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负债百万到最强锦衣卫 第885章 如何对付碎嘴子
热门推荐:
好莱坞:导演旋风
分手回岛,大海成了我的黄金渔场
末日刀渊
快穿之我只想寿终正寝
昆仑客栈
全球觉醒:道士天下
绑定仙农空间:我选择回村种田
六岁儿童一次杀了40个匈奴人
和女帝双修后,我出剑即无敌
李北玄听完,抬眼看了梁士林一眼,语气不急不缓地问道:“嗯?怎么个不尽然法?”
梁士林本是小吏出身,惯于看人眼色吃饭。
此刻见李北玄语气宽和,心中稍松。
顿了顿,斟酌着词句。
小心却又带点跃跃欲试地开口道:“小人瞧着您的意思,似乎对这崔光耀颇为在意。”
“毕竟您前脚才问完刘知府的去向,后脚就跳过来问他,又追着问他跟清河崔氏有没有关系……这就不寻常了。”
他说到这,嗓音不高,却难掩一丝小得意,“所以小人斗胆猜了一下,这崔光耀八成是在哪儿,在您面前,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您起了疑心。”
“而能让您起疑心的,那可就不只是‘脾气太软’,也许这人……根本不是个软弱之辈,反倒是装出来的。”
“他先前说自己病、躲债、不露面,可能不是怕事,而是另有图谋。”
“比如藏着人、藏着账、藏着事儿,又或者……藏着一颗不那么安分的心。”
李北玄一听,顿时“啧”了一声。
饶有兴味地看着梁士林,挑了挑眉。
“哟,厉害啊。”
他眯起眼睛,意味深长地盯着那小吏,语气里带着几分戏谑:“你这脑子,不去做缉事,不去查讼案,可惜了啊。”
梁士林赶忙低头赔笑,嘴上说着“不敢不敢”,可脸上的那点小得意,却怎么都藏不住。
而李北玄看着梁士林,也是越看越满意。
嘴角都微不可察地翘了一下。
满意的原因很简单。
第一,这家伙比他原先以为的,要聪明一点。
不多,刚刚好。
脑瓜子不蠢,眼色到位,还能从只言片语中嗅出弯绕。
顺着李北玄一问再一猜,竟也能把个大概掂出来。
这在寻常吏员中,已算不俗了。
然而,他又不至于太聪明。
要真是那种心思通透、古灵精怪的滑头人物。
头一回被叫来审问时,就不会那样急巴巴地讨好、上赶着出头了。
而梁士林呢?
明明慌得发抖,却还忍不住想多说几句显摆显摆。
他那点心思……
怕、谄、慌中带着想搏表现的意图,实在是太容易看穿了。
太聪明的人,反而不会这么干净利落地暴露自己。
所以他恰好卡在那个“可用”与不“构成威胁”的交界线上。
对于李北玄这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性子来说,正合心意。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这家伙性格里,还有个极其可贵的特征。
嘴碎。
问他一句,说三句。
不问他,也憋不住。
一有点机会就往外倒料,生怕自己说得少了,错过了邀功请赏的机会。
这种人不是那种惜言如金、城府极深的奸佞,反倒是最适合留在手边打探风声、清理杂务的好工具。
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人,虽然不堪大用,但却极好用。
既然如此……
“小梁啊,那你说这晋阳城……”
李北玄拉长嗓门,语气吊着。
话没说完,眼神却意味深长地往梁士林那边一瞥。
果不其然。
梁士林立刻像被点了穴一样,眼神一亮,身子前倾。
哪怕还跪着,也下意识往前挪了半寸。
嘴皮子一抖,就止不住了。
“大人您是不知道啊!这回的晋阳城,真是我在衙门二十年,从没见过的光景!”
“按理说,每年冬里闹灾,谁不晓得?十年九灾嘛。下雪、冻粮、堵路、饿死几个,那都算寻常。但这回不一样!”
“今年的雪,是下得早、下得猛,可再猛,它也不过就是雪!可自打去年刚进十一月,还没进腊月的时候,就开始有人跑了!”
李北玄眉头一动:“十一月就开始跑?”
“对啊!”
