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的两千年不死人生 第223章 戾太子
热门推荐:
爱吃狗香肠的小奇哥的新书
不是丧尸死就是我们活,砍他们!
士兵:从诺曼底冲出来的新兵
金牌废物皇子,开局迎娶俏公主
你好,心上人
日记:系统
大梁神秘巨商
这是轮回世界?我反手兑换炼魂幡
柠檬糖的回忆
从这个角度看,皇帝刘询提出的要求也并不过分,而且霍光还专门提到了皇帝封号的重要性,也算是给之前坚持不能用“皇考”的礼法大臣们一个台阶,就差把话明说了,我霍光这是在救你们,皇帝已经退让,你们也已经证明自己精忠,现在到了该让步的时候了,做皇帝的人,让可以,忍不行。
刘询此时已经恢复了平时一团和气的表情,就好像刚刚动真怒,想杀人的人不是自己一样,他知道有了霍光的这几句话,给自己母亲上“悼后”这件事情算是稳了。
果然,从前被霍光提拔的大臣都开始转向支持霍光的说法,主管礼法的大臣此时也慢慢回过味来,知道再这么坚持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也就妥协了,不多时之后,刚刚还吵的不可开交的问题就获得了一致的同意,皇帝刘询母亲的谥号为“悼后”。
刘询看着霍光笑了笑,虽然霍光刚刚表现出对朝堂的影响力极大,但是刘询已经不再畏惧,因为随着韩非和瘦老头的回归,霍光的影响力只会朝着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倾斜。
皇帝父亲母亲的谥号确定了下来,紧接着更加棘手的问题就出现了,关于皇帝爷爷刘据的谥号怎么定。
有了之前霍光的表态,这些执拗的礼法大臣也觉悟了,既然要退让,就退让多一点吧,大汉以孝治天下,所以帝王的谥号都以孝字开头,比如孝武皇帝、孝昭皇帝,太子刘据虽然没有当过皇帝,但是距离皇帝宝座当时只差一步之遥,就也给个‘孝’开头吧,而且太子刘据不论在朝堂还是民间,口碑都很好,也当得起这个‘孝’字。
呈给皇帝刘询之后,原本以为刘询会很满意的,结果刘询面无表情的看了半天,一句话都没有说,这一幕怎么有些似曾相识,对了,之前皇帝看到给自己父亲的谥号时候,也是这个表情,皇帝刘询沉默的时间越长,这些大臣的心就越慌,整个朝堂都安静了,静待着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
果然,刘询抬起了头,把下方的大臣扫视了一圈,然后说:“朕认为这个‘孝’字不妥。”
又来了,又来了,没完没了了,这活没法干了!
大鸿胪韦贤第一个受不了了,“悼后”的谥号自己已经妥协,现在都给了一般帝王才能用的“孝”字开头,皇帝你还想怎么办?既然你还觉得不妥,那你自己选吧,老臣对不起祥瑞神鸟,对不起大汉礼法,对不起先帝,现在就去给先帝守陵了。
二话不说,韦贤就准备现场脱掉朝服离朝了,却不想皇帝刘询接下来说的话,打断了他的动作。
只听刘询说:“‘孝’字给朕的爷爷,朕认为给高了。”
这下子,满朝文武大臣全都傻眼了,皇帝刘询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为了自己父亲母亲的谥号争到差点都要撕破脸,现在却又嫌给爷爷的“孝”字高了,这就是所谓的圣意难测吗?
