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珠空间之药材传奇 第203章 信件的迷雾
雪慧捏着信纸的手指微微发颤,墨点在视网膜上灼出暗红的印记。
翔伟凑过来时,她正用指尖摩挲信纸边缘——纸张粗粝,是市面上最普通的70克双胶纸,连纹路都毫无特别之处。
“又是警告?”翔伟的声音压得很低,像是怕惊碎了办公室里凝固的空气。
他伸手想碰她的肩,中途又收了回去,只将掌心虚虚覆在她后颈,传递着温热的安抚。
雪慧把信纸推到他面前。
夕阳穿过百叶窗,在纸页上切出明暗相间的条痕,歪扭的字迹在光影里忽隐忽现。
“左手写的,可能戴了手套。”她指了指右下角洇开的墨点,“写的时候情绪波动大,笔压不稳。”
翔伟掏出手机拍照,镜头扫过信封背面的邮戳时顿住:“青江镇?”那枚圆形邮戳盖得有些模糊,但“青江市青江镇”几个字仍清晰可辨。
雪慧记得,青江镇是本市最北边的城乡结合部,工厂和自建房混杂,监控覆盖率不足市区的三分之一。
“老陈。”雪慧抓起内线电话,“调今天前台信箱的监控,重点看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之间,有没有人往信箱塞东西。”她顿了顿,补充道,“连门外人行道的监控一起调,可能是从外面扔进来的。”
十分钟后,老陈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办公室。
他发顶沾着安保室的灰尘,屏幕上正播放着监控录像:下午两点十七分,一个穿藏蓝外套的身影出现在前台玻璃门外。
鸭舌帽压得很低,帽檐下只露出半截下巴,右手揣在兜里,左手快速将信封塞进信箱,全程没超过五秒。
“能看清鞋吗?”雪慧凑近屏幕。
画面有些模糊,但那人离开时,左脚尖微微外撇的习惯还是被捕捉到了——和三个月前举报信事件里,在研发部走廊逗留的身影,有几分相似。
“像同一人。”老陈调出旧监控对比,手指关节捏得咔咔响,“上次那家伙戴的是灰色口罩,这次换成了黑色。鞋印都是42码的橡胶底,磨损位置在鞋跟外侧。”
雪慧靠回椅背,太阳穴突突地跳。
三个月前的匿名举报信指控公司采购部收受回扣,张监管带人查了半个月,最后定性为不实。
可李教授发现的修正液异常,翔伟托泡泡糖查到的采购单原件被篡改痕迹,都在暗示有人处心积虑想挖陷阱。
现在这封新的威胁信,像根细针,扎破了“暂时解决”的假象。
“内部有问题。”她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冰碴,“举报信需要采购单复印件,修正液是进口货,现在这封信知道调查刚结束就寄过来——”她抓起桌上的马克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圈,“有人能接触核心信息,还能搞到不常见的工具。”
翔伟扯了扯领带,喉结滚动:“要不要让泡泡糖黑进公司内网?查最近三个月谁调阅过采购部档案。”
“不行。”雪慧摇头,“打草惊蛇。”她笔尖在“青江镇”三个字上重重一点,“先从外部查。老陈,你和翔伟今晚去青江镇,找邮局和快递点的人问问,最近有没有人频繁寄匿名信。重点问穿藏蓝外套、走路外八字的。”
老陈点头,转身时又顿住:“雪总,需要带安保队吗?青江镇那边……”
“不用。”雪慧扯出个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笑,“你们穿便衣,就说帮亲戚找丢的信件。”她转向翔伟,目光软了些,“记得戴我给你买的护膝,那边风大。”
翔伟伸手揉了揉她发顶:“知道。你这边呢?”
“我和李教授、赵律师碰个头。”雪慧指了指桌上堆成山的文件,“研发部的新疫苗数据、中药饮片的采购合同、还有和国外药企的合作备忘录——得重新评估保密等级。”她顿了顿,声音沉下来,“如果真有内鬼,这些东西,每一张都是炸弹。”
傍晚六点,研发部会议室的灯还亮着。
李教授推了推老花镜,指着投影屏上的文件权限表:“现在所有核心文件都是三级权限,但中药炮制工艺的配方,应该提到一级。”赵律师翻着《反不正当竞争法》,钢笔在“商业秘密保护”那页画了道粗线:“建议和所有研发人员补签竞业协议,违约金提高到年薪的三倍。”
雪慧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是客服主管小周的视频通话,她刚接起,就听见背景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
小周的脸挤在屏幕里,额角挂着汗:“雪总,从五点开始,客服热线被打爆了。有三十多个用户说吃了咱们的感冒灵颗粒,上吐下泻……”
雪慧的笔“啪”地掉在桌上。
她盯着小周身后晃动的工牌,看见最边上的客服小妹正捏着记录本,嘴唇抖得说不出话。
窗外的暮色不知何时漫了进来,将会议室染成模糊的灰。
“把第一个投诉人的电话给我。”她的声音很轻,却像块砸进深潭的石头,震得整间屋子的空气都颤了颤。
翔伟的电话恰在这时打进来,背景里是青江镇夜市的喧闹。
他的声音混着风响:“雪慧,我们在邮局问到了——最近三个月,有个戴鸭舌帽的男人,每周三都来寄牛皮纸信封……”
雪慧望着桌上摊开的匿名信,听着客服部的嘈杂,忽然想起今早李教授说的话:“商海最可怕的不是风浪,是暗礁。你以为趟过了险滩,回头才发现,礁石群刚露出尖。”
