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951 第262章 男人的志向和浪漫
闫富贵算个小知识分子,秉承着“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理念,显得有些胆小怕事,又因为没怎么见过大世面,所以抠抠搜搜的,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
确实,一家六口,全靠他的工资养活着,不算计,这日子还真不好过。
只是算计得狠了,家的味道就冲淡了很多,孩子们也是小皮小眼的,自私自利。
这样只想着占便宜的人在社会中谁能看得起?
背着老太太到了闫家,一大爷易中海已经到了。
桌上的菜不算少,只是油用得少了些,算是下了血本。
“来,试试我家大儿媳的手艺,这只鸡可是我在市场上好不容易才淘换到的老母鸡。”闫富贵嘴角抽了抽,摆出一副很大方的样子。
“那我可得尝尝。”
徐慧真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放进嘴里细细咀嚼,然后说道:“这只鸡吧,炖得老了些,要是再少一灶火,那味道就更好啦。”
“嘿,说鸡不说巴,文明你我他。还大使呢!再说这只鸡是为老太太做的,你以为人人都像你一样牙口好呀?”
李旭东说完也夹起一块鸡肉放进嘴里,接着说道:“嗯,这手艺我给九十九分,少给一分是怕这位厨师长骄傲。”
老太太也吃了一块说道:“嗯,这鸡肉很不错,那个于莉啊,难得你考虑这么周到,谢谢你啦。”
“小李啊,难得你回来了,明儿我让你一大妈请你吃饭。”易中海举着酒杯示意道。
“呵呵,我居然成了香饽饽,这倒是没想到。行啊,明儿弄只鸭子吧,夏天吃鸭子汤,清润的。”李旭东点了个菜。
“小李子是个会吃的主儿,老身又有口福啦。”老太太也乐不可支,老了老了,这口腹之欲居然得到满足了。
老闫家的孩子们吃得很快,也没有出现什么抢菜的恶行,从这方面来看,闫家的家风还算不错。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桌上只剩下老太太、闫家两口子和易中海两口子以及李旭东和徐慧真。
话题由三大妈开始,“小李啊,这些年你们在外面,都在忙些什么呀?慧真怎么就成了外交大使啊?”
“我啊,忙不好,瞎忙呗。慧真一个姐们儿是印尼的大官,知道她想回来看看,这不就给她封了个官,让她衣锦还乡嘛。”说起来,李旭东还真没做什么,生意用不上他,管理也用不上他,最多就是整合一下资源,然后发号施令。
“啧啧,那慧真成了外国人,至少得是个副司长吧?”闫富贵接过话头问道。他的见识比一般人还是多点儿,知道能当大使,那必须是高官的身份。
“呵呵,算是吧,自家姐妹,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天也不早了,我也要回大使馆了,谢谢三大爷的招待,下次让老李请客,大家想吃什么随便点。”
看着徐慧真飘然离去的身影,闫家人都惊呆了,羡慕、嫉妒的眼光落在门外心里却是不自觉的开始做起了白日梦。
这徐慧真以前就是家庭妇女,现在摇身一变,就成了大使,要这么说的话,是不是自己去印尼也能当官呢?要是能把这徐慧真挤下去,那自己在华夏岂不是牛逼的存在?
“小李啊,你家婆娘都这么有本事,你应该比她混得更好啊,你怎么就不是官了呢?”老太太开口问出了所有人的疑惑。
“这当官有什么好的,每天都那么多工作,忙得要死,我这样多好,享受待遇,还啥事都不用干。”李旭东摇头说道。
“那你现在是什么级别啊?”闫解成抢先问道。
“我?大概是副部级待遇吧。不过有些待遇我没要,一个人更自在。”李旭东没打算一直待在四九城,自然也不需要有人守着他。
天呐,一个副部级是什么概念,即使是官员多如牛毛的四九城,能上到副部级的领导也不多啊。这种级别的领导,自己身边就有一个,那是咱南锣巷九十五号的自豪。
“咳咳,”闫富贵咳嗽了一声,示意解成不说话,然后开口道:“小李,呃,对不起啊,我们应该叫您李部长的。”
这个时候闫富贵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太托大了。
“嘿嘿,我只是享受待遇,又不是什么真的部长。您看,我手底下一个兵都没有,您叫我小李,没关系的。”对于称谓,李旭东不是很在意。
闫富贵是有点假精明,但不是糊涂虫,这“小李”是不能再叫了,可叫“同志”、“先生”这些都不合适,老太太开口道:“小闫呐,你就直接叫他老李吧。咱们院里出了个大能,你们可别宣扬出去,不然,人人都来求他办事,他会生气的。他一生气,直接回原来的住处,你家有什么事,也别指望他帮你们的忙了。”
老太太随口一句话,就给李旭东升了一级,和闫富贵同辈,闫解成成了李旭东的晚辈,不过这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小李”变成了“李老弟”。
“哈哈,李老弟,你也知道我家这情况,你看能不能帮我安排一下我家不成器的儿子,帮他们找个正式工作?”闫富贵想的很好,一顿饭请李旭东帮忙,把两个做临时工的儿子转正,然后再想办法求他把当知青的老二弄回来。
知青下乡,是响应国家号召,政策规定,一个家庭,留下一个孩子之外,别的孩子除非有工作,否则就必须下乡当知青。要是敢不去,坏分子、落后分子的帽子就扣下来了。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能力的家庭让孩子当兵或者是去当工人,没能力的家庭才不得不送自家儿女去当知青。
“唉!”李旭东心里一阵感叹,好男儿志在开疆拓土,封狼居胥是男人的浪漫。是谁抹杀了男人的志向和浪漫?让他们活得如此艰难!