既然皇帝这么说,韦贤也不脱衣服离朝了,准备重新组织讨论,却见皇帝刘询直接摆了摆手,说:“不用在拟了,就用‘戾’字,戾太子。”
以大鸿胪为首的礼法大臣彼此看了看,都觉得这个“戾”字虽然从《谥法》的解释层面看并不是什么好评价,但是想到当时长安城那血流漂橹的五日激战,以及因此而引发的一系列惨案,这个“戾”字也倒切合,稍稍琢磨后也就不再多言,太子刘据因此获得谥号“戾太子”。
然后刘询就让人重新安葬了三人,一番祭祀之后,上谥号这件事情算是终于尘埃落定了。
完整经历这次上谥号风波的大臣,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皇帝刘询在这件事情的态度前后差别会如此之大,整个朝堂上能看明白的,可能也只有霍光和丙吉这样少数几个人精中的人精了。
皇帝刘询的身份来源,不是来源于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戾太子刘据,更不是来源于连个爵位都没有拿到的父亲,而是源于孝武皇帝刘彻,这一切都是因为孝武皇帝刘彻是皇帝,而刘询是刘彻的曾孙,这才是皇帝刘询之所以能成为皇帝,在礼法上的根本依据,因此刘询无论如何都不能否定孝武皇帝刘彻。
太子刘据的威望很高,因此当知道太子刘据只获得了“戾太子”的谥号,很多人都上疏表达不满,不过都被刘询给压下去了。事情的症结也正在于此,因为刘据的威望高,就更不能给刘据更好的谥号,因为刘据虽然在当时被人构陷,以巫蛊之术诅咒父亲刘彻,但是擅自诛杀大臣的人是刘据,佣兵在长安城和大臣开战的也是刘据,这一切行为,刘询没有当皇帝之前可以同情和理解,但是当了皇帝之后,站在皇帝的视角看,这些全部都是极端不妥的应对,现在要让自己这个皇帝去肯定这种冲动又愚蠢的行为,这是万万不可的,所以“戾太子”的谥号,更多的是警告后人,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不论起因是什么,皇帝的威严都容不得半点僭越。
还有一层更深的原因,可能整个大汉朝堂中,也只有霍光能想明白的原因,那就是皇帝刘询在以此为开端摆脱爷爷刘据的影响力,刘询早期的大赦天下,削减赋税徭役,都是在抢夺更多的民间力量,让人怀念自己的爷爷,但是现在刘询的权力基础越来越稳固,就不仅要建立自己的班底,更要让大汉万民敬仰自己,此消彼长之间,爷爷刘据的影响力就必须得削弱,这一层干系,除非身在局中的霍光,其他人根本嗅不到这深藏其中的气息。
霍光再次想到了瘦老头的问题,即便没有韩非和瘦老头的关系,就能玩的过刘询吗?
想到这里,霍光突然觉得这样也好,等再过几年,自己就以身体抱恙归政,那时候彼此也好都能保得住体面。
刘询此时已经恢复了平时一团和气的表情,就好像刚刚动真怒,想杀人的人不是自己一样,他知道有了霍光的这几句话,给自己母亲上“悼后”这件事情算是稳了。
果然,从前被霍光提拔的大臣都开始转向支持霍光的说法,主管礼法的大臣此时也慢慢回过味来,知道再这么坚持下去已经毫无意义,也就妥协了,不多时之后,刚刚还吵的不可开交的问题就获得了一致的同意,皇帝刘询母亲的谥号为“悼后”。
刘询看着霍光笑了笑,虽然霍光刚刚表现出对朝堂的影响力极大,但是刘询已经不再畏惧,因为随着韩非和瘦老头的回归,霍光的影响力只会朝着向自己有利的方向倾斜。
皇帝父亲母亲的谥号确定了下来,紧接着更加棘手的问题就出现了,关于皇帝爷爷刘据的谥号怎么定。
有了之前霍光的表态,这些执拗的礼法大臣也觉悟了,既然要退让,就退让多一点吧,大汉以孝治天下,所以帝王的谥号都以孝字开头,比如孝武皇帝、孝昭皇帝,太子刘据虽然没有当过皇帝,但是距离皇帝宝座当时只差一步之遥,就也给个‘孝’开头吧,而且太子刘据不论在朝堂还是民间,口碑都很好,也当得起这个‘孝’字。
呈给皇帝刘询之后,原本以为刘询会很满意的,结果刘询面无表情的看了半天,一句话都没有说,这一幕怎么有些似曾相识,对了,之前皇帝看到给自己父亲的谥号时候,也是这个表情,皇帝刘询沉默的时间越长,这些大臣的心就越慌,整个朝堂都安静了,静待着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
果然,刘询抬起了头,把下方的大臣扫视了一圈,然后说:“朕认为这个‘孝’字不妥。”
又来了,又来了,没完没了了,这活没法干了!
