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快穿:从建国前开始 > 第437章 古代炮灰小农女9

快穿:从建国前开始 第437章 古代炮灰小农女9

    【悦悦,你每天吃鱼不觉得腻吗?也在水里放点虾螃蟹什么的,换换口味啊。】看着悦然一副乐不可支的模样,小九不由心下好奇。

    悦然不以为意地答:“不会呀?姥爷姥姥还有小舅舅都很喜欢吃呢。”

    有鱼吃就不错了,换什么口味?

    再说了,虾与螃蟹又不好钓,要特制的笼子才捉得住,南边这些东西倒是不缺,但对于水少的北方村民们而言估计见都没见过呢,上哪弄去?

    她空间里的鱼味道可比外面的鲜美多了,且刺少,没见这两日姥姥家日日吃鱼,都没见谁喊不想吃的吗?

    姥娘还让姥爷多钓几条,给闺女婆家也送两条改善一下生活。

    农忙最是累人,不吃点好的,人当真支撑不下来。尤其自家闺女刚生产过,身子骨肯定还虚着呢,就更要多注意点了。

    谁生的孩子谁疼,她是一点不指望婆家能多善待自家闺女。

    念及此,悦然对识海里的小九道:“对了小九,你能帮我盯着一些宋家的情况吗?”

    【你是想让我帮你看着你娘的身体吧?没问题,这对小九来说是小菜一碟。悦悦就放心好了,有事我会及时通知你的。】

    今日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看了眼已经升到树梢头的火辣日头,冷秀才喜滋滋的宣布:“天热起来了,枝枝,走,咱们回家!”

    “好嘞,姥爷!”

    悦然脆生生地应声,而后抱着两人的坐垫,屁颠屁颠地跟在一手拎着水桶,一手拿着钓竿的姥爷屁股后面,沿着小径往回走。

    “秀才老爷,今儿又出来钓鱼了?钓上来几条了啊?”

    “哟,秀才老爷出来钓鱼还带着小外孙女,别说,这小女娃瞅着比燕娘小时候还俊呢!”

    “这小孩叫枝枝吧?看着咋跟城里人家养出来的女娃一样好看呢!”

    路上不时遇到朴实的村民,老远就乐呵呵地跟爷孙俩打起了招呼。

    每当这时,冷秀才就会放下沉甸甸的鱼桶,借着跟人答话的工夫歇歇劲,然后拎起桶继续往家走。

    悦然自然亦步亦趋地跟在姥爷身后,让叫人就甜甜地叫人,往往都会换来村民们的连声夸奖。

    几日下来,悦然已经在村里混了一个脸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村民都见过了。

    到家后,抱着小外孙女的姥姥一看钓了三条大鱼,不由喜出望外,立时喊正关在房里发奋图强的儿子放下书本,赶紧给闺女家送两条鱼过去。

    自家人少留一条吃就够了。

    几日没回去了,悦然也不由想回去看看她娘,奈何她人小腿短走不了远路,想了想还是不给舅舅添麻烦了。

    把自己早上“没舍得吃”的水煮蛋、两样在野外采的野果子交给舅舅,让他偷偷带给她娘,并托他捎话,“家里忙完了,让娘来接我和妹妹。”

    其实悦然倒没有多想回去,在姥姥家住几日都乐不思蜀了,但却是真的有点想娘,要是她娘也能一直住在姥姥家就好了。

    听着好似天方夜谭,除非她娘被冷家休了,但事无绝对,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

    至于为何不能是分家呢?

    自然是因为目前分家不太现实。

    其一,曾在镇里酒楼当过伙计的宋老四还未成亲,这人去了镇上几年,开阔了眼界就有点瞧不起乡下人,说了好几回亲都没成,一直高不成低不就的。

    要分家也只能等这个小儿子娶媳妇后,老两口才有可能松口。

    其次就是要服徭役。

    徭役是套在每个底层百姓头上的绳索,且每年都要去,分家后,就必须每家都要出一个人,不划算,所以时下庄户人家宁愿一大家子挤在一个院子里吵吵闹闹地过日子,也绝对不会轻易分家。

    在古代,小家庭的抗风险能力实在太脆弱了,但凡作为家里顶梁柱的男人不幸离世或是伤病,这个小家基本就处于支离破碎的边缘了。

    只有一大家人团结在一起,才有可能成功抵御风险,无论是人还是自然界,个体在群体中的存活率都是远高于离群索居。

    再者,几兄弟的想法也很难统一,你想分,我不想分,杂七杂八的事情一大堆。

    故此,分家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

    悦然在姥姥家的日子很是逍遥。

    每日随秀才姥爷在书房学上一个时辰,剩余的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

    姥爷说她还太小,手腕没力气先不用学写字,每日认十个字,背两页书就足矣了。

    可是冷秀才却是,越教越心惊。

    自家外孙女简直是过目不忘的天才,不认识的字,教一遍就立时记住了,过几日再问居然都能记得一字不差。

    三字经这样的启蒙读本,他这个先生念过一遍,小孙女居然就一字不落地背了下来,几日后照旧背得滚瓜烂熟。

    这一刻,他才晓得书上说某某人过目不忘是确有其事,并非他以为的那样是夸大之词。

    所以说,人不可能相信自己认知范围以外的事,直到有一天,你真切地遇见了类似的人或事,才不得不感叹一句,古人诚不欺我啊!

    这几日,冷秀才不由陷入了沉思。

    然后,某天冷小舅竟然看到他爹每日在书房里的时间越来越久了,竟然还写起了文章。

    此外每隔几日,还要骑着小毛驴往县里书肆去一趟,买上一两本新出的经文注解,还不时出门访个友,跟老先生与同窗联络一下感情。

    小少年不由狐疑:自家老爹这是闹什么幺蛾子呢,对他这个准考生都开始放养了,自己却手不释卷,笔耕不辍……

    不会是……被枝枝一个四岁女娃给刺激到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