“好说好说,等下次徐慧真过来,你们找她就是了。现在的我树敌无数,被很多领导排斥,这个时候想要跟着我,那是要吃苦头的。”李旭东这话半真半假。
“呃,那好吧,等慧真弟妹回来,我再找她帮忙。”
人天生就会避凶就吉,谁也不想自己的儿女受苦,这是人之常情,只是放着现成的大腿不抱,闫家还真是井底之蛙。
最先看懂的是龙老太太,她摇了摇头,用拐杖碰了碰饭桌说道:“小李子,送我回家吧,我困了。”
背着老太太起身往回走,谁知老太太指了指院子外面,“好娃子,背着我去外面走走。”
“呵呵,老太太,看破不说破,咱们还是好朋友啊。”李旭东笑着说道。
“我才不会多嘴呢,我只是在想柱子,要是这家伙没你的照顾,他这辈子会被院子里的人玩死。”
“老太太,过个几年,咱们说不定就换了种活法,社会要发展,总不能让大家一直这么贫穷下去吧。说不定过上几年,很多限制放开了,市场经济又能作为经济强有力的补充,到时候,我让傻柱也回咱四九城开店。”
两人一双脚在南锣巷逛了一圈,老太太到底还是老了,和李旭东诉说着她年轻时的在四九城的风光往事,每每说到在哪个有名的饭店和有名的小吃,眼里就泛发出希冀的光芒。
馋嘴?那是肯定的,可人老了,几经起落,谁不怀念自己的荣光?难道指望一个白发苍苍的裹脚老孺人还有别的高光时刻?
住到南锣巷,李旭东轻松多了,每天固定的看报,遛弯,几乎没什么人上门打扰。
要是喂上一群鸡鸭,门前再有个池塘,没事去垂个钓,那日子就更休闲了。
对于一些事,李旭东觉得没必要计较,只要不是白眼狼,能帮一把就帮别人一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秋风吹起的时候,很多大事已经尘埃落定。印尼和大汉国同气连枝,他们和老美签订了石油美元的协议。这个事情是脱不开也逃不掉的,与其被动接受,不如提早一步签订协议,落个主动权在手。
缅甸那边,老美大力支持李家的一切行动,只要是能遏制苏联,老美没什么不能答应的。李长河那边也通过撒钱战术在仰光站稳了脚跟。那边派系林立,除了少部分支持华夏和老美的,就剩下一些军阀是某些派别私下支持,支持苏联的最多,不过他们也是各自占据山头,听调不听宣,大有自立为王的意思。
政治和经济是不可分割的,曾经的缅甸和华夏一衣带水,还以华夏为宗主国。可到了近现代,谁强大谁有理,谁强大我依附谁,这种思想占据了顶峰。
苏联从事实上完成了对华夏的陆地包围,那些小国家即使想和华夏交好,但不可避免的要被老美或是苏联所影响。即使是人口大国印度,也受苏联的影响颇深。
瓦解支持苏联的大家族,除了金钱攻势,还必须采取一些不为人知的手段。就连苏联那边,也需要买通一些政要,否则巨舰开到缅甸的内海,李家的谋划将一切成空。
国与国之间的最大矛盾可能就是通过战争来解决,但以华夏目前的能力,攻下缅甸之后又该何去何从?
