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从建国前开始 第423章 边城将女64
悦然与霍青完婚后,只在京中住了一个月,就返回辽东了。
只因再有一个多月,辽东就要进入冬季了,需要提前准备过冬物资。
临走悦然在京城采买了不少物资,都是用兵部给她报销的战马款来支付的。
悦然本来还要找那个害她孤军奋战的雷参将麻烦,却得知他已经战死了,心说算你死的快,不会是怕我报复你吧?
至于在背后朝她放冷箭的那个蛮人神箭手已经自食恶果,万人坑上的坟头草都长得老高了。
回到辽东的日子,悦然也没机会躺平。
虽然没有战事,却百废待兴,百姓生活贫苦,事情一点不少,幸会有霍青这个得力干将,以及宋明晨等一众对她唯命是从的将领打下手。
悦然只需动动嘴皮子,跑腿执行的事自有别人去干。
已经长成大人的石小弟也能帮上点忙。
这小子是逃婚跑出来的。
阮氏觉得儿子不小了,该成婚了,办完大闺女的婚事后,就开始给儿子相看姑娘。
这小子却不想这么早结婚,就跑来大姐与姐夫这里躲清静来了。
悦然正好缺人手,他既然撞枪口上了,没道理白养着他,结果这小子做事还挺认真,交待给他的事都办得极为妥当,于是干脆给他在军中安排了一个位置,加以磨练。
石虎喜不自胜,干得就越发起劲了。
远在京城的石开山得知后,尤为欣慰,儿子在大闺女手下做事,他也没什么不放心的,还告诫阮氏不要影响儿子上进。
经过三年的建设,辽东主要的一些城市已经欣欣向荣,百业兴盛,来往商客络绎不绝,税收也在逐渐增多,基本能达到收支平衡。
以前朝廷不但收不上来税,每年还需从国库掏出二三百万两的银钱用于投入城池建设与军备开支,为此还不惜朝百姓加税才堪堪维持下来。
朝廷已经几十年没从辽东收上税了,对于如此的大好局面欣喜不已。
老皇帝对于悦然的表现也极为满意,大加赞赏,没料到辽国公不仅打仗厉害,搞民生经济也有一套,感觉跟捡到宝似的。
这一年冬日,身体衰弱的老皇帝没熬过寒冬,某个深夜给薨逝,据说似是脸上还挂着欣慰的笑容,也算是含笑九泉。
还留下来一道圣旨,蜀王不必回京奔丧,待新皇登基后,允许田贵妃前往蜀地随蜀王居住。
这算是留给田贵妃最后的恩宠了。
这些年来,老皇帝未必不晓得田贵妃对太子的打压与迫害,却能置之不理,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临终还留下这样一道遗旨,看来对这位田贵妃是真爱没跑了。
即便如此,但汲汲营营了这么多年的田贵妃怎么会甘心就这样出局。
正准备登基的太子忽然吃坏了肚子,人都差点拉虚脱了,原定的登基大典也不得不往后推迟。
回京给老皇帝奔丧的悦然跟着群臣在大殿里哭丧,得知这个消息后,不觉为太子捏一把汗,心里不由腹诽,这个田贵妃还真是个狠人,生命不息折腾不休。
绝对不能让这死女人与她的儿子上位,不然悦然肯定忍不住要造反。
但她对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分外满意,就算给她一个皇位也不换,皇帝是那么好当的嘛,她现在也算个土皇帝,辽东那一亩三分就尽够她发挥的了。
且这位太子虽然不受重视,没有雄才伟略,也算个守成之君,对她亦颇为礼遇,将来君臣二人肯定能相处融洽。
她一点不想瞎折腾。
摸出当初太子送给自己的平安玉牌在手心摩挲,悦然心里默默数数,1,2,3……
当她数到十的时候,有一个小太监轻手轻脚地来到她跟前,压低声音道:“太子有请辽国公过去叙话。”
悦然点头,把平安玉牌揣回袖子,拒绝了霍青的相陪,随着那名小太监去了东宫。
晚上,在前朝哭丧的朝臣们都出宫了,东宫这边却热闹起来,乒乒乓乓的兵器碰撞与哀嚎声响了一炷香的工夫。
夜里落锁后,宫里的消息送不出去,直到第二日进宫哭丧,朝臣们才得知田贵妃勾结宫中禁军,深夜闯进东宫刺杀太子,结果被太子侍卫反杀,禁军首领被当场斩首,田贵妃畏罪自杀。
深藏功与名的悦然默默地跪在大殿先帝的棺椁前,听着其他大臣窃窃私语,议论昨晚的谋逆之事。
觉察到有人不时用目光打量她一眼,偷感十足,她面色丝毫不改,只做未觉。
昨天她被太子召见的事,肯定瞒不过这些人精的耳目,但那又如何,谁敢说她昨晚在宫里过夜,还手刃了谋逆的禁军首领?