大鸿胪韦贤第一个受不了了,“悼后”的谥号自己已经妥协,现在都给了一般帝王才能用的“孝”字开头,皇帝你还想怎么办?既然你还觉得不妥,那你自己选吧,老臣对不起祥瑞神鸟,对不起大汉礼法,对不起先帝,现在就去给先帝守陵了。
二话不说,韦贤就准备现场脱掉朝服离朝了,却不想皇帝刘询接下来说的话,打断了他的动作。
只听刘询说:“‘孝’字给朕的爷爷,朕认为给高了。”
这下子,满朝文武大臣全都傻眼了,皇帝刘询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为了自己父亲母亲的谥号争到差点都要撕破脸,现在却又嫌给爷爷的“孝”字高了,这就是所谓的圣意难测吗?
既然皇帝这么说,韦贤也不脱衣服离朝了,准备重新组织讨论,却见皇帝刘询直接摆了摆手,说:“不用在拟了,就用‘戾’字,戾太子。”
以大鸿胪为首的礼法大臣彼此看了看,都觉得这个“戾”字虽然从《谥法》的解释层面看并不是什么好评价,但是想到当时长安城那血流漂橹的五日激战,以及因此而引发的一系列惨案,这个“戾”字也倒切合,稍稍琢磨后也就不再多言,太子刘据因此获得谥号“戾太子”。
然后刘询就让人重新安葬了三人,一番祭祀之后,上谥号这件事情算是终于尘埃落定了。
完整经历这次上谥号风波的大臣,很多人都不理解为什么皇帝刘询在这件事情的态度前后差别会如此之大,整个朝堂上能看明白的,可能也只有霍光和丙吉这样少数几个人精中的人精了。
皇帝刘询的身份来源,不是来源于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的戾太子刘据,更不是来源于连个爵位都没有拿到的父亲,而是源于孝武皇帝刘彻,这一切都是因为孝武皇帝刘彻是皇帝,而刘询是刘彻的曾孙,这才是皇帝刘询之所以能成为皇帝,在礼法上的根本依据,因此刘询无论如何都不能否定孝武皇帝刘彻。
太子刘据的威望很高,因此当知道太子刘据只获得了“戾太子”的谥号,很多人都上疏表达不满,不过都被刘询给压下去了。事情的症结也正在于此,因为刘据的威望高,就更不能给刘据更好的谥号,因为刘据虽然在当时被人构陷,以巫蛊之术诅咒父亲刘彻,但是擅自诛杀大臣的人是刘据,佣兵在长安城和大臣开战的也是刘据,这一切行为,刘询没有当皇帝之前可以同情和理解,但是当了皇帝之后,站在皇帝的视角看,这些全部都是极端不妥的应对,现在要让自己这个皇帝去肯定这种冲动又愚蠢的行为,这是万万不可的,所以“戾太子”的谥号,更多的是警告后人,雷霆雨露俱是君恩,不论起因是什么,皇帝的威严都容不得半点僭越。
还有一层更深的原因,可能整个大汉朝堂中,也只有霍光能想明白的原因,那就是皇帝刘询在以此为开端摆脱爷爷刘据的影响力,刘询早期的大赦天下,削减赋税徭役,都是在抢夺更多的民间力量,让人怀念自己的爷爷,但是现在刘询的权力基础越来越稳固,就不仅要建立自己的班底,更要让大汉万民敬仰自己,此消彼长之间,爷爷刘据的影响力就必须得削弱,这一层干系,除非身在局中的霍光,其他人根本嗅不到这深藏其中的气息。
霍光再次想到了瘦老头的问题,即便没有韩非和瘦老头的关系,就能玩的过刘询吗?
想到这里,霍光突然觉得这样也好,等再过几年,自己就以身体抱恙归政,那时候彼此也好都能保得住体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