陆地上要破开苏联的封锁,海上要突破老美的岛链,在西南国家找到个出海口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海陆空三军之中,空军不强,海军最弱。
海军是我国的硬伤,不仅不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就连近海,我们的海军依然是非常弱小的存在。通过闽省去南海,我们的海军平时都要绕着走。
弱是弱了些,但军民悍不畏死,面对老美提供给南越的巨舰,海军同志们打了一场以弱胜强的战斗。
只要领导层改变了以陆军为主战的战略思想,确立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只要经济稍好些,那就必定会发展海军、空军。
李家准备把缅甸打下来,肯定不会再注重什么意识形态,这不是什么制度具有优越性可以决定的,而是地缘政治。
“慧真,我这里再给长河半年的准备时间,过完春节后,他在仰光那一片的支持率必须过半数,我才好让缅北的兄弟们发动。”
英雄可以是凭本事打出来的,也可以是被塑造出来的,李旭东就打算让缅北的兄弟们一路南下,直到攻占曼德勒。李长河通过和地方武装的谈判,去化解缅甸内战,让他成为缅甸的英雄。
危险?喝水有可能塞牙,也有可能呛死,哪没有危险。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爷,我有些后悔了,因为我的私欲,我把长河推到了缅甸的丛林中,现在我又要把您推到野人山里去,我不是一个好妻子,也不是一个好妈妈。”
徐慧真最近真的很情绪化,在外人面前尽力掩饰自己,到了最亲近的人身边,却患得患失,带不来一星半点情绪价值。
“慧真,爷们儿顶天立地,岂是你能左右的。再说占领缅甸,这是我李家的既定战略,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呢?长河不上,我李家别的孩子就要上。乖,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适当的挫折能让长河迅速成长起来的,只要他的安全没有问题,一切就都安好。慧真,坚强些,别让情绪控制了你。”
人总是这样,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徐慧真只看见两房长子控制了王国,当上了元首,却忘了他们也是一路吃苦才熬到今天的成就。
李旭东作为主心骨,必须安抚好徐慧真的情绪。
“嗯,爷,我,对不起,我有时候总是胡思乱想,感觉浑身发热,一阵阵的焦躁和烦闷。”更年期的妇女多少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容易就钻牛角尖。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当整个社会趋于安定,我们就没多少机会去抢缅甸了。你让雪茹和晓娥加大对缅甸的投入,让安娜控制好加林娜·勃列日涅娃,通过她去影响苏联高层。”
确实,一家六口,全靠他的工资养活着,不算计,这日子还真不好过。
只是算计得狠了,家的味道就冲淡了很多,孩子们也是小皮小眼的,自私自利。
这样只想着占便宜的人在社会中谁能看得起?
背着老太太到了闫家,一大爷易中海已经到了。
桌上的菜不算少,只是油用得少了些,算是下了血本。
“来,试试我家大儿媳的手艺,这只鸡可是我在市场上好不容易才淘换到的老母鸡。”闫富贵嘴角抽了抽,摆出一副很大方的样子。
“那我可得尝尝。”
徐慧真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放进嘴里细细咀嚼,然后说道:“这只鸡吧,炖得老了些,要是再少一灶火,那味道就更好啦。”
“嘿,说鸡不说巴,文明你我他。还大使呢!再说这只鸡是为老太太做的,你以为人人都像你一样牙口好呀?”
李旭东说完也夹起一块鸡肉放进嘴里,接着说道:“嗯,这手艺我给九十九分,少给一分是怕这位厨师长骄傲。”
老太太也吃了一块说道:“嗯,这鸡肉很不错,那个于莉啊,难得你考虑这么周到,谢谢你啦。”
“小李啊,难得你回来了,明儿我让你一大妈请你吃饭。”易中海举着酒杯示意道。
“呵呵,我居然成了香饽饽,这倒是没想到。行啊,明儿弄只鸭子吧,夏天吃鸭子汤,清润的。”李旭东点了个菜。
“小李子是个会吃的主儿,老身又有口福啦。”老太太也乐不可支,老了老了,这口腹之欲居然得到满足了。
老闫家的孩子们吃得很快,也没有出现什么抢菜的恶行,从这方面来看,闫家的家风还算不错。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桌上只剩下老太太、闫家两口子和易中海两口子以及李旭东和徐慧真。
话题由三大妈开始,“小李啊,这些年你们在外面,都在忙些什么呀?慧真怎么就成了外交大使啊?”