梁士林连连点头,“一开始我们也没当回事,想着可能是乡下人嘴馋,跑来城里讨点吃食。或者是附近几个贫户扛不住,想着往南边投亲。”
“可后来不是了,大人,是真的不对劲!”
“到了腊月初,不是一家一户,是一村一村的跑!一庄一庄的走!”
“前几日在东市帮您清点物资的那批人您还记得吧?里头有两个叫刘三、潘狗蛋的,就是我老乡。他们老家在大屯村,是西北边紧挨着丘岭的村子。”
“那地儿……大人您可能没去过,地方虽偏,可是有水有地,有庙有市,往年虽不富,也不至于穷到要举村外逃的地步。”
“可这次,从腊月初六那天开始,大屯村就开始收拾家什,连夜往西边跑。”
“整整一个村子,二百多口人,说走就走,剩下的不是跑不动的,就是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老病残。”
听到这里,李北玄的目光,渐渐沉了。
“往西边跑?”
“对!”
梁士林像是抓住了重点,一连串点头,“可问题就在这儿了,谁都不知道他们干嘛往西去,谁也不知道他们要哪儿!”
“您说,这些跑荒的人往年也有,大多是成群结队往东南方向跑,去靠近汴州、洛口那边的大埠靠点运气,哪有往丘岭、西陲那头跑的?”
“那边是山啊,是贼匪出没的破地方!而且大人您也清楚,那边山林多,气候还比晋阳更冷,跑去那儿不等于找死吗?”
“可偏偏他们就是往那头跑!”
“而且不止一个村,是一连串,一片一片的!像是有人……提前打好了招呼一样!”
说到这,梁士林忽然压低声音,眼神里多了一丝诡异的惧意。
“而且小人怀疑,刘知府失踪,似乎也跟这事儿……有关系。”
“年初那会儿,咱们衙门里出了个案子,是个佃户告地主失踪的,说是家里人都跑了只剩他一人。”
“当时刘知府就派人去查了,可还没查出个结果来,陆陆续续又上报了好几回村人集体迁走的事情,刘知府当时忙的焦头烂额,派人到处去查。”
“可……”
梁士林抓了抓头发,压低了声音:“可不知道是刘知府查到了什么,还是引起了什么人的疑心,亦或者是什么巧合……”
“就在咱们衙门调查这事儿没几天之后,麻谷岭那边就出了兵粮失落的事儿,知府大人这么一去,就再也没回来过。”
梁士林本是小吏出身,惯于看人眼色吃饭。
此刻见李北玄语气宽和,心中稍松。
顿了顿,斟酌着词句。
小心却又带点跃跃欲试地开口道:“小人瞧着您的意思,似乎对这崔光耀颇为在意。”
“毕竟您前脚才问完刘知府的去向,后脚就跳过来问他,又追着问他跟清河崔氏有没有关系……这就不寻常了。”
他说到这,嗓音不高,却难掩一丝小得意,“所以小人斗胆猜了一下,这崔光耀八成是在哪儿,在您面前,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您起了疑心。”
“而能让您起疑心的,那可就不只是‘脾气太软’,也许这人……根本不是个软弱之辈,反倒是装出来的。”
“他先前说自己病、躲债、不露面,可能不是怕事,而是另有图谋。”
“比如藏着人、藏着账、藏着事儿,又或者……藏着一颗不那么安分的心。”
李北玄一听,顿时“啧”了一声。
饶有兴味地看着梁士林,挑了挑眉。
“哟,厉害啊。”
他眯起眼睛,意味深长地盯着那小吏,语气里带着几分戏谑:“你这脑子,不去做缉事,不去查讼案,可惜了啊。”
梁士林赶忙低头赔笑,嘴上说着“不敢不敢”,可脸上的那点小得意,却怎么都藏不住。
而李北玄看着梁士林,也是越看越满意。
嘴角都微不可察地翘了一下。
满意的原因很简单。
第一,这家伙比他原先以为的,要聪明一点。
不多,刚刚好。
脑瓜子不蠢,眼色到位,还能从只言片语中嗅出弯绕。
顺着李北玄一问再一猜,竟也能把个大概掂出来。
这在寻常吏员中,已算不俗了。
然而,他又不至于太聪明。
要真是那种心思通透、古灵精怪的滑头人物。
头一回被叫来审问时,就不会那样急巴巴地讨好、上赶着出头了。
而梁士林呢?
