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 第241章 原来你也身怀绝技啊

穿越1980:那年我救女知青 第241章 原来你也身怀绝技啊

    “易井坊和粮食白酒,这是本地的最大品牌。粮食白酒总厂还就在咱们这百湾镇酒厂的上游,冤家路窄。其实现在大格局上,流行的是散酒。基本上所有供销社里卖的酒,百分之八十都是散酒。散酒又是这两家酒厂,占了全市百分之六十的份额,非常夸张。瓶装酒都不算什么。”

    “现在酒厂还有余钱吗?”

    “你想做什么。”袁如辉全身一抖,扭头看向许灼,有些警惕:“我跟你说,酒厂虽然利润很大,可是里面大部分钱都归国有……”

    “你别紧张,我是那种贪财的人吗?”

    “你敢说你不是?”

    “我说我不是……”

    “你扯淡呢,厚脸皮,撒谎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脸红不红。”

    “我说我不是你信吗,我要不是,你敢和我合作?”

    “你小子说话能别说半句?这么大喘气想看我笑话是不是?”

    “不是我喘气,你是知道我的,我这人是慢性子。”

    “得,感情你身怀绝技呗……”

    “咱们不闲聊,来来来,和我聊聊酒厂的事。”

    “是这样的,我不跟你撒谎——”

    别的地方袁如辉不知道,但是百湾镇酒厂是这样的,每年销售抛开成本外,所有利润收归国有,但往往库房里还会有剩下的酒。

    每卖出多少酒,政策上是会有对应奖励的。

    这个剩下的酒,加上奖励,就是酒厂真正的利润了。

    就是抛开工人吃喝、酿酒原料等所有开销。

    所以你说酒厂多有钱吧,确实很赚钱。

    但你说酒厂工作的多有钱,真不见得。

    只能说待遇很不错。

    至少这种地方不缺粮食不缺菜蔬肉类。

    作为酒厂的总负责人,为国家创造收益,创造多少收益,代表的是个人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这位置属于体制内。

    想想当时头次见冯国富,他那一身傲气样子,眼高于顶。

    那么也可以理解了,这个位置确实牛逼。

    总的来说,冯国富现在花的钱,已几乎把账上能用的,用了七七八八。

    许灼是真没想到事情会这么难。

    “其实吧,这件事我觉得……小许。”袁如辉看着许灼道:“我说两句感受,你别生气啊。这件事本来挺好的,要是从底层铺货过去,不说别的。就拿现在咱们已经搞定的,买巴掌瓶不用酒票这点,咱们都能大卖。真的,我不骗你。这些天我跑了那么多家,让人家尝了尝巴掌瓶。人家都说这个酒舒服,喝完暖洋洋的,也好入口。在知道我们售卖方式后,都在向我要订货。咱们为什么不先从底层卖呢,然后一层一层卖上去,根本不用担心钱不够。”

    许灼知道袁如辉是什么人,解释再多没用。

    他从一开始,就笃定了这酒好卖。

    就像自己,一开始也觉得这么来问题不大。

    易城,不就是个三线城市嘛。

    可谁能想特么的,眼下推进起来这么困难。

    “袁爷叔,我问你个问题啊,张大千你知道吧?”

    “知道啊,这谁不知道?”

    “张三你认识吗?”

    “哪个张三?”

    “央美里画画很厉害的那个。”

    “真没听过。”

    “张大千画的一张垃圾画,张三画的顶级画,两张价格一样,且品质相当,我就问你,你选谁的。”

    “肯定张大千的……我知道你要说什么,可是……”

    “袁爷叔,以张大千的天赋,努力,打拼,再加上在时代洪流中抓住机会,花了多少年心血,才有这名气和价值?张三,想要成为下一个张大千,花上同样的努力,哪怕拥有同样天赋,你觉得可能吗?”

    看着袁如辉沉默,许灼方才继续述说,将他说服。

    你有一个顶级产品,用这个产品树立口碑,品质,格调,就完成了品牌打造,再由高到低来生产其余产品,售卖也容易。

    因为你有能力做好,做到顶级。

    人们潜意识里也会认为,你的普通产品都比人家同价位顶级产品好。

    现在健酒的盘子在易城,如果只在易城是不够的。

    为了撑开格局,目前原全案企划里提及的一系列过程,都有必要实施。

    “可眼下钱不够,咋办?你提出的饥饿营销,又没到火候……”

    “账面上有多少钱能用。”

    “还有三四百。”

    “《江南晚报》驻本地的人你认识吗?”

    “本地有《易城早报》啊。《江南晚报》太大了,说是省报,其实整个华东地区都有影响。你是想利用报纸登广告?”

    袁如辉原本不知道“广告”。

    这个概念还是许灼在全案企划里提及的。

    原本许灼的战略规划是三步走。

    第一步市内,第二步省内,第三步全国。

    冲出市内走向全国,就需要电视广告。

    现在别说市内,冲出公社都难。

    “对,我就这个意思。”

    “不是……你知道就算市报一次要多少钱吗?”

    “看版面的,一次顶多一百五,但我花的钱更少,你就有没有认识的人吧,有的话这事儿就方便很多……”

    “没。”

    两人间大眼瞪小眼,陷入了相对沉默。

    好一会儿,许灼甩甩头低笑。

    “没事,那也不难,明天早上……”

    袁如辉打断道:“你尽量晚上四点钟之前去,人家有截稿时间。过了这个点,定稿了,版面就会交给本地印刷厂印刷。就是本地一厂。”

    “没事,早上就早上……”顿了顿,他像是想到了什么,摆摆手道:“明天早上去一次看看大概情况。”

    “成吧……”

    送走袁如辉,他一屁股坐在门槛上,皱着眉遥看前方塘口。

    他有些迷茫。

    为啥有些事情这么简单,这些人就是做不好呢。

    有那个力气瞎跑,怎么不找个正确路子猛怼?

    他累。

    心累。

    叮铃铃……

    挂着厚厚绿色帆布包的二八大杠滑到跟前。

    “喂,大作家,干嘛蹲在门口这副脸色?”

    许灼抬头背靠门柱,看着庄红兵。

    “老庄,我可不记得自己最近有寄过稿子。”

    庄红兵笑了笑,拿出个尿素袋包递过来。

    “签收下吧,海城寄过来的。”

    “我的?海城?”

    “你家一半以上亲戚不都在海城那当官吗?”

    “自从上山下乡被全老头拒签,易城海城两个许家就不来往了。再说,你看这上面的地址,二十三号,不是三十六号。”

    “诶?也是啊……那我就不清楚了,拆开看看呗。”

    许灼摸了摸口袋,掏出一把弹簧小刀弹开拆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