“我啊,忙不好,瞎忙呗。慧真一个姐们儿是印尼的大官,知道她想回来看看,这不就给她封了个官,让她衣锦还乡嘛。”说起来,李旭东还真没做什么,生意用不上他,管理也用不上他,最多就是整合一下资源,然后发号施令。
“啧啧,那慧真成了外国人,至少得是个副司长吧?”闫富贵接过话头问道。他的见识比一般人还是多点儿,知道能当大使,那必须是高官的身份。
“呵呵,算是吧,自家姐妹,也就是一句话的事儿。天也不早了,我也要回大使馆了,谢谢三大爷的招待,下次让老李请客,大家想吃什么随便点。”
看着徐慧真飘然离去的身影,闫家人都惊呆了,羡慕、嫉妒的眼光落在门外心里却是不自觉的开始做起了白日梦。
这徐慧真以前就是家庭妇女,现在摇身一变,就成了大使,要这么说的话,是不是自己去印尼也能当官呢?要是能把这徐慧真挤下去,那自己在华夏岂不是牛逼的存在?
“小李啊,你家婆娘都这么有本事,你应该比她混得更好啊,你怎么就不是官了呢?”老太太开口问出了所有人的疑惑。
“这当官有什么好的,每天都那么多工作,忙得要死,我这样多好,享受待遇,还啥事都不用干。”李旭东摇头说道。
“那你现在是什么级别啊?”闫解成抢先问道。
“我?大概是副部级待遇吧。不过有些待遇我没要,一个人更自在。”李旭东没打算一直待在四九城,自然也不需要有人守着他。
天呐,一个副部级是什么概念,即使是官员多如牛毛的四九城,能上到副部级的领导也不多啊。这种级别的领导,自己身边就有一个,那是咱南锣巷九十五号的自豪。
“咳咳,”闫富贵咳嗽了一声,示意解成不说话,然后开口道:“小李,呃,对不起啊,我们应该叫您李部长的。”
这个时候闫富贵才后知后觉的发现自己太托大了。
“嘿嘿,我只是享受待遇,又不是什么真的部长。您看,我手底下一个兵都没有,您叫我小李,没关系的。”对于称谓,李旭东不是很在意。
闫富贵是有点假精明,但不是糊涂虫,这“小李”是不能再叫了,可叫“同志”、“先生”这些都不合适,老太太开口道:“小闫呐,你就直接叫他老李吧。咱们院里出了个大能,你们可别宣扬出去,不然,人人都来求他办事,他会生气的。他一生气,直接回原来的住处,你家有什么事,也别指望他帮你们的忙了。”
老太太随口一句话,就给李旭东升了一级,和闫富贵同辈,闫解成成了李旭东的晚辈,不过这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小李”变成了“李老弟”。
“哈哈,李老弟,你也知道我家这情况,你看能不能帮我安排一下我家不成器的儿子,帮他们找个正式工作?”闫富贵想的很好,一顿饭请李旭东帮忙,把两个做临时工的儿子转正,然后再想办法求他把当知青的老二弄回来。
知青下乡,是响应国家号召,政策规定,一个家庭,留下一个孩子之外,别的孩子除非有工作,否则就必须下乡当知青。要是敢不去,坏分子、落后分子的帽子就扣下来了。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能力的家庭让孩子当兵或者是去当工人,没能力的家庭才不得不送自家儿女去当知青。
“唉!”李旭东心里一阵感叹,好男儿志在开疆拓土,封狼居胥是男人的浪漫。是谁抹杀了男人的志向和浪漫?让他们活得如此艰难!
“好说好说,等下次徐慧真过来,你们找她就是了。现在的我树敌无数,被很多领导排斥,这个时候想要跟着我,那是要吃苦头的。”李旭东这话半真半假。
“呃,那好吧,等慧真弟妹回来,我再找她帮忙。”
人天生就会避凶就吉,谁也不想自己的儿女受苦,这是人之常情,只是放着现成的大腿不抱,闫家还真是井底之蛙。
最先看懂的是龙老太太,她摇了摇头,用拐杖碰了碰饭桌说道:“小李子,送我回家吧,我困了。”
背着老太太起身往回走,谁知老太太指了指院子外面,“好娃子,背着我去外面走走。”
“呵呵,老太太,看破不说破,咱们还是好朋友啊。”李旭东笑着说道。
“我才不会多嘴呢,我只是在想柱子,要是这家伙没你的照顾,他这辈子会被院子里的人玩死。”
“老太太,过个几年,咱们说不定就换了种活法,社会要发展,总不能让大家一直这么贫穷下去吧。说不定过上几年,很多限制放开了,市场经济又能作为经济强有力的补充,到时候,我让傻柱也回咱四九城开店。”
两人一双脚在南锣巷逛了一圈,老太太到底还是老了,和李旭东诉说着她年轻时的在四九城的风光往事,每每说到在哪个有名的饭店和有名的小吃,眼里就泛发出希冀的光芒。
馋嘴?那是肯定的,可人老了,几经起落,谁不怀念自己的荣光?难道指望一个白发苍苍的裹脚老孺人还有别的高光时刻?
