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从建国前开始 第444章 古代炮灰小农女17
热门推荐:
快穿之恶毒女配洗白指南
重生九零当家小媳妇赚麻了
两界倒爷:资源差价助我飞升
开局女神好感拉满,这谁顶得住?
原胶兽界
离婚后,她在豪门做保姆
天机九盘:我在诸天模拟成圣
四合院:我,十岁称霸四合院
董事长和秘书的邂逅
悦然正想着要不要抽空回宋家村一趟看看,她爹宋三郎就来接她了。
原来是四叔要娶媳妇了,婚期就订在三日后。
这趟李氏饶是不愿意却也不得不放人了,亲叔叔成亲,侄女总要到场。
但还是嘱咐女婿:“等婚事一过,就赶紧给我把枝枝送来!”
“好,等四弟媳妇进门后,我再把枝枝给岳母送过来。”
宋三郎连声应是,心里却嘀咕:这也不知道枝枝这丫头怎么就得了岳父母的欢心,一刻也离不得了似的。
这才正眼去瞧闺女,别说,这丫头自从跟着姥爷念书后,感觉不像乡下女娃了,跟以前的形象大相径庭,以前瘦巴巴的,眼前这闺女胖乎乎的,眉眼也长开了一些,已经能看出是个眉清目秀的小女娃了。
可见岳父母把孩子照顾的挺好的。
虽然只是分开几日,李氏还是给悦然带了不少吃的,点心糖果,还有面饼,唯恐回到宋家把她饿瘦了一般。
“姥娘,我两三天就回来了,不用带太多东西。”悦然拦着姥娘给她装东西,但姥娘还是整理出一个大包袱交给女婿带着。
于是,悦然便跟着便宜爹一起回了宋家村。
刚一进村,婶子大娘叔伯们就跟父女俩笑着打招呼。
“哎呦,宋三郎,这是枝枝吧,怎么长得这么好看,还是杏花村的水土养人啊!”
“可不是嘛,这小丫头以前瘦瘦巴巴,身上的衣裳也是破破烂烂,现在就跟地主家小姐似的,要不是有她爹跟着,我都认不出这就是宋三叔家的二孙女呢?”
“宋三郎你行呀,让丈母娘家给你养孩子,听说枝枝还跟着她姥爷冷秀才念书识字呢,你这丫头可了不得了,以后怕是要嫁进地主家的?”
听到这些或真心或假意的奉承,宋三郎有些招架不住,干笑着随便应付了两句就扯着悦然落荒而逃。
每次听到“让岳家养闺女”这样的话,他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这话听着像是羡慕,实则却是奚落他家太穷,连个丫头都养不起。
虽然村里每家的日子都差不多,但被人拿出来说,就很伤人,刚开始宋三郎倒也不甚在意,还觉得大闺女去了姥娘家,家里少一口人吃饭,即便后来又添了一个闺女,跟原先也没什么不同,心里还美滋滋的。
但这种话听多了,就不免想的多了一些,觉得这话很是刺耳,也渐渐不舒服起来。
但他爹娘也没说把人接回来,他媳妇也觉得闺女待在娘家比回来好,宋三郎也就没坚持接人,就只当别人是在说酸话呢。
不过,这次孩子接回来了,他就有些不想把人送回去了。
于是他低头对悦然道:“枝枝以后就待在家里,不去姥姥家了。”
“那爹答应姥娘的话不作数了吗?”悦然一脸天真地反问。
宋三郎脸色微沉,到底没说话,脚下不由加快了几分,渐渐就把悦然甩下一节。
反正也快回家了,悦然照旧不紧不慢地往家走。
【悦悦,你爹这是不想让你回姥娘家了吗?】小九在悦然识海发出疑问。
“不管他,就算暂时回不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悦然莞尔,便宜爹的那点小心思还当谁看不懂呢。
等姥爷中举之后,宋家在冷家面前就彻底没话说了,还不得上赶着巴结着。
对于悦然归家,宋家人一如既往的不冷不热。
除了冷燕娘与宋蔓蔓是真的高兴外,其他人都是不屑一顾。
不过是个丫头片子,养的再好也是替别人家养的,给家里带不来半点好处。