明明慌得发抖,却还忍不住想多说几句显摆显摆。
他那点心思……
怕、谄、慌中带着想搏表现的意图,实在是太容易看穿了。
太聪明的人,反而不会这么干净利落地暴露自己。
所以他恰好卡在那个“可用”与不“构成威胁”的交界线上。
对于李北玄这种,眼里容不得沙子的性子来说,正合心意。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这家伙性格里,还有个极其可贵的特征。
嘴碎。
问他一句,说三句。
不问他,也憋不住。
一有点机会就往外倒料,生怕自己说得少了,错过了邀功请赏的机会。
这种人不是那种惜言如金、城府极深的奸佞,反倒是最适合留在手边打探风声、清理杂务的好工具。
甚至可以说,这样的人,虽然不堪大用,但却极好用。
既然如此……
“小梁啊,那你说这晋阳城……”
李北玄拉长嗓门,语气吊着。
话没说完,眼神却意味深长地往梁士林那边一瞥。
果不其然。
梁士林立刻像被点了穴一样,眼神一亮,身子前倾。
哪怕还跪着,也下意识往前挪了半寸。
嘴皮子一抖,就止不住了。
“大人您是不知道啊!这回的晋阳城,真是我在衙门二十年,从没见过的光景!”
“按理说,每年冬里闹灾,谁不晓得?十年九灾嘛。下雪、冻粮、堵路、饿死几个,那都算寻常。但这回不一样!”
“今年的雪,是下得早、下得猛,可再猛,它也不过就是雪!可自打去年刚进十一月,还没进腊月的时候,就开始有人跑了!”
李北玄眉头一动:“十一月就开始跑?”
“对啊!”
梁士林连连点头,“一开始我们也没当回事,想着可能是乡下人嘴馋,跑来城里讨点吃食。或者是附近几个贫户扛不住,想着往南边投亲。”
“可后来不是了,大人,是真的不对劲!”
“到了腊月初,不是一家一户,是一村一村的跑!一庄一庄的走!”
“前几日在东市帮您清点物资的那批人您还记得吧?里头有两个叫刘三、潘狗蛋的,就是我老乡。他们老家在大屯村,是西北边紧挨着丘岭的村子。”
“那地儿……大人您可能没去过,地方虽偏,可是有水有地,有庙有市,往年虽不富,也不至于穷到要举村外逃的地步。”
“可这次,从腊月初六那天开始,大屯村就开始收拾家什,连夜往西边跑。”
“整整一个村子,二百多口人,说走就走,剩下的不是跑不动的,就是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的老病残。”
听到这里,李北玄的目光,渐渐沉了。
“往西边跑?”
“对!”
梁士林像是抓住了重点,一连串点头,“可问题就在这儿了,谁都不知道他们干嘛往西去,谁也不知道他们要哪儿!”
“您说,这些跑荒的人往年也有,大多是成群结队往东南方向跑,去靠近汴州、洛口那边的大埠靠点运气,哪有往丘岭、西陲那头跑的?”
“那边是山啊,是贼匪出没的破地方!而且大人您也清楚,那边山林多,气候还比晋阳更冷,跑去那儿不等于找死吗?”
“可偏偏他们就是往那头跑!”
“而且不止一个村,是一连串,一片一片的!像是有人……提前打好了招呼一样!”
说到这,梁士林忽然压低声音,眼神里多了一丝诡异的惧意。
“而且小人怀疑,刘知府失踪,似乎也跟这事儿……有关系。”
“年初那会儿,咱们衙门里出了个案子,是个佃户告地主失踪的,说是家里人都跑了只剩他一人。”
“当时刘知府就派人去查了,可还没查出个结果来,陆陆续续又上报了好几回村人集体迁走的事情,刘知府当时忙的焦头烂额,派人到处去查。”
“可……”
梁士林抓了抓头发,压低了声音:“可不知道是刘知府查到了什么,还是引起了什么人的疑心,亦或者是什么巧合……”
“就在咱们衙门调查这事儿没几天之后,麻谷岭那边就出了兵粮失落的事儿,知府大人这么一去,就再也没回来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