住到南锣巷,李旭东轻松多了,每天固定的看报,遛弯,几乎没什么人上门打扰。
要是喂上一群鸡鸭,门前再有个池塘,没事去垂个钓,那日子就更休闲了。
对于一些事,李旭东觉得没必要计较,只要不是白眼狼,能帮一把就帮别人一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秋风吹起的时候,很多大事已经尘埃落定。印尼和大汉国同气连枝,他们和老美签订了石油美元的协议。这个事情是脱不开也逃不掉的,与其被动接受,不如提早一步签订协议,落个主动权在手。
缅甸那边,老美大力支持李家的一切行动,只要是能遏制苏联,老美没什么不能答应的。李长河那边也通过撒钱战术在仰光站稳了脚跟。那边派系林立,除了少部分支持华夏和老美的,就剩下一些军阀是某些派别私下支持,支持苏联的最多,不过他们也是各自占据山头,听调不听宣,大有自立为王的意思。
政治和经济是不可分割的,曾经的缅甸和华夏一衣带水,还以华夏为宗主国。可到了近现代,谁强大谁有理,谁强大我依附谁,这种思想占据了顶峰。
苏联从事实上完成了对华夏的陆地包围,那些小国家即使想和华夏交好,但不可避免的要被老美或是苏联所影响。即使是人口大国印度,也受苏联的影响颇深。
瓦解支持苏联的大家族,除了金钱攻势,还必须采取一些不为人知的手段。就连苏联那边,也需要买通一些政要,否则巨舰开到缅甸的内海,李家的谋划将一切成空。
国与国之间的最大矛盾可能就是通过战争来解决,但以华夏目前的能力,攻下缅甸之后又该何去何从?
陆地上要破开苏联的封锁,海上要突破老美的岛链,在西南国家找到个出海口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海陆空三军之中,空军不强,海军最弱。
海军是我国的硬伤,不仅不具备远洋作战的能力,就连近海,我们的海军依然是非常弱小的存在。通过闽省去南海,我们的海军平时都要绕着走。
弱是弱了些,但军民悍不畏死,面对老美提供给南越的巨舰,海军同志们打了一场以弱胜强的战斗。
只要领导层改变了以陆军为主战的战略思想,确立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略,只要经济稍好些,那就必定会发展海军、空军。
李家准备把缅甸打下来,肯定不会再注重什么意识形态,这不是什么制度具有优越性可以决定的,而是地缘政治。
“慧真,我这里再给长河半年的准备时间,过完春节后,他在仰光那一片的支持率必须过半数,我才好让缅北的兄弟们发动。”
英雄可以是凭本事打出来的,也可以是被塑造出来的,李旭东就打算让缅北的兄弟们一路南下,直到攻占曼德勒。李长河通过和地方武装的谈判,去化解缅甸内战,让他成为缅甸的英雄。
危险?喝水有可能塞牙,也有可能呛死,哪没有危险。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爷,我有些后悔了,因为我的私欲,我把长河推到了缅甸的丛林中,现在我又要把您推到野人山里去,我不是一个好妻子,也不是一个好妈妈。”
徐慧真最近真的很情绪化,在外人面前尽力掩饰自己,到了最亲近的人身边,却患得患失,带不来一星半点情绪价值。
“慧真,爷们儿顶天立地,岂是你能左右的。再说占领缅甸,这是我李家的既定战略,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呢?长河不上,我李家别的孩子就要上。乖,要想人前显贵,必先人后受罪。适当的挫折能让长河迅速成长起来的,只要他的安全没有问题,一切就都安好。慧真,坚强些,别让情绪控制了你。”
人总是这样,只见贼吃肉,不见贼挨打。徐慧真只看见两房长子控制了王国,当上了元首,却忘了他们也是一路吃苦才熬到今天的成就。
李旭东作为主心骨,必须安抚好徐慧真的情绪。
“嗯,爷,我,对不起,我有时候总是胡思乱想,感觉浑身发热,一阵阵的焦躁和烦闷。”更年期的妇女多少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很容易就钻牛角尖。
“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当整个社会趋于安定,我们就没多少机会去抢缅甸了。你让雪茹和晓娥加大对缅甸的投入,让安娜控制好加林娜·勃列日涅娃,通过她去影响苏联高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