再说了,又有几个人希望蜀王上位?
所以这种犯禁的事就算心知肚明也得装糊涂。
田贵妃死后,前一日还病恹恹的太子立时活蹦乱跳起来,次日便身穿十几位绣娘连夜绣好的龙袍,顺利登基。
安葬完先帝后,后宫便开始了大清洗,尤其是田贵妃宫里的宫女与太监杀的杀,关的关,放出宫的放出宫,一个都没留。
足见太子对田贵妃有多么忌惮与仇恨。
至于田贵妃的娘家,势必受到了牵连,被抄家流放,遇赦不赦。田一俊因为尚了九公主倒没有株连。
但九公主嘉慧身为田贵妃的女儿,也不可能屁事没有,不仅俸禄被削减了一半,之前先帝赏赐的田产也全部退还,以后只能靠着俸禄与存银过日子了。
这对生活豪奢的九公主来说,无异于比直接要她的命还难受。
嘉慧整天在公主府里作天作地,哭嚎咒骂,吓得一众下人们心惊肉跳,恨不得把她的嘴给堵上:你不想活了,也不能拉我们做垫背的。
田一俊本就不喜她,觉得自己一生的幸福被她毁了,都不肯与她同床,现在更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至于远在蜀地的蜀王,日子也不好过,新皇发了一道圣旨把他骂了一通,让他闭门思过替母赎罪,还没收了不少田产。
只因再有一个多月,辽东就要进入冬季了,需要提前准备过冬物资。
临走悦然在京城采买了不少物资,都是用兵部给她报销的战马款来支付的。
悦然本来还要找那个害她孤军奋战的雷参将麻烦,却得知他已经战死了,心说算你死的快,不会是怕我报复你吧?
至于在背后朝她放冷箭的那个蛮人神箭手已经自食恶果,万人坑上的坟头草都长得老高了。
回到辽东的日子,悦然也没机会躺平。
虽然没有战事,却百废待兴,百姓生活贫苦,事情一点不少,幸会有霍青这个得力干将,以及宋明晨等一众对她唯命是从的将领打下手。
悦然只需动动嘴皮子,跑腿执行的事自有别人去干。
已经长成大人的石小弟也能帮上点忙。
这小子是逃婚跑出来的。
阮氏觉得儿子不小了,该成婚了,办完大闺女的婚事后,就开始给儿子相看姑娘。
这小子却不想这么早结婚,就跑来大姐与姐夫这里躲清静来了。
悦然正好缺人手,他既然撞枪口上了,没道理白养着他,结果这小子做事还挺认真,交待给他的事都办得极为妥当,于是干脆给他在军中安排了一个位置,加以磨练。
石虎喜不自胜,干得就越发起劲了。
远在京城的石开山得知后,尤为欣慰,儿子在大闺女手下做事,他也没什么不放心的,还告诫阮氏不要影响儿子上进。
经过三年的建设,辽东主要的一些城市已经欣欣向荣,百业兴盛,来往商客络绎不绝,税收也在逐渐增多,基本能达到收支平衡。
以前朝廷不但收不上来税,每年还需从国库掏出二三百万两的银钱用于投入城池建设与军备开支,为此还不惜朝百姓加税才堪堪维持下来。
朝廷已经几十年没从辽东收上税了,对于如此的大好局面欣喜不已。
老皇帝对于悦然的表现也极为满意,大加赞赏,没料到辽国公不仅打仗厉害,搞民生经济也有一套,感觉跟捡到宝似的。
这一年冬日,身体衰弱的老皇帝没熬过寒冬,某个深夜给薨逝,据说似是脸上还挂着欣慰的笑容,也算是含笑九泉。
还留下来一道圣旨,蜀王不必回京奔丧,待新皇登基后,允许田贵妃前往蜀地随蜀王居住。
这算是留给田贵妃最后的恩宠了。
