们和闭关锁国的清朝没半点区别。”

    “嗯,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我懂,你之前说过的。”郑桐点了点头,他和蒋碧云的事几乎是半公开的性质,这一对儿在这片土地上看不到希望,差点儿就准备结婚了,是无忌拦下来的,毕竟这年月可没有什么过多的避孕措施。

    “哦,桐子哥,你和碧云姐他们几个好好复习,肯定可以考上大学,要是有机会的话,你们可以出去看看。”

    一个好汉三个帮,张无忌在内地认识的人不多,能做朋友的更少,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发出邀约。

    “你可拉倒吧,还出去,咱们知青点要是没有你,这春荒都吃不到一顿干的,哪有钱出去啊。”郑桐心里领了张无忌的情,但这为人处世吧,不能老是无忌单方面的付出。再说这关系也就到好朋友和真兄弟之间,虽然无话不谈,但比发小还差了那么些距离。

    朋友不多,想打开局面靠真诚速度太慢了,靠忽悠同样如此,大家都要上工,谁有兴趣了解你啊。金钱,唯有金钱才是最靠谱的。

    李长河现在就是金钱开路,在仰光拉起了一些人为自己做事。他爹曾经说过,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理顺外部渠道,然后拉拢一批政治家族和掌握军权的家族才是正道。如果方便的话,选择当地豪族联姻,便于迅速站稳脚跟。

    掌握一部分武装,在控制宣传渠道,把自己的声音通过广播和报纸发散出去,让民众接受自己的理念。

    首先只需要民众知晓有自己这么个人,尽量不要煽动民众,等到民众普遍能够接受自己的理念在提出最尖锐的矛盾。

    然后,当然是激化矛盾,让人民自主选择咯。

    同时有选择的吞噬掉一些朋友的势力,让自己更强大。

    没选到自己?那有什么关系,继续激化别的矛盾,不时地制造事端,让民众不满,这样总会有一次选择自己的吧。

    军阀不服?掌握了政权,手里的枪杆子是吃素的么?印尼的军事和香江的科技再加上大汉国的金钱援助,没有那块骨头是啃不下来的。

    宣传和铁腕齐用,再缓和矛盾,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内战的伤痛将很快抹平。

    这是李旭东给李长河安排的路子,有钱有势办事就是这么野蛮粗暴。

    对比李长河这傻小子的路子,当初他就没想清楚吞噬朋友这个问题,认为这不道义,便妄图复刻井冈山模式,他也不想想他的群众基础,从语言文化,还是血脉传承上,他都没有发挥的余地,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野蛮粗暴的不止是李长河,还有徐慧真这娘们,自从秦京茹回了香江,她就打着大汉国参赞的名义到了四九城。

    瞧她那副打扮,李旭东就知道这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了。四十多岁的老娘们盘着头发,珠翠满身,穿着一身亮眼的缂丝旗袍,丝袜小高跟,活脱脱的女王气质。

    都说小别胜新婚,老夫老妻不需要什么前奏,徐慧真进屋就硬弓硬马直接开啃,崭新的缂丝旗袍才穿了不到一天就被李旭东扯成了烂布条子,可见战况之激烈。

    战果当然是丰盛的,徐慧真对此很满意,几天的空窗期,老李还是强悍如初。

    风停雨歇,两人开始聊起了正事儿,关于李旭东去留的大事,至于秦淮茹,那老寡妇也就偷偷人,蒸煮而来了,她连推屁股的资格都没有,早就被赶了回去。

    “内地现在几乎一穷二白,所有的资本都消失殆尽,即使还剩下几个蛰伏的,其力量也是被削弱到了极点。爷,我们几个姐妹商量好了,您身上虽然有光环,但保不准有蠢人那您开刀,要不,您还是回香江坐镇吧。”

    “什么叫回?内地才是我的根。慧真呐,这世上猪队友很多,但是到了高层,就没有不聪明的了。大浪淘沙,留到最后的才是金子。只是有的人做的是投机,我们要做的是投资,两者有截然不同的区别。相信我,我可以应付一切苦厄,你们在外面搞得越好,我这里就越轻松。”

    “长河那边您怎么个打算?这次谈判我们给了美丽国面子,让他们用美元结算石油,他们巴不得我们在东南亚插一腿,最好是搞成君主制度。到时苏联那边态度暧昧,不怎么松口,似乎他们在缅甸有不小的利益。”

    慧真到内地来,最主要的就是要解决李长河的困难,没有老李的规划和参与,李长河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

    “嘁,让安娜多带些美元过去,该打点的打点,该威胁的威胁,让加林娜·勃列日涅娃帮忙,尽快搞定。我这边准备去云贵川走一走,长河那边的支援力量给足了,争取三年之内搞定。他想人前显圣,就得背后吃苦。”

    加林娜·勃列日涅娃是苏联领导人的大女儿,骄奢淫逸,贪腐走私,只要是赚钱的买卖,她和她的英俊老公都要插一脚,利益决定立场,屁股决定脑袋,有她帮忙,事半功倍。

    “内地这边呢?您怎么安排的?”徐慧真问道,她来四九城之前特意去了一趟仰光,长河现在又黑又瘦,做娘的心疼啊。

    “还要怎么安排,这次外经委应该赚了不少,总得领咱们的情吧。再说缅甸现在和内地的关系几乎到了冰点,我这是帮他们收拾残局呢,还要我怎样!做完这一笔,老子就退休。”

    李旭东做什么事都只考虑个大方向,剩下的就让家里的媳妇儿和公司的下属自行脑补,只问结果不要过程。

    “爷,京茹妹子的孩子还没安顿呢,您可不能退休。”徐慧真话是这么说,但其意思就不一定是表达出来的这个意思了。陈雪茹大儿子是长房长子,怎么安排都不为过,二儿子可是姓张,他能得到老李的安排,那其他房的二儿子是不是也该安排好?

    “嗯,我这把老骨头给你们熬完汤得了呗?天时地利人和,很多事情不是我想做就能做的,因势利导懂不懂?法兰西在南美那边有座岛,他们想让那些岛民独立出去,你想接吗?想接的话你去当女王都行。”

    李旭东白了徐慧真一眼,媳妇儿多,孩子多的问题现在就体现出来了,这么多孩子都要自己安排的话,那孩子们还有什么出息,要知道一个干部的成长不仅要有人脉和背景,还有工作能力和经验。缺少了能力和经验,就如同沙子上盖楼房,堆砌得越高,垮起来也就越快。

    “嗬,那地儿就一个小岛,面积也就和大屿山差不多大,去了是当村长,还女王,您骗谁呀!”家里几个老娘们都是人精,虽说各自为儿女打算,但有什么事还是心连心的。

    “我草,你傻不傻啊,那边那么多岛屿都等着出售,你不会买上几十上百个岛屿啊!”李旭东强词夺理道。

    “那还是算了吧,咱家岛屿够多的了,一不通电二不通淡水,要了有个屁用。”徐慧真的眼界现在是越来越高了。

    “那你要啥?想把老二也弄到内地当知识青年,你就直说。想把他们弄到哪个大部,也得看看现在的大环境,一个个的,脑子秀逗了?”李旭东骂道,这是他第一次对家人发脾气。

    徐慧真其实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只是感觉儿子待在父亲身边,受他教诲,儿子就会变得聪明些。唉,都是被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