她捏紧手机,指节泛白。
窗外的晚风掀起窗帘,吹得信纸上的字迹簌簌作响,像谁在黑暗里,轻轻磨着刀。
翔伟凑过来时,她正用指尖摩挲信纸边缘——纸张粗粝,是市面上最普通的70克双胶纸,连纹路都毫无特别之处。
“又是警告?”翔伟的声音压得很低,像是怕惊碎了办公室里凝固的空气。
他伸手想碰她的肩,中途又收了回去,只将掌心虚虚覆在她后颈,传递着温热的安抚。
雪慧把信纸推到他面前。
夕阳穿过百叶窗,在纸页上切出明暗相间的条痕,歪扭的字迹在光影里忽隐忽现。
“左手写的,可能戴了手套。”她指了指右下角洇开的墨点,“写的时候情绪波动大,笔压不稳。”
翔伟掏出手机拍照,镜头扫过信封背面的邮戳时顿住:“青江镇?”那枚圆形邮戳盖得有些模糊,但“青江市青江镇”几个字仍清晰可辨。
雪慧记得,青江镇是本市最北边的城乡结合部,工厂和自建房混杂,监控覆盖率不足市区的三分之一。
“老陈。”雪慧抓起内线电话,“调今天前台信箱的监控,重点看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之间,有没有人往信箱塞东西。”她顿了顿,补充道,“连门外人行道的监控一起调,可能是从外面扔进来的。”
十分钟后,老陈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办公室。
他发顶沾着安保室的灰尘,屏幕上正播放着监控录像:下午两点十七分,一个穿藏蓝外套的身影出现在前台玻璃门外。
鸭舌帽压得很低,帽檐下只露出半截下巴,右手揣在兜里,左手快速将信封塞进信箱,全程没超过五秒。
“能看清鞋吗?”雪慧凑近屏幕。
画面有些模糊,但那人离开时,左脚尖微微外撇的习惯还是被捕捉到了——和三个月前举报信事件里,在研发部走廊逗留的身影,有几分相似。
“像同一人。”老陈调出旧监控对比,手指关节捏得咔咔响,“上次那家伙戴的是灰色口罩,这次换成了黑色。鞋印都是42码的橡胶底,磨损位置在鞋跟外侧。”
雪慧靠回椅背,太阳穴突突地跳。
三个月前的匿名举报信指控公司采购部收受回扣,张监管带人查了半个月,最后定性为不实。
可李教授发现的修正液异常,翔伟托泡泡糖查到的采购单原件被篡改痕迹,都在暗示有人处心积虑想挖陷阱。
现在这封新的威胁信,像根细针,扎破了“暂时解决”的假象。
“内部有问题。”她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冰碴,“举报信需要采购单复印件,修正液是进口货,现在这封信知道调查刚结束就寄过来——”她抓起桌上的马克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圈,“有人能接触核心信息,还能搞到不常见的工具。”
翔伟扯了扯领带,喉结滚动:“要不要让泡泡糖黑进公司内网?查最近三个月谁调阅过采购部档案。”
“不行。”雪慧摇头,“打草惊蛇。”她笔尖在“青江镇”三个字上重重一点,“先从外部查。老陈,你和翔伟今晚去青江镇,找邮局和快递点的人问问,最近有没有人频繁寄匿名信。重点问穿藏蓝外套、走路外八字的。”
老陈点头,转身时又顿住:“雪总,需要带安保队吗?青江镇那边……”
“不用。”雪慧扯出个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笑,“你们穿便衣,就说帮亲戚找丢的信件。”她转向翔伟,目光软了些,“记得戴我给你买的护膝,那边风大。”
翔伟伸手揉了揉她发顶:“知道。你这边呢?”
“我和李教授、赵律师碰个头。”雪慧指了指桌上堆成山的文件,“研发部的新疫苗数据、中药饮片的采购合同、还有和国外药企的合作备忘录——得重新评估保密等级。”她顿了顿,声音沉下来,“如果真有内鬼,这些东西,每一张都是炸弹。”
傍晚六点,研发部会议室的灯还亮着。
李教授推了推老花镜,指着投影屏上的文件权限表:“现在所有核心文件都是三级权限,但中药炮制工艺的配方,应该提到一级。”赵律师翻着《反不正当竞争法》,钢笔在“商业秘密保护”那页画了道粗线:“建议和所有研发人员补签竞业协议,违约金提高到年薪的三倍。”
雪慧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手机突然震动起来。
是客服主管小周的视频通话,她刚接起,就听见背景里此起彼伏的电话铃声。
小周的脸挤在屏幕里,额角挂着汗:“雪总,从五点开始,客服热线被打爆了。有三十多个用户说吃了咱们的感冒灵颗粒,上吐下泻……”
雪慧的笔“啪”地掉在桌上。
她盯着小周身后晃动的工牌,看见最边上的客服小妹正捏着记录本,嘴唇抖得说不出话。
窗外的暮色不知何时漫了进来,将会议室染成模糊的灰。
“把第一个投诉人的电话给我。”她的声音很轻,却像块砸进深潭的石头,震得整间屋子的空气都颤了颤。
翔伟的电话恰在这时打进来,背景里是青江镇夜市的喧闹。
他的声音混着风响:“雪慧,我们在邮局问到了——最近三个月,有个戴鸭舌帽的男人,每周三都来寄牛皮纸信封……”
雪慧望着桌上摊开的匿名信,听着客服部的嘈杂,忽然想起今早李教授说的话:“商海最可怕的不是风浪,是暗礁。你以为趟过了险滩,回头才发现,礁石群刚露出尖。”
她捏紧手机,指节泛白。
窗外的晚风掀起窗帘,吹得信纸上的字迹簌簌作响,像谁在黑暗里,轻轻磨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