的确,人与人的关系,更多的是取决于你能给对方带来多大价值,即便是亲人之间,也大抵如此。
宋家人觉得悦然一个女娃对家里没什么贡献,还白吃饭,当然不会对她有多好。
悦然也无所谓,觉得这样反而正好,只要别人不来惹她,她也懒得搭理他们。
……
农家的嫁娶之事,一般会放在农闲时操办。
已经二十岁的宋四郎在爹娘的压制下,亲事在春天就订了下来,只是那会家里拿不出聘礼与操办婚事的银钱,便把婚事推到了现在。
为了给儿子娶媳妇,新收回来的麦子除去上缴朝廷的,一大半都卖了出去,只留下了百来斤办喜事与过年吃,就这样也才得到三两多银子。
不过加上家里积攒下来的一点存银,与借到的,也勉强够办婚事。
可在悦然眼中,还是觉得很是寒酸,那么多客人一共就割了十斤肉,一人都分不到一片肉,菜也都是从菜园子里摘的,自家不够就上邻居家园子里摘点。
还好时值夏季,园子里的菜长得很快,一般人家都吃不了,再说菜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给邻居摘点也不心疼,下次自家有需要也能上别人家园子里摘。
庄户人家都是这样,也形成了一种惯例。
这年头农村没什么娱乐,结婚这等喜事都要赶来凑个热闹,倒也添了不少喜气。
新娘子是坐着牛车来的,由于盖着大红盖头,悦然直到次日才见到四婶的庐山真面目,是个圆脸的姑娘,相貌平平,眉宇间含羞带怯。
听说四叔原本还不乐意,可一夜夫妻后倒是一点也瞧不出了,嘴巴乐得都要咧到耳后根了。
四婶腰粗屁股大,一看就是很好生养,能干力气活的,这样的媳妇老人家最是喜欢,但男人一般对这样女子就很不感冒。
不过看着这位四婶这么快就收服了四叔,可见是有些手段的。
悦然就只当看戏似的,都没放在心上,反而对宋大丫最近的举动很是好奇。
趁着家里多了一位想在婆婆面前挣表现的儿媳包揽了家务,林大丫经常早出晚归,有时吃饭也不见人影。
自从晓得她跟村尾的老绣娘学绣技后,老刘氏也不怎么拘着她了,就算不回来吃饭也不当回事,当然了,也不会给她留饭。
“娘,儿子前日去镇上,听人说绣庄在招绣娘,要是被选进去了,一月给五百文呢。大丫不是在跟那位老绣娘学绣花吗,要不让大丫去试试。”
这日早饭饭桌上,宋四郎见大丫没在,忽然想起一桩事来。
原来是四叔要娶媳妇了,婚期就订在三日后。
这趟李氏饶是不愿意却也不得不放人了,亲叔叔成亲,侄女总要到场。
但还是嘱咐女婿:“等婚事一过,就赶紧给我把枝枝送来!”
“好,等四弟媳妇进门后,我再把枝枝给岳母送过来。”
宋三郎连声应是,心里却嘀咕:这也不知道枝枝这丫头怎么就得了岳父母的欢心,一刻也离不得了似的。
这才正眼去瞧闺女,别说,这丫头自从跟着姥爷念书后,感觉不像乡下女娃了,跟以前的形象大相径庭,以前瘦巴巴的,眼前这闺女胖乎乎的,眉眼也长开了一些,已经能看出是个眉清目秀的小女娃了。
可见岳父母把孩子照顾的挺好的。
虽然只是分开几日,李氏还是给悦然带了不少吃的,点心糖果,还有面饼,唯恐回到宋家把她饿瘦了一般。
“姥娘,我两三天就回来了,不用带太多东西。”悦然拦着姥娘给她装东西,但姥娘还是整理出一个大包袱交给女婿带着。
于是,悦然便跟着便宜爹一起回了宋家村。
刚一进村,婶子大娘叔伯们就跟父女俩笑着打招呼。
“哎呦,宋三郎,这是枝枝吧,怎么长得这么好看,还是杏花村的水土养人啊!”
“可不是嘛,这小丫头以前瘦瘦巴巴,身上的衣裳也是破破烂烂,现在就跟地主家小姐似的,要不是有她爹跟着,我都认不出这就是宋三叔家的二孙女呢?”
“宋三郎你行呀,让丈母娘家给你养孩子,听说枝枝还跟着她姥爷冷秀才念书识字呢,你这丫头可了不得了,以后怕是要嫁进地主家的?”