这些年来,老皇帝未必不晓得田贵妃对太子的打压与迫害,却能置之不理,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临终还留下这样一道遗旨,看来对这位田贵妃是真爱没跑了。
即便如此,但汲汲营营了这么多年的田贵妃怎么会甘心就这样出局。
正准备登基的太子忽然吃坏了肚子,人都差点拉虚脱了,原定的登基大典也不得不往后推迟。
回京给老皇帝奔丧的悦然跟着群臣在大殿里哭丧,得知这个消息后,不觉为太子捏一把汗,心里不由腹诽,这个田贵妃还真是个狠人,生命不息折腾不休。
绝对不能让这死女人与她的儿子上位,不然悦然肯定忍不住要造反。
但她对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分外满意,就算给她一个皇位也不换,皇帝是那么好当的嘛,她现在也算个土皇帝,辽东那一亩三分就尽够她发挥的了。
且这位太子虽然不受重视,没有雄才伟略,也算个守成之君,对她亦颇为礼遇,将来君臣二人肯定能相处融洽。
她一点不想瞎折腾。
摸出当初太子送给自己的平安玉牌在手心摩挲,悦然心里默默数数,1,2,3……
当她数到十的时候,有一个小太监轻手轻脚地来到她跟前,压低声音道:“太子有请辽国公过去叙话。”
悦然点头,把平安玉牌揣回袖子,拒绝了霍青的相陪,随着那名小太监去了东宫。
晚上,在前朝哭丧的朝臣们都出宫了,东宫这边却热闹起来,乒乒乓乓的兵器碰撞与哀嚎声响了一炷香的工夫。
夜里落锁后,宫里的消息送不出去,直到第二日进宫哭丧,朝臣们才得知田贵妃勾结宫中禁军,深夜闯进东宫刺杀太子,结果被太子侍卫反杀,禁军首领被当场斩首,田贵妃畏罪自杀。
深藏功与名的悦然默默地跪在大殿先帝的棺椁前,听着其他大臣窃窃私语,议论昨晚的谋逆之事。
觉察到有人不时用目光打量她一眼,偷感十足,她面色丝毫不改,只做未觉。
昨天她被太子召见的事,肯定瞒不过这些人精的耳目,但那又如何,谁敢说她昨晚在宫里过夜,还手刃了谋逆的禁军首领?
再说了,又有几个人希望蜀王上位?
所以这种犯禁的事就算心知肚明也得装糊涂。
田贵妃死后,前一日还病恹恹的太子立时活蹦乱跳起来,次日便身穿十几位绣娘连夜绣好的龙袍,顺利登基。
安葬完先帝后,后宫便开始了大清洗,尤其是田贵妃宫里的宫女与太监杀的杀,关的关,放出宫的放出宫,一个都没留。
足见太子对田贵妃有多么忌惮与仇恨。
至于田贵妃的娘家,势必受到了牵连,被抄家流放,遇赦不赦。田一俊因为尚了九公主倒没有株连。
但九公主嘉慧身为田贵妃的女儿,也不可能屁事没有,不仅俸禄被削减了一半,之前先帝赏赐的田产也全部退还,以后只能靠着俸禄与存银过日子了。
这对生活豪奢的九公主来说,无异于比直接要她的命还难受。
嘉慧整天在公主府里作天作地,哭嚎咒骂,吓得一众下人们心惊肉跳,恨不得把她的嘴给堵上:你不想活了,也不能拉我们做垫背的。
田一俊本就不喜她,觉得自己一生的幸福被她毁了,都不肯与她同床,现在更是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至于远在蜀地的蜀王,日子也不好过,新皇发了一道圣旨把他骂了一通,让他闭门思过替母赎罪,还没收了不少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