听到这些或真心或假意的奉承,宋三郎有些招架不住,干笑着随便应付了两句就扯着悦然落荒而逃。
每次听到“让岳家养闺女”这样的话,他心里就很不是滋味,这话听着像是羡慕,实则却是奚落他家太穷,连个丫头都养不起。
虽然村里每家的日子都差不多,但被人拿出来说,就很伤人,刚开始宋三郎倒也不甚在意,还觉得大闺女去了姥娘家,家里少一口人吃饭,即便后来又添了一个闺女,跟原先也没什么不同,心里还美滋滋的。
但这种话听多了,就不免想的多了一些,觉得这话很是刺耳,也渐渐不舒服起来。
但他爹娘也没说把人接回来,他媳妇也觉得闺女待在娘家比回来好,宋三郎也就没坚持接人,就只当别人是在说酸话呢。
不过,这次孩子接回来了,他就有些不想把人送回去了。
于是他低头对悦然道:“枝枝以后就待在家里,不去姥姥家了。”
“那爹答应姥娘的话不作数了吗?”悦然一脸天真地反问。
宋三郎脸色微沉,到底没说话,脚下不由加快了几分,渐渐就把悦然甩下一节。
反正也快回家了,悦然照旧不紧不慢地往家走。
【悦悦,你爹这是不想让你回姥娘家了吗?】小九在悦然识海发出疑问。
“不管他,就算暂时回不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悦然莞尔,便宜爹的那点小心思还当谁看不懂呢。
等姥爷中举之后,宋家在冷家面前就彻底没话说了,还不得上赶着巴结着。
对于悦然归家,宋家人一如既往的不冷不热。
除了冷燕娘与宋蔓蔓是真的高兴外,其他人都是不屑一顾。
不过是个丫头片子,养的再好也是替别人家养的,给家里带不来半点好处。
的确,人与人的关系,更多的是取决于你能给对方带来多大价值,即便是亲人之间,也大抵如此。
宋家人觉得悦然一个女娃对家里没什么贡献,还白吃饭,当然不会对她有多好。
悦然也无所谓,觉得这样反而正好,只要别人不来惹她,她也懒得搭理他们。
……
农家的嫁娶之事,一般会放在农闲时操办。
已经二十岁的宋四郎在爹娘的压制下,亲事在春天就订了下来,只是那会家里拿不出聘礼与操办婚事的银钱,便把婚事推到了现在。
为了给儿子娶媳妇,新收回来的麦子除去上缴朝廷的,一大半都卖了出去,只留下了百来斤办喜事与过年吃,就这样也才得到三两多银子。
不过加上家里积攒下来的一点存银,与借到的,也勉强够办婚事。
可在悦然眼中,还是觉得很是寒酸,那么多客人一共就割了十斤肉,一人都分不到一片肉,菜也都是从菜园子里摘的,自家不够就上邻居家园子里摘点。
还好时值夏季,园子里的菜长得很快,一般人家都吃不了,再说菜也不是什么值钱的,给邻居摘点也不心疼,下次自家有需要也能上别人家园子里摘。
庄户人家都是这样,也形成了一种惯例。
这年头农村没什么娱乐,结婚这等喜事都要赶来凑个热闹,倒也添了不少喜气。
新娘子是坐着牛车来的,由于盖着大红盖头,悦然直到次日才见到四婶的庐山真面目,是个圆脸的姑娘,相貌平平,眉宇间含羞带怯。
听说四叔原本还不乐意,可一夜夫妻后倒是一点也瞧不出了,嘴巴乐得都要咧到耳后根了。
四婶腰粗屁股大,一看就是很好生养,能干力气活的,这样的媳妇老人家最是喜欢,但男人一般对这样女子就很不感冒。
不过看着这位四婶这么快就收服了四叔,可见是有些手段的。
悦然就只当看戏似的,都没放在心上,反而对宋大丫最近的举动很是好奇。
趁着家里多了一位想在婆婆面前挣表现的儿媳包揽了家务,林大丫经常早出晚归,有时吃饭也不见人影。
自从晓得她跟村尾的老绣娘学绣技后,老刘氏也不怎么拘着她了,就算不回来吃饭也不当回事,当然了,也不会给她留饭。
“娘,儿子前日去镇上,听人说绣庄在招绣娘,要是被选进去了,一月给五百文呢。大丫不是在跟那位老绣娘学绣花吗,要不让大丫去试试。”
这日早饭饭桌上,宋四郎见大丫没在,忽然想起一桩事来。